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与记忆巩固综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刘建勋心理学系1300013726睡眠与记忆巩固的研究进展摘要睡眠活动占据着我们一生中大约1/3的时间,其意义获得了很多学者的关注。近二十年来,睡眠与记忆巩固的关系成为了其中很重要的研究,得到了涉及行为学、生理学、细胞学和分子学等水平的实验证据支持,并且逐步发展出了再刺激—巩固理论、突触稳态假说和记忆片段重演重叠理论来对睡眠依赖的记忆巩固进行解释。本文概括了近十几年来支持睡眠依赖记忆巩固的实验证据,介绍了有关解释理论,并对现有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关键词睡眠记忆巩固再激活—巩固理论突触稳态假说记忆片段重演重叠1导言关于睡眠与学习和记忆巩固的问题很早就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在公元之初,罗马的修辞学者昆体良就对于睡眠的利处做出过如下的论述:“起初无法重复的东西等到下一天就会被熟记;这一通常被认为会造成遗忘的关键时刻其实是可以加强记忆的”。这一论述很长时间都以常识的形式存在,直到1994年Karni、Sagi等人的研究才建立起了睡眠和记忆的联系。之后的十几年中,有关睡眠依赖(sleep-dependent)学习和记忆巩固的研究雨后春笋般出现,并且得到了来自分子、细胞、生理学和行为学等多角度的证据支持(Stickgold,2005)。睡眠与记忆巩固关系的研究所面对的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记忆和记忆的巩固是一个复杂而非单一的过程,所以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从不同角度切入成为了一个突破口。另外,对于睡眠和记忆巩固背后机制的探讨也存在争议,再激活—巩固假说和突触稳态假说以及最近出现的“记忆片段重演重叠”是解释睡眠和记忆的几大理论,也各自获得了大量的证据支持,同时也各自存在着缺陷。本文就旨在对近几年来有关睡眠和记忆巩固关系的研究进行回顾,对两种不同的解释机制进行分析,并且针对目前研究的进展对将来的研究提出展望。2睡眠与记忆巩固的研究证据随着睡眠与记忆巩固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心理学家、生物学家以及神经科学家等从不同的角度发现睡眠在大脑的记忆塑造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2.1行为水平研究记忆巩固指的是学习之后记忆加工过程,从而能够有效指导行为,因此我们可以用学习记忆之后的行为改变作为记忆巩固效果评价的指标。而目前对于记忆的分类,我们根据是否有意识参与,将记忆分为包括情景和语义记忆的陈述性记忆,以及包括启动、程序性记忆和条件反射的非陈述性记忆。于是,对于睡眠和记忆巩固的研究,睡眠剥夺是研究睡眠的记忆功能通常采用的研究范式,通过比较学习后是否进行睡眠导致的不同行为,可以直接证明睡眠的记忆巩固功能;另外,将个体暴露于丰富环境或者学习后导致的睡眠结构的改变也可以间接证明记刘建勋心理学系1300013726忆的巩固需要睡眠。2.1.1睡眠剥夺与陈述性/非陈述性记忆陈述性记忆指的是可以直接用意识提取的记忆,包括与事件过程有关的情景记忆和与世界知识有关的语义记忆。在Gais等人(2006)的研究中,被试在进行一项英语-德语单词的学习记忆后,剥夺其第一晚的全部睡眠,48h后发现实验组的平均遗忘率为15%,而控制组则基本没有遗忘,证明了睡眠剥夺可以损害陈述性记忆的巩固。而Stickgold(2005)的手指顺序运动技巧学习任务发现,被试进行手指顺序运动学习之后成绩稳步提升至60%左右,随后一组被试剥夺睡眠4-12小时,发现其成绩并没有增长,而一组进行睡眠的被试则表现除了20%的速度增长,实验还发现甚至90分钟的打盹儿都可以造成16%的速度提升。由于手指顺序运动属于无需意识参与的程序性记忆,所以证明睡眠也会对于非陈述性记忆产生影响。综上我们可以发现,学习后睡眠剥夺对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的巩固过程均有损害。