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派建筑演讲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七章当代高技派建筑——走向技术与感情的共生1.高技派简介2.高技派的主要历史发展阶段3.高技派代表建筑大师及其经典作品4.当代高技派设计手法解析1.高技派简介1.1定义广义高技派一般指那些使用和表现了当代最高强、最先进的技术来达到各种设计、生态、使用要求的建筑。狭义高技派(High-Tech)亦称“重技派”。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并在建筑形体和室内环境设计中加以炫耀,崇尚“机械美”,在室内暴露梁板、网架等结构构件以及风管、线缆等各种设备和管道,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当代建筑思潮流派中的“高技派”(HighTech),是指在建筑形态和空间上通过表现先进科学技术审美价值的建筑流派。1.2高技派产生的背景:时代背景:20C50~60s西方工业文明危机发达治资本主义国家遭遇石油危机、通货膨胀、收支不平衡、失业等问题,导致社会政治、文化、心理等方面的严重冲突。建筑文化背景:技术,作为反映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建筑文化中一直有着深刻的体现。出于一种对技术的强烈兴趣和对未来实用主义的信仰,建筑师们创造了一种表现科技力量、并具有机器外观的建筑——“高技”建筑。1.3两种历史起源学说其一,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英Archigram学派的机械美学与结构美学思想。(现代主义)第一代机械美学强调逻辑性、流程、机械设备、技术与结构。(晚期现代主义)第二代机械美学注重形式的运动性,风格倾向于“外骨架效果”,或像昆虫般的骨骼在外而代谢循环系统则紧贴其间,结构所承托的空间和物体的内容变得可有可无。其二,上溯到1779英国塞文河上的第一座铸铁桥全金属的预制结构,体现基于工业技术而不是传统的建造模式之后,1851年的伦敦水晶宫,1867年的巴黎机械馆和1889年的巴黎艾菲尔铁塔,新技术的运用已是大势所趋。晚期现代主义到高技派的形成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否定晚期现代主义继承发展高技派总之,在20世纪20、30年代,现代建筑运动先驱们通过建筑实践和理论探索,已经全面奠定了当代高技派建筑的技术美学基础。1.5高技派代表人物:诺曼.福斯特理查德.罗杰斯伦佐.皮亚诺尼古拉斯·格罗姆肖2.主要历史发展阶段“早期高技”建筑“当代高技”建筑第一代机器美学20世纪20年代第二代机械美学20世纪60年代情感高技生态高技乡土高技过渡的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节能与环保利用自然采光、通风技术运用生态高新技术材料表型结构表现技术装饰风格结合地域技术与环境协调2.1早期的高技派第一阶段:“第一代机器美学”始于20世纪20年代,人们出于经济和适用的目的,试图把最新的工业技术应用到建筑中去,以适应一战后人们对住宅的大量需求。它们追求的并不是便捷的功能和效率,而更多的是机器般的造型。玻璃之屋(PierreChateau,1932)梁和柱焊接钢结构,立面上大片玻璃的使用埃姆斯住宅(Charles&RavEames)最早应用预制钢构架的居住住宅,以唯一的标准化预制工业构件组合。第二阶段以60年代英国的阿基格拉姆(Archigram)提出的运动变化的城市设计美学思想为代表,追求具有广泛适应性和可变性的超大空间,被称为“第二代机械美学”——高技术美学。相对于“当代高技”建筑,以上两个阶段也可称为“早期高技”建筑阶段。此阶段“高技”建筑具有极大的弊端:机械式的、冰冷的造型与巨大的尺度,对人的情感的漠视;严重耗能;高昂的造价;对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缺乏应有的关注。这一切使“高技”建筑备受批判。1961-1974蒙特利尔博览会德国馆—奥托设计,1967采用钢网索结构,形似帐篷,又如蛛网蔓延。蒙特利尔博览会美国馆•新陈代谢派•英文名称:metabolism•新陈代谢派(metabolism)在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的影响下,以青年建筑师大高正人、植文彦、菊竹清川、黑川纪章以及评论家川添登为核心,于1960年前后形成的建筑创作组织。