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综合练习一、选择题:1.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1)。它具有事实性、(2)、不完全性、(3)、变换性和价值性等性质。信息量的多少是由消除对事物认识的(4)来决定。它是(5)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1)A.数据B.管理C.知识D.决策(2)A.现实性B.时效性C.量化性D.数据性(3)A.结构化B.等级性C.时效性D.客观性(4)A.确定程度B.不确定程度C.价值D.数据量的大小(5)A.管理工作B.管理决策C.战略管理D.事务处理2.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是能够合理地利用信息资源进行长期发展(1)。在规划时,应按照(2)总结的模型规律和方法来统筹安排,采用(3)方法来设计和规划制订企业的结构化战略目标,依据数据的功能和过程(U/C)来划分子系统。来完成企业目标或任务的一系统跨时空的逻辑上的(4)。采用(5)和自下而上的方法结合的开发策略进行开发。(1)A.企业目标B.企业利润C.企业标准D.企业建设(2)A.泰勒B.诺兰C.西蒙D.柏德(3)A.企业系统规划法(BSP)B.MISC.CASED.JIT(4)A.企业系统规划B.企业流程重组C.企业MIS规划D.企业决策(5)A.生命周期法B.自上而下C.自下而上D.原型法3.在程序设计中,应采用(1)程序结构和(2)程序设计方法,提高程序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可理解性和开发(3)。划分模块时,应当以基本功能实现作为依据,尽可能增加模块的(4),减少模块间的(5)。同时,还应当注意采用合适的开发工具,如CASE工具,为系统开发提供了完整的工具和环境。(1)A.全程化B.模块化C.局部化D.结构化(2)A.全程化B.模块化C.局部化D.结构化(3)A.效率B.效益C.成效D.经济效益(4)A.松散性B.聚合性C.独立性D.连续性(5)A.耦合B.聚合C.墨盒D.白盒4.(1)设计是为实现全局数据的统一,合理地结构是会计处理系统具有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包括(2)和设计以及数据库系统的选择等。系统实施是系统开发的最后阶段,主要是进行(3),实现系统的评价。系统切换是系统(4)的最后阶段,一般有直接切换、试点过渡、(5)等方式,在系统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1)A.数据结构B.逻辑结构C.代码设计D.总体设计(2)A.计算机和通信硬件B.设备配置和通信网络的选择C.设备配置和计算机硬件D.计算机硬件和软件(3)A.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设计、系统调试及系统切换、运行和维护B.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设计、系统分调及系统切换、运行和维护C.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设计、系统调试及系统重新设计、运行和维护D.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再开发、系统调试及系统切换、运行和维护(4)A.系统分析B.系统设计C.系统实施D.系统评价(5)A.间接切换B.并行切换C.过渡性切换D.三种切换结合使用5.(1)是结合与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人的灵活判断能力,以(2)支持决策者求解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信息系统。它与(3)技术结合而形成(4),从而改进了决策支持的性能,进而运用三库或四库来快速解决决策问题。利用强大的网络与通信技术构成(5)克服了时空的限制,能让多位决策者便捷地交流与共享信息,集思广益地共同参与大规模的重大问题的决策。(1)A.DSSB.MISC.IDSSD.GDSS(2)A.共同参与B.交互方式C.人工智能D.知识库(3)A.专家系统B.人工智能C.知识库D.推理机(4)A.DSSB.MISC.IDSSD.GDSS(5)A.DSSB.MISC.IDSSD.GDSS6.(1)是指实现整个贸易活动的电子化。它打破了对市场的时空限制,使整个社会商业体系结构、消费者消费观念和行为发生变化,(2)就是其应用之一。