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生理卫生与疾病防治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生理卫生与疾病防治绪论三、生命的基本特征(一)新陈代谢概念:机体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转换的过程。同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从体外环境中摄取有用的物质,使其合成、转化为机体自身物质,并储存能量的过程。异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将体内的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并把所分解的产物排出体外,同时释放出能量供应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二)兴奋性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兴奋:在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生理活动表现:兴奋与抑制(三)生殖生物的生命是有限的,必须通过生殖过程进行自我复制和繁殖,使生命过程得到延续。(四)适应性适应性:生物体长期生存在某一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四、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一)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调节特点:快速、短暂、精确调节基本方式:反射调节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是N-SYS活动的基本方式,是机体在CN-SYS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二)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血液运输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三)自身调节自身调节:指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调节特点:范围较小、不十分灵敏五、疾病的表现形式(一)变态反应概念:是人体对外界某些因素(食物、药物等)发生的过于强烈的反应。又称过敏反应。如:青霉素、油漆、酒精、花粉等。原因:1、体质因素,2、外界因素(蛋白质及类似作用物)机制:抗原抗体反应—释放组织胺、乙酰胆碱表现:发生在皮肤—麻疹、湿疹、皮炎发生在胃肠道—呕吐、腹痛、腹泻发生在呼吸道—哮喘、喉头红肿强烈时会引起全身反应,产生过敏性休克。注意点:1、注射时皮试(青霉素、普鲁卡因、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2、找出原因,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4、药物治疗:抗组织胺类药—苯海拉明、非那根等缓解平滑肌痉挛药—麻黄素、氨茶缄类药抢救时—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素(三)肿瘤1、概念:是一种不按身体需要而生长的组织。2、分类:良性肿瘤、恶性肿瘤(1)生长速度:良性—慢,长期保持原状;恶性—快。因快而供血不足,至肿瘤死亡、溃烂。(2)生长方式:良性—膨胀式生长,有包膜。恶性—浸润性生长(象树根),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3)对机体影响:良性—小。压迫周围组织。恶性—大。压迫、破坏周围组织外,还迁移,并产生毒素。3、命名:(1)一般良性都在组织后加“瘤”字命名。如,乳腺瘤、脂肪瘤、平滑肌瘤、纤维瘤。(2)恶性肿瘤,来自上皮系统的(皮肤、消化道、肝、乳房、子宫颈等),在相应组织后加“癌”。如,胃癌、肝癌等。(3)恶性肿瘤,来自非上皮系统的(肌肉、纤维、骨、脂肪等),在相应组织后加“肉瘤”。如,纤维肉瘤、骨肉瘤等。(4)有些恶性肿瘤特殊。如,白血病等。4、转移是指一部分肿瘤细胞离开原发部位到其它组织去生长,形成新的肿瘤。一般只有恶性肿瘤会转移。转移途径有下列几方面:淋巴转移:循淋巴管转移到淋巴结。可检查淋巴结判断是否转移(肿大、坚硬)。如: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胃肠道癌—锁骨上淋巴结;下肢、会阴部肿瘤—腹股沟淋巴结。血行转移:经血流转移到肝、肺等脏器。直接浸润(种植转移):向周围组织直接蔓延。脱落细胞转移:肿瘤细胞脱落入腹腔,造成远处种植转移。多见腹腔内胃肠道肿瘤。(四)炎症炎症是人体对各种致病因子的损害作用所产生的防御反应。1、炎症的表现红:局部血管扩张、血管内血流加快、增多的缘故。肿:血管充血,血管内部分液体渗入组织内引起。热:局部动脉血管扩张、充血而血流加快、血量增多,所以温度较高,局部发热。痛:因局部肿胀,压迫神经末梢而引起疼痛。功能障碍:因肿胀、疼痛,可引起功能障碍。如四肢活动不便等。