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生产力的作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于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力范畴的研究先后发表了数十篇文章,这些文章虽然探讨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精神生产力对促进物质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也有一些不足:一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精神生产力所蕴涵的人文价值论述不够;二是有的文章虽然触及到了人文科学精神生产力的作用,但缺乏深入分析,因而未能凸显人文科学精神生产力的根本价值。这些不足正是本文所要深入研究的。2、精神生产力范畴作为一个概念是马克思最早明确提出来的,他在揭示资本原始积累对农奴制关系解体的作用时指出:“只要更仔细地考察,同样可以发现,所有这些关系的解体,只有在物质的(因而还有精神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才有可能。”①在这里,马克思看到了生产关系的变化不仅取决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也取决于精神生产力的作用,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相互依赖、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马克思还看到了自然科学技术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他在谈到产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发展时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②其秘密何在?就在于科学技术精神生产力的加速发展。对此,恩格斯曾评价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③马克思的这些思想为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精神生产力的人文价值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何谓人文价值?从人文价值的基本内容上看,它有现实的人文关怀与终极的人文关切两个层面。现实关怀主要关注当下人的生活境遇,它以人的物质幸福生活为主要目标;而终极关切关注的是人的精神追求,主要体现为寻求自己的精神归属和精神家园,具有形而上的终极意义。古希腊普罗泰戈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就代表了一种基本的人文态度。按照康德所说,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以人为目的就是要对人尊重,把人作为出发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如果一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不能满足人的幸福生活,不能体现人的尊严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我们就认为它不符合基本的人文价值。物质生产力通过创造物质财富,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虽然也愉悦了人们的身心,但只是一种感官的浅层的快乐。而精神生产力则不同,它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一方面,它通过生产自然科学、社会管理科学等技术知识形态的精神产品,不断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发挥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它还生产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道德等关注人生意义的精神产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满足人们的精神归属需要。发展生产力的目的不仅在于满足人的各种需要,根本在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本质上讲主要表现为人在社会中能够自主确立自己的地位,自主活动,自由生存,自主实现自我价值。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虽然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并能为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依靠精神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才能实现。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依赖性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6卷上册第505、104页。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77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9卷第375页。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社会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①这里,马克思实际上提出了随着人自身生产力、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发展程度的不同,人的发展将会依次演进为三个历史阶段,即人的依赖性、物的依赖性和“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在人类发展史上,如果说农业文明时代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物质生产力的话,那么工业文明时代,精神生产力的作用愈来愈突出。而当今时代,起主导作用的将是精神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在满足人的各种精神生活需要、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愈来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人文价值的特质也愈来愈明显。精神生产力的作用精神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先导。人类社会中的动力既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因而各种动力能够形成合力,推动社会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加速经济发展的根本决窍在于切实有效地开发优质高效的精神能。因为,作为精神生产力产品的各门知识具有着引导人们去改造社会,建造一个“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②的新世界的功效。马克思在谈到社会的生产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的变革时指出:“只有在物质的(因而还有精神的)生产力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时才有可能。”③以往人们只强调发展物质生产力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精神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实际上,精神神生产力不仅对社会整体生产力具有影响作用,而且在社会历史的飞速发展过程中,也日益成为主导性动力,同时通过精神生产活动及其成果,也改造与创造了人的本性。具体说:1.精神生产力对社会整体生产力的影响作用。李斯特曾言:“思想与意识的自由对国家生产力影响很大,要在这方面获得适当估计,只须看一看英国,然后再看一看西班牙的历史。司法公开、陪审制度、国会立法、公众监督行政、地方自冶、言论自由、有益目的的结社自由——这些都足以使立宪国国民以及官员获得一定程度的精神力量,这种效果是难以用别的方法取得的。