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免疫调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节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组成:骨髓、胸腺、脾(最大)、淋巴结、扁桃体等。免作用: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疫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系淋巴细胞:组成T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统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作用参与特异性免疫免疫活性物质:组成: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来源: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二、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T细胞—转移至淋巴器官中————效应T细胞胸腺骨髓造血干细胞抗原刺激骨髓——B细胞—转移至淋巴器官中————效应B细胞三、免疫系统功能(一)防卫功能,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有三道防线。(二)监控功能,监控人体内异常细胞的产生,如:癌细胞(三)清除功能,清除人体内已衰老的细胞、损伤细胞和癌细胞四、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概念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机制个体在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获得的防御机制特点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出生后产生,通常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作用基础第一、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五、抗原和抗体(1)抗原:能够使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如:病原体、离体组织、花粉、癌细胞等特点:异物性(非己成份,自身的细胞也可能,如癌细胞等)大分子性(分子量一般在10000以上)特异性(由抗原决定簇决定)(2)抗体: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够和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特点:专一性,别称,抗毒素、凝集素、免疫球蛋白分布:存在于血清中,也分布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防线主要组成功能类型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阻挡和杀灭病原体清扫异物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细胞溶解、吞噬和消灭病毒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原,消灭病原体特异性免疫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体液免疫;抗体未进入细胞内部抗原进入人体后被体液中相应的抗体消灭,这种以抗体为主的免疫称为体液免疫体液免疫的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二次免疫:同样的抗原第二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没有记忆的细胞能更快的做出反应,很快分裂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这就是二次免疫反应。特点:比初次快、强烈、产生抗体数量大能在抗体入侵尚未患病前将其消灭所以成年人比婴儿少患病2细胞免疫:依靠T细胞完成的免疫方式抗原抗原进入吞噬细胞二宿主细胞次成为T细胞免增殖疫分化靶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密切接触增殖分化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细胞通透性增加,细胞吸水裂解死亡,抗原暴露体液免疫发挥作用注意:效应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增强免疫效应(3)区别免疫过程中各细胞细胞名称来源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体B细胞造血干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T细胞造血干细胞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T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B细胞分泌抗体效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生免疫反应记忆细胞B或T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浆细胞或效应细胞B、T、效应T细胞具有识别抗原的功能,吞噬细胞能识别但不具备特异性,浆细胞不识别抗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对象侵入内环境的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作用方式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联系1.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2对于细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发挥作用阻止及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抗原七免疫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刺激是所发生的组织损伤和功能紊乱。(1)过敏原和过敏现象过敏原主要有动植物蛋白,如鱼虾、牛奶、花粉、孢子等,化学物质如:青霉素、奎宁室内尘土等。现象血压降低、休克,消化道、呼吸道、皮肤过敏等(2)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也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和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3)与体液免疫的区别主要在于过敏反应中抗体分布在皮肤、呼吸道粘膜、消化道和某些靶细胞表面,防止过敏找出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2.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机理: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表面物质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了正常细胞例:风湿性心脏病:由酿脓链球菌感染引起。酿脓链球菌有一种抗原决定簇与人心脏瓣膜上一种物质的结构很相似。人感染该菌后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这些抗体在清除病菌时错误地与心脏瓣膜也发生免疫反应,导致心脏瓣膜受损,关闭不严,血液有倒流现象。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发热,体表红斑,脱发3(1)、概念:机体的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不能有效抵抗抗原的感染而引起的疾病可以分为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2)、艾滋病是后天性免疫缺陷病的典型病例。1.含义:艾滋病是英语AIDS的译音,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是由艾滋病毒(HIV)引起的。致病机理: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人体的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乘虚而入。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接触、母婴和血液三种传播途径。病症:潜伏期2-10年,患者一般两年内死亡。初期症状是全身淋巴结肿大,持续发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精神疲乏,之后出现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极度消瘦,腹泻便血,呼吸困难,心力衰竭,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最终死亡。HIV遗传信息传递图RNA逆转录DNA(与宿主DNA整合)转录mRNA翻译蛋白质八、免疫学的应用免疫学应用在三个方面1.免疫预防预防接种:利用人工制备的各种免疫制剂使个人和人群产生对疾病的特异性免疫。菌苗伤寒菌苗、卡介苗免疫学的生物制剂自动免疫:疫苗:乙脑疫苗、牛痘苗类毒素白喉、破伤风类毒素被动免疫免疫血清:白喉抗毒素免疫球蛋白:丙种球蛋白2免疫治疗在患病的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激素、淋巴因子等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3.器官移植器官移植的成败取决于供者和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否一致或相近。只要供者和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进行移植,但为减轻排斥反应,病人还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移植的器官对于被移植者来说是异物,免疫系统具有排异反应,是细胞免疫中的T细胞发挥作用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