他们强调事物的生长、变化与衰亡,极力主张采用新的技术来解决问题,反对过去那种把城市和建筑看成固定地、自然地进化的观点。认为城市和建筑不是静止的,它像生物新陈代谢那样是一个动态过程。应该在城市和建筑中引进时间的因素,明确各单位部件的可更换性,以满足建筑的变化。第三阶段起始于70年代末,是“早期高技”建筑向“当代高技”建筑过渡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内,“高技”建筑对自身进行了较全面的修正与充实。一方面,继续吸收各种先进科技,在建筑中体现“技术美”的魅力;另一方面,在建筑能耗、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及建筑的表情等方面向相关学科和其他建筑流派学习,日臻完善,从而走向“当代高技”建筑。蓬皮杜中心(CentreGeorgesPompidou)R_罗杰斯和R_皮亚诺“当代高技”建筑可分成三个分支:生态高技、情感高技、乡土高技。2.2“当代高技”建筑1)生态高技生态高技建筑是同周围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特点的高技术建筑,是对当今生态危机的一种积极主动并且有效的反应与解决之道。建筑师利用最先进的结构、设备、材料和工艺,结合不同地区的特殊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努力创造理想的人工建筑环境,以形成舒适的建筑“微气候”。生态高技建筑关注节能与环保、运用生态高新技术和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与通风诺曼·福斯特\劳埃德大厦诺曼·福斯特\柏林新国会大厦国会大厦视觉精华的玻璃顶恰恰是通风系统的排风口,体现了设计师对技术、建筑形式、空间的驾驭能力。世界公认的第一座高层生态建筑“早期高技”建筑,以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为代表,突出强调了结构理性,在艺术性、情感性方面较为贫乏。当代人本主义审美思潮逐渐与“情感高技”建筑相融合。作为一种建筑观,“情感高技”建筑在高技术的表现基础上,追求情感的形成,旨在塑造具有时代精神和独特个性的建筑场所。所谓“高技术、高情感”(high-tech,high-touch),便是在此方面的反映。情感高技建筑,在关注建筑的功能和工业化的同时,有机地结合结构和艺术,用灵活、夸张和多样化的概念来激发人们的思维领域,使结构和技术成为高雅的“高技艺术”。2)情感高技塔瓦里TGV车站瑞士建筑师卡拉塔瓦里TGV车站把建筑结构与造型综合考虑,使结构本身成为建筑的情感表达的手段。这种技术表现虽然也讲究构件的力学或构造作用,但它是将结构艺术化,利用结构形式去表达一种主观的意念。伦敦四频道电视台总部四频道电视台总部巧妙地运用了建筑材料。通过选用平板玻璃和玻璃砖等建筑材料,有意使建筑保持透明感,以便尽量减少建筑体量对周围现有环境的影响,同时尽可能引入外部公共空间的景观。结构本身是混凝土框架,外壳是灰色的亚光铝板,主要的钢结构是棕红色的。不同材质的对比,色彩对比,精美的节点处理,透明玻璃的梦幻般的光影效果,体现出新奇的高技术的美与典雅的艺术美。表现新技术的“高技”建筑与表达地方性文化的“地域性”建筑,曾被认为是两个对立的极端。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里,随着跨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两者之间不断交融,乡土高技建筑应运而生。“乡土高技”建筑在运用高技术的基础上,于地域性技术中吸取有益因素;并以反映地方性文化特色、与环境结合为自己的另一目标。3)乡土高技奇芭欧(Jean-MareTjbaou)文化中心建筑师皮亚诺设计的奇芭欧(Tjibaou)文化心,参照当地传统民居——棚屋的结构特色,利用风压使建筑内部产生良好的自然通风,同时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造型。巴黎蓬皮杜国立文化与艺术中心皮阿诺和罗杰斯受到了阿基格拉姆思潮的影响,并将其原理贯彻到蓬皮杜中心的建筑设计之中。3.实例介绍阿基格拉姆(Archigram)是当时伦敦一些建筑学校的学生和年轻建筑师的一个小团体。他们没有系统的理论,只是用一些电报式的词句来表明成员们对建筑学的修正想法。Archigram原先就是建筑学电报的意思。(Archigram=Architecture+Telegram)建筑主张:1.现代建筑学应该同“当代生活体验”紧密结合。