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章道德与社会责任学习目的与要求一.道德与崇尚道德的管理(一)、道德的定义道德是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现代伦理学将“道德”定义为:依靠社会舆论和人的内心信念维持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规范行权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道德的多样性。道德的发展性。个人的道德须为组织和社会接受。组织的道德须为社会和内部员工接受。(二)四种道德观1.道德的功利观要点:决策的依据是后果——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利益。当人与利益发生冲突时则更多地强调利益。(1)、强调利益最大化。(2)、使某些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受到忽视(3)、可能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22、道德的权利观要点:决策的依据是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把对个人权利的保护看得比完成工作、获取利润还重要。(1)、强调保护个人基本权利(如隐私权、言论自由权等)(2)、使员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保障。(3)、可能造成不利于提高效率的工作氛围。3.公平理论道德观要点:要求管理者按公平的原则行事。(1)、管理者依据员工绩效给予奖励。(2)、当奖励对某些人造成不公平时,受到伤害的人就应该获得补偿。(3)、不利于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创新精神。4.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要点:主张把实证(是什么)和规范(应该是什么)两种方法并入商业道德中。即决策时综合考虑实证和规范两方面的因素。3两种契约:(1)、经济参与人的一般社会契约——规定做生意的程序。(2)、社区特定数量的人的较特定的契约——规定了哪些行为方式是可接受的。(三)、崇尚道德管理的特征。1.把遵守道德规范看作责任。2.以社会利益为重。3.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4.视人为目的。5.超越法律。崇尚道德的管理超越法律,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6、自律。7、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二、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一)、道德发展阶段研究表明,人类的道德发展要经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两个阶段。1.前惯例层次:只受个人利益的匚影响。42.惯例层次:受他人期望的影响。包括对法律的遵守,对重要人物期望的反应,以及对他人期望的3.原则层次:受个人用来辨别是否的道德准则的影响,这些准则可以与社会的规则或法律一致,也可以与社会的规则或法律不一致(二)、个人特征1.基本信念: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亲友相对稳定的价值准则。2.自我强度:度量一个人的信念强度。自我强度越高,克制冲动并遵守其信念的可能性越大。控制中心:内在控制中心。外在控制中心(三)、结构变量(四)、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强度也会影响道德行为。最有可能产生高道德标准的组织文化是那种有较强控制能力以及风险和冲击承受能力的组织文化。5弱组织文化使管理者以亚文化准则作为行为的指南。(五)、问题强度三、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一)、建立道德准则和决策规则。(二)、挑选高素质的员工。(三)、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管理者以身作则)。(四)、合理的工作目标。(五)、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六)、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估。(七)、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八)、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四、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一).社会责任的定义如果企业在承担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法律上的义务是指企业要遵守有关法律,经济上的义务是指企业要追求经济利益)的前提下,还承担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那么,我们就说该企业6是有社会责任的(受道德力量的驱动)(二)、两种社会责任观古典观(纯经济观)股东和职业经理人应该只关心财务收益率2、社会经济观公司不仅对股东负责,同时要对产生和支持它的社会负责。管理者应该关心长期财务收益的最大化。承担一些必要的社会义务和相应的成本。3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正反理由(1)、赞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满足公众的期望、增加长期利润、承担道德义务、公众形象的需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减少政府管制、责任和权力相称、符合股东利益、资源占有、预防胜于治疗。(2)、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违反利润最大化原则,冲淡目标,7提高成本,权力过大,缺乏技能,缺乏明确规定的责任,缺乏广泛的公众支持,(三)、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企业对环境的责任(1)、应在环保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特别是在推动环保技术的应用方面发挥示范作用。(2)、企业要以“绿色产品”为研究和开发的主要对象。(3)、企业要治理环境(可持续发展)。2企业对员工的责任(1)、不歧视员工。(2)、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员工。(3)、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4)、善待员工的其他举措。3企业对顾客的责任(1)、提供安全的产品。(2)、提供正确的产品信息。8(3)、提供售后服务。(4)、提供必要的指导。(5)、予以顾客自主选择的权利。4企业对竞争对手的责任(1)、不压制竞争、不搞恶意竞争。(2)、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3)、规模经济与规模效益。(4)、中小企业联合创造品牌。5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1)、为投资者带来有吸引力的投资回报。(2)、将财务情况及时、准确地报告给投资者。6.企业对所在社区的责任(1)、提供就业机会。(2)、通过适当方式把利润中的一部分回报社区。(3)、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4)、尽其它义务。本章案例77本章思考题799第4章决策学习目的与要求一.理解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二.管理决策的特征和分类三.决策的程序和影响的因素四.决策的方法一、决策的概(一).决策的概念决策,它是人们的一种社会行为,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决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决策,是指为实现某一目标,从若干可以相互替代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并采取行动的分析判断过程。(二).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决策是管理的基础2.决策是各级、各类主管人员的首要工作。3.决策是行为的选择,行为是决策的执行,正确的行为来源于正确的决策。(三)、决策的特征(1)决策是个过程,不是“瞬间”作出的决定。决策有一定程序和规则。(2)决策要有明确的目的。决策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动,没有问题,就没有困惑和犹豫,,也就不需10要决策,没有目的,我们又无从决策。(3)决策要有若干备择方案。如果只有一个方案,则无从比较其优劣,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因此,从多个方案中进行比较和选择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4)决策要进行方案之间的比较和分析。各个备选方案都是可行的,必须确定评价标准,对各个方案从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从而确定各个方案对目标的贡献程度以及潜在的问题。(5)决策的结果是要选择一个合理的方案。(三).管理决策的意义1.正确的决策是事业成功的起点,良好的决策是保持组识良性运得的关键。2.科学、快速、准确的决策是整个府企对决策理它的强烈要求,决策意味着领导的成功与失败。(三、决策的分类1.按决策的主体构成分类根据决策主体的构成不同,可以分为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1)个人决策:(2)集体决策:2.按决策问题的性质和重要程度分类(1)战略决策:是组织最高决策层对组织的整体发展,即大政方针作出的决定。(2)战术决策:是组织中层的各部门围绕总体目标确定本部门、11本单位的具体目标和行动方案的过程。(3)业务决策:是组织中、基层主管人员为实现某一具体目标而选定方案的过程。3.按决策过程信息的完备程度分类(1)确定型决策:信息完备,而且各变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2)风险型决策:不能肯定将来的事态,但可以知道各种可能情况发生的概率,根据概率进行决策。(3)完全不确定型决策:不但不能确定将来的状态,而且也不知道各种可能状态的概率。因此,最终的决策结果受到决策者个性特征的影响。4.按经营管理活动的特点分类根据经营管理活动的特点不同,可以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5.按决策目标的多少分类根据决策目标的多少分为多目标决策和单一目标决策。我们可以按照分类角度、类别、特点对决策的基本分类进行总结,正确的分类有助于决策方法的选择。四、决策的程序(一)发现问题,确定目标1.识别问题(发现问题)P110管理活动中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应该做的(目标)12与实际做的之差(成果),差距就是问题;二是环境变化出现了新情况,组织有了新的机遇或风险,这也是问题的表现。2.确定目标目标是在一定条件下确定解决问题要达到的归结点。确定目标时要坚持实事求是、明确具体,区分重要程度和主次顺序。(二)拟定方案拟订方案也是一个过程,大致有两步:一是创意构思;二是方案实施过程以及结果的研究与论证。(三)评价选择方案评价的内容包括技术上的先进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评价的方法有经验判断法、数学分析法、实验法等。(四)方案实施与控制方案实施不是被动、机械地执行方案,而是一个不断反馈的过程。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