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砌体产生裂缝的原因和防治措施(一)砌体干缩裂缝普通混凝土砌块采用机械自动化生产,出于硬性混凝土机械振压成型,水灰比小,水泥用量小,—般强度较高,干燥收缩值可控制在0.4mm/m以内:轻集料混凝土砌块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由于采用的集料成分不同,砌块的毛细孔不同,含水率与大水收缩值不同,不同厂家的产品,其砌块的干燥收缩值变化较大。据生产厂家产品抽检的不完全统计,干燥收缩值在0.26mm/m至0.99mm/m之间。一般小型砌块的质量密度较小,强度较低,干燥收缩值相对较大。当墙体的面积较大时,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干燥,会出现收缩变形。其产生收缩应力大于砌体抗拉强度,砌体就会拉裂,墙体形成一道或多道竖向贯通裂缝。如果强度低、干燥收缩值大、龄期不足,或含水量大的小型砌块上墙,这种裂缝尤为严重。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1)砌体材料的选定。用于外墙的普通砌块,密度不大于1300kg/m3,十燥收缩值不大于0.3mm/m,抗压强度不小于7.5MPa:用于内墙的普通砌块,密度和干燥收缩值指标同外墙要求,抗压强度不小于5MPa。不让不合格的砌块进入施工现场,这是控制砌体干缩裂缝的一个重要措施。(2)面积较大的墙体采用在墙体内增设构造梁柱的措施。如墙体长度超过5m,可在中间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当墙体高度超过3m(≤120mm厚墙)或4m(≤180mm厚墙)时,须在墙高中腰处增设钢筋混凝土腰梁。(3)严格控制以胶凝材料为原料的砌块的龄期,不足28天的不应进入施工现场。不少人对这个问题认识不足,一些生产厂家对砌块的生产日期疏厂管理,往往以堆放场地不足为由要求进入施工现场;或者对一些以蒸压养护为牛产工艺的砌块,以强度已接近设计要求为由,认为即可使用等等。其实这是片面的。因为混凝土制品,在90天前,干缩率与时间的曲线关系是呈直线变化的。有资料表明,如果以90天的干燥收缩值为基准,28天只完成收缩的80%左右。而且这类砌块28天前含水率大,物理化学变形不稳定,干燥收缩值大,特别是蒸压加气混凝土.出釜时含水率有时高达60%以上,而干燥速度慢是其一个特点。所以《规程》规定,不得使用龄期不足28天的砌块。(4)分别掌握各种砌块,卜墙时的含水率。一般的小型砌块含水率高,水份蒸发而引起的收缩值大。实验证明,混凝土砌块如再次被浸湿、干燥,将产生膨涨、收缩。第二次含水饱和后的再次干燥,干缩稳定期约为15天,收缩率为第一次的80%左右。《规范》规定,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和蒸压灰砂加气混凝土砌块、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时的含水率分别控制为5%~8%和15%、20%以内。因而砌体在生产储存期、运输、现场堆放等均要防止被水浸湿,雨期还应做好对砌块和砌体的遮盖。施工时,一般提前1至2天洒水稍作湿润,砌块含水深度以表层8mm~10mm为宜。(二)砌体沉缩裂缝2砌体沉缩裂缝是砌体干缩裂缝的一种特殊现象。它叠加了砌体的干缩和砂浆内水份蒸发收缩两种因素。在砌体自重作用下出现的水平裂缝,多出现在框架结构梁底与砌体的交接处;一些3m一4m跨度,两端为框架柱或墙体转角处的墙体,因土拱现象,其沿水平方向的沉缩裂缝会出现在离楼板高1.5m以上的墙体中部。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1)要控制砌体砌筑过程的日砌高度,使砌体有适当沉缩过程。