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同步测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1.有关研究显示,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紧密。一个物种的消失,一般可影响5至20个物种的功能和生存。每一种鸟类的消失,都将有大约90种昆虫、35种植物、2到3种鱼类随之灭绝。每两种鸟类消失,则必然会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灭绝。这说明()A.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B.自然界的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和人类的活动无关C.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D.自然界的事物变化万千,人们不可捉摸2.“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对恩格斯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①物质概念就是各种物的总和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③物质概念概括了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④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使“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有了确切的科学依据。“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D.认识运动的主体是人的思维4.关于运动的说法有“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以上观点依次属于()A.辩证法、二元论、客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辩证法、主观唯心主义C.辩证法、相对主义、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法、相对主义、主观唯心主义5.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2年经济工作的基调是稳中求进。稳中求进主要体现了()A.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B.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D.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6.“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一事例中,其子和邻人之父的看法()①符合唯物主义的要求②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③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④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7.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静止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运动,没有静止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运动与静止是绝对对立的8.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没有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世界是物质的B.物质是运动的C.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D.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9.某中学生针对某些植物组织培养时间长、观测困难等问题,运用光合作用和自动化控制原理,研制出“自动化植物组织培养机”,通过对机器内部温度、湿度、光照、臭氧、二氧化碳等因素进行实时监测、调试和补充,使原有缺陷得以克服。这说明()A.某些植物的自身生长规律是可以改变的B.我们要创造条件来改变事物的发展方向C.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D.创新活动推动了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10.右图书法“天人合一”表明了一种处世态度。“天人合一”作为太极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强调人与自然密切相连,不可分割。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引导人们()①承认人与自然的客观联系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规律③征服自然,造福人类④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说明()A.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规律是客观的B.尊重自然规律就能有效地改造自然C.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D.改造世界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12.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价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商品价值量又随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下降。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B.运动具有绝对性C.规律的存在和发挥作用是无条件的D.规律是可以认识的13.现代女性越来越注重皮肤的保养,很多商家抓住了消费者的这一心理,宣称自己的产品可以“青春永驻”、似“明星般光鲜亮丽”。这种宣传()①正确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②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③属于庸俗进化论④违背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①④B.①②C.②④D.②③14.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15.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正确的认识有()①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6.《列子·天瑞》记述了杞人忧天的故事。这个杞人的错误在于()A.否认了世界是物质的B.否认了物质世界是运动的C.否认了物质世界运动是有规律的D.否认了物质世界运动的绝对性17.青藏铁路号称“天路”,修建时困难很大。为了使青藏铁路早日进藏几代人刻苦攻关,解决了高原缺氧、冻土病害、生态脆弱三大难题。这说明()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规律不能被创造和消灭C.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18.我国科学家利用转基因羊体细胞克隆出两头羔羊,还在国际上首次培育成功了一头携带有人血清蛋白的转基因试管牛。这表明()A.自然界中的有些东西是人的意识的产物B.新物种的产生依赖科技和人的意识C.只要有创新精神,就能创造物质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培育新的物种19.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之为规律的是()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②日出东方③新陈代谢④水往低处流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20.“刻舟求剑”的哲学寓意有()①物的运动变化就是空间位置的移动。②动和静止是辨证统一的。③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④离开静止谈运动的观点是荒谬的。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②③21.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我国积极融入这一进程,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上述材料说明()A.规律是客观的,中国要发展,就必须尊重规律,积极融入这一进程。B.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D.人类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22.生物进化论指出:现代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马克思主义又进一步揭示,劳动在由古猿向人的进化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这说明()A.生物的祖先是非生物B.没有人自然界依然存在,没有自然界人也能产生C.自然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23.当布鲁诺因传播“日心说”而被处死的时候,熊熊烈火中的他仍不停地高呼:“就在这一刻,地球还在转动啊!”地球还在转动,这说明()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②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③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4.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A.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静即含动,动不舍静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2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26.2013年9月23日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青岛沿海一线尤其是崂山到田横岛沿线的海卵石,突然被赏石界的收藏家整车整车地收藏,大量的建材公司也纷纷加入到争抢海卵石的大军中,在海湾里静静地躺了亿万年的海卵石正遭遇灭顶之灾,这将加剧该地区海岸侵蚀问题的严重性。我国是海岸侵蚀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山东全省受侵蚀的海岸线已经超过1200公里。人类活动是导致现代海岸侵蚀灾害的主要因素。沿岸采砂、海岸工程建设、沿岸开采地下水和采伐红树林等,人类活动是直接导致海岸侵蚀的常见原因。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中现象进行分析。答案1.【解析】选A。材料既体现了自然界的客观性,又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A入选。B、D错误,C材料未体现,不选。2.【解析】选B。物质概念并不是各种物的总和,①观点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不是客观存在性,②观点错误。3.【解析】选A。本题考查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的基本知识。“大脑越用越灵”表明的是大脑运动对大脑的积极意义。由此不难看出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B项没有表明运动对大脑的作用,不选。C项不选,材料并没有说明意识的产生问题;D项本身错误。4.【解析】选C。“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体现了运动的绝对性,是一种辩证法思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否认了相对静止,属于相对主义;“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基本思想一致。只有C符合题意。5.【解析】选A。稳,是相对静止的表现;进,是显著运动的表现,因此,稳中求进主要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A入选。其他选项可排除。6.【解析】选A。其子和邻人之父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不符合题意。7.【解析】选C。物质是世界的本原,A项错误;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B、D两项错误;只有C项符合题意。8.【解析】选D。本题考查物质运动及其规律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材料中的观点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活火”,这就承认了世界是物质的以及物质是运动的,认为世界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和熄灭,承认了运动是有规律的,A、B、C与题意不符。材料中的观点并未体现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故选D项。【素材链接】赫拉克利特被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是古代希腊哲学家中第一个用朴素的语言讲出了辩证法的要点的人。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永恒的活火,强调它本身就是不停歇的运动,火转化为万物,万物又转化为火。他提出“万物皆流”,说明了客观事物是永恒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这样一个真理。9.【解析】选C。“运用光合作用和自动化控制原理”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同时也体现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C符合题意。A、B观点错误,D材料未体现。10.【解析】选B。“天人合一”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在于引导人们承认人与自然的客观联系,与自然和谐相处,①④当选。“创造规律”、“征服自然”均为错误观点,②③可排除。11.【解析】选D。本题考查遵循客观规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D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B、C两项错误。12.【解析】选B。材料强调事物都在“变”,体现了运动的绝对性。规律的存在和发挥作用是有条件的,C项错误;A、D不能体现。13.【解析】选C。“青春永驻”夸大了相对静止、否认了绝对运动,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合题意,可排除。故选C项。14.【解析】本题以常见的生活现象为背景考查哲学知识,角度新,体现了高考立足生活实际的理念。静止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这体现了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A项最合适。【答案】选A。15.解析:四个选项都是正确的表述,因此应该全选。答案:D16.解析:通过感悟杞人的荒谬,体会运动都是有规律的,不是杂乱无章的,杞人的错误在于否认了世界运动的规律性。答案:C17.解析:修建青藏铁路碰到很多客观难题,但是人们却解决了它们,说明人们能认识和利用规律。答案:C18.解析:通过科学家利用转基因细胞克隆动物,体会世界虽然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我国科学家培育新物种是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和规律培育出来的,并非人的意识主观臆造的。答案:D19.解析: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②④两项是作为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现象而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