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学授课教师:曾朦瑶2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1、市场对管理者的估计:优秀的管理者能变草为金,低劣管理者恰好相反。改进组织的管理方式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面临现实:不是管理别人就是被别人管理。a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人才是一流人才;b只懂管理不懂技术的人才是二流人才;c只懂技术不懂管理的人才是三流人才。观念的转变、学会思考、开阔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方法,以后学好管理的其他课程;是提高各级主管人员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使自己生活的更幸福。2、21世纪对管理学的挑战(1)21世纪,知识与信息将成为发展的最大资源。(2)“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的探索。(3)针对现时组织,提出“学习型组织”和五项修炼的概念及相关方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在1994年出版的《第五项修炼》中最先提出的。自我超越、改变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4)全新的管理伦理、管理价值观和行为方式。(5)全新的营销观念和体系,整合或分工、渠道或媒体?(6)人类是一个整体,没有国界,人类的经济行为应从全球的长远角度来考察。(7)可持续发展的问题。(8)重返综合的世纪(20世纪的文明是专业化分工的文明)。3、结论著名哲学家罗素用一句话来回答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如果你不会管理,你的生命将是一团糟”。4、思考(1)美国为什么领先?(2)MBA年薪比博士高。(3)破产企业90%是由于管理不善。(4)国有企业80%是管理问题。二、什么是管理?1、各位管理学家的观点:泰罗: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法约尔:“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西蒙:管理就是决策。其他:管理就是经由他人的努力来达到目标(美国管理协会的定义)。“管理=3管你”PeterDrucker的名言:DothingsrightDorightthings2、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包含以下几层意思:a.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b.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主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利益关系,它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c.管理是围绕着某一共同目标进行的;d.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e.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三、管理的性质1.管理具有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首先,管理是通过组织生产力、协作劳动,使生产过程联系为一个统一整体所必须的活动,是生产过程的自然需要,这就是管理的自然属性。其次,管理又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一种“监督劳动”,是管理执行者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实现特定生产或业务活动目的的一种职能,这就是管理的社会属性。2.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科学性、艺术性)管理是艺术:管理需要创造性,不能机械照搬。管理是科学:反映客观规律,有其知识体系。四、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1.组织外部环境的特征(1)复杂性。构成组织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它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政治经济、技术、文化、自然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2)交叉性。构成组织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无论哪方面的因素发生变化,都会直接地或间接地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3)变动性。组织外部环境因素是不断变化的。2.组织外部环境的组成(1)社会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年龄结构、职业结构、民族构成和特性、生活习惯、道德风尚以及国家的历史和历史上形成的文化传统。(2)政治环境,主要包括国家的政权性质和社会制度,以及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和规定等。(3)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速度,国民经济结构,4产业结构,国家的经济法令和经济政策,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计划,人民的生活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市场的供求状况以及社会基础设施(4)科学技术环境,它主要包括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和利用。(5)文化教育环境,主要包括人们的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各种大专院校、职业学校的发展规模和水平等。(6)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等。3.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决定性作用;社会环境对组织具有制约作用;社会环境具有影响作用。组织对环境的适应:一是消极、被动的适应;二是积极、主动的适应。五、管理者做什么?(职能、作用)1.管理的职能(1)管理的职能之一——计划计划是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a.计划从明确目标着手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保障。b.计划还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c.计划通过规划、政策、程序等的制定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计划不仅是组织控制行为的标准,同时又是评定组织效率的标准。(2)管理的职能之二——决策决策是一个网络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和反馈四个环节构成。其实质是对未来行动方向、路线、措施等的选择。现代企业管理学认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核心是决策。(3)管理的职能之三——组织静态上,组织是具有一定目标、按照一定原则、有秩序的人事综合体;从动态上,组织是围绕一定目标,设置并建立组织结构,安排群体成员的职位,确定其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从而使其具有较高效率的群体。构成: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目标(组织存在的依据)、部门(组织的基本单元)和关系(部门及其活动的联系方式)。(4)管理的职能之四——人事内容:人员的合理利用,合理配置;报酬工作;培训、指导。5(5)管理的职能之五——领导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纵向看,各个管理层次都要充分重视控制职能,愈是基层的管理,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长,综合性愈强;横向看,对各种管理活动、各个管理对象都要进行控制,没有控制就没有管理。(6)管理的职能之六——协调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促进组织目标实现;解决冲突,促进协作;提高组织效率。2.管理的作用(1)管理可以维持组织的存在;(2)管理可以提高组织的效率。