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矿山压力:由于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在巷硐周围岩体中形成的和作用在支护物上的力定义为矿山压力,在相关学科中也称为二次应力或工程扰动力。2.矿压显现:由于矿山压力作用是巷硐周围岩体和支护物产生的种种力学现象,统称为矿上压力显现。3.矿山压力控制:所有减轻、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方法,均叫做矿山压力控制。简称“矿压控制”、“岩层控制”或“地压控制”。4.按岩石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5.岩石的孔隙度是指在岩石中各种孔洞和裂隙体积总和与岩石总体积之比,也称孔隙率。其表达式为:n=V0/V*1006.结构面(弱面)是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岩体机构力学效应中占有主导地位,实验体结构研究的重点。结构面是指在地质历史(尤其是地质构造变形)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方向、厚度较小和一定延展长度的地质界面。如岩体中存在的节理、断层、层面以及软弱夹层等,都统称为结构面或不连续面。7.原岩应力场有自重应力场和构造应力场组成。8.岩体的自重应力随深度呈线性增长。9.构造应力以水平力为主,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方向性。10.在岩体内开掘巷道后,巷道围岩必然出现应力重新分布,一般将巷道两侧改变后的切向应力增高部分称为支承压力。11.一般把直接进行采煤或采有用矿物的工作空间称为回采工作面或简称为采场。12.通常把位于直接顶之上(有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对采场矿山压力直接造成影响的厚而坚硬的岩层称为老顶。13.有关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的假说:压力拱假说、悬臂梁假说、铰接岩块假说、预成裂隙假说、砌体梁假说、传递岩梁假说14.衡量矿山压力显现程度的指标:顶板下沉、顶板下沉速度、支柱变形与折损、顶板破碎情况、局部冒顶、工作面顶板沿煤壁切落(或称大面积冒顶)。15.工作面支架呈现受力普遍加大现象,即称为老顶的初次来压。由开切眼到初次来压时工作面推进的距离称为老顶的初次来压步距。16.由于裂隙带岩层周期性失稳而引起的顶板来压现象称之为工作面顶板的周期来压。17.端面距为1m是的端面破碎度称为顶板冒落敏感度(我国称为顶板破碎指数),以E表示。(端面距与顶板破碎度的关系详见教材P123图5-4)。18.直接顶分类指标:1类,稳定顶板、2类,中等稳定顶板、3类,稳定顶板、4类,非常稳定顶板。19.工作面支架分为单体支架和液压支架两大类。20.P0,’——初撑力:支柱对顶板最初形成的主动力称为支柱的初撑力。对于液压支柱,即是泵压所形成的支柱对顶板的撑力。21.“绿色开采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水资源保护——形成“保水开采”技术;○2土地与建筑物保护——形成离层注浆、充填与条带开采技术;○3瓦斯抽放——形成“煤与瓦斯共采”技术;○4煤层巷道支护技术与减少矸石排放技术;○5地下气化技术。22.将对采场上覆岩层局部或直至地表的全部岩层活动起控制作用的岩层称为关键层。关键层有以下特征:几何特征、岩性特征、变形特征、破断特征、承载特征。23.地表下沉边界(常以10mm点划定)和采空区边界的连线与水平线在煤柱一侧的夹角称为岩层移动角。24.“三带”即跨落带、裂缝带、弯曲带。25.煤层开采后在上覆岩层中形成两类裂隙:离层裂隙、竖向破断裂隙。26.P197图7-2圆形巷道围岩塑性变形区级应力分布:A——破裂区;B——塑性区;C——弹性区;D——原始应力区。27.巷道位置类型:○1与回踩空间在同一层面的巷道,称为本煤层巷道;○2与回采空间不在同一层面,位于其下方的巷道,称为底板巷道;○3厚煤层中、下分层以及相邻煤层中,称为煤层巷道。28.区段巷道布置方式:煤体——岩体巷道、煤体——煤柱(采动稳定)巷道、煤体——无煤柱(沿空掘进)巷道。29.采动引起的底板岩层应力分为以下区域(P212图7-20):原岩应力区、应力集中区、剪切滑移区、卸压区、应力恢复区、拉伸破裂区。30.根据巷道不同时期的矿压显现规律,巷道支护可分为巷内基本支护、巷内加强支架支护、巷旁支护、联合支护四种形式。31.沿空掘巷可分为三种方式:完全沿空掘巷、留小煤墙沿空掘巷、保留部分老巷断面沿空掘巷方式。32.巷道围岩卸压:跨巷回采进行巷道卸压、巷道围岩开槽卸压及松动卸压、利用卸压巷硐进行巷道卸压、掘前预采的应用。33.“支架——围岩”相互作用状态(P237图8-26):(a)给定载荷:当巷道顶板岩石与上覆岩层离层或脱落时,支架仅受到离层或脱落岩石自重压力作用,支架处于给定载荷状态。(b)给定变形:当巷道顶板岩石与上覆岩层没有离层或脱落时,支架的受载和压缩变形将取决于上覆岩层的运动状态,支架出去给定变形状态。34.锚固力:锚杆对围岩所产生的约束力。35.初锚力:安设锚杆时,对锚杆进行拉张而使其具有的作用于围岩的力。36.根据顶煤裂隙发育和破坏程度,沿工作面推进方向一般可划分为四个区(P274图9-7):原始状态区I、压缩变形区II、拉剪破裂区III、散体冒放区IV。37.综放采场支架与围岩力学系统模型:老顶、直接顶(包括顶煤)、支架、底板。38.具有浅埋深、基岩薄、上覆厚松散层赋存特征的煤层称为浅埋煤层。39.动压现象的三种形式:冲击矿压、顶板大面积来压、煤及瓦斯突出。40.冲击矿压的特点:突发性、瞬时震动性、巨大破坏性、复杂性。41冲击矿压发生的原因:自然地质因素、开采技术条件、组织管理措施。42.对煤的冲击倾向性评价,主要采用煤的冲击能量指数KE、弹性能量指数WET、动态破坏时间Dt。43.“三量”顶底板移近量、支架载荷量、支柱(活柱)下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