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革化学与工艺学第一章1.生皮和革的区别答:生皮是从动物体上剥下,没有经过任何化学处理和机械加工的皮。革是生皮经过一系列化学和机械处理,特别是经过鞣制处理,成为具备一定使用性能的产品(天然高分子材料)。2.什么是鞣制和鞣剂?鞣剂主要有哪几类?答:鞣制---用鞣剂处理皮使生皮转变成革的过程,即通过一些化学物质与生皮蛋白发生作用,在生皮的胶原蛋白链间形成交联,从而增加了皮蛋白质结构的稳定性,因此,革更耐湿热,化学药品和微生物的作用。鞣质---能与生皮蛋白质结合,使生皮转变成革的物质,其纯物质称为鞣质。鞣质的工业制品称鞣剂(分子大小合适)鞣剂的分类---无机鞣剂、有机鞣剂、无机与有机结合鞣剂3.革是如何分类和命名的?答:分类及命名(1)按鞣制方法分:铬鞣革、植鞣革(2)按原料皮种类分:猪皮革、牛皮革(3)按皮革行业的习惯分:轻革、重革(4)按革的用途分:工业用革、生活用革、军用革4.制革工艺过程主要分为哪些工段?各工段的目的是什么?各工段主要包括哪些工序?答:四大工段及各自的目的和主要包括的工序:鞣前准备工段—将原料皮加工成适合于鞣制状态的裸皮—组批、称重、(浸水)、去肉、称重、浸灰、去肉、剖层、称重鞣制工段—使皮转变成革—脱灰、软化、浸酸、铬鞣搭马鞣后湿处理工段—改善革的使用性能—挤水、剖层、削匀、称重、复鞣、中和、搭马、染色加脂整饰(或整理)工段—使湿革在外观和使用性能上达到成革的质量要求—干燥、摔软、涂饰5、制革过程就是把从动物体上剥下的皮制成适合于人们各种用途的革的过程。6、鲜皮或血皮:从动物体上剥下,没有经过任何化学处理和机械加工的皮。易腐烂变质,防腐处理(盐腌、干燥)。生皮或原料皮:鲜皮和防腐处理过的、具有制革价值的皮,都是革的原料,统称生皮或原料皮。7、生皮的性质?1)刚从动物体上剥下来时含有较多的水分而柔软,干燥后变得板硬,虽经机械处理,仍不能变软。2)在66℃以上的热水中,生皮会收缩,T越高,收缩越大(Ts)。3)不耐微生物的作用,在湿热的条件下易腐烂。4)在化学品的作用下,生皮易被破坏。5)生皮的卫生性能差,透水、透水汽性不好。6)干的皮不耐折,易断裂。8、革的性质?1)革在干燥后可以用机械的方法使之变软。Why?2)革在热水中发生收缩的T都在65℃以上,有些革甚至在沸水中也不发生。3)比生皮更耐微生物、化学药品的作用。4)革的卫生性能即透水、透水汽性比生皮好。5)革比生皮更耐曲折,不容易撕裂。9、皮革的特殊性能?(1)耐用性能:强度高,如撕裂强度、抗刺破性能等。撕裂强度---如皮革制品在缝制时不需要锁边耐刺破性---在相同的柔软度和厚度下,皮革具有很高的耐刺破性。如底革的皮鞋不易被钉刺穿,穿用安全。(2)穿着舒适性卫生性能(透气/汽,呼吸性能)吸湿排汗性:皮革可吸收人体的汗液,并能将汗液蒸发出去,含30%水分无潮湿感,其他最高达15%。绝热性:导热性小,保暖性好。热时出汗,很快被皮革吸收,再蒸发降温,夏天耐热。耐温性好:可耐120-160℃高温,-50℃到-60℃低温,在此T范围内,皮革的软硬和弹性等无明显的变化。良好的应力-应变性能,保证了皮革的穿着舒适性。第二章1.制革主要原料皮有哪些?答:猪皮、牛皮、羊皮(绵羊皮、山羊皮)2.中国制革原料皮及资源状况如何?各种皮有何特点?我国的制革原料皮主要是猪皮,其次是牛皮和羊皮。我国养猪总数占世界49%,大多数猪皮表皮较厚、毛孔粗大、粒面粗糙、脂肪含量大、部位差大、肌肉组织和弹性纤维发达。我国牛皮主要有黄牛皮,水牛皮,牦牛皮。其中黄牛皮粒面细致,纤维紧密;水牛皮和牦牛皮则粒面较粗糙。我国羊皮主要为山羊皮和绵羊皮,山羊皮粒面较细、部位差大、弹性纤维发达、油脂少;绵羊皮则部位差小、纤维疏松、油脂多。3.生皮为何要防腐?防腐的原理是什么?主要方法有哪些?答:防腐目的:利于原料皮的运输和储存;防腐原因:原料皮的主要成份是蛋白质和水,因此原料皮给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在适宜的条件下,原料皮极易被微生物及皮内的自溶酶作用而腐烂。防腐原理:生皮保藏就是停止各种降解酶的活动,在皮内外造成一种不适宜细菌生长、能抑制酶的作用的环境。