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岛建筑业五年发展实施纲要(征求意见稿)背景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发育和完善,给整个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变革。随着我市建筑业全面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的形成,将更大幅度地带动外资及境外和外地企业涌入,市场竞争将会日益激烈。面对国际、国内和青岛市的发展形势,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既展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党中央确立的科学发展观的工作要求,在目前我市建筑管理保持高质量运转,建筑业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建筑经济运行的规模、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的基础上,正确认识我市建筑业当前所面临的形势,找出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确定今后一定时期内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方向,已成为当前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为此,结合我市实际,提出《青岛建筑业五年发展实施纲要》。一、青岛市建筑业基本情况通过近两年的建筑业行业组织结构优化调整,目前,青岛市共有建筑业企业1292家,其中总承包企业328家、占企业总量的25%,专业承包企业534家、占企业总量的42%,劳务分包企业430家、占企业总量的33%,建筑业行业组织结构初步趋于合理。1292家建筑业企业中,国有企业36家、集体企业63家,企业改制面达92%;已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企业183家,已通过安全体系认证的企业82家,已通过环境体系认证企业62家。全市建筑业从业人员24万人,各类管理人员4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7%,其中持证关键岗位管理人员2.5万人;一线2操作人员20万人,其中,成建制劳务人员15万人,占工人总数的75%,非建制劳务人员5万人,占工人总数的25%,共有各工种技术工人7万人,占一线操作工人总数35%。全市建筑业企业20万一线操作工人中,本市人员9.5万人,外地入青人员10.5万人,其中外地入青人员主要分布在江苏南通、安徽、四川、河南、临沂等地。全体从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2.3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0%,高、初中学历人员16.9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70%,小学及以下学历的4.8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0%。2003年度,全市建筑业完成产值188亿元,同比增长17.5%,建筑业产值占全市GDP比重为10.6%;省外产值7.7亿元,同比增长22.2%,境外产值8.3亿元,同比增长124%。施工面积累计3280.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5%;全员劳动生产率7.2万元,同比增长6.1%。实现利税11.5亿元,同比增长26.4%。二、青岛市建筑业所面临的形势随着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增强,我市建筑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行业规模、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已初见成效,工程建设法律法规体系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市场规则和管理制度基本完善,基本形成了有法可依,统一开放的市场格局;随着行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产业结构继续得到优化,企业素质进一步得到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稳中有升,建筑业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改善,建筑科技不断创新。未来几年,我市建筑业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国家实施的振兴东北地区经济、开发大西北发展战略,必然拉动全国建筑业蓬勃发展。同时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3协办城市,青岛市委、市政府描绘了建设大青岛的宏伟蓝图,青岛市今后几年城市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对以完成大量社会投资,从事工程建设的建筑行业来说,必然会为青岛建筑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虽然我市在今后几年有较大的城市建设任务,但仍然存在“僧多粥少”的问题,尤其是随着我市建筑市场的全面开放,外资和埠外建筑企业更多地进入青岛市场,必然会使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而且进入青岛的国内和国外企业,较多是实力雄厚、水平较高的大型企业,而我市建筑企业在体制、机制、技术、管理、质量和效益等方面尚不能完全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需要,若没有突破性的提高,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利。三、我市建筑业当前存在的主要差距虽然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保持较高的贡献率,但是相比国外先进水平,仍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阶段,行业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增长方式属于粗放型增长。主要表现为:行业整体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技术装备率、队伍综合素质、融资能力、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以及科技管理水平低,生产资源消耗率和企业运行成本比较高。建筑业发展政策环境、市场环境还不完善,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尚未到位。具体到我市建筑业,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差距与困境:(一)在综合规模方面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2003年度上海建工集团年营业额为263亿元,北京城建集团年营业额为130亿元、建筑业产值为95亿元,浙江广厦集团年营业额为70亿元;而我市2003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仅188亿元,仅为上海建工集团一个公司营业额的70%,我市建筑业龙头企业—青岛建设集团2003年度营业额为36亿元、建筑业产值424.7亿元,其营业额仅为上海建工集团的13.6%。(二)经济效益徘徊不前2001年全行业实现利税7.8亿元,产值利税率仅为5.4%;2002年实现利税8.1亿元,产值利税率仅为5.2%;2003年实现利税11.5亿元,产值利税率仅为6%,企业经济效益徘徊不前。(三)经济结构尚不完善在行业组织结构上,大的不强、小的不专,没有形成完善的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层次分明的合理的总分、包体系。在产业结构上,多元产业和产品所占比重较低,建筑业企业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性过强。在市场结构上,市外、省外和国际工程承包营业额较低。