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药物传统的抗精神病药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副作用,也称典型抗精神病药。新型抗精神病药很少或无锥体外系反应,也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丙嗪药理作用用法用量抗精神病效应系由于在脑内阻断多巴胺受体而致。本药还可产生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作用,并可影响下丘脑与脑下垂体的内分泌。其镇静作用系由于抑制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激活系统。抑制呕吐系影响了延脑呕吐中枢的活动而致。此外,本品具有抗M受体作用和拮抗5HT2的效能。1.治疗精神病①口服,成人充分治疗剂量通常为每日200-600mg,分次服用。依治疗所需和耐受情况逐渐递增给药。对年老或体弱者更应从小剂量开始,以后根据耐受情况徐缓增加剂量。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成人肌内注射每次可使用25-50mg。控制严重兴奋躁动时,可根据需要和耐受情况隔数小时重复用药1次。静脉注射也可使用25-50mg,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mg/ml,然后以每分钟不超过1mg的速度缓慢注入。目前多数采用静脉滴注而避免静脉注射,以免意外。对年老或体弱者均应注意从小剂量开始,注射时尤应注意耐受情况,缓慢给药。2.用于呕吐成人口服,1次12.5-25mg,1日2-3次。适应症•适用于治疗急、慢性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反应性精神病及其它重性精神病的对症治疗,可控制兴奋、攻击、幻觉妄想、思维联想障碍及情绪冲动、木僵等症状。不适用于伴随意识障碍而产生的精神异常。小量的氯丙嗪能制止呕吐。不良反应1.轻微但需密切观察的不良反应有口干、便秘、萎蘼、视物不清、皮肤对光过敏、泌乳、月经变化或性功能障碍等。2.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①锥体外系不良反应:a.静坐不能,b.急性肌张力障碍,如颈斜、颈后斜、面肌歪斜、动眼危相或角弓反张等,C.类帕金森症候群。②迟发性运动障碍:发生在长期用药骤然停用时出现的一种不自主运动,表现为口-舌-颊部的多动症。3.行为方面的不良反应①用量过高或对药物过敏者易产生精神萎靡,有的产生药物性焦虑或抑郁。②少数病人由于排除或代谢障碍或使用其耐受不了的剂量时,可出现谵妄型的精神错乱状态。4.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①体位性低血压较为常见。②药物性心电图变化:以窦性心动过速为常见。此外,可见PR延长,T波低平、倒置或切迹,QRS增宽,ST段压低。5.罕见的不良反应①粒细胞减少症;②黄疸或肝损害;③剥脱性皮炎;④角膜或晶体部位有细微沉淀物,但不影响视力。6.严重的并发症恶性症候群(neurolepticmalignantsyndrome,NMS)。治疗中出现的高热,意识障碍,肌强直和心肺功能危象,常伴随白细胞增高。识别或处理不当有很高的死亡率。注意事项1.交叉过敏反应。对氯丙嗪过敏的患者,往往有可能对另一种吩噻嗪也过敏。2.本药可从母乳中排出,哺乳期妇女用药应权衡利弊。3.老年人普遍对本类药物的耐受性降低,且易产生低血压,过度镇静以及不易消除的迟发性运动障碍等并发症。用量不能与青壮年等同。4.对诊断的干扰治疗中可出现心电图异常,如Q波或T波改变等;有时会影响免疫妊娠试验,出现假阳性反应;尿胆红素测定时也可产生假阳性。5.下列情况应慎用骨髓功能抑制、肝功能损伤、严重心血管疾病、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尿潴留、严重呼吸系疾病(儿童尤应慎重)及震颤麻痹等。6.用药期间应注意随访检查白细胞计数,长期治疗或用量大时应定时检查白细胞计数与分类,有时药物在治疗的4-6周内即产生粒细胞减少症;肝功能测定;尿胆红素测定;眼科检查。有些吩噻嗪类药物长期使用容易在角膜与晶体产生沉淀物。奋乃静药理作用用法用量中枢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口服:(1)治疗精神分裂症,从小剂量开始,一次2~4mg,一日2~3次。以后每隔1~2日增加6mg,逐渐增至常用治疗剂量一日20~60mg。维持剂量一日10~20mg。(2)用于止呕,一次2~4mg,一日2~3次。肌内注射:用于精神分裂症,一次5~10mg,每6小时1次或根据耐受情况调整用量。静脉注射:用于精神病,一次5mg,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0.5mg/ml,注射速度每分钟不得超过1mg。【制剂与规格】奋乃静片:(1)2mg;(2)4mg。适应症•(1)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2)器质性精神病、老年性精神障碍及儿童攻击性行为障碍。