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学前沿与研究方法结课报告一、引言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选择了国外和国内博士论文各一篇,作为本课程中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的探讨和学习的对象。如下将对这两篇论文的背景信息分别进行阐述。1.1国外博士论文论文题目为《StrategicRenewalThroughKnowledgeCreation:TheImpactofTopManagementTeamTimeOrientationsandCommunications》,检索自本校所提供的美国UMI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PQDD),作者GeorgePageWestIII,早年(1974)在纽约汉密尔顿大学(HamiltonCollege1)攻读了文学学士(B.A.),1977年获得了达特茅斯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DartmouthCollege,AmosTuckSchoolofBusinessAdministration,2),于1995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UniversityofColoradoatBoulder3)的工商学院(CollegeofBusinessandAdministration)获得的博士学位(PH.D)。其导师Meyer,G.Dale教授,毕业于西北大学和衣阿华大学,任职于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并于1998年获得了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的最高终身荣誉——theHazelBarnesPrize,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企业家(entrepreneurship)、CEOs和高管团队的战略抉择和执行局限、组织的生命周期、竞争优势等等。1.2国内博士论文论文标题为《创意团队成员个人创新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检索自本校提供的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作者薛靖,200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其导师马庆国,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科学学科组成员、国家教育部管理工程指导委员会委员。马教授以科学务实的研究作风而知名于管理学界。他是首位参加国际价值工程会议的中国大陆学者,价值工程“基点法”发明人;中国长江三峡工程论证专家组成员,三峡综合经济论证主要专家;主持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是中国最早提出“神经管理学(Neuromanagement)的学者,首先在管理领域倡导运用神经科学开展研究;其提出的“不完全电子商务”等概念也被广泛引用,信息化研究深入企业实际;近年来还致力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规范与改良。研究领域包括神经管理、高技术产业(企业)管理、科研管理和经济管理。二、文献综述2.1国外博士论文2.1.1论文概述本文主要研究组织中战略变革的一种特定类型——战略更新。战略更新是由于对组织所面临的环境变化的感知而引发的组织进行涉及到战略思维和制定战略逻辑层面的大规模变1HamiltonCollege是美国知名的文科大学2DartmouthCollege,AmosTuckSchoolofBusinessAdministration,该校只授予MBA学位,在07年美国大学商学院排名中位居第9,曾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最佳25所商学院之一3UniversityofColoradoatBoulder,06年全美大学的综合排名中位列第45位,07年全美商学院中排名位列第54位。2革,不是简单的现有系统或体制的局部调整,而是从根本上进行彻底改变。通过对当时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的剖析,结合战略管理和信息、沟通理论,以及大量相关文献的分析,作者提出了战略变革(战略更新)领域有待探明的三个研究问题:Arechangesinleadershipnecessaryforstrategicchangetooccur;Isstrategicchangeonlysetinmotionbyexperiencedperformance?Orcanstrategicchangebeanticipatoryinnature;Whatistherelationshipbetweenstrategicchangeandfirmperformance,其中的leadership、strategicchange、firmperformance三个主题词构成了本文研究的三个核心概念,贯穿于全篇。三个核心概念间的影响关系构建了理论模型的主体,结合文献的研究,作者对概念各个维度进行了定义,以不同概念间维度的关系探讨为基础提出了理论模型中的假设命题,建构了一个组织中高层管理人员对即将发生的环境变化的感知和内部沟通方式而引发的战略抉择效果模型。围绕理论模型和假设命题,作者展开了长达三年的纵向研究,先后两次对技术型企业样本进行重复调研,收集了难得的一手资料。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高管人员时间取向和沟通方式,以及CEOs日程安排等变化的影响效果进行检验。显示出未来导向的高管人员和高管人员时间取向的差异性对战略决策的产生至关重要,未来导向与当前导向的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可以促进变革的良好发展。同时验证了当高管人员进行适当的分化和集成时会使战略变革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的影响。作者还发现组织中高管人员一些特定的行为方式可能预示了他们在变革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最后,文中对研究所涉及的变革实质、高管人员共识和显性知识等概念进行了深层的讨论,进一步拓展了概念的内涵。