(3)是指政府在公共管理和服务等政务工作的应用,共同实现(4)的共享,有效地实现管理现代化和科学化。(5)是最为典型的应用之一。(1~5)A.网络营销B.电子政务C.电子商务D.供应链E.信息F.ERP7.如下工资所示:编号(C,8)姓名(C,8)性别(L,1)基本工资(N,8,2)岗位工资(N,8,2)病事假扣款(N,4,2)身份证号码(N,18)Gh001张三男1000200030Gh002李四女20002000请说出:(1)是顺序码;(2)是区间码;(3)是静态属性(4多选)是固定个体变动属性;(5)是逻辑校验。(1)A.编号B.基本工资C.身份证号D.病事假扣款(2)A.编号B.基本工资C.身份证号D.病事假扣款(3)A.编号B.姓名C.性别D.岗位工资E.基本工资F.身份证号码G.病事假扣款(4)A.编号B.姓名C.性别D.岗位工资E.基本工资F.身份证号码G.病事假扣款(5)A.编号B.姓名C.性别D.岗位工资E.基本工资F.身份证号码G.病事假扣款8.(1)要求从整个供应链的供应商开始,环环相扣,直到产品最终送到用户手中。在管理中强调(2)的原理,通过实例反映了加强(3),在实现(4)管理模式中的重要作用。正确运用时间进行产品制造和(5),提高系统效率,促进系统成本最小化,提高服务质量。(1)A.供应链管理B.客户关系管理C.物流管理D.商务智能(2)A.模型驱动B.概念驱动C.订单驱动D.信息驱动(3)A.数据共享B.信息共享C.链共享D.流共享(4)A.横向一体化B.纵向一体化C.纵横结合化D.多代理(5)A.促销B.分销C.连锁营销D.混合营销9.管理信息系统是(1)的核心,是解决(2)的问题,对信息系统有着促进作用,结合企业(3)的综合应用,以(4)为代表主要支持企业内部管理业务,与(5)等系统结合,向着支持决策制定和整个(6)优化的方向发展。(1)A.决策支持系统B.企业信息系统C.电子商务D.电子政务(2)A.结构化决策问题B.半结构化问题C.非结构化问题D.B+C(3)A.资金流B.信息流C.物流D.A+B+C(4)A.MRPII、ERPB.MRP、MRPIIC.CRM、SCMD.EDI、ERP(5)A.MRPII、ERPB.MRP、MRPIIC.CRM、SCMD.EDI、ERP(6)A.电子商务B.电子政务C.供应链D.决策支持10.数据结构是(1)的组织方式,包括数据的逻辑结构和(2),逻辑结构是指数据间的逻辑关系,也是我们通常看到的数据表示形式,如(3)。(1)A.数据B.信息C.数据元素D.逻辑关系(2)A.物理结构B.链式结构C.树型结构D.E—R图结构(3)A.线性表、链表B.表、树、队列C.数据的表现形式D.信息的结果11.(1)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划分为六个阶段。其中前(2)阶段称为计算机应用阶段;后(3)阶段称为信息处理阶段,它指出了信息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增长要素。MIS的开发方法大致分为结构化开发方法、(4)、面向对象法和CASE法。其中,面向对象法具有(5)的特点,使系统易于保持较长的生命周期。(1)A.E-R模型B.诺兰模型C.结构化模型D.数据模型(2)A.2B.3C.4D.5(3)A.2B.3C.4D.5(4)A.生命周期法B.原型法C.企业系统规划法D.诺兰模型法(5)A.系统适应性强、可靠性高、不易维护和可用性好B.系统适应性强、可靠性高、易维护好和可用性差C.系统适应性差、可靠性高、易维护和可用性好D.系统适应性强、可靠性高、易维护和可用性好12.新系统的开发往往来自于对原系统的不满,在系统开发前应对组织的战略目标等进行(1),找出原系统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产生(2),进一步系统化分析,明确系统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出最终目标。其中可行性分析包括(3)可行。(1)A.总体设计B.模块化设计C.详细调查D.全面调查(2)A.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B.企业规划图C.业务流程图和企业规划图D.数据流程图和企业规划图(3)A.管理、技术、社会B.经济、社会、管理C.管理、技术、经济D.人才、经济、管理13.决策是人们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西蒙教授在研究决策过程模型论著中指出,以决策为主体的管理决策过程经历(1)过程。对决策问题研究类型的结构化程度不同的出了(2),例如,管理体制变革确定、厂址选择问题属于(3);广告宣传、作业调度等问题属于(4);奖金分配、库存补充等问题属于(5)。(1)A.