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创新及其作用主要内容管理的创新职能企业技术创新企业组织创新管理的创新及其作用创新及其作用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创新的过程和组织一、创新及其作用作为管理基本职能的创新•目标、方案、组织、人员、物质与信息支持、运转协调、检查控制、变革与发展创新与维持的关系及其作用•熵增原理、系统与环境、系统的生命周期创新的类别与特征•规模与程度角度:局部创新和整体创新•与环境的关系:消极防御型和积极攻击型•发生时期:系统初建期的创新和运行中的创新•组织程度:自发创新和有组织创新二、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目标创新技术创新•要素创新材料创新:新来源、低成本替代品、质量和性能高的材料设备创新: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改造、有计划更新人事创新:吸引外部人才、教育与培训内部员工•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生产工艺、生产过程的组织•产品创新:品种创新、结构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核心制度创新: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环境创新:主要是市场创新三、创新的过程和组织创新的过程•寻找机会旧秩序中的不协调:技术的变化、人口的变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文化与价值观的变化内部系统中的不协调:生产经营中的瓶颈、意外的成功和失败•提出构想:分析原因、预测趋势、估计后果、想办法解决•迅速行动:1970’s施乐的由MBA占用的29层高楼的设计•坚持不懈:屡败屡战、“最后五分钟”的坚持创新活动的组织•正确理解和扮演“管理者”的角色:维持与创新•创造促进创新的组织氛围:无功就是有过•制定有弹性的计划:5-10%的工作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正确地对待失败:每人每天至少要犯十个错误•建立合理的奖酬制度:物质与精神相结合、奖励特殊贡献、促进竞争与合作第十七章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内涵和贡献技术创新的源泉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一、技术创新的内涵和贡献创新与技术创新•概念技术:用于将原材料转变成产品的方法、工艺、系统和技能。更广义地说,是科学的商业化;是将科学知识系统地应用于新产品、工艺和服务。创新:是技术的变革——告别以往的方法。•熊彼特的创新:新产品、新方法、新市场、新原料来源、新的工业组织•创新与发明:随身听、集装箱技术创新的内涵•材料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手段创新(物质生产条件)技术创新的贡献:性能与价格二、技术创新的源泉意外的成功或失败•意外的成功易被忽视•纽约最的一家百货公司的家电销售额激增•What?Why?Where?How?企业内外部的不协调•宏观或行业环境与企业经营业绩的不协调•消费者价值观判断与实际不符:赫鲁晓夫汽车论过程改进•新工艺、新方法•科技发展、劳动力供给行业和市场结构•行业规模和分散度、顾客需求特点:汽车业的分化人口结构•数量、年龄结构、收入构成、就业水平、受教育程度观念的改变:卖鞋给不穿鞋的岛民新知识的产生:银行理论与最早的商业银行底特律不可能的梦想两年前,福特汽车公司的布莱德福特.贝茨预测在他的有生之年将无法看到小汽车装上他所酷爱的太空时代动力设备——燃料电池——因为那需要未来30年才能实现。燃料电池很有潜力成为长期的最佳解决方案,我们的燃料电池测试车每加仑燃料可行驶80英里,其航程可达300英里。——通用汽车副主席哈利.皮尔斯。丰田要第一个将此车推向市场,奔驰预测2006年销售40000辆,福特投资4.2亿美元加入梅塞德斯与燃料电池供应商的合作,通用预测2010年将生产200000辆,克莱斯勒已经与之合作。需80千瓦的动力,每千瓦的成本250美元,预计售价近20万美元。10年前预计为2000万美元。