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的认识和体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社会领域提出了如下教育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社会领域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是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自信心;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了解各行各业人民的劳动,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但是在《纲要》的实施过程中,我发现社会领域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教师的说教多,体验少幼儿的主体体现得不够,探索、体验的机会过少,其后果必然导致幼儿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若幼儿仅仅知道一些社会性的规则和知识,很难达到真正理解、内化的程度,自然难以自觉形成适宜的社会行为。社会领域的教学过程基本都是讲故事、看图片——提问:他们这样做对吗?——我们应该怎么办?孩子们道理懂,但并没有内化为行动,遇到问题时还是不会正确处理。二、教师较难把握目标《纲要》对幼儿园实施社会领域教育具有导向作用,为教师制定教育目标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但是在当前教师的实施过程中很难把握目标,认识不清,比如“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就要落实到是哪些社会规则;再比如“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在具体的活动中需细化到做好哪件事,责任感体现在哪里以及如何培养等等,这使许多老师感到困惑。三、受场地、时间、材料、幼儿人数等各种因素制约受场地、时间、材料、幼儿人数等各种因素制约,很难为每个幼儿都提供参与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有些较为胆小、内向的幼儿获得表现的机会更少,在其自信心的建立方面不尽如人意。我通过教学教学实践和摸索,对社会领域教学总结了一些经验。(1)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富有时代精神。例如在活动《小羊过桥》中,我改编了传统故事中小黑羊和小白羊过桥互不相让,结果掉到河里的情节。而是选择了现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在羊村旁边有一条小河,河上有一条独木桥。有一天,美羊羊要到河对岸吃青草,走到桥边,看到对面站着喜羊羊,原来喜羊羊吃完草正要回家呢……故事内容吸引幼儿,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很感兴趣。(2)在活动中重视幼儿体验,在体验中完成活动目标。例如活动目标为:知道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在活动过程中,我为幼儿准备了一座独木桥,请幼儿站在桥两边,让幼儿思考,我们该怎么办?让幼儿来尝试。我看到,有的孩子互不相让,都走到了桥中间,谁也过不了桥,这时,我赶紧启发幼儿该怎么办,有的孩子说某某某退回去,有的说一个一个的过。然后,我让每个幼儿都来参与过桥的活动,使幼儿体验到,只有互相谦让才能安全过桥,活动目标完成很好,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强化,渐渐地孩子争抢的现象好了,玩玩具时懂得大家一起玩,轮着玩,互相谦让,通过体验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3)角色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是幼儿交往的重要途径,幼儿在游戏中获取了知识,体验了快乐。如《逛超市》、《邮局》等活动内容,我让孩子布置好情景,通过游戏、讨论,让孩子亲身体验,掌握了内容,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和行为规范。教学环节中,教师要重视启发幼儿,重在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并为每个孩子提供发展的机会,对孩子的细微进步,教师都要用鼓励的语言、表情、眼神去感染孩子,给孩子以成功感,增强其自信心。(4)社会领域的教学,不能仅局限在活动室内进行,否则孩子缺乏感性认识,难以激起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认识事物的兴趣。因此,要为孩子提供真实的环境,去认识家乡的美丽,人们的劳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如通过带孩子到真实的环境中去认识、观察交通警察、售货员、清洁工的工作,让他们了解各行各业的人的劳动和辛苦。通过提问:如果没有他们的工作,我们会怎样呢?使幼儿感受到劳动者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是快乐的,因为他们的劳动给大家带来了方便。从而知道劳动是光荣的,培养了幼儿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5)社会性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借助于日常生活,并且为了日常生活而进行的。与幼儿现实生活联系越紧密的内容越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掌握。幼儿所拥有的生活经验非常有限,主要涉及家庭、幼儿园及常见的社会生活经验,因此,社会教育应以幼儿的发展为依据,应建立在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通过教师的长期一贯的坚持,将社会性教育目标借助于日常生活的不断重复的特性,日积月累地形成和巩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经过个体和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作为一名幼教工作,对幼儿社会性的培养一定要持之以恒,使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品质,成为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协调与他人关系、活泼开朗的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