主要有2钟方法(1)杀死细菌,如用杀菌剂(2)是用抑菌剂减缓细菌的生长或活动,如冷却、盐腌和干燥等。主要方法:(1)降低皮内的水分:如干燥法、盐腌法、盐干法P65(2)降低皮内的pH值:如浸酸法(3)降低温度:如冷冻法(长时间保存,大于3周)、冰块法和冷空气冷却(短时间保存,小于3周)(4)防腐剂杀菌法(细菌、真菌杀菌剂,短时间保存,再次感染、杀菌剂分解)(5)射线照射法生皮腐烂原因:从动物体上剥下的生皮很容易在酶的作用下降解,这些酶来自生皮自身的细胞或来自环境中的细菌或霉菌。在生皮腐败过程中,细菌渗透进生皮中,产生可降解生皮的酶。这个过程会产生难闻的气味和腐臭的脂肪,并能分解表皮层,当细菌或它们产生的酶作用到毛囊时,毛就会脱落。4.生皮一般分为哪几层?答:毛层(鳞片层、皮质层、髓层)和皮层皮层又分为:表皮层、真皮层(乳头层和网状层)、皮下组织层5.表皮层的结构和组成,其主要成份及除去的方法?答:结构和组成:角质层—真角质层、透明层;生发层---粒状层、棘状层、基底层主要成份及除去方法:角蛋白---加强碱,还原剂:硫化物,有机胺(如二甲胺)、巯基化合物等6.真皮层的结构及各层的特点?答:结构及特点:①乳头层---由十分纤细、编织非常致密的胶原纤维构成。乳头层上层(表皮层以下)胶原纤维束细小。靠近网状层的乳头层下层的胶原纤维束逐渐变粗。②网状层---基本由胶原纤维束构成,且次层胶原纤维束比乳头层下层粗大,相互交织成立体网状结构。7.织角:原料皮的纵切面上大多数胶原纤维的主要走向与皮面所成的夹角8.真皮层的主要成份及性质?答:主要成份:纤维成份(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非纤维成份(纤维间质、脂腺、汗腺、肌肉、血管等)性质:(1)纤维成份:①胶原纤维(95%~98%):在酸碱溶液中发生胶解和水解:Ca(OH)2的胶解能力最大,强酸的胶解能力比强碱大,强酸碱长时间处理、胶原水解。②弹性纤维:具有较强的耐酸、碱和热作用,强酸碱处理产生一定的变性,酶处理能破坏,其破坏程度直接影响成革的柔软度、丰满性以及粒面的细致程度和表面积的打开。用化学品、热和极度pH下很难降解。③网状纤维:酸碱对其具有一定的破坏、变性作用,酶处理的效果较明显。(2)非纤维成份:①白蛋白:溶于水、食盐和酸、稀碱溶液②球蛋白:不溶于水,可溶于稀酸碱溶液③粘蛋白、类粘蛋白:在水中膨胀,不溶解;部分能溶于稀碱和中性盐溶液;能被浸水酶等酶制剂水解9、牛皮品质的鉴定?张幅、厚度及厚薄均匀度:板质肥瘦,毛色及毛的粗细、长短;防腐保存情况:是否有异味,有无掉毛或毛根松动、腐烂等;伤残鉴定;面积的测量,蓝湿革得革率和等级率。10.准备工段的目的是什么?准备工段主要包括哪些工序?答:目的:⑴除去原皮上的污泥、血污、排泄物、防腐剂(盐)等脏物,使皮充水,恢复到鲜皮状态⑵除去制革无用之物,除去毛、表皮、皮下组织层,留下真皮层,保留真皮层中的胶原纤维,除去、破坏其他非胶原成分弹性蛋白、网状蛋白、纤维间质、油脂等⑶对胶原纤维素进行适当的松散⑷调节皮的状态(pH、孔隙度等),为鞣制做准备主要作用:使生皮充水,除去非胶原组分、松散胶原纤维素。主要工序:组批--(去肉)--称重—预浸水--(去肉)--称重—主浸水--(脱脂)--脱毛、浸灰--(去肉)和/或片皮—称重(复灰)--脱灰—软化--(净面)--浸酸--(铬鞣)11.浸水的目的是什么?答:①使防腐、保存过程中失去水分的原料皮恢复到天然的鲜皮状态②除去原料皮上的血污、污泥、防腐剂等③溶解去除纤维间质,基本消除胶原纤维的粘结现象,有利于胶原纤维的松散12.生皮为何能充水?生皮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膨胀?膨胀的原因是什么?答:原因:①蛋白质含大量亲水基团②皮内有空隙③皮胶原间质主要由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球蛋白组成,这些球蛋白除了可接纳水分子外,某些成分还可溶于水。生皮在此情况下膨胀:当溶液的PH值偏离等电点,并有充足的水的存在膨胀原因:①唐南膜平衡,渗透压②静电排斥③水溶助长,感胶离子效应(破坏氢键)13.影响浸水的因素有哪些?答:(1)原料皮的状态、(2)浸水添加剂的影响、(3)机械作用(4)浸水时间和温度、(5)浸水所用的水14.