驱动技术发展的力量及其所遵循的模式1.必须存在技术的需要或需求。如果没有需求的驱动,技术创新就不可能发生。2.满足这种需求在理论上必须是可能的,从基础科学能得到所要求的知识。3.我们必须能将科学知识转变成工程和经济的概念。如果我们在理论上能做某事,但是在经济上无法实施,你就不能期望技术出现。4.资金、熟练工人、时间、空间以及其他开发技术所需的资源,必须可获得。5.识别和聚集所必需的一切要素时,需要有企业家精神。理论最大值业绩接近极限发展减速主流设计的出现早期问题时间图17-1技术生命周期100908070605040302010采用者百分比时间累积的S型曲线铃型频率曲线创新者2.5%图17-2技术传播模式和采用者类型早期采用者13.5%早期大多数34%后期大多数34%落后者16%决定创新传播速度的五种属性:1.较之以前的技术有很大的优势。2.与现有的系统、步骤、基础设施以及思维方式兼容。3.避免过于复杂。4.能轻易地尝试或被测试,而无须很大的成本或投入。5.易于观察和复制。三、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创新基础的选择•基础研究:晶体管技术(1960s)创新对象的选择•(原材料、)产品、工艺、生产手段创新水平的选择•技术领先•技术跟随创新方式的选择:独自开发、合作开发•GE与法国斯奈克马公司合作开发一种新型飞机引擎,耗资10-20亿美元,历时10年•日本核心技术局1986年的一份调查:261家企业中90%有合作研究的经验、70%和竞争对手有过共同研究项目表17-1技术领先的优势和劣势优势劣势先行者优势较少或没有竞争更高的效率更高的收益持续的优势创新的声誉建立进入壁垒占有最佳的市场位置学习的机会更高的风险技术开发的成本开发市场和客户培训的成本基础设施的成本学习及减少次品的成本已有产品的报废可能目前发展创新/动态竞争冲击补充创新逐渐分化图17-3技术的竞争冲击的动态力量保留所有权的重要性内部开发销售可行技能和资源可得图17-4技术获取选择购买技术所有者排他的研究合同采购许可贸易合资企业合伙研究是是是否否否评估技术需求评估现有技术1.萌芽技术是指那些仍处在开发中尚未被证实的技术,但是他们可能在更远的未来使竞争的规则发生重大改变。2.加速技术还需充分证明他们的价值,但是仍有潜力通过改变竞争的规则带来重要优势。3.关键技术已被证明为有效的,但他们同时还提供了战略优势,因为不是所有人都使用它,对这些技术的了解和普及都被限制,因而他们能持续提供一些先行者优势。4.基础技术是那些行业内的普遍技术,每个组织都必须用它才能运作,它们提供的竞争优势是有限的。评估外部技术趋势基准化扫描第十八章企业组织创新企业制度创新企业层级结构创新企业文化创新一、企业制度创新工业社会的企业制度结构特征及其原因•权与利的制度化•权利与要素的稀缺度•资本的稀缺•管理知识的资本附属性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制度创新•工业社会与知识社会•有关操作的知识、有关协调的知识•分工与知识(尤其是协调知识)权力二、企业层级结构创新工业社会企业层级结构及其特征•直线指挥,分层授权•分工细致,权责明确•标准统一,关系正式知识经济与企业层级结构的改造•层级结构的环境背景:供小于求、需求同质、供需环境稳定;大规模、标准化、经验•知识经济环境: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网络结构•网络化的层级结构集权和分权的统一稳定与变化的统一一元性与多元性的统一三、企业文化创新工业社会中企业文化的功能与特点•企业经营的一种副产品•基本上反映了企业组织的记忆•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发挥作用•企业文化是一元的知识经济与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的重要甚至主要手段•将是人们自觉创造的结果•学习型•强调主导价值观与行为准则的同时,允许异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存在复习题1.作为管理的本质内容,维持和创新的关系及其作用是什么?2.创新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3.创新主要涉及哪几方面?4.技术创新与发明是和关系?5.组织中可能存在哪些技术创新的源泉?讨论题1.在本篇开始,有一句弗朗西斯.培根的格言:“智者将创造更多机会”,对于技术和创新,这意味着什么?