2.1.2REM睡眠剥夺与记忆巩固上面的结论只是揭示了睡眠与记忆巩固确实有关,而为了探究不同睡眠阶段的记忆巩固功能的差异,实验室通常采用REM睡眠剥夺的方式。Maquet(2001)在一项大鼠双向穿梭回避反射的研究中发现,选择性剥夺训练后9-12h或者17-20h时间窗口的REM睡眠,大鼠的行为改进过程完全受损,这一点在Morris水迷宫实验、复杂性压杆操作训练和恐惧反射等海马依赖和非海马依赖的记忆中也都获得了相似的结论。Holland和Lewis(2007)对于人类情感记忆的研究发现,如果将被试3h内的REM睡眠剥夺之后,其与情感相关的陈述性记忆不能巩固。针对睡眠剥夺的范式,有学者提出疑问,会不会是因为睡眠剥夺引起的非特异性反应(如应激效应等)而非睡眠剥夺本身对记忆巩固产生了负性影响。但是Ruskin等人将肾上腺切除术之后的大鼠(通过植入药片维持生理皮质酮水平)和正常大鼠在训练前同时进行睡眠剥夺,训练后行为测试没有观察到差异,说明睡眠剥夺不是应激反应的结果(李洋,王得春,&胡志安,2008)。2.1.3学习后睡眠结构的改变以上的睡眠剥夺的实验都是针对睡眠剥夺后对行为的影响,其实,记忆行为本身也会对睡眠结构本身产生影响。学习后睡眠总时间延长、特定睡眠状态的延长或者某种睡眠脑电活动增强等睡眠结构的改变,都可以简介证明学习后的记忆巩固需要睡眠的参与。对于啮齿动物的研究发现,连续三周将大鼠暴露于丰富环境,随后的睡眠时间明显延长;对于人类语言学习的研究也发现,学习后NREM睡眠周期平均持续时间增长程度与回忆效果成正比(李洋,王得春,&胡志安,2008);Indrani等人(2006)在Science上对于果蝇的研究甚至也发现了相似的结果。以上结果都说明,学习记忆和睡眠之间不是单纯的作用与被作用的关系,而是存在着相互影响刘建勋心理学系1300013726的交互。2.2细胞水平研究除了容易观察到个体行为和生理神经活动的研究,研究者将研究范围扩大,试图从细胞水平找到支持睡眠与记忆相关的证据。研究发现,睡眠对于猫视觉系统的经验依赖塑造起作用。对于猫的知觉实验曾发现,单眼的视觉的剥夺(6h)会降低被剥夺眼视皮层细胞神经反应,但是当剥夺之后经历6h的睡眠,这个效果会得到加强,仿佛猫咪又经历了6h的视觉剥夺一般(Frank,Issa,&Stryker,2001),这个实验证明了睡眠确定影响到视觉细胞的学习与记忆的巩固。2.3分子水平研究随着研究手段的不断丰富,科学家们将目标指向了对睡眠和记忆巩固关系的分子水平的研究,研究者们在老鼠中发现,基因的表达与觉醒和睡眠有关。大量的有关于基因芯片的研究证实:大约10%的大脑皮层和小脑的基因表达在白天和黑夜中经历波动,其中有一半在觉醒和睡眠状态下表达存在差异。有一些基因在睡眠期间会提升表达程度,其中包括那些编码钙调蛋白激酶IV和磷酸酶的基因,而上述两种物质被认为与大脑重塑以及记忆巩固有关(Cirelli,Gutierrez,&Tononi,2004)。另外,基因表达在睡眠时也会依赖行为模式进行激活,实验发现当被试暴露在丰富环境下,其有关功能依赖性突触重塑以及与海马的长时程增强的zif-268基因会在REM睡眠过程中被诱发表达,首先在杏仁核,内嗅皮层、听觉皮层,随后在REM期间扩散至感觉和运动皮层(Ribeiroetal.,1999)。2.4梦境与记忆巩固除了可观察的客观的行为、生理或者神经活动的改变,人的梦境也可以反映出睡眠中大脑的活动,虽然这一点基于的是被试的主观报告,但是也可以为记忆巩固提供证据。对刚结束俄罗斯方块游戏被试的梦境分析发现,与我们通常的看法不同,我们在睡梦中很少会重演(replay)我们的情景记忆,这一点也得到了遗忘病人(忘记刚才玩过游戏)相同的结果。这一点证明梦境的建构并没有伴随着基于海马调节的情景记忆的激活,而是将清醒时事件中关键元素的图像分离了出来。这个实验还进一步证明我们睡梦状态下的记忆巩固并不仅仅是对于过去记忆的不断重演,而是存在着分离和重新建构(Stickgoldetal.,2000)。3对睡眠依赖记忆巩固的理论解释对于睡眠与记忆巩固关系的解释,之前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论,即再激活—巩固假说和突触稳态理论,另外,最新的研究还提出了一种融合以上两种假说的新理论——记忆片段重演重叠(overlappingmemoryreplay)。