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袁建强——by袁建强管理心理学期末考核基于期望理论浅谈大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2基于期望理论浅谈大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摘要: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强已成为高校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现状,运用期望理论分析了大学生学习状况欠佳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激发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对策和建议从学校学生自身以及社会视角分析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及原因。关键词:高校;期望理论;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现阶段,我国占很大比例的高校教师和学生依然扮演着传统的角色,即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管理者;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和教学中的被管理者。在这样的角色背景下,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愿缺乏必要的了解,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偏低已成为摆在许多高校教学管理者面前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期望理论是过程激励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弥补了内容型激励理论在研究预期目标能在多大程度上调动激励对象积极性等方面的不足,侧重于研究动机形成和行为目标的选择以及行为的改变和修正。本文希望通过对期望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研究,提出更加合理的、更具操作性的应用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期望理论的内涵弗鲁姆(1964)认为,人总是期待实现一定目标以满足某种需要,在这个目标尚未实现前,它表现为一种期望,反过来对个人产生一种激发力这个激发力的大小决定于目标价值(效价)和期望概率(期望值)的乘积其基本模式为: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用符号表示为:M=∑V×E。M表示激发力量,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V表示效价,E是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E是期望值是人们根据过去经验判断自己达3到某种目标或满足需要的可能性是大还是小,即能够达到目标的主观概率。根据这个公式,当学生的学习目标能够满足其期望,并且这个目标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这样就会获得激发力量,即学习的动机。根据公式可以推出,当学生在实现学习目标的同时又能够获得奖酬,并且奖酬能让其获得更多的满足感,这样也能够增加其激发力量,即学习的积极性。二、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分析(一)奋斗目标紊乱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学习目标单一并且明确,那就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进入大学以后,学生逐渐摆脱了老师和家长的监督管教,在较为宽松和自由的大学环境中,他们跃跃欲试,对所有新鲜事物、竞赛活动等都充满好奇。但由于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职业生涯缺少系统理性的分析和规划,逐渐陷入了迷茫混乱的学习生活状态,失去了对多个目标进行判断、对轻重缓急进行排序的能力,故在迷茫和困惑中耽误了学习,挂科、逃课、考试作弊等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跌入后进生的行列。(二)学习内部动力不足大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第一位的主导动力,学习内部动力系统包括学习的需要、学习愿望、学习兴趣与爱好、学习动机、理想信念等内部因素。当前,人们的价值观念日益呈多元化发展趋势,重利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等负面思潮充斥着整个社会风气,并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良的影响,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动力,表现在部分学生对待专业学习显得急功近利、浮躁不安,学习不是出于自我内在的兴趣与需要,而只是为了混到一张文凭,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内部动力不足。(三)学习成绩与奖励的关联程度不高一般学生的考试成绩就是他取得绩效的反映,但取得绩效之后,教师能给他们什4么奖励呢?似乎没有,退一步说,如果高分是绩效也是奖励,那么学校能运用的奖励手段也太贫乏了,单一贫乏的奖励方式是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四)学习成绩对未来的影响偏低现阶段大学生就业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并且用人单位由原来比较看重学生学习成绩正逐步向重视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转变这种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学习成绩的认识,为了今后就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掌握实用的知识比考试拿高分更重要。由此教师可能提供给学生的高分奖励,并不能让学生感到满意且正在逐渐丧失其吸引力,奖励与更实用的知识经验相比不足以吸引和激励学生积极学习。三、运用期望理论激发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建议(一)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价期望理论的基础是利己,它认为每个个体都在寻求获得最大的满足感对于学生而言,学到实用性知识,能够帮助其尽快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这就是利己。因此,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价:一是学校要加快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切实加强专业和学科建设,努力适应社会实际的要求,调整教学结构,变单一教学结构为复合型结构,加快开办和完善第二学位专业的建设,满足学生对专业领域之外知识技能的需求;二是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二)强化个人努力与绩效的关联度教师在教学一开始就要让学生明白,考试时候取得好的成绩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结合课程特点引导学生确定一个有一定难度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挑战性并且有必要在考试形式方面做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以增强成绩与个体努力的关联性,提高考试分数与学习努力程度的正相关程度。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在能力、自尊、自信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公共理论课程教学还应当考虑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知识结构,有区别地对学生提出学习目标要5求。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参与要积极鼓励,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就应当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也应当积极鼓励并帮助其克服困难,最重要的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强化学习成绩与奖励的关联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个体都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在学生的眼里教师对他的看法、评价也很重要并能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甚至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每一次学习努力的真诚鼓励、衷心表扬和坦诚包容,无论是借助话语、微笑甚至眼神的表达,都能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并为其今后学习带来动力和激情,有时这些奖励比物质性的奖励效果更好。事实上增加学生学习的责任、鼓励其积极参与问题讨论、鼓励其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也是一种特殊的奖励,此外,在给予学生奖励方面教师应当一视同仁,真诚而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参考文献:[1]王云海,武丹丹,李峰.高校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查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62-63.[2]石若坤.领导理论与期望理论在高校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辽宁教育研究,2006(8):70-72.[3]姚静娴.期望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模式[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6):28-30.[4]刘笑军.教育激励与高校学生管理[J].辽宁教育学院行政学报,2006(3):128-129.[5]安世遨.大学生激励管理:理论、原则及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2008(6):22-24.[6]李秋玲.浅谈后进生自尊心的培养.中国期刊网,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