•(3)各种原因所致的呕吐或顽固性呃逆。不良反应(1)主要有锥体外系反应,长期大量服药可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2)可引起血浆中泌乳素浓度增加,可能出现有关的症状为:溢乳、男子女性化乳房、月经失调、闭经。(3)可出现口干、视物模糊、乏力、头晕、心动过速、便秘、出汗等。(4)少见直立性低血压,粒细胞减少症与中毒性肝损害。(5)偶见过敏性皮疹或恶性综合征。注意事项(1)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2)心血管疾病(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心脏传导阻滞)者慎用。(3)癫痫患者慎用。(3)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应停用所有的抗精神病药。(4)出现过敏性皮疹及恶性综合征应立即停药并进行相应的处理。(5)应定期监测肝功能与白细胞计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药理作用用法用量抗精神病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氯氮平作用于脑边缘系的多巴胺受体,调定多巴胺与D1与D2受体结合功能,并具有拮抗5-HT2作用。与典型神经阻断剂类药物相比,影响上述受体结合功能较为平衡。氯氮平还能与许多非多巴胺能部位的受体相结合(如α肾上腺素能、5-羟色胺能、组胺能及胆碱能受体)。现不详是否由于这些联合药理作用而增强了氯氮平的效能。由于氯氮平不与结节漏斗多巴胺系统结合,故甚少或不影响血清催乳素的含量。1.氯氮平使用剂量必须高度个体化,由小剂量逐渐调整用量,每日用量应采取分次服用的原则。2.对营养不良或伴有心血管或肝、肾疾患者,应以小剂量开始,然后缓慢增加剂量。3.开始治疗之前与治疗后的每一周应进行白细胞分类与计数检查。如遇白细胞总数低于3500/mm时不应开始或继续进行治疗,已开始治疗者应停药观察,每周至少测量白细胞两次。白细胞计数低于3000/mm时应终止治疗,然后根据白细胞与粒细胞的变化而决定是否恢复治疗。4.口服用量成人常用量:开始一次25mg,一日1-2次,然后每日增加25-50mg。如耐受性好,在开始治疗的两周末将一日总量增至300-450mg。16岁以下儿童不宜应用。适应症•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或阴性症状产生较好的疗效,故适用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鉴于本药有产生粒细胞减少的副作用,通常不作为此类病症的首选药物,而用于患者经历了两种其他抗精神病充分治疗无效时,或不能耐受其他药物治疗时,再行选用。不良反应1.常见的有:头痛、头昏、精神萎靡、多汗、口涎分泌多、恶心或呕吐、便秘、体重增加。2.较少见的有①不安与易激惹;②精神错乱;③视力模糊;④血压升高与严重持续的头痛。这些反应都与剂量有关。3.罕见的有粒细胞减少症或缺乏症,两者伴随出现畏寒、高热、咽部疼痛与溃疡。此外,也有白细胞缺乏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报道。4.对心血管影响心动过速、低血压或体位性低血压晕厥。5.体温升高以治疗的前3周多见、有自行调节倾向,可并发白细胞升高或降低。注意事项1.16岁以下小儿安全性、有效性研究尚未确立。2.下列情况应禁用①中枢神经处于明显抑制状态;②曾有骨髓抑制或血细胞异常疾病史者。3.下列情况应慎用①闭角型青光眼;②前列腺增生;③痉挛性疾病或病史者;④心血管病症。奥氮平药理作用用法用量奥氮平属于多重受体作用的新型不典型抗精神病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多种受体具有药理学活性。离体受体结合试验显示奥氮平对5-HT2A,C、5-HT3、5-HT6,多巴胺D1、D2、D3、D4、D5,毒蕈碱M1-5,肾上腺素α1及组胺H1受体有亲和力。临床试验发现,奥氮平对精神病性障碍具有广泛而肯定的疗效,可有效缓解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改善其伴发的情感症状,并能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奥氮平对中枢多巴胺受体的作用具有部位选择性,可选择性地减少中脑边缘系统(A10)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活动,而对纹状体(A9)的运动功能通路影响很小,故临床上很少引起锥体外系副反应。奥氮平服用简单方便,一般不需要逐渐增加剂量。推荐起始剂量为每日10mg。治疗剂量范围为每日5mg至20mg。老年患者、严重肾功能损害或者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起始剂量可减为每日5mg。