浸水过程中为什么要防腐?防腐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答:原因:防止或减轻微生物对原皮的伤害,保证浸水的正常进行方法:1.使用清洁的水2.加杀菌剂、防腐剂:次氯酸钠、漂白粉等3.提高pH,一般pH8.5~10.5(加纯碱、硫化钠、硫氢化纳、氢氧化钠)4.常换水,20°C,10小时换一次,25°C,4小时换一次5.缩短浸水时间15.如何促进浸水过程?答:使用浸水助剂;加强机械作用;适当提高浸水温度或延长进水时间。16.浸水中主要使用的材料有哪些?其有何作用?答:①浸水助剂(烧碱、硫化钠、多硫化钠、中性食盐、含酶助剂、表面活性剂)---快速均匀地使原皮尽快恢复至鲜皮状态②防腐剂(漂白粉、氟硅酸钠)---防止或减轻微生物对原皮的伤害,保证浸水的正常进行17.浸水中常用的设备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答:池---主要用于干皮的预浸水划槽---液比大,机械作用小,用于细嫩皮的小心浸水转鼓---主要作用于大皮的浸水,机械作用大,浸水速度快18.浸水中常出现的问题有哪些?如何控制浸水(技术要求)?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答:常出现的问题:浸水不足、浸水过度浸水技术要求:(1)整张皮浸透、浸软,回软均匀,尽量恢复到鲜皮状态,全张皮无僵硬部位,臀部,颈部切口呈均匀一致乳白色(2)浸水皮毛面、肉面清洁,无血污,泥沙及防腐剂等(3)除尽皮下组织层,加强皮张最厚部位和颈部的去肉,有助于消除皱纹或粗面,但去肉时不得有刀洞,撕破现象,保证皮形完态(4)不得有明显的溜毛,烂面等腐烂现象(5)浸水液的PH在浸水结束时一般在9左右;(6)水分测定,采用重量法测定皮的水含量达65~75%。需要注意的问题:(1)注意季节和水温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浸水时间和助剂的用量(2)pH10.5(3)皮浸泡在液面以下,池、槽、勤换水,消毒(4)浸水T25°C,要防腐,勤换水(5)机械作用适度,皮变软后才能机械作用(6)浸水—去肉相互结合(7)溜毛,腐烂皮缩短浸水时间,尽早进入下面的工序(8)未达到浸水要求的适当延长浸水时间;提前达到浸水要求的则应提前结束浸水。19.生皮中的油脂对制革有何影响?答:(1)阻碍水及化学药品的渗透,影响后工序的进行(2)脂肪酸含量高,与Ca、Cr形成钙皂、铬皂,使染色不均匀,革形成色斑(3)脂类物质中的蜡和油脂,在常温下逐渐移至革面,形成油霜(4)革面油脂多,影响涂层粘合牢度,易掉浆(5)革内油脂多,储存过程中易出现异味.浸灰的目的是什么?浸灰过程中生皮主要发生哪些变化?答:目的:(1)脱毛,去除表皮(2)皂化油脂(3)进一步去除纤维间质(4)对弹性蛋白、网状蛋白、肌肉等有一定的变性作用(5)胶原纤维膨胀,胶原纤维束得到松散生皮发生的主要变化:(1)胶原纤维发生碱膨胀,胶原肽链间距离增大,胶原纤维得到分离。(2)胶原肽链间的氢键,盐键和部分共价键等交联键被打开(胶解),Ts由65℃降至55℃,胶原纤维得到分散。(3)胶原侧链基团水解,释放出羧基,为鞣剂的增加结合点,胶原的PI由7.5~7.8降至5左右。20.影响浸灰过程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浸灰中生皮为何要发生膨胀?如何控制浸灰中生皮的膨胀?答:因素:(1)原料皮的状况及成革的要求(2)碱的性质和用量(3)温度、时间、液比的影响(4)机械作用的影响生皮发生膨胀的原因:通过浸灰除去黏结胶原纤维束的黏蛋白、类黏蛋白及打开肽链间的部分连接键,使黏结在一起的纤维束分开保持适宜的距离而产生膨胀。控制碱膨胀方法:(1)加入具有抑制生皮膨胀作用的浸灰助剂(2)开始小液比(50%~80%的水),碱渗透后增加液比(2~3)(3)浸灰时,以硫氢化钠部分代替硫化钠,碱性物质分次加入,逐渐提高体系的碱度(4)分次补加水,使皮逐步均匀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