2、炎症的原因生物性因素:一切致病性细菌、病毒、寄生虫和它们的毒素,作用于人体后,都可引起炎症。此类炎症又称感染或传染。非生物因素:如创伤、高温、低温、强酸、强碱以及许多外来的或体内产生的毒物,都可引起炎症。3、炎症的类型从发生病变的器官来分类:肝炎、脑炎、胃炎、阑尾炎等从炎症病程的长短来分类: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从炎症病变性质来分类:化脓性炎症、浆液性炎症等一个发炎组织可以相继出现几种炎症。以伤风为例。清鼻涕(浆液性炎)脓鼻涕(化脓性炎)血浆大量白细胞消除病白细胞原体后形成脓细胞4、炎症的处理消除引起炎症的原因热敷方法切开排脓不要挤压炎症区第一章神经系统第一节总论一、概述(一)N-sys的意义是机体的主要调节系统,它直接或间接地调节着机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来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所以N-sys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是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管理机构”。(二)N-sys的功能1、感觉机能包括N-sys对躯体内外刺激的感受机能2、运动机能包括N-sys对躯体运动(骨骼肌收缩)有调节和对内脏器官平滑肌,心肌运动以及内外分泌腺分泌活动的调节。3、整合机能(1)整合作用把躯体的各部分联合起来,协调起来,组成一定的活动规式,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2)高级机能即高级整合作用。如学习,记忆,条件反射,睡眠,觉醒,语言等。二、神经系统的结构神中枢{脑:大脑、小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经↗神经脊髓系↘统周围{脑神经神经脊神经三、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一)神经元:神经细胞(二)突触: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称为突触。神经系统内参与突触传递的化学物质,统称递质。第二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一、概述(一)感受器感受器: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体内外环境变化刺激的结构和装置。感觉器官:是结构和功能复杂化和完善化的感受器及其辅助装置的总称。感觉是感受器将体内外环境变化刺激作用转化为信息,以一种N冲动方式传到中枢不同水平,到达大脑皮质不同区域,并在这里分析处理信息而引起。(二)感受器的一般特征1、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对某一能量形式的刺激特别敏感,这种刺激就是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如,光波是视觉器官的适宜刺激;声波是听觉器官的适宜刺激。2、换能作用:各种感受器都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刺激转变成为相应的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这种作用即换能作用。(刺激→神经冲动)3、编码作用:感受器可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条件变化的信息,转移到动作电位的序列和组合中,因而产生各种各样的不同感觉,这一过程称为编码作用。4、感受器的阈值强度阈值:使一个感受器兴奋,刺激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时间阈值:使一个感受器兴奋,刺激必须持续一定时间。面积阈值:(对皮肤感受器而言)刺激必须作用于一定面积上才能产生触觉。对适宜St的阈值很低。甚至1个量子光能作用于视网膜都可产生光觉。5、适应现象:当同一强度的刺激连续作用于感受器一段时间后,感受器对这一刺激的敏感性逐渐减低,发放的传入冲动渐少,这一现象称为适应现象。二、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人类大脑皮层是中枢神经系统感觉功能的最高级部位,各种感觉上传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后,经过大脑皮层精密的分析和综合后,产生特定感觉。该区感觉投射有以下规律:①投射区域具有精细的定位,其安排大致像一个倒置的躯体,但头面部代表区内部的安排是正立的。②一侧体表的感觉传入投射到对侧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即为交叉性投射,但头面部的投射则是双侧性的。③投射区的大小与不同体表部位的感觉灵敏度有关,而与各部位代表面积无关。第三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运动单位脊髓是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在脊髓含有大量运动神经元,其轴突从脊神经到达所支配的肌纤维上。