小犁砌休每口的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5m或—步脚架高度内。(2)距框架梁底部约300mm高度的砌体,至少须隔口,待—厂部砌体变形稳定后再砌筑,按《规范》规定在抹灰前(一般约在砌体完成后7天)才砌筑。(3)框架梁下与砌体交接处,砌筑难度大,墙顶与梁底不易紧密结合,将来易开裂。应选用同材料的小件砌体,以60度角斜放侧砖,顶满砂浆挤紧,不允许出现空隙亮缝。(三)线胀系数的影响框架结构中,混凝土墙柱与砌体交接处,或使用了不同墙体材料的交接处等,都是不同材料结合的地方。由于两种材料的线胀系数不同,在温度变化时,尺寸变化不一致,再加上大气环境干湿的变化影响,使结合处产生两者不同的变形差异,导致沿交接处出现贯通性裂缝。在广东地区,冬天的气温达到全年的最低点,天气也最干燥,这正是框架结构非承重墙的冷缩和干缩产生最大值的外部环境,所以大多的砌体裂缝是经过冬天以后才出现的。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1)框架结构设计预留的墙柱拉结钢筋,是用以抵抗不同材料收缩时产生的拉应力。使用小型砌块砌筑,拉结钢筋应与砌块尺寸模数相适合。砌体施工时,应将拉结钢筋展平砌入砌体内,而且砌体与框架柱(或剪力墙)之间应用砂浆挤满,不留缝隙。(2)不同的墙体材料应混砌。不同墙体材料的交接处必须安放拉结钢筋。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密度和线胀系数是成正比的,密度越小,线胀系数越小,反之则越大。为了避免不同密度的加气混凝土混砌引起的裂缝,《规范》规定了不同密度等级、强度等级的加气混凝土砌块不应混砌,加气混凝土砌块也不得和其他砖、砌块混砌。(四)沿预埋暗线管处的裂缝常用的砌体内预埋水电暗线管的施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砌体砌筑前,安装工按墙体墨线先装好应埋于砌体内的暗线管,在砌筑时配合将位置调正;另一种做法是在砌体砌筑后(或底层灰浆抹灰后),按管线的走向凿槽坑,再将暗线管固定于砌体内。按第一种方法,砌筑碰到竖向的暗管,用斩砖避让。但使用小型砌块,不能随意裁锯,如用较多的砂浆填充,则造成了无搭槎的通缝,形成砌体内最薄弱的位置,也是砌体裂缝出现较多的地方。按第二:种做法,如砌筑砂浆3强度不足就凿槽坑,使砌体受到扰动,影响了砌块间的粘结,破坏了墙体的整体性。或者在藏暗线管后,沟槽内的砂浆填塞刁;饱满密实,填塞砂浆因收缩造成与墙体抹灰层结合不牢。这些均会形成沿预埋暗线管处的裂缝。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1)按第一种方法施工,应在线管位置的砌体预埋拉结钢筋,砌筑砂浆回填密实。(2)按第二种方法施工,在砌筑砂浆达到设计强度后,使用专用工具钻孔开槽,不得引起砌体松动、破坏和裂缝。(3)埋管固定后,应用砌筑砂浆分遍将线管沟槽填平墙面,特别注意管子周边要饱满密实。对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应用蒸压加气混凝土修补砂浆填塞。(4)抹灰层内宜沿预埋线管位置设金属抗裂网。(五)施工操作不当引起的裂缝通过调查,发现不少裂缝是由于下列施工操作不恰当所引起的,如灰缝不饱满,砌块干砌、瞎缝;使用断裂砌块;砌块早期受到扰动:接槎不合理;预留洞口填塞不严;门窗洞顶平旋模板刚度不足,使砌体下沉变形;使用了超过初凝期的砌筑砂浆。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1)上述的不当操作,皆违反了《规范》的规定。技术人员及施工管理人员只有认真学习和熟悉这些标准,才能正确指导施工,及时纠正操作不妥的现象。(2)工人应培训上岗。