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高层次创新人才战略模式选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四章高层次创新人才战略模式选择从新世纪开始,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牢牢掌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关键在人才。近年来,世界面临金融危机、经济萧条,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对世界各国都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各国争相争夺的对象。2000年,麦肯锡一项调查发现,89%的企业或组织认为比三年前更难找到人才,90%的企业或组织认为很难留住人才1。面对全球知识经济的变化、人才的激烈竞争和复杂领域的挑战,研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战略模式,对于我国高层次人才战略的制定以及培养管理对策有很好的启示。4.1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的内涵、特征及制定原则4.1.1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的内涵与特征4.1.1.1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的内涵人才最早是麦肯锡公司在1998年提出的,它最初包含了个体的技能、知识、经验、态度、个性与动机等,还包含了个体的的学习能力。后来人才的内涵有所变化。人才是那些有能力并善于运用能力高标准地完成某项工作,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或一个组织的发展已经或未来会产生重要作用的人。人才存在于各行各业当中,如研发领域、生产领域、销售和营销领域、管理领域等,他们或者具有丰富的创造力,或者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或者具备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或者具有出色的组织管理能力;那些能力不是最强的但是对国家和企业高度忠诚的人,也是值得珍惜的人才。高层次人才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从内涵上讲,高层次人才主要是指对经济、科技产生重大影响、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即高层次人才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并作出特殊社会贡献的特征;从外延上讲,高层次人才主要是那些从事知识创新的拔尖人才、从事技术创新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从事知识传播的教育人才和中介服务人才以及从事知识和技术应用型人才。可以说,高层次人才是一个相对动态的概念,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2。虽然关于人才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已有很多,但并没有对人才管理的概念达成共识。人才管理集中关注组织中那些依据能力和绩效排在前面的人,他们是当前或未来组织的领导者,也是组织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3。由于有形资源、技术、规模经济等传统竞争优势来源越来越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一个发展良好的、渗透到组织运作系统中、增强组织实力的人才管理模式就很可能成为组织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战略”一词最初是个军事术语,是指筹划、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即根据对国际形势和敌对双方政治、经济、军事、技术等诸因素的分析判断,科学预测战争的发展趋势,制定战略方针、原则和计划等。后来战略被应用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人口等各个领域。“模式”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把解1SchonBeechler,IanC.Woodward.Theglobal“warfortalent”[J].JournalofInternationalManagement,2009,15.2张体勤,姜道奎.高层次区域创新人才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26(7).3KristiinaMakela,IngmarBjorkman,MatsEhrnrooth.HowdoMNCsestablishtheirtalentpools?Influencesonindividuals’likelihoodofbeinglabeledastalent[J].JournalofWorldBusiness,2010,45.2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提升到理论高度,就是模式。人才战略是关于人才资源发展的总体谋划、总体思路1。一个组织的人才战略,就是识别对实现组织持续竞争优势有益的关键岗位、建立实现这些关键岗位的高绩效人才库并通过一种差异化策略将人才填补到关键岗位上的活动和过程。高层次人才战略是关系到国家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的谋划,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高层次人才资源状况。第二,未来高层次人才的开发途径。第三,高层次人才的管理对策。高层次人才战略有层次与类别之分,既有国家级的人才战略,省市级的人才战略,也有不同产业与行业的人才战略,甚至跨国公司、大中型企业也有自己的高层次人才战略。科学的高层次人才战略要从国家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出发,根据所处的层次、类别,确定与自身资源、能力状况相一致的战略。4.1.1.2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的特征1)整体性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的制定,需要考察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人口等各个方面的因素,考虑各个阶段的发展需要及应对策略,因此是全局性、整体性的。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时间上,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的制定应该考虑到未来10-20年的人才需求和发展状况,应对策略应该贯穿于人才战略实施的各个阶段和全过程;二是空间上,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的制定应该考虑到整个世界、国家和地区的人才供给,考虑高层次人才在各个范围内的需求状况,制定的策略也应该针对整体范围和全局态势的。因此,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具有整体性特征。2)竞争性资源因其稀缺性而显得珍贵,对于高层次人才资源来说更是如此。相对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在数量上是稀缺的2。一方面,高层次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从事知识生产和利用的高层次人才除了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在能力、素养等方面具备优良品质。另一方面,各类组织如企业、高等院校、科科研院所等需要大量在研发、学术、应用、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而现实当中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数量相对社会需求往往存在不足性。靠引进人才的国家政策往往没有考虑到流失人才国家的影响,更没有考虑其他引进人才国家的影响3。高层次人才一定时期内是有限的,而国家或地区对高层次人才的获取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国家或地区的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具有竞争性特征。3)预见性知识经济带来了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及价值表现形式,极大的提升了人才的经济地位,赋予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的评价。高层次人才处于人才资源金字塔顶端的人才,其管理受到工作环境、经济状况、个人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他们从事创新活动的基础。