第四章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达的国家。除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等七个最主要的发达国家外,还包括西欧、北欧和大洋州的十几个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有明显优势:占世界生产的70%、世界贸易的60%、世界海外直接投资的80%。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相应发生了众多变化,但也存在不少突出的经济政治问题。在外交上,美国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推行的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是世界不安宁的重要根源。4.1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4.11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一、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与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相适应的国民经济结构,生产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很高,人均国民收入位居世界前列。在战后几十年里,发展虽有起伏,但总的看来,无论在速度、规模还是质量上都大大超过历史上曾有过的最好记录。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战后经济的恢复时期(1945~1950年前后)。二战不仅使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而且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参战国的军费开支就多达11,490亿美元。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受到应有的惩罚,其经济成了一片废墟。英、法两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受到严重破坏,从而失去了左右世界局势的经济大国的主导地位。只有美国在战争中发了财,经济实力空前膨胀,可以独霸世界。为了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为了同战后出现的社会主义阵营对抗,也为了输出资本和倾销剩余商品,美国向西欧和日本提供了大量援助,帮助这些国家迅速恢复经济。到1949年,西欧工业产量已经恢复到战前水平,日本在50年代初经济已超过战前水平。第二阶段:经济高速发展时期(1950~1973年)。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这些国家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5.3%,而在“一战”结束到“二战”爆发前这段时间里的年平均增长率只有2.3%。战后20余年的增长速度比战前高出一倍以上。有的国家发展速度还要快得多,如日本在1956~1973年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3.6%,联邦德国在50年代的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也曾达9.5%。这是在没有爆发世界战争的形势下,这些国家竞相发展经济的结果,也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第三阶段:经济陷入“滞胀”时期(1973~1982年)。进入70年代,这些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结束了,代之而来的是经济的“滞胀”,各国都陷入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通货膨胀严重的困境之中。究其原因主要是:①战后初期建立的国际金融体系受到巨大冲击。60年代以来,美国国际收支状况的不断恶化致使美元的国际信用发生动摇,多次爆发“美元危机”,尼克松政府两次被迫宣布美元贬值。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对这些国家的经济有强烈而深刻的影响。②这些国家战后长期奉行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带来日益增大的消极作用,致使他们连年出现庞大的财政赤字,巨额的货币供应和日益增加的公私债务,引起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也因此急剧上升。③更重要的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领域里开展了反对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斗争,使这些国家廉价而稳定的能源和原料来源发生危机,受到冲击。1973年10月阿拉伯国家拿起“石油武器”进行斗争就是最典型的事例。他们实行国有化政策,并对石油进行限产、提价以至禁止出口等,使发达国家遭受重创。第四阶段:经济低速增长和全面调整时期(1982~1991年)。这些国家为医治“滞胀”顽症,在战后实行几十年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采纳了供应学派和货币主义学派的政策主张,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使之高级化。通过调整,把战后初期完成的经济集约化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80年代中期以后,高科技的突破性新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发展,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五阶段:冷战后的新时期(1991年至今)。冷战结束后,世界的主战场转向经济领域。为了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各类国家都在进行调整、探索和完善符合本国国情的市场经济体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是如此。美国1991年率先走出经济衰退之后,已连续9年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消灭了赤字,稳定了物价,失业率也降低,创造了所谓“新经济”的神话。它的根本特点就是以高科技来武装经济。日本正经历从“追赶型”到“协调型”发展的重大转折,面临企业的技术引进与创新、产业结构的升级与重组的巨大压力,经济一度出现衰退,但仍在转折中缓慢地恢复与发展,还保持着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相对美日而言,欧盟国家最突出的问题是失业严重,1996年失业总人数逾2000万,各国政府福利负担沉重,财政赤字甚高,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增长乏力,但也在缓慢发展中。总的来看,这个阶段的最大特点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新经济”,又称“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其出现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巨大的压力和推动,并将对新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原因分析1.美国在战后初期拥有的经济优势为资本主义世界创造了一个相对统一和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从而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美国利用自己的霸权地位,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实行了货币的自由兑换,并通过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促使各国降低了关税,对非关税壁垒进行了限制,这就结束了战前国际经济领域里的分裂和混乱状态,推动了贸易的自由化和货币资本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使国际经济关系的正常发展具备了重要条件。2.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又一个重要因素。二战后,人类社会开始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其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超过了前两次,大量的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几乎使一切生产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据估计,在20世纪50~6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有80%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得的,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有80%是依靠采用新的科技成果取得的。