新型墙体材料与传统的黏土砖在材质特性上有较大的差别,砌筑的要求也有不同,工人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砌筑方法,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砌体的质量。(六)框架结构变形引起砌体开裂框架结构由于温度变化而导致变形,是较普遍的现象。国家现行的结构设计规范对框架结构提出伸缩缝设置的间距,是减弱结构变形的一个构造措施。日前较多的超长结构用后浇带来解决不设伸缩缝。后浇带能有效解决现浇混凝土施工早期产生的较大收缩现象。后浇带浇捣以后,温度的差异仍会影响超长结构产生较大的变形。在外露的屋面层,变形造成了顶层的框架侧移,拉动了砌体的开裂。裂缝常出现在顶层框架梁底,往往边跨比中跨明显。常见开裂有梁底水平裂、门窗洞口边角水平裂、斜裂、框架柱与纵墙接合处分离裂等,裂缝宽度也较大。这种裂缝的产生不是墙体材料引起的,它涉及结构构造、使用材料及其组合、基础形式、气候条件以及施工工艺等多种因素,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课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设计。上设置伸缩缝;采用合理有效的屋面保温隔热层:提高顶层框架柱的刚度;或在结构与砌体之间,以及砌体内增加拉结钢筋和构造钢筋,提4高砌体的抗裂能力:在施工中,砌体工程严格按标准操做,采取提高工程质量等综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七)砌体抹灰层空鼓、开裂、渗漏砌体抹灰层空鼓、开裂的主要原因砌体抹灰层空鼓、开裂、渗漏砌体抹灰层空鼓、开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砌体裂缝位置,抹灰层多出现空鼓、裂缝:二是砌块表而光滑,使抹灰层与基层粘结不牢:三是抹灰材料与基层材料特性不一致,当面层材料强度高于基层材料时,基层限制了抹灰层的收缩引起面层抹灰开裂:四是抹灰砂浆稠度过大,水份骤然蒸发引起收缩裂:五是抹灰层过厚,出现灰浆流淌下坠;六是基层清理不足,表面含水量掌握不好;七是砌体灰缝不饱满,以及以上提到砌体、抹灰层开裂现象,在有防渗漏要求的位置,如外墙、厨房、卫生间等地方出现渗漏现象。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1)严格执行《规范》,提高砌体工程质量服砌体裂缝出现。(2)抹灰前修补墙面灰缝缺陷,清理基层,提前2天湿润表面,在基层与抹灰层间做界面剂,一般可用胶质水泥浆做过渡层,随即抹卜抹灰砂浆。(3)掌握基层洒水湿润的尺度很重要。框架梁柱与砌体结合处,两种材料吸水率不一致,洒水要分别对待。如使用不同类型砌块,含水率增大,不利于干缩裂缝的控制;基层过于干燥会使抹灰层砂浆与砌体结合处骤然失水,影响粘结强度而产生空鼓。(4)合理选用抹灰砂浆的配合比。当抹灰层超厚时应分遍抹灰,控制每遍抹灰层厚度。过厚的抹灰层应挂防裂网。(5)抹灰层砂浆强度高于基层时应分遍抹过渡层,加挂防裂网。(6)当墙体为空心砖、轻质砖、多孔材料等时,建议外墙面做防水砂浆20mm厚。外墙不同材料交接处宜在找平层中附加金属网,网的宽度宜200mm~300mm。超过9层的住宅、24m以上的公共建筑或防水要求高的部分,外墙找平层抹灰应满挂金属网。(7)外墙如采用空心小型砌块,应选择盲孔双排孔的砌块,两孔间肋厚应≥20mm。(8)有防水要求的位置,如厨房、卫生间等,当采用小型砌块时,建议墙底部做200mm高的CiO混凝土墙垫。(9)空心砌块外墙门窗洞边200mm内的砌体应用实心砌块砌筑,窗台处也应用实心砌块,或设置钢筋混凝土窗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