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是对1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5年中国人才报告——构建和谐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人才开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张凤华,张体勤,姜道奎.高层次创新人才内涵、特征及需求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33(1).3DavidMHart.Managingtheglobaltalentpool:Sovereignty,treaty,andintergovernmentalnetworks[J].TechnologyinSociety,2006,28.3一定时期内高层次人才获取、培养、保持和管理的计划及实施方案,是在分析自身资源状况、能力以及竞争优势等基础上,在分析全球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基础上,全面、科学预测人才需求和供给变化,并提出针对性的方案。因此,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具有预见性特征。4)创新性创新是指个体产生独特性产品的能力和特征,是在现有基础上提出一种新思想、新原理、新方法或退出一种新技术的创造性活动。创新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技术创新,如设计一种新的实验方案,提出一套新的实验装置或工业化装置,推出一种新产品、新工艺等;其次是原理创新,如提出、推广或改进一个原理或模型,给出证明或推到的过程,提出某个概念并给出严密的定义,提出一个观点加以论证等;第三是思想创新,包括战略规划、构想,创建新学科,提出新的思想和理论等,从创新的角度看,这一层次的创新是最复杂、最高层次的;第四是理论、技术的推广应用创新,一般是将某些理论应用到某个领域,解决某个方面的问题,将某种技术推广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中,解决某个方面的难题,取得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等效果。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的本质内容是战略规划及实施方案,所研究的内容和面对的问题是前所未有的。此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需要考虑自身状况,不可能照抄照搬别的国家或地区的战略模式。因此,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具有创新性特征。4.1.2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选择与制定原则4.1.2.1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的选择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最根本的出发点在于,从长远角度考虑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才需要、配置、使用和管理,最大限度发挥高层次人才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经济实力、产业政策、人才结构、教育水平等是影响高层次人才战略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综合国力的竞争与提高,关键在科技,科技竞争与科技水平的提升,关键在人才1。因此,遵循人才自身发展规律,选择适宜的人才发展模式,制定合理的才发展战略,是极其重要的。世界各国及地区对高层次人才的偏爱表现为不同的方面,并分别采用不同的发展战略和模式。纵观人才发展的历史和世界高层次人才发展战略,主要概括为:1)教育发展模式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最基本的模式。在人类历史的不同发展时期,人才的发展是有其宏观流动方向的。由于高新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经济生产和市场流通的界限开始模糊。由于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不能指望从传统教育中获取所有的知识,必须不断汲取新知识。因此,所有人才都有可能接受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职培训、工作经验积累等多种形式的,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已成为国际化趋势。因此,应当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图4-1)。由此可见,教育对于提高人们的素质,从而提高其技能学习、职业技能和市场适应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高校承担者培养人才和开展科研的双重任务,具有提供创新活动所需知识源、技术源和人才源的功能。高校的责任之一是吸收、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学术大师人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知识创新为其他组织提供了基础和源泉,高等院校和职业培训系统传播知识,为他们输送了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在保1王志田,韩金远,刘海英.人才发展战略模式探讨[J].中国科技论坛,2003(3).4证教育连贯性的前提下大力进行实践教育、在保证长周期培养的前提下进行多通道的培养、在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吸纳研究院所参与人才培养1。图4-1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模式2)经济拉动模式在现代化大生产中,研究、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职能越来越重要,各种专家和熟练管理人员所占比重逐步增加,使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目前美国企业中体力劳动者的比重已下降到30%以下,从而使得智力密集型生产方式开始取代劳动密集型生产形式而成为人类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劳动方式。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科技特别是高技术的广泛应用,劳动的复杂程度会日益增加,今后的“普通劳动者”也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文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小学程度可使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43%,中学程度可提高108%,大学程度可提高3倍。普通教育水平和掌握新生产技能、熟练程度成正比,普通教育每高一个年级,平均使新工种掌握加快50%。工人创造性和教育水平成正比,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工人,比没受过同等教育的同龄工人的合理化建议多5倍,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人在技术上的创造性就更高。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数量越来越多,而且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现代化大生产,对人才的素质和人才水平要求更是如此。经济发展的需求拉动着人才素质的提升和发展。3)科技带动模式每次技术革命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制约社会发展的阶段,象蒸汽技术、电力技术,已成为社会发展阶段的决定因素;科技进步扩大了人们的认识视野,使主体器官和认识工具得到了延伸和发展;科技进步促进了方法变革;也影响了人们价值观念的更新。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具有先导作用。我国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面临双重任务,既要着重推进传统产业革命,又要迎头赶上世界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革命,这是中国的国情和面临的世界环境所决定的。这要求科技人员的首要任务是振兴国民经济,调动大多数科技力量,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同时要多层次布局,全面协调发展。4)政策导向模式政府通过调整人才管理体系、改革人才管理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人才激励政策等手段,使人才的成长、流动与经济发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