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全球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及其演变(一)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而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所造成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二)环境问题的演变从人类开始诞生就存在着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环境问题可以说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环境问题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人类在诞生以后很长的岁月里,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十分突出,有意识地改造环境极弱,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大,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未超出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对环境尚未造成危害后果。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越来越大,范围越练越广,与此同时相应地发生了大量砍伐森林、破坏草原、刀耕火种、盲目开采现象,在局部也发生了水土流失、水旱灾害频繁和沙漠化的环境问题,但问题并不突出。那时的城市主要是政治、商品交换和手工业的中心,城市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活环境污染问题。如中国古城西安,公元582-904年隋唐在此建都300多年,人口稠密,生活污水排水量大而造成明显的地下水污染。据历史记载,宋时(公元1104年),西安“城内泉咸苦,民不堪食”,乃将龙首渠水“引注入城,给民汲饮”。2.环境问题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20世纪50年代前)人类社会进入农牧业社会以后至18世纪60年代产业革命以前,人类开始开垦荒地、放牧牲畜,同时向环境排放的污水和废弃物逐渐增多,环境问题逐渐凸显。一是人类为获取丰富的食物而在人类居住区周围大量开垦土地,破坏天然植被,导致森林被严重破坏、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等严重的局面,使局部地区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二是在这一时期城市生活环境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开始出现。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叶,在人类生产发展史上出现了一次伟大的工业革命。这一时期,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工业部门增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地提高,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逐步增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能力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这一时期污染主要是一些工业城市和工矿区的企业,排出大量废弃物污染环境。这一阶段的初期,能源主要是煤炭,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粉尘,水体污染则主要是由矿山冶炼、制碱工业引起的。到了后期,能源除煤炭以外又增加了石油,且石油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一方面煤炭污染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又出现了石油及石油产品引起的污染,大气中氮氧化合物含量增加,出现了光化学烟雾现象。同时,有机化学工业和汽车工业的发展,使环境问题更具有社会普遍性和严重性。各种污染物质或通过食物链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入人体,或在特定气候条件下造成危害,最终损害人体健康,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总之,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大大提高,环境问题也随之突出且逐步恶化。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发生了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水俣病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米糠油事件、骨痛病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等一系列严重的公害事件。从次,人类面临进入一个环境问题的高发期。3.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21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以前)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世界上相继发生环境污染公害事件,50年代以后,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接连不断,公害事件接连不断,在五六十年代形成了第一次环境问题的浪潮。但这一时期,人们对环境问题还多是就事论事而已。直到1962年,作家莱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在书中描述了由于农药污染而带来的生态危机,才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人类把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联系在一起认识环境问题,把环境问题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人类认识环境问题的突破和飞跃。人类高度关注的原因:首先是人口迅猛增加,都市化的速度加快。刚进入20世纪时世界人口为16亿,到1950年增至25亿;1950—1968年,仅18年就由25亿增加到35亿;1968—1980年,由35亿增至45亿只用了12年。1900年拥有7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全世界有299座,到1951年迅速增至879座,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约有69座。其二是工业不断集中和扩大,能源的消耗大增。1900年世界能源消费量还不到10亿吨煤当量,至1950年就猛增至25亿吨煤当量,到1956年石油的消费量也猛增至6亿吨,又增加了新污染。大工业的迅速发展逐渐形成大的工业地带,而当时人们的环境意识还很薄弱,第一次环境问题高潮出现是必然的。这个时期,工业发达国家环境污染相对严重,已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安全,也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激起广大人民的不满。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召开的。这次会议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提出把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人类的共同行动。从此,人类开始把环境问题摆上了议事日程,发达国家率先制定法律、建立机构、加强管理、采用新技术。20世纪70年代中期环境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城市和工业区的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4.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20世纪80年代以后)第二次浪潮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其特征是环境污染伴随着大范围生态破坏。