对于竞争优势意味着什么?2.为什么一个公司选择跟随而不是领导技术创新?当创新快速出现时,技术领先的潜在优势大吗?这种情况是否跟随更好呢?3.如果你从事杂货店生意,你将以谁为技术创新的基准?是业内公司还是业外公司?为什么?案例分析ABB1987年,普西.巴奈威克(PercyBarnevik)宣布ASEA,一个瑞典的工程集团与瑞士的竞争对手BrownBovar合并,价值300亿美元,业务:电力生产和传输设备、高速列车、自动化和机器人以及环境控制系统。公司观念:我们的技术能力决定了我们产品的质量、性能和成本,因此在市场上建立起竞争力,技术创新对于ABB未来是至关重要的,ABB的目标是在对于我们的核心至关重要的技术保持或取得领先地位。研发、基于技术的合资企业和许可证协议开支巨大,如1995和1996年,研究与开发费用达26亿美元,约为收益的8%。总部负责基础研究,90%的研发活动在各公司。BTE——企业技术评价目标:识别突破机会、实现降低成本、识别和防范技术威胁、检查和弥补能力差距(时间、成本、性能和质量)责任:评估、评价和审核ABB业务的技术资源、实力、需要和创新机会,对ABB业务分类排序,并帮助他们建立计划以实施BTE项目,进行领导,并代表首席技术官对确保活动的质量和适时性承担责任,向高层管理者提出建议以弥补技术差距,确保ABB业务的技术竞争力。三阶段过程阶段一:从关键问题开始,有效的结构化的信息收集阶段二:将收集到的信息用在不同类型的分析中,市场评价包括细分、成长性、范围、顾客需要、购买行为和潜在需求预测、确定业务的关键成功因素;技术评价集中评价相关技术的性能和其他特征以及技术的发展趋势;竞争评价比较本公司的产品、工艺、成本和效率,通过基准化、成本结构分析和产品拆分等技术与使用相同技术的其他公司比较;能力分析是评价一个公司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基础设施。阶段三:形成建议,公司总的方案或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方案——公司如何提高总体绩效的战略性构想。由高层管理者组成的管理委员会、核心小组——在每个阶段结束时的回顾部分向管理委员会汇报发现了新的、重要的或是虽不明显却可以重塑人们对问题的思考的东西。讨论题:1.你在ABB采用的BTE项目和本章讨论过的技术之间发现相似点了吗?2.ABB怎样组织它的BTE项目,你对BTE有何建议?3.在BTE之后,ABB为确保其技术创新的领先地位下一步应该做什么?施乐公司展望未来,看到的只有质量公司背景始建于1906年4月18日,名为Haloid,1958年改为Haloid施乐,三年后开始使用现在的名称。起初支配了文字处理市场,70年代不在意日本低成本占领该行业市场。1970年施乐几乎垄断了复印机行业的大约20亿美元的产值,1977年该市场扩大到原来的4倍,但日本的市场份额大幅增加,IBM也对其造成冲击,1974年日推出普通纸复印机,其增色剂、部件、广告、定价更具吸引力。1979年开始进行改革(当时名列财富500强第36),彼得.麦考罗夫(PeterMcColough),大卫.克恩斯(DavidKearns)(1982)施乐的质量改进观“质量渗透领导”(QualitythroughLeadership)目标:提高利润,亦即实现更高的资产收益率提高顾客满意度提高市场份额QTL花费约1.25亿美元和400万个工作小时使顾客满意度提高了40%,投诉减少了60%。4年的培训。质量与提升——角色模范管理者(RoleModelManager)到1989年,75%的施乐员工分别参与了7000多个质量改进小组的活动,用于培训的费用从年收入的2.5%增加到3%。全面质量控制(TOC)成了施乐众口一词之言,转移责任到低层次——削减成本。1989年纸张产量达60万吨。角色模范:L.L.Bean是销售模范,美国运通是采购模范,美国医院供应品公司(AmericanHospitalSupplyCorporation)是自动存货控制模范。——美国最早的基准化的拥护者。供应商由5000家减至300家。质量成果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和外部失败成本制造成本下降了20%(虽然有通货膨胀),新产品投放市场周期缩短了60%,质量得到了改善——没关闭工厂,也无须迁厂至海外。努力的硕果克恩斯的内部改革对研发人员和市场营销力量做了重新安排,将新产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