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第一节关于《变态心理学》1、简述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关系。在我们生存的社会人群中,正常的心理活动和异常的心理活动,总是具体表现在不同个体身上,于是,便形成了心理正常的群体和有精神障碍的心理异常群体。即便是有精神障碍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全是异常的。比如,他们的人格可能有某方面的缺陷并伴有思维障碍,可是他们的感、知觉可能是正常的。而且,经过系统治疗,心理的异常部分,也能得到改善或完全被矫正。这一事实说明,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互相转化的可能性。这一可能性,就是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在人群中永远并存的根据。2、简述精神分析理论对变态心理的解释。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是从两个基本命题出发的。(一)、两个基本命题:a、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思想和欲望都可以是潜意识的。b、性冲动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这是前人所没有认识到的。(二)依据上述两个命题,弗洛伊德又推演出几种判断:a、人类的生物本能—力比多,是心理活动的动力b、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口腔欲阶段、肛门欲阶段、生殖欲阶段c、人的心理结构有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d、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e、防止焦虑能力:防御机制(压抑或克制能力)(三)、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造成心理异常现象原因):a、合理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如果发展过程中接受刺激太多或太少,会造成性心理的“退化”或“固著”。b、自我学习外部世界以便理性处理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c、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3、简述人本主义对异常心理的解释。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首先提出“潜能”观念,并同时赋予它一种性质,即“潜能”不论就生理方面或心理方面,都具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之后,便断定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就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异常及其区分1、简述正常与异常的医学标准、统计标准、内省标准及社会适应标准。医学标准:这种标准是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统计学标准:在普通人群中,人们的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显示常态分布。在常态曲线上,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心理正常范围,而远离中间的两端则被视为“异常”。内省经验标准:这里的内省经验涵盖两个方面,一是指病人的内省经验,其二是就观察者的内省经验,如观察者把被观察的行为与自己以往经验相比较,从而对被观察者做出心理正常还是异常的判断。社会适应标准: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这时,我们说他的行为是一种社会适应性行为。如果由于器质的或功能的缺陷,使得某个人的社会行为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那么,我们就认为此人有心理障碍。2、心理学区分异常心理的三原则是什么?根据心理学对心理活动的定义,即“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脑的机能”,我们有理由提出以下三条原则,作为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依据: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1、简述感知觉障碍的种类及其特点。(一)、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此症状多见于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2、感觉减退: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增高而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迟钝。此症状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患者,神经系统器官性疾病时常有感觉减退。3、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和脑外伤后综合征。(二)、知觉障碍1、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正常人偶有错觉发生,但经现实验证后,可加以纠正。精神疾病患者的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在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时,错觉常带有恐怖性质。2、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幻觉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根据感受器官不同,幻觉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和内脏性幻觉。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是幻听,幻视次之,其他种类的幻觉较少出现。(三)、感知综合障碍患者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该症状分为“视物显大症”、“视物县小症”。统称为视物变形症。有一种感知综合障碍叫做“非真实感”,患者觉得周围事物像布景、“水中月”、“镜中花”,人物像是油画中的肖像,没有生机。还有一种感知综合障碍,患者认为自己面孔或体型改变了形状,自己的模样发生了变化,因而在一日之内多次窥镜,故称为“窥镜症”。2、简述思维障碍的常见类型与特点。思维障碍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人们大体上将其分为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两部分。(一)、思维形式障碍包括联想障碍和思维逻辑障碍。1)思维奔逸:一种兴奋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主要指思维活动量的增加和思维联想速度加快而言。患者表现为语量多,语速快,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词汇丰富,诙谐幽默。多见于躁狂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2)思维迟缓:一种抑制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与上述思维奔逸相反,以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反应迟钝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言语少,语速慢,语音低沉,反应迟缓。多见于抑郁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3)思维贫乏:患者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对一般性的询问往往无明确的应答性反应或回答得非常简单。回答时的语速并不减速,这是思维贫乏和思维迟缓精神症状鉴别要点之一。患者平时沉默寡言,很少主动讲话,被询问时则回答:“没什么想要,也没什么可说的”。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状态。4)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患者的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交谈中患者对问题的叙述不够中肯,也步很切题,给人感觉患者的回答时“答非所问”,此时,与其交谈有一种十分困难的感觉。