这时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全球性大气污染,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二是大面积生态破坏,如大面积森林被毁、草场退化、土壤侵蚀和沙漠化;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迭起,如: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件(1984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1986年),莱茵河污染事故(1986年),1988年1月,美国内河(俄亥俄州)出现的特大油泄漏事故等。在1979—1986年间这类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故就发生了10多起。这些全球性大范围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国际社会都普遍对此表示不安。在这种社会背景下,1992年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这次会议是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二次浪潮与第一次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影响范围不同。第一次浪潮主要出现在工业发达国家,是局部性、小范围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城市、河流、农田等;第二次高潮则是大范围、乃至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大面积生态破坏。这些环境问题不仅对某个国家、某个地区造成危害,而且对人类赖以生存的整个地球环境造成危害。这不但包括了经济发达国家,也包括了众多发展中国家。其二,危害后果不同。前次浪潮人们关心的是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环境污染虽对经济造成损害,但问题还不突出。第二次浪潮事故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例如: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件,受害面积达40平方公里,据估计,死亡人数在0.6万~1万人,受害人数为10万~20万人之间,其中有许多人双目失明,或终生残废。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其三,从污染源看,第一次浪潮的污染来源尚不太复杂,较易通过污染源调查弄清产生环境问题的来龙去脉。污染也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第二次浪潮出现的环境问题,污染源和破坏源众多,既来自发达国家,也来自发展中国家,解决这些环境问题要靠众多国家、甚至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行,这就极大地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三)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1)全球化。过去的环境问题发生的地点遍及世界各地,但其影响的范围、危害的对象或产生的后果主要都集中于污染源附近或特定的生态环境中。而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臭氧层耗竭、温室效应和酸雨等涉及高空、海洋、臭氧层,其影响的时间和空间尺度是全球性的,对人类社会经济、人群健康、生物生态、环境变迁等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2)综合化。过去,人们主要关心的环境问题是“三废”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而全球环境问题现远远超出了这一范畴,涉及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因此,解决当代全球环境问题不能只寄希望于“三废”的治理,而是要将一个区域、流域、国家乃至全球作为一个完整的包括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活等在内的复杂巨系统来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综合整治。(3)社会化过去,关心环境问题的人主要是科技界尤其是环境科学界、生态学界、医学界以及有关地区的居民。而当代环境问题已是全球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环境问题已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科学、文化、伦理等领域。所以,环境问题需要全人类、全社会共同参与,这使环境问题同和平和发展一样,成为人类社会共同的关注主题。(4)政治化。随着环境问题的El益严重和全社会对环境保护认识的提高,各个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环境问题已演化为国家安全问题的一部分,成为需要政党和政治家出来解决的政治问题。目前环境问题的政治化主要表现为:①在宪法和国家计划中都有环境保护的内容。②政党的“绿化”。③环境外交日益频繁。许多国际组织也相当关注环境问题。各种高层次、大规模的有关环境问题的国际会议的数量越来越多。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创下了联合国历史的新纪录,被公认为环境外交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总之目前环境问题成了需要国家通过其根本大法、国家计划和综合决策进行处理的国家大事,成了国际政治、外交、贸易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分,因而也成为评价政治人物、政党的政绩的重要内容,成为社会环境是否安定、政治是否开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二、全球主要的环境问题(一)全球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是指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进而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长期而广泛的不利影响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二)主要的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及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国际水域与海洋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和有害废物越境转移等问题,这些问题及其引起的全球环境变化,威胁着人类的生存。1.气候变化(温室效应)《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一款中,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工业革命以后,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人类大量使用矿石燃料并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1)温室效应所谓温室效应,主要指人类在利用燃料、种植作物、饲养家畜和处置生活垃圾等活动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排入大气环境,形成温室,太阳辐射热可以进入温室,而地球热量不能从温室中散失,从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导致温室效应的这一类气体称为温室气体2)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2O)、甲(CH4)、臭氧(O3)、氧化亚氮(N2O)、氟氯烃类(CFCs)。主要的还是二氧化碳和甲烷。其中二氧化碳的作用占70%以上。3)造成温室效应增强的因素(1)二氧化碳CO2的浓度变化是工业革命以后大气组成变化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矿石燃料的大量使用。(2)甲烷CH4在大气中的浓度1985年监测结果为1.65ppm(1650μL/m3),古代大气中的浓度只有0.77ppm,并且持续了很长时间。进一百年来甲烷浓度则上升了一倍多。CH4吸收波长为7700nm的红外辐射,将辐射转化为热量,影响地表温度。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比CO2高300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表5-3大气中温室效应气体气体大气中浓度(×10-9)年平均增长率(%)二氧化碳3440000.4甲烷16501.0一氧化二氮3040.25三氯乙烷0.137.0臭氧不定-氯氟烃类CFC-110.235.0氯氟烃类CFC-120.45.0四氯化碳0.1251.0一氧化碳不定0.2引自刘静玲主编《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