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第三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一、土地分类体系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一、土地分类体系由于土地所处环境和地域的不同,它们在形态、色泽和肥力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加之人类生活、生产对土地的需求和施加的影响,因而导致了土地生产能力和利用方式上的差异。土地分类是指按一定的分类标志(指标),将土地划分出的若干类型。按照统一规定的原则和分类标志,将分类土地有规律分层次地排列组合在一起,就叫做土地分类体系(或土地分类系统)。土地不仅具有自然特性,还具有社会经济特性。根据土地的特性及人们对土地利用的目的和要求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土地分类体系。我国运用较多的土地分类体系,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一)土地自然分类体系土地自然分类体系又称土地类型分类体系。它主要依据土地自然特性的差异性分类,可以依据土地的某一自然特性分类,也可以依据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分类。例如,按土地的地貌特征分类,可将土地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山地。它还可按土壤、植被等进行土地分类。例如,全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上的分类就是按土地的自然综合特征进行分类的。(二)土地评价分类体系土地评价分类体系又叫土地生产潜力分类体系。它主要依据土地的经济特性,如土地的生产力水平、土地质量、土地生产潜力等进行分类。土地评价分类体系是划分土地评价等级的基础,是确定基准地价的重要依据,主要用于生产管理方面。(三)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土地利用分类体系主要依据土地的综合特性(包括土地的自然特性及社会经济特性)进行分类。土地综合特性的差异,导致了人类在长期利用、改造土地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土地的用途和生产利用方面的差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就是属于其中的一种分类形式。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具有生产的实用性,利用它可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预测土地利用方向。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TOP』(一)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原则为使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科学、合理,易于掌握,并有利于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在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时,必须遵循下列原则:1.统一性33为适应土地管理的需要,1984年制定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将土地利用现状分为8大类,46个二级类。1989年为城镇地籍管理的需要,将城镇土地分为10个一级类,24个二级类。2002年以后采用《全国土地分类(试行)》标准,新分类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作了明确规定,全国统一定为3个一级地类,15个二级地类,71个三级类,分类和编码均不得随意更改、增删、合并,以保证全国土地的统一管理和调查成果的汇总统计及应用。2.科学性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主要以调查时的实际用途为分类标志,归纳共同性,区分差异性,采用从大到小、从综合到单一的逐级细分法──多层续分法。(1)按土地利用的综合性差异划分大类,然后按单一性差异逐级细分。如按土地用途管制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三大类,然后根据土地的用途分为15个二级类,再根据利用方式、经营特点及覆盖特征等细分成71个三级类。(2)同一级的类型要坚持统一的分类标准。(3)分类层次要鲜明,从属关系要明确。(4)同一种地类,只能在一个大类中出现,不能同时在两个大类中并存。3.实用性为便于实际运用,土地分类标志应易于掌握,分类含义力求准确,层次尽量减少,命名讲究科学并照顾习惯称谓,并尽可能与计划、统计及有关生产部门使用的分类名称及含义协调一致,以利于为多部门服务。因此,在《全国土地分类(试行)》中,一级分类主要依据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二级分类主要依据土地的实际用途,而三级分类则侧重土地的利用方式、经营特点及覆盖特征等。(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是依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对土地进行的一种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只反映土地利用的现状。1984年9月颁发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见本章附录一,1989年颁布的《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见第二章附录一,2002年颁布的《全国土地分类(试行)》见本章附录三。『TOP』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一、调查的目的二、调查的内容三、调查的原则四、调查的程序五、准备工作六、外业工作七、内业工作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为查清现状用地的数量及其分布而进行的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概查和详查两种。概查是为满足国家编制国民经济长远规划、制定农业区划和农业生产规划的34急需而进行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详查是为国家计划部门、统计部门提供各类土地详细、准确的数据,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基础资料而进行的调查。本章所述的内容和技术,同时适用于初始调查和变更调查。另外,城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随城镇土地使用权调查同步进行。一、调查的目的『TOP』1.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服务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都离不开土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获得的土地资料可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中期计划和年度计划提供切实可靠的科学依据,同时,它还可为国家制定各项政策方针及对重大土地问题的决策提供服务。2.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因此,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可为编制农业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生产规划提供土地基础数据,并为制定农业生产计划和农田基本建设等服务。3.为建立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制度服务通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查清各类土地的权属、界线、面积等,为土地登记提供证明材料、土地统计提供基础数据,为建立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制度服务。