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5)破裂性思维: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谈话内容缺乏内在意义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患者在言谈或书信中,其单独语句在语法结构上时正确的,但主题和主题之间,语句之间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患者在言谈或书信中,其单独语句在语法结构上是正确的,但主题与主题之间,语句之间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因此,旁人无法理解其意义。这是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之一,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6)思维不连贯:严重的破裂性思维,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不但主题之间,语句之间缺乏内在意义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而且在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应有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言语更加支离破碎,语句片断,毫无主题可言,成为语词杂拌。思维不连贯多见于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有意识障碍时。7)思维中断: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明显的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在短暂时间内突然中断,常常表现为言语在明显不应该停顿的地方突然停顿。患者可伴有明显的不自主感。多见于精神分裂症。8)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患者在思考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意外联想,患者对这部分意外联想有明显的不自主感,认为这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是别人强加给他的,不受其意志的支配,称思维插入。两者多见于精神分裂症。9)思维云集:又称强制性思维,是指一种不受患者意愿支配的思潮,强制性地大量涌现在脑内,内容往往杂乱多变,毫无意义,毫无系统,与周围环境也无任何联系。这些内容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10)病理性赘述:患者在与人交谈过程中不能简单明了、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在谈话过程中夹杂了很多不必要的细节。患者并不觉得自己说话罗嗦,反而认为这些都是其认真交谈和回答问题时必不可少的内容。患者不听劝说,坚持要按照他原来的想法把话讲完。见于脑气质性精神障碍。1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指患者主动地以一些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表示某些特殊的、不经患者解释别人无法理解的含意。多见于精神分裂症。12)词语新作:患者自己传造一些文字、图形成符号,并赋予其特殊的含义。词语新作多见于精神分裂症。13)逻辑倒错性思维:以思维联想过程中逻辑性的明显障碍为主要特征。患者的推理过程十分荒谬,既无前提,又缺乏逻辑根据,尽管如此,患者却坚持,不可说服。逻辑倒错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二)思维内容障碍1)妄想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它的特点是:第一,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第二,对荒唐的结论坚信不移,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纠正这种荒唐结论。按妄想的主要内容可以为分: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特殊意义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内心被揭露感等等。按照妄想的起源以及妄想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分类,可以将妄想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2)强迫观念:又称为强迫性思维,是指某一种观念或概念,反复地出现在患者的脑海中。3)超价观念:是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3、简述记忆障碍的常见类型与特点。记忆包括识记、保存、认知(再认)、和回忆(再现)四个过程,记忆障碍包括:1)记忆增强是一种病理的记忆增强,表现为病前不能够并且不重要的事情都回忆起来。2)记忆减退临床上较多见,可以表现为远记忆力和近记忆力的减退。脑器质性损害患者最早出现的是近记忆力的减退,患者记不住最近几天,甚至当天的进食情况,或记不住近几天谁曾经前来看望等等。病情严重后远记忆力也减退,例如:回忆不起本人经历等。主要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3)遗忘对局限于某一事件或某一时期内的经历不能回忆,称遗忘。顺行性遗忘指患者不能回忆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时期。逆行性遗忘指患者忘掉受伤前一段时间的经历。心理因素引起的遗忘称为心因性遗忘症,指对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的经历完全遗忘,通常与这一阶段发生的不愉快时间有关,可见于癔症。4)错构是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历过的事情,在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上出现错误的回忆,并坚信不移。多见于脑器质性疾病。5)虚构患者在回忆中将过去事实上从未发生过的事情,说成是确有其事。患者以这样一段虚构的事实来弥补他所遗忘的那一片段的经历。由于有虚构的症状的患者常常有严重的记忆障碍,因而记不住曾经说过的、属于虚构的内容,其虚构的内容常常有变化,并且很容易受暗示的影响。多见于脑器质性疾病。需要指出的是,当患者同时出现记忆减退、错构、虚构以及定向力发生障碍时则称为柯萨可夫综合征,又称遗忘综合征,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以及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4、自知力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是什么?自知力是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神经症患者通常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要求治疗,医学上称之为自知力完整。精神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往往丧失了对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否认自己有精神疾病,甚至拒绝治疗,对此,医学上称之为自知力完全丧失或无自知力。凡经过治疗,随着病情好转、显著好转或痊愈,患者的自知力也逐渐恢复。由此可知,自知力是精神科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的重要指征之一。5、简述情感程度障碍的临床特点。1)情感高涨:患者经常面带笑容,自诉心里高兴,就象过节一样。因而精力充沛,内心充满幸福感,睡眠减少,爱管闲事。同时,自我评价过高。有的患者认为自己能力强,赚钱容易,花钱大方,乱买东西乱花钱。有时候患者自负自信,有的情感高涨患者易激怒,情绪容易波动。说到伤心事,患者也会哭泣流泪,但是很容易随着别人谈论高兴的事情而恢复原先的好心情。情感高涨时患者的动作行为有感染力,经常能引起周围人的共鸣。如果思维奔逸,情感高涨,动作增多同时存在,则构成躁狂状态,多见于情感精神障碍躁狂发作。2)情感低落:患者经常面带愁容表情痛苦悲伤。自诉精力不足,失眠(或睡眠过多)。患者变得喜欢安静独处,原因是患者由于思维迟缓对社会交往变得顾虑重重。患者的愉快感缺失,原有的业余爱好和个人兴趣不复存在。患者自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