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土地资源评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土地资源评价6.1土地资源评价概述6.1.1评价的概念和特点一、概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土地评价纲要》(1976年)一书,土地评价(landevaluation)是“当土地作为特定的用途时,对土地的特性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将土地资源评价定义为“在特定目的下对土地的性能进行质量鉴定的过程”。土地评价,有人把它称为土地质量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的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土地评价包括对土地的各个要素如气候、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以及与土地利用有关的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全面综合的考察;阐明土地对某种用途的适宜程度、限制程度、生产潜力、经济效益以及对环境有利与不利的后果;阐明土地现在的利用情况、合理利用程度以及土地用途转变的可能性及其条件;阐明土地提高生产能力与增加经济效益的必要措施。土地的自然生产能力表现为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方面,主要表现为土地在农、林、牧或其它利用方面的潜力或适宜性。例如,农业用地的适种作物的种类、组成和品种;又如天然草地的饲草组成、化学成分、营养价值以及适宜饲养的牲畜种类。量的方面,主要体现为作物、饲草等的单位面积产量。二、土地评价的特点1、必须有特定的目的:土地评价是为一定目的服务的。比如为土地税收(自古以来,人们就在探讨一种通过评定农地等级来制定供赋等级、计征农业税或土地税)、土地交易(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市场的兴起,客观上就要求对土地进行经济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在一个地区内,要确定土地应该做什么用途才能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这就要求进行土地的适宜性评价)。因此,土地评价是认识土地和土地资源的一种手段。2、必须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我们知道,土地的用途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进行某种目的的土地资源评价时,只能选择一种或者几种特定的用途进行分析。而对土地用途的选择,主要是取决于评价的目的和土地资源的性状的。如在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中,一个水资源不足、劳动力又缺乏的地区,人们在生活习惯上又不爱吃大米,在进行土地评价中,非要去评价该地区种植水稻的可能性是不太合适的。3、要求所选择的土地用途能够永续利用。土地的数量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因此,要选择能永续利用的用途进行评价。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由该用途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如在将旱作农业变为灌溉农业时,对土地的灌溉适宜性的评价就必须考虑到由灌溉可能引起的沼泽化、次生盐渍化。一旦这些现象的其中之一产生的化,那么其适宜性会不断降低,直至不适宜。4、评价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要进行多因素分析。我们知道,土地资源的组成要素很多,包括有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每一个组成要素又包含了多个因素。因此,在评价时,首先应该根据各种因素对土地生产力或土地质量影响的大小来选择应该考虑的因素(如在进行区域性土地经济评价时,就要重点考虑市场、劳动力等经济方面的因素。对单一土地利用评价时,就要重点考虑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其次,要对所选择的多个因素进行分析。通常,我们采用最小因子法、权重法、层次分析法等一些多因素分析的方法。5、评价的结果应该能够直接用于生产实践。这就要求评价的结果具有简单、直观、明确的特点。能够清楚地说明土地质量的等级或土地适宜性等级。有些评价的结果还会具体说明适宜的土地用途,以及进行土地改良的指导性建议。评价结果一般通过文字报告和图件来表达。6.1.2评价的作用土地评价在古代就存在了。史料上记载的土地评价,大多数都是为土地税收服务的。现在,随着土地评价理论和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土地评价朝着多元化、精确化和定量化发展,使得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目前,其服务领域主要有以下几种:1、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土地是具有多用途性的,那么在一个地区内,土地应该做什么用途或什么样的土地利用结构,才能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土地的适宜性评价能为土地最佳用途的选择,或利用的规划,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料,为土地利用的规划服务;2、为估计土地利用和经营好坏服务:通过土地评价,对土地利用和经营活动中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如果产出大于投入,土地经营者就有经济效益,而且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价,就可以知道土地经营效果的大小程度。3、为土地交易服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地使用权的出租、转让等土地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那么就要求我们对土地进行估价。通常在土地估价之前,会进行土地分等定级,这也就是土地经济评价。其实土地估价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土地评价,即对土地价值的评价。4、为土地税收服务:土地评价可为土地税收提供有用的基础资料。我国目前也是依据土地等级来征收土地税的。首先是通过土地评价,确定全国范围内的土地等级;然后,根据土地等级制订土地税收政策和标准。5、为土地管理服务:要科学地管理土地,可以使土地资源达到最好的配置,使其开发、利用、保护做到合理、高效、持久,这一切都必须依据土地评价的结果。如要进行土地利用变更时,必须进行土地变更的经济分析,以及成本和效益的比较等。6.1.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土地评价的原则源于土地自身的质量特性,主要表现为土地质量的地域差异性、土地自然生产力的差异性、土地各自然要素的相对稳定性和社会经济要素的相对变异性以及土地质量受土地生态系统各要素的综合影响等。1.生产性原则生产性原则即实用性原则。土地资源评价必须结合评价地区的土地利用实际,从土地利用现状出发,着眼于可能挖掘的土地生产潜力,以达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目的。2.综合性原则土地评价既要研究各要素的特征,又要全面而综合地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矛盾统一,因果关系和组合方式。3.主导因素原则在土地评价中既要研究各因素的综合影响,更要注意其中对土地质量起主要限制作用的主导因素的突出作用。4.