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社会热点使政治复习更有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研读社会热点使政治复习更有效现实的就是合理的。时政问题在试卷中所占比重很大,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是以国内外重大时事和社会热点为背景材料的,热点问题成为高考政治试题设置情境的原材料。时政掌握程度及其答题技巧的应用直接影响着考生分数的高低。一、精研信息(一)认真分析学生信息(二)认真研读《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信息(三)认真研读高考时政热点试题信息(四)认真研读社会热点一、精研信息(一)认真分析学生信息1.考生在应试中存在的主要缺陷(1)心理性缺陷部分学生对热点问题有恐惧感、神秘感,心理紧张,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部分学生急于求成。(2)知识性缺陷生对知识的掌握一知半解、似是而非,平时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落实到文字上,基本原理、基本观点表述不清,缺乏层次性、系统性、综合性,时政意识薄弱,人文知识缺乏。另外,部分学生历史、地理特别是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影响文科综合整体成绩。(3)能力性缺陷•审题能力差,提炼信息的能力不强。•知识迁移能力差,知识提取、重组、应用能力较差。•辩证思维能力差。•表达能力较差。2.学生在热点复习中存在的问题缺乏信心,有畏难情绪和逃避心理;复习效果不理想;不知道应关注哪些热点;对热点材料的兴趣不大;重记忆,轻思考;重数量,轻质量;做题失误多;热点复习与课文知识容易脱节;自主性不高;分析的方法欠缺;难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解题能力差;政史地三科难以协调。(二)认真研读《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信息1.把握《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变与不变2006年文科综合试卷应该坚持主流命题趋势,保持相对稳定:•试卷仍是板块式;•题型、难度稳定;•“考核目标与要求”相对稳定。但也有一些变化:•把“命题指导思想”更名为“命题要求”。•“考核目标与要求”有变化。•在“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中,将“非选择题”改为“综合题”。•考试范围有所变化。2.揣摩《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示例题示例题是考试中心比较欣赏的题,其中列举的基本题型及其考查的主要能力示例反映了高考命题的导向,更为大家进行总复习提供了方向。研究这些题,可以感悟到试题背景材料选择的特点,设问和答案的特点。(三)认真研读高考时政热点试题信息高考是方向,是趋势,时政热点复习我们要研究高考试题的热点信息的思路,要研究近年来,尤其是近三年来政治高考时政热点试题的命题特点、变化趋势、答题风格要求等。1、高考时政热点试题的特色(1)时政热点是整合知识的外壳(2)时政热点贴近社会生活(3)隐性热点与显性热点相结合2、以时政材料为背景的主观题在经、哲、政三部分命题及答案特点(1)经济常识部分联系具体的热点问题,更多体现的是能力立意,往往考查的不是教材的具体知识点,而是考查基本观点和基本精神;答案比较新,比较灵活。如:2005年全国文综卷I第38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表1简要说明农民收入结构变化的状况。(3分)参考答案:在农民收人的构成中,工资性收入比重前三年是上升的,2004年略有回落。家庭经营纯收入比重前三年是下降的,2004年有所回升。转移性收入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2)根据表1所显示的信息,联系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增加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的主要经济措施。(7分)参考答案: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增加农民务工的机会;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又如:2005年全国文综卷I第39题(8)问: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近些年来,我国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经济合作。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20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分析我国谋求与东盟国家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及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10分)参考答案:①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是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②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有利于扩大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将有利于进一步开展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将有利于双方经济优势互补和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有利于中国在地区经济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③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对我国农业、金融等领域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再如:2004年文综卷I第38题:以海洋资源为背景,要求学生分析发展海洋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参考答案:广阔的“蓝色国土”可以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资源。发展海洋产业,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提升。发展海洋产业,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2004年文综卷I第39题(7)问: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背景,要求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经济常识指出东北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对策。参考答案:东北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所有制结构比较单一,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市场机制作用较小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就必须大力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激发区域经济活力,确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国家要给予东北老工业基地更多的政策条件和资金支持。