适应症•奥氮平主要适用于各种精神分裂症及其相关障碍的急性期治疗和巩固治疗,对阳性症状(妄想、幻觉、思维障碍、敌意和猜疑等)和阴性症状(情感淡漠、情感和社会退缩、言语贫乏)均有肯定的疗效。奥氮平亦可缓解精神分裂症所继发的情感症状。对于治疗有效的病人,奥氮平可用于巩固治疗,保持其临床缓解状态。不良反应奥氮平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困倦和体重增加。奥氮平对血浆催乳素浓度影响甚微,因而无男性乳房增大,泌乳,并少见女性月经紊乱、闭经等临床表现。其它不良反应尚有头痛、头晕、失眠、便秘、口干、焦虑、无症状性转氨酶一过性升高。注意事项肝功能指标:转氨酶ALT、AST的一过性升高多见于用药初期,但无临床症状,也未见有药物性肝炎的报道。对既往存在肯定的肝脏损害,肝功能储备受限以及同时使用具有潜在肝脏毒性药物的患者,应注意观察。治疗中如出现ALT和或AST升高,应考虑加强随访和减药。癫癎:与其它抗精神病药类似奥氮平慎用于有癫癎史或有癫癎相关病症的患者。血液学指标:与其它抗精神病药类似,奥氮平慎用于有下列情况的患者:(1)任何原因所致的白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降低;(2)药物所致骨髓抑制/毒性反应史;伴发疾病,放疗或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3)嗜酸性粒细胞过多性疾病。临床试验发现,许多有氯氮平所致粒细胞减少症或粒细胞缺乏症病史的患者使用奥氮平后未见复发。抗胆碱能活性:临床试验表明,抗胆碱能作用发生率较低,但患者有合并症时服用奥氮平的资料有限,患有前列腺增生、窄角性青光眼或相关疾病者建议慎用。多巴胺能拮抗作用:奥氮平在体外有多巴胺拮抗作用。和其它抗精神病药一样,能拮抗左旋多巴和多巴胺激动剂的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活性:与其它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包括酒精合并使用时应加以注意。利培酮药理作用用法用量利培酮为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属非经典型抗精神病药类。由于该药独特的高选择性的5HT2/DA2受体平衡拮抗的药理作用,使之具有以下临床作用特点:①有效改善阳性及阴性症状;②有效改善伴发的情感症状;③较少抗胆碱能样副作用,可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④锥外系反应的发生率较少。该药是一种高选择性的5HT2/DA2受体平衡拮抗剂,对多巴胺D2受体有较强的阻断作用,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紊乱和行为障碍;同时对5-羟色胺2(5-HT2)受体亦有强的阻断作用,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如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活动减退等症状有效,而且对伴有的情感症状亦有效。该药对5-羟色胺和多巴胺拮抗作用的平衡,可以减少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按照剂量个体化的原则,起始剂量宜小,缓慢加量。片剂:起始量,0.5mg,每日1-2次,3-7天内加到有效治疗量。有效治疗量为:1-2mg,每日1-2次或2-3mg每日2次。维持量以1-2mg每日1次为宜。老年病人及心、肝、肾患者剂量应减半。适应症•利培酮适用于各型精神分裂症,特别是对急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及其伴发的情感症状,如焦虑、抑郁等有效。不良反应由于利培酮对脑内毒蕈碱受体几无作用,少引发抗胆碱能样副反应;对肾上腺素能α1、α2受体和组胺受体的阻断作用较弱,临床少见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和镇静作用。利培酮治疗中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头痛、恶心、失眠、焦虑,锥外系反应及体位性低血压见于快速加量时,并与剂量呈依赖关系。有药物引起的粒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的个案报导。注意事项1.患有心血管疾病者(如心衰、心肌梗死、传导异常、脱水、失血和脑血管病变患者)应慎用该药。2.老年病人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应用利培酮治疗,剂量应减半,加量速度应放慢。3.因服用DA阻断剂(如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引发迟发性运动障碍和恶性症状群者不宜选用利培酮。4.该药能拮抗左旋多巴和其他多巴胺促效剂的作用;与肝酶诱导剂合用,其血药浓度会下降。与肝酶抑制剂如三环类抗抑郁剂、β-受体阻断剂合用,将增高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