他们认为当代生活体验一方面包括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如自动化技术、电子计算机、宇宙航行、新的交通工具等),另一方面也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生活内容和方式的新特点如大规模旅游、高度消费性等。2.“流通和运动”、“消费性和变动性”等是当代生活体验的特征,把这些概念作为建筑设计的指导思想。3.在形式方面爱出惊人之笔。把设备管道故意暴露在外——“翻肠倒肚式”(Bowelism)是喜爱的手法之一。其实他们很少有机会从事实际工作,只是忙于拟制未来建筑和城市的方案。蓬皮杜中心所在地离卢浮宫和巴黎圣母院只一公里左右。中心本身包括4个主要部分:公共图书馆,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美术设计中心,音乐与声学研究中心,加上附属设施和停车场,总面积10.33万平方米。钢结构够架和设备暴露在建筑外表—“翻肠倒肚子式”手法矩形片面和复杂立面形成鲜明对比,5个着色不同的技术设备层打破不同形式的文化之间的界限,更加接近于大众。作为艺术和文化中心,它没有其艺术性和文化气息,也缺乏人们通常所理解的纪念性内部布置内部布置建筑理念和成就表现在:一:看一看设计者怎样运用材料和结构。二:看一看建筑师怎么样处理功能需要和布置建筑空间。三:看一看他们怎样处理建筑造型。一、材料和结构:用钢结构建造六层楼房,在现在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两位设计者不愿意在楼内有任何内柱和墙壁,这样,室内的净跨度达到48米。整个蓬皮杜中心的重量便由相距48米的两排柱子支撑。柱子是钢铸的圆形管柱,每排14根,所以大楼外观有13个开间。二、功能需要和布置建筑空间:大楼的大多数构件和全部门、窗、墙都可以灵活拆卸;每个楼层没有一个固定分割(除一道防火隔断外)的畅通空间,没有固定的障碍物,可以随意布置。但是,蓬皮杜文化中心内的许多布置并非使用者的要求,例如图书馆专家和设计师之间发生了很多争执。把不同部门、性质相差很远的活动放进统一的大空间之内常常造成凌乱和互相干扰的情况。——走错路(由于临时隔断)。——统一层高(7米)使用不便。——温度、湿度和保卫条件麻烦(对于珍贵展品)。三、建筑造型:为什么罗杰斯和皮阿诺要设计这样一种奇怪的建筑形象呢?是不是太注意技术忽视了形象处理?是不是把管道放在立面上是为了检修方便,室内不做吊顶是为了节约?完全不是建筑形象是他们不顾一切努力追求的结果。罗杰斯说过“自由和变动是房屋的建筑艺术表现”,“这座建筑是个简明的图示,人们能立即了解它,把它的内脏放在外面,就能看见而且明白人在那个特制的自动楼梯里怎样运动”。两位建筑师把建筑看作架子、容器和装置。人们建造一座公共建筑,他们却把它当做架子和容器,人们希望看到美观的有文化品位的建筑,而他们却醉心于表现自由和变动。伊姆斯Eames专题住宅Case—StudyHouse设计的目的在于解决当时社会所面临的住房短缺问题,尝试设计出可以被大量“复制”的普通住宅。最早应用预制钢构架的居住住宅,以唯一的标准化预制工业构件达到令人惊叹的灵活组装程序和弹性组合。设计者将颜色、纹理与意象等元素转化成建筑物的主要部分战后高科技建筑之经典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Rogers)劳埃德大厦(Lioyd’sBuilding)地段位于伦敦市中心的商业区,除了北面是新建的广场和建筑物以外,其余面临的均是拥挤狭窄的街道。皮亚诺(RenzoPiano)皮亚诺1937年出生于热那亚建筑世家,是当代高新技术的追随者和倡导者之一。他对各种材料的运用日渐完美,在他的建筑设计中受到地方文化的影响。例如奇芭欧(Jean-MareTjbaou)文化中心,虽然没有采用当地的建筑形式,却被美拉尼西亚人视为表现自己文化的场所。因为,“无论建材、处理木材的方式,还是材料的弯曲形状都让人联想到当地传统建筑和老匠人的手艺。”皮亚诺1998年获普利兹凯奖。关西国际机场奇芭欧(Jean-MareTjbaou)文化中心从当地棚屋提炼出其精华所在-----木肋结构,进而采用现代技术表达出传统的做法:每一条弯曲的木肋都与一条竖向结构连接,木肋之间用不锈钢构件在水平和对角线方向加以连接,不锈钢与木材交接得天衣无缝。三、当代高技派建筑大师及其经典建筑•1、理查德·罗杰斯•1963年创建“四人工作室”•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与皮亚诺合作)

1 / 6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