任何法律或公法上的决定,对于国家生产力的增减,或多或少总是有些影响的;说是全无影响,这个情况是难以想象的。”④这也就是说,人们精神需要的实现,思想氛围的形成是物质生产力与人才生产力的无形力量,也是精神生产力得以发展的强大支柱。从宏观来看,精神生产力是整个生产力系统的灵魂。它作为一种人对自然及社会的认识力与创造力,其作用体现在生产力的每一环节上,不具备科技知识与创造能力的劳动者,就不能承担生产日益社会化过程中的分工与劳作,没有人类对于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与掌握,便不会有劳动工具的革新与进步,也不会有劳动对象的日益扩大化和多样化。恩格斯指出:“我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它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⑤实践不断向理论界提出问题,而理论上每一重大问题的解决及预见,都对推动整个生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6卷上册第505、104页。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第927页。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73、505页。④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23页。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18页。产力系统由低级向高级、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起了导航作用。从微观来看,针对层出不穷的“全球问题”的出现,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都提出应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长远发展的目标。这一理论的提出,对于积极合理地导向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以至全社会的发展无疑具有不容置疑的警世鸣钟效用。当然,一些错误的不健康的理论、口号、政策则会误导人们向未来的奔赴。如“文革”期间,“富必修”的谬论,大批所谓“唯生产力论”,使得人们宁肯过清苦生活也不愿放开手脚去追求物质利益、创造物质财富。这是明显的消极作用。有时作为精神产品的国家政策、法规、指令等,往往以具有相当高权威性与强制性的国家政权为后盾,来调控、支配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方向、方式及程度。就如国家鼓励每个人充分发挥其才智谋取物质利益,但坚决制止并打击经济等各领域的犯罪。也就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人才生产力的开发,必须受精神生产力的导向、支配与调控。2.精神生产力在社会历史加速发展进程中的主导性作用。纵观人类历史的长河,社会发展呈现出加速度的面貌。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经历了数百万年;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数千年;从资本主义会到现代经历了数百年。这种递进的加速发展,是与精神生产力在整个社会中比重的增大、地位的上升密不可分的。培根早有“知识就是力量”①的响彻万古的至理名言,这一点仅从美国跨越式发展中就可以得到明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多次谈到美国是如何迅速发展并超过英国的。美国原属英国的殖民地,经过1775~1783年的独立战争,特别是1861~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美国跨越了封建主义历史,这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各国外来人才的大量涌入及美国政府对科教的重视。对此,马克思分析指出:“在这些国家(以美国为主)中,除了移居到那里去的个人而外没有任何其它的自发形成的前提;而这些个人之所以移居那里,是因为他们的需要与老的国家的交往形式不相适应。可见,这些国家在开始发展的时候就拥有老的国家的最进步的个人,因而也就拥有与这些个人相适应的、在老的国家里还没有能够实行的最发达的交往形式。”②这些“最进步的个人”在挣脱了旧有的束缚与限制下,其智能获得了广阔的空间自由。而且美国政府广开门路,引进科技:英国的斯莱特将绵纺机器技术带入美国,美国政府给予极高的重视,从而使美国绵纺工业发展大大前进了③。事实上,先进思想的指导、正确方针政策的制定等在许多场合是首要的、关键性的动力。我国经过长期的革命战争,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胜利充分体现了先进思想对革命战争的前导作用。若没有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毛泽东思想的实际运用,像我们这样一个处在敌强我弱情势中的落后的大国实现这样的历史性跨越是不可能的。建国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大开局面,随之十五大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经济稳步增长,政通人和,特别是祖国统一大业已迈开历史性步伐。这些都与精神生产力的导向作用密不可分。3.精神生产力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人,作为社会发展的承担者和推动者,其本身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大资源和动力中心。所以,每个人的发展,尤其是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的永恒理想。正如罗马俱乐部主席佩切伊所说:“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人的发展是人类的最终目的,与其他方面的发展和目标相比,①陶济:《欧洲哲学史著名命题史话》北京出版社,1989年版,第157页。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0、124~125页。③海斯、穆思、韦兰:《世界史》(中册),三联书店,1975年版,第877、954页。他应当占绝对优先的地位。”①而社会发展“最终要求的是人在素质方面改变“②。尤其是人的文化修养、道德品格、智能水平等方面的改善与提高。而作为精神生产力最终成果的高质量的精神产品则不但可增强人的文明意识,且可以使人具备正义感及使命感。同时,在从事精神生产的创造中,人的本质力量会随其成果的完成而不断得以高扬,它必然会使智慧的使者面对的外部世界以及自己的内部世界会愈来愈光辉灿烂。从精神生产力在发挥社会先导功能方面的不遗余力看,我们应高度重视精神生产力的发展,以使人类迈向文明的步伐快一点儿、再快一点儿。所以,我们国家的发展战略应该是以精神生产力为先导,以物质生产力为基础,以人才生产力为核心,谋求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明天。邓小平的科学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③其含义在于,它不仅包括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也包括社会科学和社会技术④。精神生产力与物质生产力在形式上只存在着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即人们生产、利用精神资料改造精神世界、创造精神财富与生产、利用物质资料改造客观世界、创造物质财富的区别,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它们的发展水平表现为生产经验的丰富程度、劳动技能的高低和生产工具的先进程度,最终体现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从更深一个层次上讲“两手抓”,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其实质都在于解放社会生产力、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力发展。社会生产不仅是物质生产,还有精神生产;也不仅仅是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就标志着社会的全面进步,如果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抛弃精神(意识形态)这个社会凝聚力的支柱,社会生产和社会状态将处于混乱状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