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人物综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皇太极人物综述【摘要】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的开国皇帝,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在他在位期间东征服朝鲜、西统一了漠南蒙古、南抗明军,为清军入关,夺取全国政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纵观皇太极的一生,就像“太极鱼”的图案,黑与白对比鲜明,冷酷与温情同在,魔鬼与天使共存。用“鹰扬天下”来形容皇太极的一生恰如其分,其谋略包括精心谋划,继承汗位;一后四妃,笼络蒙古;松锦用兵,精于谋略;设反间计,除袁崇焕等,皇太极心计之深、谋略之高、手段之辣,令人叹为观止。”目前有许多学者致力于对皇太极的生平以及思想进行研究,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是分析这些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关于皇太极的研究比起其他帝王略少,近二十年来学术界对皇太极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研究及在论著和资料整理上,均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很遗憾,至今未有一篇皇太极研究的综述文章发表。本综述稍加总结,希望有助于了解前人研究胡林翼的成果,并为今后胡林翼研究能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提供一点参考。【关键词】皇太极;生平简介;研究现状;研究不足;研究方向【正文】一.皇太极人物生平简介皇太极姓爱新觉罗,庙号清太宗。他的父亲就是东北著名的老罕王、清朝的奠基人、清太祖努尔哈赤。母亲姓叶赫纳喇,名叫孟古姐姐,是个美丽、贤淑的女子,十四岁嫁给努尔哈赤,很受宠爱。十八岁生下皇太极,三十岁就死了。作为首领的父亲忙于政务,又妻妾众多,自然难以给皇太极更多的照顾,所以,少年皇太极很早就独立领略人生,不过,凭着他的聪明才智,很快就成长为众兄弟中杰出的一个,而且脱颖而出,成为名垂青史的一代君王。(一).生平事迹1.1618年(天命三年),随父攻明,献计袭取抚顺(今属辽宁)。2.1619年(天命四年),在萨尔浒之战中,与诸贝勒率兵大破明军西路杜松部、北路马林部,与代善破东路刘綎部。3.1625年(天命十年),与兄阿巴泰率精骑5000驰援科尔沁,迫使察哈尔蒙古首领林丹汗远遁。4.1626年(天命十一年)农历九月一日,皇太极在大政殿即汗位,焚香告天,宣布次年为天聪元年。5.1632年(天聪六年)农历正月,废除“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旧制,改为自己“南面独坐”,突出汗位独尊地位。6.1636年(天聪十年)农历五月,称帝,定国号“大清”,改元崇德,改族名女真为满洲。7.1640年(崇德五年)七月,带病急援松锦之战,指挥清军取得松锦大捷8.1642年(崇德七年),再次遣军入关,连破远至山东的八十余城。9.1643年(崇德八年)农历八月初九日,猝死于盛京后宫,年52岁。(二)为政举措1.政治上,皇太极整合图新逐步建立国家统治机构,以取代八旗制度所行使的国家权力,并通过这套政权机构,把权力牢牢地集中到自己的手中。皇太极还颁布条例使大量汉族奴隶取得了“民户”地位。在正式称帝建立清朝后又设立内阁,扩充八旗制度,进一步夺取中国统治权2.经济上,皇太极在原来的基础上巩固和扩大了在东北的统治,为入关统治全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并一再强调搞好农业生产。3.军事上继续实行对外扩张政策,对蒙古采取“慑之以兵,怀之以德”的政策。4.文化上,皇太极创新满文,宽待辽东汉人,强调满汉一体。二.研究的现状我所查到的关于皇太极的著作,纸质图书有13本,电子书有55本。通过查阅中国知网,共搜集到2000年以来的期刊近一千多篇,单从数量上来看对皇太极的研究资料还是挺多的,但是仔细阅读这些期刊就会发现大多数文章都侧重与研究皇太极对满汉文化的贡献以及汉军八旗制度的设立等方面。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皇太极研究现状的分析,浅要分析皇太极在清朝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及其贡献。