情报、设计、选择和实施B.战略管理、战术管理、运行控制和业务处理C.初装、曼延、集成和控制D.EDPS、MIS、DSS和ERP(2~5)A.结构化决策问题B.半结构化问题C.非结构化问题D.结构化、模块化问题二、判断题1.信息的度量是指从数据资料中含信息量的多少是由对其消除对事物认识的不确定程度来决定的(V)。2.通常认为,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解决结构化的决策问题,而决策支持系统则以支持半结构和非结构化问题为目标。(v)3.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而不是技术系统和社会系统(X)。4.管理信息系统的“金字塔”,表明了不同管理层次的信息特征是不一样的,层次越高,信息使用的频率越高。(X)5.MRPII的核心在于各级计划系统,而ERP核心则在于MRP,并体现了制造业的通用模式。(V)6.系统分析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依照用户提出的具体要求,确定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目标;建立一个从成本效益上讲是可行的、合理的系统模型。(V)7.系统分析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第二个阶段。(X)8.业务功能图表反映出的是系统中的业务功能,而不是组织部门;反映出的是具体业务功能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组织部门之间的关系。(V)9.数据流程图(DFD)能够对系统数据的流向进行形象的描述,却不能对数据的细节加以描述,对数据细节的描述需要数据字典。(V)10.系统分析报告是系统设计的基础。(V)11.组织结构图是一张能反映出系统内部各组织部门及其之间隶属关系的树型结构图。(V)12.系统的详细调查的范围局限在信息和信息流本身就行了。(X)13.总体设计又称概要设计,其任务是以整体的观点,按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原则将系统划分为功能简单明确、内容简明易懂、易于修改、层次分明的功能模块。(V)14.在系统评价指标中,系统可移植性是系统的管理类指标。(X)15.模块是系统中有名称标识的具有一定状态和方法的一个实体,是组成系统的基本元素。(V)16.在系统交接的三种方式中,直接交接的风险最大。(V)17.屏幕界面是用户接触到的系统形象,是系统与用户之间的接口,也是控制和选择信息输入输出的主要途径,用户正是通过一个个的界面来了解和使用系统,从而实现系统的功能。(V)18.我国居民身份证是典型的区间码,而邮政编码则是典型的字符码。(X)19.与输入设计相比,输出设计更重要,故此说,输入的是垃圾,输出的是垃圾。(V)20.技术开发合同书可以不采用有关部门监制的制式合同书。(X)21.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环境具有形式不统一的开发方法和系统处理模型。(X)22.开发工具的出现比开发环境晚的多。(X)23.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X)24.维护过程不必加强监督及验收工作。(X)25.管理信息与其它信息不一样具有特殊信息的属性。(X)26.程序设计是在系统设计阶段完成。(X)27.系统开发过程是与选择的开发策略和方法密切相关。(V)28.系统开发工作小组负责新系统开发的行政组织和领导工作。(X)29.系统的开发工作是从接收用户提出的任务开始的。(V)30.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31.模块内聚性越高,说明模块的独立性弱(X)。32.程序的调试关键是要发现错误。(√)33.系统的转换是一个从旧系统向新系统过渡的过程。(√)34.系统评价是对系统性能的估计、分析和评审。(√)35.在系统性能评价时,安全保密性也是一个重要评价指标。(√)36.数据流图不能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X)37.数据字典是系统中各种数据类型的属性清单以及对这些属性的说明。(√)38.系统设计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第一个阶段。(X)39.系统操作人员应负责系统的全面技术管理,资源分配和权限控制(X)。40.开发过程是与选择的开发策略和开发方法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