(3)组织效率是指明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4)决定一个组织经济效益大小和资源效率高低的首要条件是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优利用,其手段都是管理。3.管理者角色管理者10项管理任务角色之一——人际关系方面管理者角色之二——信息传递方面管理者角色之三——决策制定方面4.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的不同工作重点卢森斯研究,管理者大都从事以下4种活动:(1)传统管理:决策、计划和控制。(2)沟通:交流例行信息和处理文书工作。(3)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惩戒、调解冲突、人员配备(4)网络联系:社交活动、政治活动和外界交往。平均的、成功的和有效的管理者每种活动的时间分布结论成功的管理者(用在组织中晋升的速度作为标志)在对各种活动的重点上,与有效的管理者(用工作成绩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下级对其满意和承诺的程度作为标志)显著不同之处在于:维护网络关系对管理者的成功贡献最大;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相对贡献最小。而在有效的管理者中,沟通的相对贡献最大;维护网络关系的贡献最小。5.小企业与大企业中管理者的角色差异6不管是大企业的管理者,或是小企业的管理者,随着管理者在组织中的晋升,或者组织规模的扩大,他们将更多地计划工作,更少地从事直接监督工作。所有的管理者,无论他处于哪个层次上,都要制定决策,履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只是他们花在每项职能上的时间不同。六、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1)研究对象管理原理、功能、主要方法、技术和手段;管理者和管理者群体;管理环境;管理思想及实践的发展历史;管理效果。(2)研究方法观察、总结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历史研究的方法,案例分析法,试验研究方法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管理理论的萌芽1.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1)顺道。主观范畴的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客观范畴的指客观经济规律。(2)重人。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3)人和。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4)守信。治国、办企业都要守信。(5)对策。“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6)法治。法治优于人治。2.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概括为:(1)关于管理的职能;(2)关于管理人员所具备的素质;(3)关于动作和工时的研究;(4)关于专业化和劳动分工。二、古典管理理论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泰罗简介泰罗(1856~1915),美国人,普通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代表作:《计件工资制度》(1895年)、《车间管理》(1903年)、《科学管理原理》7(1911年)。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指导思想: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第一,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馅饼理论”把生产率看作是取得较高工资和较高利润的保证。科学管理的思想:合作。第二,用科学管理代替代替传统管理(经验),是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四条原则:一是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代替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二是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改变过去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各自可能进行自我培训的情况;三是与工人们亲密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四是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改变过去几乎把所有工作和职责都推到工人身上的情况。三大实验:(1)搬运生铁试验,通过搬运生铁试验,摸索出工人的日合理工作量,从而显实行定额管理奠定了基础。(2)通过铲具试验,探索出铁锹多大铲物效率最高,从而为实行工具标准化奠定了基础。(3)制订科学的作业方法;a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b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c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d实行职能工长制;e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3)泰罗兵团普及和推广。主要代表人物有:亨利•甘特(时间和成本在计划和控制的重要性——甘特图)弗兰克•吉尔布雷思和莉莲•吉尔布雷思夫妇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1841~1925):法国人,“办公桌前的总经理”,曾长期担任大企业的总经理。主要著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被称为经营管理之父。充实和明确了管理的概念:管理处于核心地位。8法约尔的14条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集中;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团体精神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马克斯•韦伯:(1864~1920)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指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他所讲的“理想的”并不是指最合乎需要的,而是指现代社会最有效和合理的组织形式。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a.明确的分工;b.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c.人员的使用;d.职业管理人员;e.遵守规则和纪律;f.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性。三、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霍桑实验,其真正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1.梅奥及霍桑实验八年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非“经济人”。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1924年~1932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美国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由于该项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霍桑试验的四个阶段:a.工厂照明试验;b.继电器装配试验;c.谈话研究;d.观察试验。发现以下现象:a.工人们之间似乎有一个“合理的日工作量”;b.“树大招风”;c.在工人中形成的一些非正式团体。得出三条结论:a.人是社会人;b.企业中不但存在着正式组织,而且存在着非正式组织;9c.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在于通过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来鼓舞职工的士气。2.人际关系学说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提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新观点、新思想。主要内容是:a.职工是“社会人”。梅奥提出了“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