我们把由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称运动单位。同一运动单位的肌纤维,分散在整块肌肉的广泛区域内,与其它运动单位的肌纤维呈交叉分布,使少数运动神经元的活动能在肌肉中产生均匀张力。(三)脊髓与高级中枢的关系1、当脊髓被横断时,由于突然离去高级中枢的控制,断面以下的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髓休克。*产生原因:在完整的机体,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始终受到高级中枢特别是大脑皮质、脑干网状结构和前庭核的控制,是脊髓N元保持一种阈下兴奋状态,这可称为易化作用。横断脊髓后这种易化作用失去,脊髓N元的兴奋性暂时降低,即表现为脊髓休克。2、当然脊髓休克只是暂时的,以后脊髓反射可逐渐恢复───说明脊髓本身可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其恢复的速度与动物的种类有关,决定于脊髓功能对高级中枢的依赖程度。如,蛙──几分钟;狗──几天;人──几周 ̄几月。第四节脑的高级功能一、大脑皮质的电活动(一)自发脑电活动人体在未受到任何明显的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大脑皮质所具有的持续的节律性电位变化,称自发脑电活动(自发电位)。脑电图(EEG):把引导电极安放在颅外头皮表面,通过脑电图机,记录下来的大脑皮层的自发电化活动的图形。皮质电图(ECoG):直接在大脑皮层表面记录到的皮质自发电位活动。(二)正常脑电图的波形根据频率、振幅的不同可分四类:1、δ波:f=0.35~0.5次/秒深睡时出现h=20~200mv2、θ波:f=4~7次/秒困倦、浅睡时出现h=100~150mv3、α波:f=8~13次/秒清醒、安静、闭目时出现h=20~100mv4、β波:f=14~30次/秒睁眼视物、突受声音刺激、思考问题时出现h=5~20mv二、条件反射学说非条件反射:在种族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先天性反射。(可遗传,不易受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引起非条件反射的刺激称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机体后天获得的,是在个体某个具体生活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不能遗传,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塑性,适应范围大。三、觉醒与睡眠(一)觉醒机体只有在大脑觉醒状态下才能进行各种活动。(二)睡眠1、睡眠的时相(1)慢波睡眠通常的睡眠。脑电图呈现慢波。*生理功能变化:①感觉神经机能减退:嗅、视、听、触等感觉迟钝。②运动神经机能降低:骨骼肌反射活动及肌紧张减弱。③植物性神经机能改变:呼吸变慢,体温、血压降低,心率减慢,尿量减少,瞳孔缩小,发汗增多,胃肠分泌增多,唾液分泌减少等一系列变化。*意义:促进生长发育,体力恢复(2)异相睡眠脑电图呈现快波。说明大脑皮质在此期间处于紧张活动状态。*生理功能变化:①感觉神经机能进一步减退。②运动神经机能进一步降低,肌肉完全松弛,但四肢末端肌肉和面部肌肉有些出现不规则运动等。而且出现眼球快速转动(50~60次/分),故又称快速眼球运动睡眠。③植物性神经机能增强:使呼吸变快,体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脑血流量升高,耗氧量增加等。但有波动,不很规则。*意义:促进神经系统发育成熟,促进记忆。2、睡眠时相的转换觉醒→慢波睡眠(80~120分)→觉醒↑↓反复转换4~6次异相睡眠(20~30分)→觉醒接近后期,异相睡眠持续的时间逐步延长。异相睡眠状态往往与做梦有关。在人处于异相睡眠状态时被唤醒,有80%左右的人都说在做梦。一般来说,体力劳累时,慢波睡眠↑。脑力劳累时,异相睡眠↑。第二章感觉器官第一节听觉器官一、耳的结构耳:外耳、中耳、内耳外耳:耳廓、外耳道、鼓膜中耳: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咽鼓管、乳突小房内耳:耳蜗、前庭、半规管二、内耳的耳蜗中基底膜上的螺旋器(柯蒂氏器):听觉的外周感受器。三、声音传递的三条途径:1、听小骨传导2、鼓室内空气传导3、颅骨传导第二节前庭器官(位觉器官)一、位置、结构二、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它的作用位觉斑(椭圆囊斑、球囊斑)—感受头部位置改变和直线变速运动。壶腹嵴—旋转加速运动。三、前庭器官与植物性神经系统有密切联系。刺激前庭器官过强、过长会造成植物性神经紊乱。第三节视觉器官—眼一、眼的结构:二、眼的折光机能(一)眼的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二)眼的调节1、晶状体调节,2、瞳孔调节,3、双眼会聚(三)眼的折光异常近视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