针对性原则土地资源评价必须以一定的土地利用为前提,评定土地资源在某种用途下的生产能力大小或适宜性高低。5.比较性原则比较性原则可从三个方面来把握。一是在一个评价区内,只有对影响土地质量的各个指标进行比较和调整。二是不同地区间土地生产力的差异比较。三是土地评价还应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进行比较,有时还包括对土地利用现状与可能的变化进行比较6.相对稳定原则土地的质量等级只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动,在一定时间内应对土地评价的结果加以修正,如果变动较大,则应重新进行土地资源评价工作,以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6.1.4土地资源评价的依据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土地资源生产力的高低,但这个生产力又多是通过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和限制性间接表现出来的。1.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土地生产力即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它是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也是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依据。2.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就是指土地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对发展某项生产或作为某种用途所提供的生态环境的适宜程度,这既与土地利用方式有关,又直接决定于生物的特点、更替及产量等。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一般可分为多宜性、双宜性、单宜性和暂不适宜等几种,且多是针对农林牧利用而言3.土地资源的限制性土地资源的限制性又称土地资源的局限性,它是与适宜性相对而存在的,是限制土地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发挥潜力的障碍因素。6.1.5土地资源评价的类型依据土地资源评价的对象、目的、任务、精度、范围、参评因素等的差异,可将土地资源评价可分为多种类型。(-)按主要参评因素的性质分为土地自然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所谓土地自然评价是根据土地的自然特性来评定土地资源的潜力或适宜性,经济因素可不考虑或只作为背景条件。而土地经济评价则是运用经济指标,对土地投入和产出的经济效果进行评定。一般地讲,土地自然评价是土地经济评价的基础。(二)按评价目标和内容广度分为综合性土地评价和单项性土地评价综合性土地评价亦可称之为多项土地评价,其中心的含义是指在土地评价中,同时评价或估计土地评价地区的土地资源对多种用途的适宜性情况,从而找出该地区的哪一区域对哪一用途最为适宜。单项土地评价是相对于多项土地评价而言的,其核心就是土地资源评价过程中,只考虑一种土地利用,如建设用地选址的土地评价,以种植某种果树选择基地的土地评价,为开辟旅游区服务的土地评价以及军事用地的土地评价等均是只考虑一种用途的单项土地评价。(三)按评价的精确程度分为定性土地评价和定量土地评价定性的土地评价就是用定性术语去表示土地对一定的利用的适宜与否,其适宜性可分为几级,如最适宜、中等适宜、勉强适宜或边界适宜。定性的土地评价一般作为较小比例尺土地评价。它属于概略性土地评价,在早期土地资源调查中广泛使用,多用于小比例尺大范围的踏勘性工作,或作为大比例尺详细调查的基础。定量的土地评价就是用量的指标去评定土地对一定用途的适宜与否。定量土地评价一般适于较大比例尺的土地评价,在开展定量的土地评价之前应做先行性的定性土地评价。优点:量的概念非常明确,便于对评价出的土地质量进行比较。缺点:土地组成要素的度量指标与土地质量等级(适宜性或潜力的等级)的对应关系在确定上难免或多或少带有主观性,而且难以考虑诸多要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综合效应。(四)按评价着眼的时间点分为现状土地评价和潜在土地评价现状土地评价是指在土地评价中,评定土地对一定用途的适宜性或土地质量等级的高低时,所根据的是目前的土地特征;而潜在土地评价所依据的是可预见的未来土地改良后的土地特性,因此,土地的潜力评价是一种预测性土地评价。(五)按评价对象可分为农用土地评价、非农用土地评价和改良土地评价在农用土地评价中,又有种植业土地。林业和牧业土地。特殊经济作物用地评价;在非农业用地评价中,有城镇用地、工业区用地。开发区用地、交通用地。矿业用地、旅游用地评价;改良土地评价有盐碱地改良。沼泽地。灌溉区。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土地评价。(六)按评价目的和任务分为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土地潜力评价是指在特定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及其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估和分等定级的过程。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以不同质量的土地为对象,以特定用途对土地质量要求为标准,进行对照衡量,分等定级的过程。综上所述,尽管土地评价的种类如此之多,但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常用的,基础性的。土地的自然适宜性评价是一切土地评价的基础。6.1.6土地资源评价单元的划分土地资源评价单元也称为土地资源评价对象,是土地资源评价的最小单位。同一个土地资源评价单元的土地基本属性具有一致性,即土地自然属性、土地利用方式、生产水平和管理特点都是相同的,土地资源评价的结果最终由评价单元反映出来。评价单元的划分受调查精度的制约。(一)土壤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资源评价单元这种方法是以相应比例尺的土壤制图单元作为土地资源评价单元。大比例尺土地资源评价采用土系、土相作为土地资源评价单元;小比例尺采用土类、亚类、土族作为土地资源评价单元。其优点是能充分反映土壤在土地综合体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能充分利用土壤普查资料,节省大量的野外土壤调查工作量,具有较好的土壤和土地利用基础,主要问题是在土地缺乏明显的界限,而且往往和自然地块、行政界限不一致。(二)以土地类型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资源评价单元常见的有三种土地类型制图单元:单一类型的土地类型制图单元、组合式土地类型制图评价单元、复区式土地类型制图单元。但是目前各级土地类型的划分还不够细,许多地区尚无适合于土地资源评价的土地类型图可用,某些土地类型图对土壤性质考虑的太少,影响土地资源评价的结果。(三)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资源评价单元是按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基本制图单元——自然地块(地段)或耕作田块等划分土地资源评价单元。优点:按地块进行土地资源评价与农民生产习惯一致,同时也便于进行土地登记、统计和建立土地档案,科学计算农业税收,有利于进行土地管理,有利于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土地,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缺点:土地利用现状图直接获得土壤形状等重要资料较困难,还需对土壤进行综合调查,多了一个工作层次。(四)以地理网格为评价单元地理网格既可以经纬网格为基础也可以坐标网格为基础,地理网格评价单元所提供的评价成果精度,在国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