对于经济常识,我们要对课本有关知识要进行适当的补充,拓宽知识面,从多角度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以增强学生的分析与综合的能力。(2)哲学常识部分侧重于对原理的理解和分清原理的适用范围、条件;答案比较规范,万变不离其宗。如:2003年全国文综第41题:以人口迁移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辩证法的观点分析美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现象。参考答案:①人口迁移是一种复杂的历史现象,对其后果的分析应持一分为二的态度;②每一次人口迁移都要做具体分析,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对于哲学常识,我们要抓住主干知识,加强对哲学原理的理解,帮助学生分清原理的适用范围、条件。(3)政治常识部分强调基础性,答案紧扣教材。如2005年全国文综卷I第9题(7)问: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7)胡锦涛主席在2005年4月24日印尼亚非峰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50年前的亚非会议,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那次会议所确立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十项原则,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基础。”请回答:我国政府倡导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实质上与周恩来在第一次亚非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原则是一致的?(10分)参考答案:①政治上各国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各国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各国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文化;安全上各国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相威胁。(本小题答案在高三政治教材第151页)②中国政府所倡导的国际新秩序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国际新秩序的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寻求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以及和平与发展问题的逐步解决,这充分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精神。又如03年文综试题第38题:以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的讲话,重温两个务必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目前应如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答案就是高三政治常识教材第77页中的一段(旧版)政治常识部分对课本尤其是出主观题可能性较大的部分,要求要更加严格,每节课我都用5—10分钟时间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口头或书面测试,以强化记忆,夯实基础,避免无谓丢分。(4)评分要求上有变化2005年政治试卷的评分要求上,改变了前几年实行的“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加分”和大部分学生答题力求“多多益善”的原则,取而代之的是,“如果举例超出一项,取第一项计分”等。(四)认真研读社会热点时政热点复习时要回顾一下2003、2004和2005年的热点和重点,从已经考过的试题当中获得一些启发,对今年的热点做一个梳理,比如说经济上“三农”问题,国家宏观调控问题都是考试的重点,可以列在必考的范围之内。二、细节取胜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要想取得时政热点复习的理想效果,应该处理好以下细节问题:•如何帮助学生对时政热点树立信心,克服畏难情绪?•怎么让学生时政热点复习过程中信任教师?•时事政治热点到底应该怎样学习?怎样复习更有效?•时事政治和热点问题如何选择,如何判断它的“可考性”?•如何帮助学生培养时政热点材料的兴趣?•如何帮助学生对时政热点进行多角度及深层次的思考?•怎样对待时政热点专题与课文知识的关系?•怎样分析热点呢?怎样进行小切口题目的训练?•如何帮助学生学会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如何帮助学生做时政选择题和综合题是尽量减少失误,提高得分率?•考试有什么技巧与策略?•如何进行政治、历史和地理的三科协调?(一)提高学生心理素质1.我们要告诉学生:(1)高考时政热点试题并不神秘,更不可怕。(2)要树立信心,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学好、能考好。(3)在高考时政热点复习的定位上要有平常心态。(4)要有劳有逸,劳逸结合,持久作战。2.同时,教师要做细致的试卷分析,帮助学生树信心、找差距,提高复习的针对性。(二)让学生信任教师首先,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其次,教师和学生需要互相理解。再次,要淡化分数概念。(三)培养兴趣“椰壳效应”:一位小孩吃饭总是吃不多,家长哄、骂要孩子多吃点,总不见效。一次,家长出差带回一只别致的椰壳碗,家长用椰壳碗盛饭,那天孩子饭量大增,家长喜出望外。这就是椰壳效应。其本质就是改换一种新颖的方式,满足人类求新、求异的思维需求,以获取较好的效益。椰壳效应启示:要丰富、改变时政热点材料的呈现方式和复习模式。1.读、看与听相结合。读就是以读文字材料、图片、表格等形式学习时事政治。比如在复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可以用新华网上的一些漫画(“下好这盘棋”、“见面礼”、“山村新貌”、“挑好‘小官’干好‘大事’”等)和图表(“2005年百姓继续增收”、“‘十一五’期间我国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总理温家宝在狗年春节到来之际同时选择了在普通农民家里过年,体现了国家领导人要建设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定决心。我们依靠什么建设新农村?“科技兴农”必须坚持。在面向现代农业进军的新时期,农民对先进科学实用技术需求的胃口越来越大。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农村科技推广普及力度,向农民多提供和传授适宜本地农业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实用技术知识,彻底打破生产周期长、投入高、产出少、效益低的传统产业结构和种植模式。要向农民敞开培训大门,健全和完善农业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继续实施农村“星火计划”,发挥科技先导、示范、辐射作用,为农村培养更多的“致富能人”、“科技能手”,不断提高科技增收在农业总收入中的比重和份额。“十一五”规划指出:要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十一五”期间是“新农村”建设破题的关键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有好的带头人。在挑选带头人的过程中,要按照管理民主的要求,尊重农民意愿,选拔出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人民群众信得过

1 / 5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