(一)皇太极生平研究皇太极为努尔哈赤和叶赫那拉氏儿子,皇太极在努尔哈赤的诸子中排行第八,他的哥哥有褚英、代善、阿拜、汤古岱、莽古尔泰、塔拜等。虽然皇太极有众多的儿子,但是他对这位第八子份外钟爱,爱的像心肝一样。他从小取名为皇太极,也写作洪太吉或者黄太吉等。皇太极从小聪明过人,三岁时就懂得很多道理,凡接触到的事“一听不忘,一见即识”皇太极从小不但经历了实际的政治锻炼,而且受到了严格的军事训练。他向父亲努尔哈赤学习本民族传统的渔猎,学习骑马作战,大力发扬本民族的尚武精神。不仅如此,皇太极还从小向努尔哈赤学习高超的军事技术。1616年(后金天命元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称大汗,任命次子代善为大贝勒、侄子阿敏为二贝勒、五子莽古尔泰为三贝勒、八子皇太极为四贝勒简称四大贝勒。这四人也是最有可能继承大位的人,其中以皇太极最受努尔哈赤喜欢。皇太极英勇善战,足智多谋,所向披靡,因此打了无数胜战,其军事才能在萨尔浒战役中凸显无疑。《皇太极传记》中对皇太极计取抚顺是这样描述的: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欢庆六十大寿,八子祝酒,议论人边,不得其门。在这关键时刻皇太极献上一计。他说:抚顺是我们出入之处,必先取得它。听说四月八日至二十五日,守城李永芳要打开马市,这时边备一定松弛,机会难得。我们可先派五十人扮作马商,分成五伙,驱赶马匹,入城为市。接着我即率五千兵夜行至城下,向里发炮,内外夹击,抚顺可得,他处不战自下。“努尔哈赤欣然同意照办。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率领步骑二万征明。后金这次出兵,攻下抚顺、东洲、马跟单三城及台堡五百余。皇太极计取抚顺取得了莫大的成功,极大的鼓舞了努尔哈赤向内地扩张的势力。次年,在萨尔浒之战中,与诸贝勒率兵大破明军西路杜松部、北路马林部,与代善破东路刘綎部。不久随父攻取明开原、铁岭,灭叶赫部。努尔哈赤直到去世之前都未确立自己的继承人,四大贝勒(二子代善、五子莽古尔泰、八子皇太极、侄儿阿敏)最有希望成为继承人。在代善等人坚决请托下,皇太极最终接受请求于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一日,举行庄严的继位仪式。继位后的皇太极采取了一系列的治国新政,改善汉人地位,提出“治国之要,莫先安民”的总方针,实行“编户入民”的政策,解放奴隶,回复汉族奴隶的“民户”地位。优礼汉官,对现有的汉官都给以信任,量才使用,注意发挥他们的作用,凡是归来的汉官,不分职衔尊卑,不分人数多少,一律收留,来归时,先宴请,后赏赐各种财物,任命官职,安排生活。皇太极继承了父汗的遗志,经过九年的苦心经营,开拓创新,父汗留下的后金国家在他手里有了很大发展,“人民辐揍”,“国势日隆”,又征月及了强悍的蒙古察哈尔部首领林丹汗,漠南蒙古全部归于他的靡下,并且获得了元代传国玉玺。于是,崇德元年(1636),在满、蒙、汉上层分子的一致拥戴下,皇太极即皇帝位,改国号为“清”,改年号为崇德。又经过八年,把清国建成了一个政治上生气勃勃、军事上实力强盛的民族政权,势力扩张到了整个东北地区。就在眼看着明朝统治摇摇欲坠,已经无力抵挡他凌厉的兵锋,胜利已经在望的时候,明崇祯十六年,也就是清崇德八年(1643)八月九日,疾病突然夺去了他的生命,那一年他才五十二岁。他没有来得及留下片言只语,就这么不甘心地把父子两代人创下的坚实的基业抛给了不可知的未来。九月二十一日,皇太极安葬在昭陵,也就是今天沈阳人俗称的北陵。就在他死后第二年,清顺治元年(1644),明朝的统治就被农民起义的洪流彻底摧毁了,皇太极留下的八旗劲旅一举进人山海关从农民军手中夺得了天下,他六岁的儿子福临成为全国统一的清王朝的第一个皇帝。他与父汗两代人“人主中原”的理想就这样传奇般实现了。(二)皇太极政治思想及措施研究皇太极在继位后就着手进行政治改革,实现汗王独尊的权威地位。他首先进行了国家政治体制改革,以皇权独揽的专制国体取代“八固山王共理国政”的军事贵族联合执政国体。这个问题的具体情况还得从他继承汗位说起。其次皇太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皇权,随着后金的发展,在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包括满洲、蒙古、汉官在内的一大批新贵,他们在征战中积累的巨大的财富,随着权力的扩大,财富的聚集,他们的欲望越来越强烈,生活也越来越奢侈腐化。制定严格的政策,对违纪的事项一经发现,即严肃处理轻者当众训斥,重者鞭打,直至革职。