2.1.2论文内容论文共258页,分为七章:绪论、文献综述、理论建构、研究设计与方法、数据分析结果、结果讨论以及理论拓展。绪论,基于现实背景讨论了对于未来的信息社会,战略更新的重要意义。其中界定了战略更新的概念,融合了信息和沟通理论,指出了研究视角——信息处理,探讨了相关的研究,提出了论文的概要模型(参见图1)。随后对论文的预期贡献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论文的结构。TopManagerPerceptualCharacteristicsTopManagementInformationProcessesStrategicChangeImprovedPerformance图1论文的概要模型文献综述,从三个层面——组织变革、战略变革、战略更新,探讨了相关的文献研究。组织变革从不同角度,各类文献的分类方法繁多,比如渐进性变革与不连续变革,系统变革、技术变革与结构变革等等。而战略本身是一种渐进性的,战略变革势必会引起权力(power)、结构和控制的变革,会影响到整个组织。因此战略变革被视为是组织变革的狭义概念。对战略变革和战略更新所涉及的大量文献,作者将其归为了四类理论视角(详见表1):1)asa3politicalprocess;2)asthemanagementofideologyandsymbolism;3)asaprocessoflearningandlinking;4)organizationsasinformationprocessingsystems。从中可以看出,变革和更新基本都被视为一种过程(process),该论文也是构建在这一基础之上。经过各类文献的综述分析,作者指出了当时研究有待探索的三个关键问题(1.1节中已说明,这里不再赘述),并进一步对这些问题中蕴含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战略更新层面上,主要将战略变革与其他类型的战略变革进行了区分,指出战略更新往往改变战略方向,从根本上考虑新思路和战略抉择。而战略调整是基于现有的结构,重点在对现有条件所作的调整。最后将战略变革与管理者认知联系起来,强调了研究的必要性。表1TheoreticalPerspectiveonStrategicChange&RelatedResearchPoliticalProcessesGioia&Chittipeddi(1991)McWhinney(1992)Huff(1988)Quinn(1980)Greiner&Bhambri(1989)Mintzberg(1991)Johnson(1988)Tushman&Romaneli(1985)ManagementofIdeologyandSymbolismFriedlander(1983)Johnson(1988)Meyer(1982)Gioia,Thomas,etal.(1994)Huff(1983)McWhinney(1992)Pondy(1983Gioia&Chittipeddi(1991)OrganizationalLearningandLinkingProcessesMezias&Glynn(1993)Bedeian(1990)Pascale(1984)Barr,Stimpert&Huff(1992)Bartunck(1984)McWhinney(1992)Fiol(1994)Bartunek,et.al.(1983)Prahalad&Bettis(1986)Kiesler&Sproull(1982)Quinn(1980)Whipp&Petigrew(1993)Quinn&Cameron(1988)Lei,Hitt&Bettis(1992)Meyer(1982)West,Meyer,etal.(1995)OrganizationsasInformationProcessingSystemsLyles&Schwenk(1992)Bartunck(1984)Huff(1982)Lei,Hitt&Bettis(1994)VandeVen(1990)Chakravarthy(1982)Simons(1994)Bartunck,etal.(1983)Cohen&Levinthal(1990)Fiol&Huff(1992)Meyer(1982)Meyer,Brooks&Goes(1990)Dutton&Dukerich(1991)Dougherty(1992)Reger(1994)Pettigrew&Whipp(1991)Dutton&Duncan(1987)Gersick(1991)Calori(1994)Sproull&Kiesler(1991)Dutton&Penner(1993)Pondy&Huff(1985)Dunn(1986)Ginsberg(1990)Quinn&Cameron(1988)Stinchcombe(1990)West,etal.(1995)Kiesler&Sproull(1982)Mintzberg(1987)Hurst,Rush&White(1989)理论建构,结合信息处理涉及的信息扩散和收敛理论,作者将高管团队中的信息处理从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包括时间取向(TimePerspectives)和沟通方式(CommunicationPatterns)。总结了以往文献中的各类观点,作者提出了高管团队时间取向与战略变革关系的两个假设:Hypothesis1:Topmanagementteamswithgreateraveragefuturetimeperspectiveswillbepositivelyassociatedwithstrategicchange;Hypothesis2:Heterogeneityoftimeperspectivesamongtopmanagerswillbepositivelyassociatedwithstrategicchange。其后讨论了持有相同或不同的时间取向的高管人员间的沟通对战略变革的影响,建立了三点假设(内容繁多,不再列出)。由于CEOs在高管团队中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中将CEOs的时间取向、与团队成员的沟通和任期时间对战略变革产生的影响单独提出,作为三点假设进行检验。最后提出了当以高管团队中战略观点的分化和集成为调节变量时,战略变革对企业绩效影响效果的三点假设。综合以上的理论概念和研究假设,共同构建了论文的理论模型(如图2所示)。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为了更好地对战略变革效果的评价,研究采用了纵向研究结合问卷调查的方法。同时进行了少量的企业访谈,目的在于加深对衡量企业战略中管理者时间取向、高管交流方式和高管人员人口统计特征变化的各种量表之间的相互联系的理解。假设的4验证主要采用线性回归的数据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