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水害防治隐患辨识与应急避险一、矿井水的来源形成水害的前提是必须要有水源,矿井水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地表水——大气降水参入或流入,往往是开采地形低洼且埋藏较浅煤层的主要水源,在雨季表现的尤为明显。(2)地下水——地下水是流动的,并不断接受地表水的补给,开采越深水压越高,裂隙溶洞越大含水越丰富,是井下最直接、最常见的水源。井下巷道或采煤工作面一旦揭露这些含水层,水便会发生突出,危害性较大。(3)老空水——过去采过的小煤窑以及矿井废弃的旧巷道常常有很多积水,当采掘工作面与它们打透时,很短时间内会有大量水涌入,来势凶猛,造成透水事故,破坏性很大。(4)断层水——岩层断裂形成断层,有的断层带会积存水。断层还常将不同的含水层连通,有的甚至与地表水相通。当开阔掘进或采煤接近或揭露这样的断层时断层水便会涌出。二、煤矿常见的透水通道(1)开采江、河、湖、海、水库等地表水影响范围内的煤层时,因洪水暴发冲破位于低洼地势的矿井井口围提;或者由于矸石、炉灰等堆积场选择得不合理,雨季被山洪冲动淤塞河道或沟渠,造成洪水位高出栏洪堤坝,于是洪水直接由井口灌入矿井和冲毁建筑物而产生水害。(2)当井筒在冲击层或在基岩强含水层中凿井时,若事先未进行特殊处理就会涌水,特别是砂砾层会出现水沙一起涌出,严重时会造成井壁坍塌,沉陷、井架偏斜。当含水层与地表水有水力联系时,还会造成河流漏失或断流。(3)巷道在顶板风化破碎带的煤层中施工,由于支护不当而产生冒顶,或采煤工作面上方防水岩柱不够,冒落高度和导水裂缝涉及河、湖等地表水体或强含水层,都会造成透水。(4)巷道直接与断层另一侧强含水层相接触并为其局部所掩盖而造成突水。(5)由于隔水岩柱的抗压强度抵抗不住静水压力和矿水压力的共同作用,从而引起底板承压水突然涌出。由于在压力的作用下底板岩石形变需要一定的时间,有时在巷道掘进过后数月才发生“缓发型”透水。(6)由石灰岩溶塌落所形成的陷落柱内部岩石破碎,胶结不良,往往构成岩溶水的垂直通道。巷道遇到它们时,会引起多层含水层的水大量涌入矿井。(7)处理不当或封孔质量不佳的钻孔,在一定水文地质条件下可成为各水体之间或含水层之间联系的通道。当巷道接近或揭露这些钻孔时,地表水或地下水便可经钻孔进入矿井,造成强烈涌水,尤其在有可溶岩的煤田更为严重。(8)巷道接近或遇到老窑,停止排水的旧巷道的集水区时,往往在短时间内涌出大量水,且来势凶猛,具有很大的破坏性。三、透水事故的易发地点水灾事故通常也叫透水事故,其易发地点有:(1)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溶洞和导水陷落柱等的地点。(2)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或相邻煤矿的地点。(3)接近可能与河床、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相连的断层破碎带的地点。(4)打开隔离煤柱放水的地点。(5)接近可能出水的钻孔的地点。(6)接近有水的灌浆区的地点。四、矿井发生透水前的异常表现和预兆矿井发生透水前,一般都有一些异常的表现和预兆:(1)挂红。在煤(岩)裂隙表面附着有暗红色的水锈。(2)挂汗。煤(岩)壁上凝结有水珠,说明此时巷道接近积水区。但有时空气中的水分遇到低温煤(岩)壁也会挂汗,这是一种假象。所以,遇到挂汗时,要辨别真伪,其辨别方法是剥去一薄层,观察新暴露面是否也有潮气,若有则是透水预兆。(3)煤壁变冷。工作面接近大量积水时,气温骤降,煤壁发凉,人一进去就有阴冷的感觉,时间愈长愈感到阴凉。(4)出现雾气。当巷道温度很高时,积水渗到煤壁后引起蒸发而形成雾气。(5)水叫。采煤工作面若在煤壁,岩层内听到“吱吱”的水叫声,说明已接近高压积水区。若是煤巷掘进,则透水即将发生,这时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的人员。(6)顶板淋水加大。这表明已接近积水区。(7)顶板来压、底板鼓起。(8)水色发浑、有臭味,这是接近老空区积水的征兆。(9)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这是因为积水区向外散发出瓦斯、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10)裂缝出现渗水,如果出水清净,则离积水区较远;若出水浑浊,则离积水区已近。五、煤矿防治水技术措施煤矿防治水五项综合措施是指:防、排、疏、堵、截、它们的含义是:(1)防:合理留设各类防隔水煤﹙岩﹚柱。(2)排:完善矿井排水系统。﹙1﹚疏:探放老空水和对承压含水层进行疏水降压。﹙2﹚堵:注浆封堵具有突水威胁的含水层和导水通道。﹙3﹚截:加强地表水的截流治理。六、矿井发生突水事故时的应急避险矿井发生水灾事故时,要根据灾情迅速采取以下有效措施进行紧急避险。(1)在突水迅猛。水流急速的情况下,现场人员应立即避开出水口与泄水流,躲避到硐室,拐弯巷道或其他安全地点。如情况紧急来不急转移或躲避,可抓牢棚梁,棚腿或其他固定物体,防止被水打倒和冲走。﹙1﹚当老空水涌出,使所在地点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时,现场职工应立即佩戴好隔离式自救器。在未确定所在地点空气成分能否保证人员生命安全时,禁止任何人随意摘掉自救器的口具和鼻夹,以避免中毒窒息事故发生。﹙2﹚井下发生突水事故后,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在不佩戴防护器具的情况下冒险进入灾区;否则,不仅达不到抢救救灾的目的,反而会造成自身伤亡,扩大事故。﹙3﹚水灾事故发生后,现场及附近地点工作的人员在脱离危险后,应在可能情况下迅速观察和判断突水的地点、涌水程度、现场被困人员的情况等并立即报告矿井调度室。同时,应利用电话或其他联络方式及时向下部水平和其他可能受到威胁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通知。七、发生突水事故后撤离现场时要注意的事项。当因涌水来势凶猛,现场无法抢救或者将危及人员安全,井下职工应沿着规定的避灾路线和安全通道迅速撤退到上部水平或地面。在行动中应注意下列事项:(1)撤离前应当设法将撤退的行动路线和目的地告知矿井领导。(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迅速撤往突水地点以上水平,尽量避免进入附近及下方独头巷道。(3)在行进中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支架或其他固定物体,尽量避开压力水头和泄水主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滚动的矸石和木料撞伤。(4)当因突水后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指路牌而迷失行进方向,遇险情人员应朝着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5)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护人员注意。(6)撤退巷道如果是竖井,人员应需从梯子间上下,这时应保持好次序,不要慌乱和争抢。行动中手要抓牢,脚要蹬稳,切记注意自己和他人安全。(7)撤退中,如因冒顶或积水造成巷道堵塞,可寻找其他安全通道撤出。在唯一出口被堵塞无法撤退时,应组织好灾区避灾,等待救护人员营救,严禁盲目潜水等冒险行为。※:煤矿防治水规定释义。※:多起煤矿透水事故案例。※:根据煤矿实际情况经注意的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