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砖的品种、规格、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粘土砖及页岩砖必须在砌筑前1-2天浇水湿润,一般以水浸入砖四边1.5cm为宜,含水率为10%~15%,常温施工不得用干砖上墙;雨季不得使用含水率达饱合状态的砖砌墙;冬期砖不得浇水,必须适当增大砂浆稠度。2)水泥的品种及强度等级应根据砌体的部位及所处的环境条件选择。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应复查试验,并按其结果使用。3)砂:宜用中砂,使用前用5mm孔径的筛子过筛。4)掺合料:白灰熟化时间不少于7天5)砂浆:砌筑砂浆应通过试配确定配合比。当砌筑砂浆的组成材料有变更时,其配合比应重新确定。砌筑砂浆要随搅拌随使用,一般水泥砂浆必须再3h内使完,混合砂浆必须在4h内用完。6)按设计标高要求立好皮数杆,皮数杆的间距15-20m,或每道墙的两端。7)排砖撂底时第一层砖,两山墙排丁砖,前后檐纵墙排条砖。8)盘角:砌砖前应先盘好角,每次盘角不要超过五层,新盘的大角,及时进行吊、靠。如有偏差及时修整。盘角时要仔细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和标高,控制好灰缝大小,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大角盘好后再复查一次,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后,再挂线砌墙。9)挂线:砌筑370墙必须挂双线,如果长墙几个人均使用一根通线,中间应设几个支点,小线要拉紧,每层砖都要穿线看平,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砌240墙时,可挂外手单线10)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11)砖砌体临时间断处处补砌时,必须将接茬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润湿,并填实砂浆,保持灰缝平直。12)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地区的临时间断处,当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留直槎处应加设拉结钢筋,拉结钢筋的数量为每120mm墙厚放置1根¢6拉结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应超过500mm;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m,对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的地区,不应小于1000mm;末端应有90°弯钩。13)预埋木砖和墙体拉结筋:木砖预埋时应小头在外,大头在内,数量按洞口高度决定。洞口高在1.2m以内,每边放2块;高1.2~2m,每边放3块;高2~3m,每边放4块,预埋木砖的部位一般在洞口上边或下边四皮砖,中间均匀分布。木砖要提前做好防腐处理,防腐材料一般用沥清油。14)不得在下列墙体或部位设置脚手眼1、120mm厚墙和独立柱2、过梁上与过梁成600角的三角形范围及过梁净跨度1/2的高度范围内3、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4、砌体门窗口两侧200mm和转角处450mm范围内5、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500mm范围内14)设计要求的洞口、管道、沟槽应于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埋未经设计同意,不得打凿墙体和在墙体上开凿水平沟槽,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上部应设置过梁15)240mm厚承重墙的每层墙的最上一皮砖,砖砌体的阶台水平面上及挑出层应整砖丁砌16)在墙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墙面不应小于500mm,洞口净宽度不应超过1m17)安装过梁,其标高、位置、型号及方向必须正确,坐灰饱满。18)在构造柱连接处必须砌成马牙槎。每一个马牙槎高度不大于300mm,先退后进,上下顺直,残留砂浆清理干净。19)构造柱处拉结筋按设计要求放置,设计无要求按构造要求放置,一般放置2根¢6拉结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应超过500mm;埋入长度不应小于1000mm。20)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小于80%。用百格网检查每检验批不少于5处,每处3块砖,砖底面砂浆痕迹的面积,取平均值,不小于80%为合格。竖向灰缝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21)砌体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水平灰缝厚度一般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22)砌体的位置及垂直度允许偏差:轴线位置偏移允许偏差10mm,垂直度每层允许偏差5mm,全高≤10m时允许偏差10mm,全高>10m时许偏差20mm。23)砖砌体一般尺寸允许偏差:基础顶面和楼面标高允许偏差±15mm,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8mm,门窗洞口高、宽允许偏差±5mm,外墙上下窗口偏移允许偏差20mm,水平灰缝平直度允许偏差10mm.24)钢筋的级别、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质量符合现行标准要求。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25)箍筋应与受力钢筋保持垂直;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放置,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并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②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③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26)构造柱与圈梁钢筋交接的部位,应按设计要求加密柱的箍筋;无设计要求时加密范围一般在圈梁上应≥1/6层高,≥450mm及≥钢筋搭接长度,在圈梁下应≥1/6层高,≥450mm。在加密区范围箍筋间距为100mm。27)底层构造柱竖筋与基础圈梁锚固要求:有设计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无设计要求时,其锚固长度应大于laE。构造柱在基础内构造柱箍筋数量不得小于两个。28)在将构造柱伸出筋与圈梁钢筋绑牢的同时,还要在伸出筋处绑一道定位箍筋,防止钢筋位移29)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绑扎钢筋网长、宽±10网眼尺寸±20绑扎钢筋骨架长±10宽、高±5受力钢筋间距±10排距±5保护层厚度基础±10柱、梁±5板、墙、壳±3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20钢筋弯起点位置20预埋件中心线位置5水平高差+3,0注:A、检查预埋件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B、表中梁类、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过表中数值1.5倍的尺寸偏差。30)支模板前将构造柱、圈梁及板缝内的杂物全部清理干净31)模板与墙面接触部分,加密封条,防止漏浆。32)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33)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34)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轴线位置5底模上表面标高±5截面内部尺寸基础±10柱、墙、梁+4,-5层高垂直度不大于5m6大于5m8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mm2表面平整度5mm5注: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33)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构件类型构件坡度(m)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板≤2≥50>2,≤8≥75>8≥100梁、拱、壳≤8≥75>8≥100悬臂构件——≥10034)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35)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36)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③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④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⑤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同条件试块一般包括拆模试块、等效养护龄期试块、冬季施工还应留置两组同条件试块分别用于受冻前的混凝土强度及转入常温养护28d的混凝土强度。)。37)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施工缝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剔除浮动石子和混凝土软弱层,并用水冲洗干净后,先浇一层同配比减石子砂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应细致操作振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38)楼梯的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1/3的部位。39)后浇带的留置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应按设计要求及施工技术方案进行。40)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②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③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④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⑤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注:A、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B、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根据所采用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C、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布时,宜涂刷养护剂;D、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41)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10cm,以使两层砼结合牢固。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42)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43)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正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