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采购的选择风险及应对1、招标的风险一般企业都坚持货比三家的原则,需要注意的是尽可能避免某个领域长期使用固定的供应商,而且参与的厂家资质、能力要相当。供应商网络更新一定是动态的,适时的,参与的厂家基本要处于同一水平而且都有能力承担项目。随着行业的发展速度,变化的进度,及时掌握这些变化,就会使我们的网络具有竞争力。所以,对采购的控制不能仅仅采取表面的、流程的、特别是供应商的监控。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与选择。1、对于简单设备的采购可以使用“选低价原则”。2、对于设备复杂、种类繁多、技术参数要求高,需对综合运行成本、方案、付款方式、保险、运费、服务、随机备件、售后服务等诸多因素考虑。2、采选设备的风险设备采购需要遵循四项原则1、母本参照原则:所有设备一定要有成熟的母本参照,特别要注意进口设备的国产化和新产品、新工艺方面。2、锁定输出原则:不要单纯按供应商提供的专业数据签约,要把使用的最终需求写进去。3、事前论证原则:采购前要组织相关部门充分论证可能遇到的风险加以规避。第一要注意技术要求的正确转化,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要求过高会导致采购成本上升,过低不能满足需求。第二要注意标准化问题,对新采购设备使用的部件品牌、规格要限制,要考虑与施工现有的部件品牌、规格的整合,尽量减少施工使用备件的种类。4、事后检验原则:技术协议要逐条验收,参加验收人员要实行追溯制。需要注意两点:一个是隐蔽工程的验收,一个是极限参数的验收。3、严格控制设备到货的质量验收采购人员在设备到货时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对照技术附件认真核对供货(包括技术文件)是否齐全,对成套部件如电气、仪表、阀门还需仔细核对技术参数、型号、分包商特别是防暴等级等是否符合要求,在技术附件中对材质、壁厚、油漆等有明确要求的,应安排检验人员对材质进行光谱分析、对壁厚及油漆进行测厚,到货时如发现设备有明显的锈蚀、外观变形等质量问题应责成供应商进行整改、必要时可退回厂家处理。4、加强在制设备的检验与驻厂监造对于关键的设备建议在合同中约定委托第三方或业主自行派人到制造单位进行监造,对于采用监造的,必须在监造大纲中对原材料复验、半成品控制、成品检验根据物资不同分别给予明确。监造方对制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提出监造建议书,要求供应商给予整改,监造方需定期给业主方发监造报告,碰到重大问题时需马上通知业主以便及时纠偏。业主方可以在关键节点对产品的制造进度、制造质量进行审查,对产品包装出厂前务必派相关人员到现场进行全方面验收(尤其是外配套件是否符合技术附件的要求),通过出厂验收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在工厂进行处理,减少不必要的现场服务工作量。5、切实抓好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进度控制为配合工程建设对设备供货的要求,采购人员需编制采购实施计划来控制整体进度,需负责设计资料的提交和信息的反馈工作,还需负责监督设备的制造进度,并在项目要求的交货期变化或供应商因故延迟交货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双方,以求最妥善的解决方案。6、设备交货日期问题1、合理兼顾供应商与业主的利益,多作协商。2、要考虑电厂每台机组投运时间间隔,不要把两台机组所属设备交货期定在同一时间,这样业主提前支付设备款,又面临压库问题。同时,也不利于供应商合理组织生产。3、根据不同建筑物、不同工艺系统的进度计划,在进度横道图上要细致标明需要的合理的设备到货时间。4、确定若干合理批次的交货期,交货批次过细过多,将会使供应商不易组织生产运输。反之,交货批次太少,将会导致设备压库。5、要考虑不同供应商设备运输所需要的时间。对于由国外供货的设备,因为有海外运输保险、海关检验的问题,可适当把供货时间安排集中些,应预留时间并且要为占用库房做好准备工作。对于国内供货的设备(尤其是供应商较近,可汽车运输的),可以安排多批次、小批量灵活供货,甚至可以与供应商达成在需用前通知供货的协议。7、接口控制的风险在业主自主采购管理模式下,项目设备的采购和监造都是由业主全权负责,而工程设计一般由专业设计院负责,由设计院提供工程设计技术支持、设备采购清单和监造管理技术等。将设备采购划分为两大机构,通常会出现采购清单不完整、设计和设备安装技术条件管理困难、设备监造职责不清、设计脱离设备制造实际、采购权利义务不清等问题,造成设备不能按时、按质量交付。8、采购质量的风险1、交货检验质量与检测手段2、现在使用质量3、未来使用质量4、隐形质量问题5、使用寿命6、质量问题带来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一方面由于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质量不符合要求,而导致加工产品未达到质量标准,或给用户造成经济、技术、人身安全、企业声誉等方面造成损害。另一方面因采购的原材料的质量有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整体质量、制造加工与交货期,降低企业信誉和产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