这充分说明了科学技术在战后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当前高科技的兴起与发展必将对今后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3.这些国家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不断加强的干预是促进战后经济一度高速增长的又一重要因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使这些国家的社会再生产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从而促进了经济的较快增长。(1)通过国家财政和国有企业直接参与生产过程,保证了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使供需矛盾暂时有所缓和,也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2)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推行“福利国家”的政策,使得阶级矛盾得以缓和,没有激化,保证了社会的相对稳定;(3)采取各种财政金融措施,调节资本的流动,缓和并避免了经济危机所造成的严重冲击;(4)美国不断地扩充军备,搞军备竞赛,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美国政府的军费开支不断增加,不仅支持了本国经济的增长,也带动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石油和廉价原材料进行掠夺是他们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基础和条件。战后,石油成了最主要的能源和工业原料,西欧国家一半以上,日本则几乎是100%依赖进口石油。战后头20多年,世界石油的生产和销售被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牢牢控制。据统计,从1953年到1973年,由于国际石油垄断组织压低油价,石油输出国损失227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各种原料的价格也被压得很低。从1952年到1971年,国际市场上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初级产品价格下降了2.6%,而国际市场上制成品的价格却上涨30%以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的经济高速增长是建立在对发展中国家的残酷剥削之上的。5.同社会主义国家展开竞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刺激和推动作用。社会主义国家的成批出现和经济取得的明显成就,对资本主义形成巨大挑战,客观上促使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展开竞争,并反思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问题,着手进行经济体制上的改革,特别是吸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宏观调控的优势,从而促进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4.12战后经济社会政策的调整一、调整经济政策,寻求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最佳结合点战后,主张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倍受国家垄断资本的青睐,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国家广泛实施。凯恩斯强调投资的重要性,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单纯依靠企业家投资已不能提供有效的社会需求来保证充分就业,必须由政府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以赤字财政、通货膨胀来增加政府投资;并鼓励私人投资来消灭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这一理论成为许多资产阶级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其具体政策包括:政府直接参与国民收入再分配并占据支配地位,通过财政预算、货币金融政策和收入政策,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都加强了干预;不同程度地实行经济国有化政策;充分就业安排;实行社会保障制度;制定各种经济计划来规范市场活动,加强宏观调节等。国家干预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生产力方式的矛盾,但也带来了通货膨胀、财政赤字严重、生产萎缩,失业增多等问题,70年代后西方国家经济陷入滞胀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英美等国家转而采纳弗里德曼的新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的理论。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经济理论强调货币政策手段、对供应的管理和投资。其共同点是主张加强市场调节,缩小政府作用。主要改革措施有:国有企业重新私有化,推以股权分散为特征的所谓“人民资本主义”;紧缩货币,大砍社会福利项目,推动社会福利向多元化、私人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实行有利于富人和企业的税制改革以刺激投资;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制定严厉的工会法,打击工会活动等等。上述措施对抑制通货膨胀和增强市场经济活力起到较为明显的作用,但是,社会贫富差距却急速扩大。但是,这种政策转变并不意味国家放弃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而是国家干预与市场作用关系的调整,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适应市场条件的变化在继续发挥作用。说到底就是既没有由市场完全调节,也没有由政府绝对控制,而是在探求政府控制和市场调节两者的最佳结合政策与方式。虽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目标从重视考虑公平转化为更加强调效率,强调私人企业的利润。以货币政策为主,并以预算政策支持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但是凯恩斯主义的影响还相当深,多数国家的经济政策实际上是货币主义、供应学派和凯恩斯主义的混合。国家宏观经济机制的确立与不断调整对缓和经济危机、抑制通货膨胀、增强竞争能力、使经济迅速而稳定地发展,起到了比较明显的作用。二、经济关系调整力度加大,经济结构不断变化从微观层面上,企业管理观念发生深刻变化。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其企业管理体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第一、加强企业管理社会化和企业生产管理的全球性协作,形成了社会化的专业管理机构网络。第二、企业管理“民主化”。让职工参与企业的部分决策和管理,出现了“劳资合作”的“民主管理”方式。第三、为了提高企业管理的灵活性和效率,在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上进行调整: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的进一步分离,出现“专家集团”、“经济阶层”。管理层次趋于减少。这些努力提升了西方国家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使得社会生产力优化和提高,使得资本生产剩余价值的能力、资本剥削劳动力的功能的强化,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效能的优化与提高。从宏观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私有制基础上,所有制形式更加多样。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传统的资本家私人所有制趋向于社会化,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各种新的垄断组织形式:国有制、法人所有制、社团所有制、资本家个人所有制等各种形式并存。第二,大中小企业并存,形成优势互补。战后西方国家中小企业蓬勃兴起的同时,大企业的垄断地位一直在加强。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发达国家在信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企业的兼并和改组掀起空前高潮,跨国兼并和强强联手成为企业发展新特点。第三,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有了迅速的发展。美国总统克林顿刚上台就于1993年2月首先推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其他发达国家也不甘落后,争起直追,纷纷推出关于建设“信息社会”的构想,新兴产业得到政府扶持,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三、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