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就业一、就业现状大学生就业现状1.供需差别大,岗位增36%学生增130%2.就业现状不容乐观,非自愿失业比较突出,3.就业结构不合理,低就业现象比较普遍。1.国有企业招人——专业对口、学历相当2.外资企业招人——高新背后的“七十二变”的能力,智商和情商的对等3.公务员、事业单位招人——万人过独木桥、4.私有企业招人:不把大学生当人看二、失业的分类结构性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市场缺陷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之一市场发育不充分、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低;围绕高校、地区、行业存在不少就业市场,但是未形成较统一的大市场,导致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搜寻成本较高;市场规则不统一,部分市场甚至秩序混乱等等。导致就业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和较高成本,影响就业。当前买方市场中的不完全竞争会导致两种现象:一是部分用人单位的人才高消费,二是一些毕业生被迫退出市场,形成周期性失业;市场信息不完全会导致摩擦性失业或结构性失业;市场进入和运行成本较高则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周期性失业。用人单位招不到满意的毕业生,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单位,是市场不完善、信息渠道不畅通的直接体现。2.“供求矛盾”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下,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源提供方通过就业市场择业,用人单位作为需求方在就业市场中选拔毕业生。只有供求相一致,才能实现均衡,否则则会失衡,导致“就业难”。“供求矛盾”的表现主要有:毕业生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学历层次,甚至就读院校等等不适应市场需求;毕业生的择业倾向与技能等不适应市场需要;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与用人单位要求不一致等等,这些矛盾的存在,导致了非自愿的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3.高校扩招的影响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队伍迅速增大,用人单位有了充分选择余地,这是就业难的直接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扩招同就业难之间确实存在关系,中国大学生表面上看起来过剩了,但这种过剩并不是大学生总量过剩,而只是一种结构性过剩,其实社会对高技能、高层次的人才需求量还相当大。与其他国家相比,有13亿人口基数的我国高教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在50%以上,像美国就在70%以上。所以把就业难的根本原因算在“扩招”身上,是不合理的4.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许多应届毕业生不断的抱怨:“企业用歧视的眼光在看待应届大学生。”对此,有企业家表示,倒不是排斥所有的应届毕业生,只是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有部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不敢恭维。有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学本科毕业生不如中专生和大专生敬业;再者,有少数大学生受不得委屈,他们害怕挑战和压力,一旦受挫就缺乏自信,怨天尤人。确实这些都是应届毕业生整体素质下降的原因。而现在在高校里有多少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有多少大学生把时间浪费于恋爱游戏中等等造成了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整体下降。5.高校专业设置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在大学生就业已经市场化的情况下,而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当今是高等教育客观存在的现象,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扩展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供求结构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专科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近几年来,虽然高等教育也加快了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并且也确实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上看,高校缺乏改革和调整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些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往往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6.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7.其他主管原因:学生就业渠道不畅、缺乏就业培训机会、学生仍然期望过高、缺乏求职技巧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三、解决之道: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政府引导自身努力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们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革除那些陈旧的观念,使自己从那些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就业地区由那些经济发展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那些地方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另外,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一是建立“小政府、大社会”,改革审批制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变审批制为注册登记制,还企业自主权,减免企业各种税收,扩大企业生存空间,扶植社会服务组织,政府买单开辟、新设社会服务性岗位,鼓励企业快速进军社会服务业。二是政府出台鼓励、奖励社会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扶持中小企业、社区服务组织、技术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型社会。事业单位机构与人事改革服务于社会就业,鼓励企事业单位与个人创办社会服务性组织和企业。对积极吸纳当地更多大学生、劳动力的外资企业享受与国内企业同等的各项优惠政策。年满50岁、有25——30年以上工龄的职工根据本人自愿办理提前退休或内退手续,提前退休职工的工资待遇适当从优,腾出更多岗位安排大学生就业。三是转变就业观念,鼓励个人创业,鼓励到民营、私人企业就业。完善激励到西部或农村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大学生在就业时从“通才多能”的角度和视野出发做出选择,看一个单位或企业不是先看工作性质和专业是否对口,而是根据固定资本、基础条件和发展前景做出决定,先就业或创业,后专业对口,再纵深、全面发展。在基层工作,条件虽然艰苦,但可以拳打脚踢锻炼人,不受专业局限,对个人发展来说还更快、更坚实。学校方面可以做的:1.应当提倡在中国所有大学建立大学生就业辅导和介绍中心,这不仅仅是一个机构设置,或者是表面文章,而是要花大力气和人力物力的投入,需要配备一流的专业人员,充足得力的人手,要面向社会和企业,推广和介绍大学生。国外大学生在招收学生时,其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的好坏往往也是学生报考该学校的重要原因之一。2.要加强大学生就业辅导和职业规划。中国有多少大学开设了职业规划设计课?教育部有没有这方面的统计。每个大学都应该开设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设计课,帮助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知道自己未来能够做什么,越早设计人生,越早了解不同工作和职业的特点,是大学生就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国外,许多中学就开设了这类课程,职业生涯设计从中学就开始了。而中国很多大学生毕业了连写一个简历还有问题。3.大学要帮助学生建立假期去各类企业和团体实习的渠道。大学生就业,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工作经验。工作经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责任心的训练,企业很看重。但大学生没有工作机会如何有经验。因此要解决先有鸡或先有蛋的问题,大学应下大力气来帮助大学生建立各类工作的实习机会,由大学出面联系企业比学生出面要容易很多。4.下大力气开放在大学本身的实习机会。中国1000多所高校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雇主,学校本身就应该把学校很大一部分的工作转化为能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工作机会。国外大学很多的后勤和辅助工作都是先向大学生开放的。这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习机会。5.建议在大学里鼓励各种社团组织的活动,如建立创业俱乐部,电脑小组,行业委员会,就业中心,各种专业小组等,以锻炼大学生的组织和活动能力。还有,对于有些学科,如商学院等,大学里还可以成立中小企业咨询中心,在教授的带领下,为刚起步的中小企业提供咨询,这样也为大学生创造了实习的机会。社会方面可以做的:1.国家和社会应当鼓励大学毕业生面向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中国的大学生现在过多的集中在了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北京每年招进来十几万的大学生,毕业后有多少离开北京的,恐怕是个少数。再加上全国各地毕业来的学生,就业竞争非常激烈。但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像珠海、厦门、温州、宁波、烟台、青岛、大连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沿海城市,是中国出口的发动机,需要很多的大学生人才。还有东三省,内地的省会和大大小小城市,都十分缺乏人才,应当鼓励更多大学生去这些地区发展。2.国家应该为企业成立大学生实习计划,凡接受大学生实习的公司,按照接纳大学生实习的人数,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或政策优惠。鼓励企业更多的接受大学生前来就业。3.国家需要改革大学的许多课程设置,需要把更多的学科改造为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实用型学科,以使学生更好的学以致用,使企业更容易找到可以使用的人才。4.鼓励大学生到西部或边远地区工作,还必须要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配套,如免除其就学期间的学生贷款,考研加分,可以担任一定的职务,医疗免费等措施。5.鼓励大学生去全国各地做村官。我认为北京前段时间提倡的大学生毕业做村官的模式很好,可以在全国推广。大学生做村官,不仅可以加强新农村建设,给中国最广阔的天地提供最优秀的人才,加强基础组织的力量,同时还可以加强中国基层的民主建设,提高中国基础农村的行政管理能力,是一件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