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学习时间:地点:主讲人:参加人员:内容:百日咳概要百日咳是小儿时期感受百日咳杆菌而引起的肺系传染病,临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和痉咳末伴有较长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为特征。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所致的小儿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阵发性痉咳及后期出现鸡鸣样吸气声为特征。咳嗽症状可持续2~3个月,故称百日咳。百日咳杆菌→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繁殖→释出内毒素→炎症→大量粘稠分泌物积聚在气管、支气管→刺激神经末梢→反射性痉挛性咳嗽发病情况1、季节: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见。2、年龄:5岁以下婴幼儿最易发病,年龄愈小,病情大多愈重,10岁以上儿童较少发病。新生儿亦有发病。特点1.本病易并发肺炎。2.早期使用抗生素,在发病4天内应用疗效最佳。首选抗生素为红霉素,连用10~14天。3.6~9月龄内的婴儿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减轻痉咳次数。4.本病如能配合中药、针灸及民间单方治疗,效果更佳。5.对病人应实行呼吸道隔离,隔离期为病后4周或出现痉咳后3周。6.接触者观察3周,同时用红霉素等药物预防。7.目前多采用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制剂,以达到保护易感人群的目的。病原学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传染期多在发病的1~3周内,尤以第1周传染性最强。传播途径:本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易感人群:5岁以下常见,尤以新生儿及婴幼儿发病率为高。流行:本病冬春季多见,病后多数可获持久免疫力。临床表现(1)前驱期(卡他期)①自发病起至出现痉咳止,约1~2周。②初似感冒,发热,咳嗽,流涕及喷嚏等。③约2~3天后热退涕消,咳嗽加重,呈阵发性痉挛性咳嗽。(2)痉咳期②每次咳嗽十数声或数十声不止,咳末有鸡鸣样吸气性回声。③痉咳可见面赤引胁,颈引舌伸,屈肘握拳,涕泪相交。④痉咳眼胞浮肿,目睛出血,或舌下系带溃疡。⑤痉咳呈日轻夜重,可因烟雾刺激,情绪及气温骤变等诱发。⑥新生儿呛咳憋气,唇青面紫,惊厥抽搐,无典型痉咳。(3)恢复期①痉咳停止,约2~3周。阵咳减少,咳嗽减轻,逐渐痊愈。②病愈后,因烟熏、冷空气等刺激或感冒时,又可引起痉咳。(4)患儿合并肺炎,脑病。好发于年幼、病重及体弱儿童。①肺炎:多因合并细菌感染。发热不退,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口唇发绀;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或呼吸音减低等。②脑病:百日咳杆菌内毒素引起中毒性脑病,出现脑水肿。病程中因痉咳剧烈,脑缺血缺氧或脑出血,致抽搐昏迷。辅助检查1.血白细胞总数升高,淋巴细胞升高。2.咳嗽法或鼻咽拭子法采样可获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达90%以上。3.血清学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测得百日咳特异性抗体(IgM)阳性,有早期诊断价值。护理诊断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病人咳痰不畅、感染使痰液粘稠积聚有关。2.焦虑与咳嗽时间长、程度剧烈有关。3.营养失调与剧烈咳嗽影响食欲。和进食,甚至引起呕吐等有关。4.有窒息的危险与声带痉挛、痰液粘稠、咳嗽无力等因素有关。5.潜在并发症:百日咳肺炎、百日咳脑病,与感染严重有关。预期目标1、咳痰顺畅,痰量减少能咳出;2、情绪稳定,痛苦减轻;3、饮食摄取合理;4、无并发症发生。护理措施(一)促进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1.痰稠、痉咳频繁者给蒸气或雾化吸入,每日3~4次。2.保持口腔清洁。3.痉咳时,护士可用手掌由下而上、由外向内轻叩背部,协助分泌物排出。4.遵医嘱早期给予抗生素、止咳祛痰剂。痉咳严重者给激素治疗。(二)休息1.病室保持安静、清洁、温暖、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流通。2.避免冷风、烟熏、情绪激动等刺激因素。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减少痉咳发生。3.加强心理护理,分散其注意力,白天多安排室内或户外活动,对病人和蔼可亲,使其保持心情舒畅。(三)合理饮食,增加营养1.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较粘稠的食物。2.少吃多餐,喂食不要过急,以免呕吐。3.如饭后因痉咳引起呕吐,应及时给洗脸、漱口,待休息片刻再补喂。(四)预防窒息1.新生儿、幼婴病人必须专人守护。2.密切观察病情,注意有无屏气、紫绀、窒息等情况。3.如发现患儿有屏气及紫绀等情况,应沉着镇静,立即拍背、吸痰、给氧,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同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五)健康指导1.保持房间清洁、通风、阳光充足。天气好时,多行户外活动,分散其注意力,减少阵咳次数。2.保证充足的睡眠,如夜间痉咳频繁,可酌情给服地西泮。3.给易消化、富有营养、较粘稠的食物,少食多餐,吐后补喂。4.保持五官清洁,呕吐后要用生理盐水或茶漱口,清洁面部。5.病程早期按医嘱应用抗生素。告诉家属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表现,一旦发现,立即就诊。预防(1)按时接种白百破三联疫苗。(2)易感儿在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3)发现百日咳患儿要及时隔离4~7周。(4)与百日咳病儿有接触史的易感儿应观察3周,并服中药预防,如鱼腥草鹅不食草,任选1种,15~20g,水煎,每日1剂,连服5天。调护(1)居室空气新鲜,但又要防止受凉,避免接触烟尘、异味辛辣刺激物。(2)注意休息,保证睡眠,保持心情愉快,防止精神刺激、情绪波动。(3)饮食富营养易消化,避免煎炸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宜少食多餐,防止剧咳时呕吐。幼小患儿要注意防止呕吐物呛入气管,避免引起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