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板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讲五四运动与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讲四个问题: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中国新民主主义开端史上大事----中国共产党成立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其中第二个问题放在第三个问题中阐述)一、“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概念(二)“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开端。(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概念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革命”。——毛泽东在1948年3月《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问题》新旧民主革命的联系是:第一,革命发生的时代相同——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革命的对象相同——都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第三,革命的任务相同——都是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第四,革命中都有民族资产阶级参加。新旧民主革命的区别是: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过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在资产阶级领导下(在其准备时期则是由农民阶级领导的)。第二、革命对象虽然相同(封建主义、帝国主义),革命前途不一样,旧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资本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前途则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三、革命的指导理论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旧民主主义革命则是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为指导理论第四,革命所属的范畴不一样,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范畴。(二)“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开端。1、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第一,根本原因是由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他们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践踏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实行军阀的独裁统治。第二,直接原因,即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第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和壮大。第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第五,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是以下层人民革命推翻富人贵族的统治,给中国先进人物以极大的启示2、五四运动过程和结果(略)3、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或五四运动的特点):第一、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彻底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爱国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彻底性特征。第二、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爱国联合战线特征。第三、无产阶级第一次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争取运动走向胜利的决定性的政治力量。第四、具有初步的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在五四运动中起了推动、组织和领导作用,说明马克思主义开始渗入中国革命运动。4、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第一,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群众第一次彻底的不妥协地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人民爱国运动,它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二,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广泛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的准备。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创建(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1、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壮大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一般特征: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一无所有,最具革命性;同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是最先进的阶级;中国工人阶级独有特点:(1)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因而具有强烈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性(2)中国工人大多来自于破产的农民,易和农民结成巩固的工人联盟,增加无穷的革命力量。(3)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但分布比较集中,便于组织和团结,形成阶级的战斗力。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讲六个小问题:(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的最早传播(2)五四运动前不能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3)五四运动后广泛传播的原因(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状况(5)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的构成(6)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论战(1)最早的传播——1899年3至5月,“广学会”——《万国公报》——分期刊登英国进化论者颉德所著《社会进化论》前三章的中文译本,标题为《大同书》——中国最早的涉及到马克思的中文出版物。五四运动前,在中国接触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也是资产阶级各派政治人物,如改良派的梁启超、革命派的朱执信、无政府主义者的刘师陪、何振夫妇等。(2)“五四”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没有传播开来,主要是因为:第一,中国工人阶级还没有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因而其传播缺乏阶级基础。第二,五四运动前,中国还处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先进的中国人如宋教仁、孙中山、黄兴等主要是在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之下,因而也缺乏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政治条件。(3)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得到广泛传播主要原因(或先进的中国人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第一,近代中国社会革命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矛盾尖锐、民族危机深重;近代中国社会革命的发展需要先进科学的理论指导。第二,五四运动前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进入死胡同,渐趋尾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方案、多党制议会民主政治制度(理论)已经不能解决中国任何问题,先进的中国人不得不寻求新的理论、新的出路——社会政治原因。第三,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给中国人指示了前进的方向,展示了新的理论和革命道路,促使中国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由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向社会主义者转变。其一,十月革命发生的俄国国情与中国相同(封建压迫严重)或近似(经济文化落后),其给先进的中国人的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的道路。其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的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国家,并且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第三,十月革命是依靠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因而取得胜利的事实,也给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第四,1915年9月开始的由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胡适、沈尹默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冲决了封建主义思想文化的藩篱,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使一大批青年学生从封建专制、迷信思想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走上了追求科学和民主的道路,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思想条件。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集中指向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孔学,因而排孔、反孔成为观念形态革命的起点。第五,“五四”运动中我国无产阶级第一次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提供了阶级基础。(4)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状况A、五四后,出现了大批宣传马克思主义刊物。B、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也陆续出现C、五四后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被翻译出版D、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过程中,一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完成了由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成为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开始出现。(5)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的构成P82第一,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如李大钊、陈独秀等,他们属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擎旗的人;第二,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如湖南的毛泽东、蔡和森,广东的杨匏安(音“跑”),天津的学生领袖周恩来等。第三,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如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等。(6)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论战P85-86第一次1919年下半年与以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争论——问题与主义之争。第二次1920年下半年,马克思主义者同以梁启超、张东荪为代表的基尔特社会主义者的论战。第三次1920年下半年对以黄凌霜、区声白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3、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组织和干部上的条件。第一,出版通俗刊物,向工人进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教育。如上海的《劳动界》,北京的《劳动音》,广州的《劳动者》,济南的《济南劳动》。第二,举办动人的补习学校,帮助工人提高文化知识,进而宣传马克思主义。如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在长辛店举办了劳动补习学校,上海党组在纱厂较集中的沪西小沙渡创办了劳动补习学校,武汉党组武昌第一纱厂和汉阳兵工厂开办了识字班。第三,帮助工人建立工会,组织工人开展活动。(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1、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创建(教材上无)(1)、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俞秀松上海共产主义小组(2)、1920年10月,李大钊、张国焘等北京共产主义小组(3)、1920年秋董必武、陈潭秋等武汉共产主义小组(4)、1920年秋毛泽东、何叔衡等长沙共产主义小组(5)、1921年初王尽美、邓恩铭等山东共产主义小组(6)、1921年1月陈公博、谭平山广州小组(7)、1920年秋施存统、周佛海日本小组(8)、1921年3月赵世炎、张申俯、周恩来巴黎小组2、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开展的活动(教材上“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P85-87)第一、有组织地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第二、继续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论战。第三、到工人群众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第四、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第五、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3、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中共一大会址: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一大的代表: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邓恩铭、陈公博(广东)、周佛海(旅日代表)•“一大”会议内容:•第一,解决了党的成立的问题。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采取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第二,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张国焘为组织部主任,李达为宣传部主任,分管组织和宣传工作。•第三,大会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为集中力量组织工人,开展工人运动。•(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P88•第一,党的思想基础是良好的,理论是先进的。•第二,阶级基础是良好的。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第三,党的思想建设任务艰巨。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起点;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第一次有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提供了客观可能性。第五、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过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也就是统一战线的方法。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新局面(一)制定了革命纲领当时中国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或者说,中国人民最迫切的需要是什么?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7月中共二大的中心议题:讨论和制定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发动工农运动,开展革命斗争“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鲁迅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推动下,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在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