(四)建筑市场供求失衡矛盾突出虽然近三年来我市对建筑总承包企业数量进行了压缩,大力实施了行业组织结构优化调整,但目前队伍总量仍然过剩,建筑市场供求矛盾突出,按目前我市建筑队伍规模,全市总承包与专业承包年建安生产能力总计为581亿元,资质等级标准最低产值要求总计为232.2亿元。而2003年度我市本地企业完成建安总产值为131亿元,仅为总生产能力的22%、资质等级标准最低产值要求的56%。由此造成“压级压价、垫资施工”等恶性竞争在建筑业较为普遍,不仅使有序的市场竞争难以形成,还将势必导致企业无利润,无科技、设施方面的投入,严重影响了建筑业的发展。(五)管理水平低下,管理模式落后,技术含量较低目前我市建筑企业在技术上仍以传统技术为主,管理上仍属粗放型,在管理思维、体制、机制上,都未与国际接轨。全员劳动生产率、技术装备率较低,主要是靠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维持5经济增长。据统计美国1997年的劳动生产率为6.8万美元,我市2003年的劳动生产率仅为7.2万元人民币,仅为美国1997年的1/8。(六)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技工严重缺乏,全市项目经理总数8300人,而一级项目经理只有600人;全市基层作业从业人员20万人,而持有技术工人上岗证书的不足70000人,持证比例仅占35%,其中高级技工仅有2000人;全体从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2.3万人,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0%,而小学及以下学历的4.8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0%。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低下,成为建筑业产业素质升级换代的主要障碍之一。(七)建筑市场需进一步规范,各方主体的诚信有待进一步提高建筑业企业转包、挂靠、违法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不正当竞争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业主肢解发包工程、压低标价、与承包单位签定“阴阳合同”等问题比较突出,(八)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仍待根治大量的工程拖欠款,使企业之间形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债务链,造成拖欠劳务队伍和农民工的费用。去年年底前经排查统计,全市已形成累计拖欠工程款47.75亿元,虽然经半年多的努力已解决了26亿元的拖欠,但是仍未解决的20亿的巨大拖欠,使施工企业无力维持正常经营,更无从谈起企业升级换代的资金投入,直接导致了社会信用和商业信用危机,对建筑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6青岛建筑业五年发展实施纲要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及市委、市政府的重要部署,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努力实现青岛建筑业的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青岛建筑业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做优、做大、做强。二、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建立健全科学、规范、高效的建筑市场体系和产业发展体系,用5年的时间,使我市建筑业在体制、机制、技术、管理、质量安全和效益等方面步入国内同等城市先进行列,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二)具体目标1、经济总量: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大幅提高,保持全省领先,步入全国同类城市先进行列。2、经济、社会效益:施工队伍总规模控制在25万人左右。劳动生产率达到16万元/人(按总产值计算),平均每年递增18%。3、产业体系:在所有制结构方面,企业改制面达到100%;在行业结构方面,形成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合理的总分包体系;在产业结构方面,相关产业营业额达到企业营业总额度的40%左右;4、市场布局:全市建筑业企业在国际和埠外完成的施工产7值占建筑业施工总产值的30%以上;形成一批实力雄厚、市场竞争力强、资产规模大和融资能力强的建筑业企业集团,培育发展1-2个年产值50亿元以上,2-3个年产值20亿元以上,3-5个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总承包企业,青岛建设集团力争进入全国建筑业20强、全市企业5强。各个专业形成一批全省、全国知名的优势骨干企业,带动本专业领域的发展。5、管理体系: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世贸组织规则的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现代建筑市场管理体系。6、质量安全:继续保持全国一流、全省领先水平,获鲁班奖、泰山杯奖、省级安全文明示范工地等精品工程数量保持全省第一。建筑施工每百亿元产值死亡率控制在国家指标的80%以内;形成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和支撑体系。7、科技进步:总体技术水平保持国内一流水平。全行业技术开发投入达到税后利润比重的10%。“四新”在全市得到广泛应用,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和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均力争达到30%左右。8、人才素质:培养造就一批具有现代宏观经济管理知识、行业管理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和高超专业技能的高级技术人才和技师队伍,一线操作工人持证上岗率达到100%。详见附表《青岛市建筑业五年发展目标体系》三、具体措施(一)充分发挥政府服务与管理职能,为促进建筑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坚实的保障。1、充分发挥政府服务职能,为做大做强建筑业创造良好环8境。(1)各级主管部门要立足为做大做强青岛建筑业服务的大局,采取有力举措,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在工作中作换位思考,想企业之所虑、急企业之所难、谋企业之所求,把是否符合做大做强青岛建筑业作为工作的基本要求,真心实意为企业办实事。为充分发挥“大、强、优”企业在建筑业发展中的骨干带头作用,使其真正成为我市产业集聚的平台、发展高新技术的平台和招商引资的平台,增强市场竞争力,出台《关于为大型建筑业企业提供“直通车”服务的实施意见》,为企业提供便捷的业务申请、咨询、指导、督办及投诉受理等服务。(2)建立沟通咨询机制。要与企业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和意见、建议反馈制度,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访百户企业、解千家难题”活动的实施意见》,确保及时了解企业的呼声和需求。建立决策专家咨询机构,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要彻底清理妨碍建筑业做优、做大、做强的所有规章制度,今后出台所有政策措施必须征求企业及业内专家的意见与建议。(3)加强行政管理部门自身建设。要从严治政,依法行政,加快行政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大力推行电子政务,网上办公业务每年递增10%,至2008年基本实现网上办理对企业业务。同时要引导企业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积极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快速拓展计算机管理覆盖面,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市场竞争力。2、充分发挥政府管理职能,为做大做强建筑业提供坚实保障。9政府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精简行政审批,其工作重点主要放在通过法制建设、综合调控和执法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