刘建勋心理学系13000137263.1再激活—巩固假说许多学者认为,记忆信息获得之后暂时存储于海马,然后逐渐转移至新皮层长期储存,觉醒状态下编码的信息在睡眠过程中以一种类似“重演”的隐秘方式再激活,这些活动有利于神经网络中神经元连接加强或减弱,海马和新皮层间的信息转移,新的经历更容易转变为长时记忆,从而完成了记忆的巩固。该理论的拥趸进行了许多实验来作为证据支持。动物实验中,当大鼠觉醒时被长时间限制在某个海马位置细胞的位置野(locationfield)时,该细胞剧烈放电,而其它位置的神经元不放电,随后对睡眠期间细胞的放电进行再次探测,发现觉醒期间放电活跃的神经元放电也增多,而起先不放电的细胞仍处于静息电位(Rasch&Born,2008)。另外,位置野重复位置细胞之间存在放电高相关,在随后的睡眠期间也存在着高的放电相关(Ji&Wilson,2007)。以上实验结果说明单独神经元的短暂放电模式以及其与其它神经元之间建立的放电同步在睡眠得到了重演,这一点也在鸟类、灵长类等动物,以及感觉皮层、纹状体等大脑结构中得到了证实(Rasch&Born,2008)。对于人体的研究采用的是非创伤性功能影像技术,利用这一技术,Maquet(2000)等首次发现与动物实验类似,人类被试学习时激活的脑区在随后的REM睡眠中活动也增强了。另外,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非陈述性记忆在REM睡眠中被重新激活而陈述性记忆在SWS睡眠中被重新激活,并且特定脑区激活程度越强,相关的记忆检索越容易,证明了此神经活动与记忆巩固有关。另外,Rasch等(2007)在被试的睡眠过程中施加了一种记忆信号气味诱发重演,结果发现施加特定的气味刺激,SWS睡眠期间海马活动增强,先前学习的空间定位记忆任务(海马依赖)的行为后测效果也更好,也暗示了海马的再次激活确实会帮助我们巩固记忆。然而,也有一些学者对这种“重演”的方式产生了质疑,因为实验发现进行“重演”的神经元相对比例较少,仅仅占总记录神经元数量的12%~15%(Rasch&Born,2008);还有就是实验发现睡眠过程中与突出强化有关的分子表达下降,而与突触抑制有关的分子表达上调,这个与再刺激期间突触连接的强化相矛盾(胡志安&李陈,2009);另外,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睡眠中突触强化的直接证据(张永鹤&盛,2013)。3.2突触稳态假说突触稳态假说认为,觉醒学习期间许多神经环路中的突触连接广泛增强,同时诱发睡眠需要增加,而睡眠中记忆的巩固是突触活性整体下调的副产物,睡眠时,突触会重新正常化或者下调,下调的目的是为了使得每个神经元的总突触强度或突触权重返回到基线水平,从而抵抗觉醒状态下连续学习引发的能量消耗增加和学习能力饱和(胡志安&李陈,2009)。另外,突触权重的下降可以引起信噪刘建勋心理学系1300013726比增加,和新近学习无关的局部突触权重降低至阈值以下,从而形成了对于新近记忆的巩固。前文对于睡眠剥夺的证据证明,长时间的觉醒会损害依赖海马的学习记忆。Mcdermott等(2003)从细胞层面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成的LTP,发现连续觉醒学习72h不但减弱了海马神经元的兴奋性,还会使得神经元形成的LTP能力降低55%。Whitlock(2006)针对海马神经元给予刺激,发现经过学习任务的学习组给予一次高频LTP就达到了饱和,而无学习任务的对照组需要第二次,说明学习相关的局部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增强阻断随后的LTP产生。随后利用生理指标SWA和突触强化的关系进行实验,结合外在的行为结果,发现睡眠后突触权重会减弱(SWA降低),从而使得学习能力得到了恢复。以上实验的结果运用突触稳态假说可以解释为,觉醒期间机体接受外界刺激从而导致突触权重增加,并且消耗掉了大量的能量和空间,海马神经元形成LTP能力下降,学习能力趋于饱和。而睡眠期间,机体与环境分离,突触权重得以下降,学习能力得以恢复,新近的记忆得以巩固。突触稳态假说虽然具有大量的证据支持,并且解释了与再刺激—巩固模型不能解释的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