并且在惩罚是首先给予经济上的制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打击了权贵们的嚣张气焰,祈祷了一直其特权进一步发展的作用。对三大贝勒的打击,消除分裂的威胁是皇太极采取的另一措施。三大贝勒中,阿敏是具有分裂威胁的最危险人物,前愈后过,皇太极再不能容忍,历数其罪行,在贝勒们一致同意下,将他打人牢笼,财产、奴仆以及他所领有的镶蓝旗都戈归他的胞弟济尔哈朗。三贝勒莽古尔泰是皇太极的异母兄,也是一员猛将,战功卓著,但对皇太极也不很尊重。皇太极批评他违反军令经过以代善为首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议决,将他削去大贝勒名号,降为贝勒,至此,三个大贝勒中剩下一个代善,他是真心拥立皇太极的,对汗权不构成威胁,而且,他已自甘退让,放弃了和皇太极平起平坐的权力。皇太极唯汗独尊的地位从此确立。对民族政策改革也是皇太极重大举措,改革对汉族的政策,以“满汉之人,均属一体”的新国策取代“诛戮汉人,抚养满洲”的旧国策。他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如实行“分屯别居”,将被努尔哈赤分给满洲贵族为奴使唤的汉人拨出,单独编屯,由汉官管领;对新降的汉人,则令独立屯住,不改变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免受满人的骚扰:又实行科举,为汉族士人提供进人统治集团上层的途径;重用汉族降官降将,对他们官封原职,才能突出者可以位居显要,化民族对立为民族融合。同时还改革对蒙古的政策,将蒙古由盟友变为臣民。从努尔哈赤起,就实行与蒙古结盟策略,皇太极开始也袭用这种策略。皇太极后期实行盟旗制行政体制,设立蒙古衙门,专司蒙古事务。如此改变,不仅彻底消除了这一外部威胁,而且大大增强了清国的军事力量。这一系列的民族措施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密切民族关系,加强民族管理。(三)皇太极经济思想及措施研究在中国古代社会,农业是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在皇太极时期,他致力于经济改革,其宗旨是以农为本,全面发展经济。为发展农业,可谓思之精细、虑之周到,尽最大努力为发展农业创造好的条件。皇太极进行经济改革的总方针是在以农为本的同时,也注意多种生产兼营并茂,不搞单一经济。皇太极颁布了多项措施以促进农业的发展:1.废除不准农民迁移的禁令,规定八旗居住区内“无荒耕种,如各牛录所居,有洼下不堪耕种,愿迁移者,听之。”2.所分土地贫膺不堪耕种,而又不愿迁移者,由该管官员给予调换,并规定调换时该管官员不许“自占近便沃壤,将远膺之地分给贫人”,如有这种情况发生,允许穷人上告。3.强调对耕牛“务须加意牧养,以期蕃息”,而且具体指示要向“善于孽牧”的汉人、朝鲜人和蒙古人学习饲养经验。4.禁止屠宰牛、马、骡、驴等大牲畜,祭祀用牲只许用羊、猪及家禽。5.要求各旗官员在农忙季节对没有耕牛的农民“给以牛具”。6.不许修筑道路、城垣等工程“有妨农务”,违者治罪。7.经常告谕农民要讲求“树艺之法”,因地制宜种植各种作物。8.强调“不失农时”。为发展农业,皇太极可谓思之精细、虑之周到,尽最大努力为发展农业创造好的条件。(四)皇太极文化思想及措施研究皇太极执政后,纠正其父晚年苛待汉民的政策偏颇,把其父吸收汉文化的做法进一步扩大,初步形成政治上推行武功与文治并举、文化上提倡儒学的治国思路,为清朝入关后实行的统治奠定了重要基础。皇太极承父业,南征朝鲜,北伐不服的蒙古诸部,西讨明朝,为成霸业一统天下,军事活动极为频繁,但是,在戎马控惚中他并没有忘记对文化体制上的改革,皇太极当政,后金国家发展了,控制地域不断扩大,统治人民不断增加,国事日繁,进行文化方面的改革,增强文化对政治、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成必然之势。文化教育的发展水平是检验国家软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尺,新兴政治势力要发展,要强盛,断不能不进行文化建设。1599年(万历二十七年),满洲努尔哈齐为文书往来及记注政事的需要,命巴克什额尔德尼等人以蒙古字母为基础,结合女真语音,而创制了满文,这种由蒙文脱胎而来的初期满文,是没有圈点的满文,叫做老满文。1632年(天聪六年),皇太极命巴克什达海将老满文在字旁加置圈点,使满文的语音、形体更臻完善,这种加置圈点的满文,叫做新满文。皇太极还很尊崇汉族的儒家思想,曾派官员祭祀孔子。他通过这一举动既在汉族人面前作出一种姿态,也是在满族人中树立起一个文化偶像,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