4.为全面管理土地服务为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建设用地管理和土地监察等提供基础资料。二、调查的内容『TOP』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其调查内容可归纳如下:(1)查清村和农、林、牧、渔场以及居民点的厂矿、机关、团体、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辖区范围界线。本部分已在第二章中作了讲述。(2)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量算地类面积。(3)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面积和各地类面积。本部分将在第九章中讲述。(4)编制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本部分将在第八章中讲述。(5)调查、总结土地权属及土地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三、调查的原则『TOP』为保质保量地完成调查任务,必须遵守下列调查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35为查实土地资源家底,国家要投入薮蟮娜肆Α⑽锪筒屏ΑR虼嗽诘鞑楣讨校欢ㄒ凳虑笫牵乐估醋匀魏畏矫娴母扇拧?br2.全面调查的原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必须严格按《规程》的规定和精度要求进行,并实施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事实证明,各种类型土地都有相对的资源价值,全面调查有益于人们放开视野,把所有的土地资源都视为人们努力开发利用的对象。从调查工作的组织管理来看,全面调查既经济又科学。3.一查多用的原则所谓一查多用,就是要充分发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作用,不仅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基础资料,而且为农业、林业、水利、城建、统计、计划、交通运输、民政、工业、能源、财政、税务、环保等部门提供基础资料。4.运用科学的方法在调查中要尽量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和方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选用什么技术手段,应当贯彻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兼顾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为了保证和提高精度,应逐步把现代化技术手段,如数字测量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运用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必须以测绘图件为量测的基础。测绘图件的形成依靠了严密的数学基础和规范化的测绘技术,因而测绘图件能精确、有效地反映土地资源、土地权属和行政管辖界线的空间分布;运用测绘图件进行调查的另一优越性在于土地面积的测量有统一的基准,即土地面积的量测在统一的地球参考面上进行,不同地点的土地面积可以相互比较;再者,图上量测可以化大量野外工作为室内工作,减少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5.以改进土地利用,加强土地管理为基本宗旨科学地管理好土地,合理利用土地是土地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土地利用现状资料是科学管理土地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必要基础资料。6.以“地块”为单位进行调查在土地所有权宗地内,按土地利用分类标准为依据划分出的一块地,称作土地利用分类地块(简称地块),俗称图斑。地块是土地利用调查基本土地单元,对每一块土地的利用类型都要调查清楚。四、调查的程序『TOP』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为确保成果资料符合技术规程的要求,必须遵照相关技术规程,按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其工作程序见图3-1。36图3-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程序五、准备工作『TOP』(一)调查申请具备了调查条件的县(市),由县级土地管理部门编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任务申请书》或《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登记、统计任务申请书》。其主要内容包括:辖区基本情况;需用哪些图件资料;组织机构及技术力量情况;调查计划及经费预算等。《申请书》要经县级人民政府同意,然后报上级土地管理部门审批。经批准后立即着手组织准备、图件资料准备和仪器设备准备等项工作。(二)组织准备包括建立领导机构、组织专业队伍、建立工作责任制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由当地政府组织实施,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负责组织专业技术队伍、筹集经费、审定工作计划、协调部门关系、裁定土地权属等重大问题。同时,为确保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质量及进度,还应组建一支以土地管理技术人员为主,由水利、农业、计委、城建、统计、民政、林业、交通等部门抽调的技术干部组成专业队伍。专业队设队长、技术负责人、技术指导组、若干作业组、面积量算统计组、图件编绘等。为增强调查人员责任感,还应建立各种责任制,如技术承包责任制、阶段检查验收制、资料保管责任制等。各级组织机构都要有负责人,并且要做到职责明确,分工有序,使地籍调查工作的质量有管理上的保证。(三)资料准备包括收集、整理、分析各种图件资料、权属证明文件以及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权属证明文件的收集包括征用土地文件、清理违法占地的处理文件、用地单位的权源证明等。为了便于划分土地类型和分析土地利用状况,应向各有关部门收集专业调查资料,如行政区划图、地貌、地质、土壤、水资源、森林资源、气象、交通、人口、劳力、耕地、产量、产值、收益、分配等方面的统计资料和土地利用经验和教训等。37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从准备工作到外业调绘、内业转绘,都是为了获得真实反映土地利用现状的工作底图,即基础测绘图件。常见的基础测绘图件有以下几种类型:(1)航片:应收集最新的航片及其相关信息,如航摄日期、航片比例尺、航高、航摄倾角、航摄仪焦距等数据资料。利用最新航片进行外业调绘,其优点是能充分利用航片信息量丰富且现势性强的特点,技术较易掌握,外业基本不需仪器,所需调查经费较少,又能保证精度。(2)地形图:需购置两套近期地形图,一套用于外业调查,另一套留室内用于编制工作底图。如果地形图成图时间长,地物地貌会发生变化,必须进行外业补测工作。(3)影像平面图:影像平面图是以航片平面图为基础,在图面上配合以必要的符号、线划和注记的一种新型地图。它既具有航片信息丰富的优点,又可使图廓大小与图幅理论值基本保持一致。直接利用它可进行外业调查、补测,从而减少大量转绘工作。(4)其他图件:如彩红外片和大像幅多光谱航片,其特点是信息量丰富、分辨率高,大量室外判读可转到室内进行,既可减少外业工作量,又能保证精度。(四)仪器和设备的准备调查前要准备好调查必须的仪器、工具和设备。包括配备必要的测绘仪器、转绘仪器、面积量算仪器、绘图工具、计算工具、聚脂薄膜等;印制各种调查手簿、表格;准备必要的生活、交通和劳动用品等。六、外业工作『TOP』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外业工作简称外业调绘,包括行政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调绘、地类调绘和线状地物调绘及其地物地貌的修补测等。通过外业调绘将地类界线、权属界线、行政界线、地物和线状地物等调绘到航片上,并进行清绘、整饰,检查验收合格后成为内业工作的底图。外业调绘也称作航片调绘,是指在研究航片影像与地物、地貌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判读、调查和绘注的工作。外业工作的准确程度对调查的成果质量起着决定作用,对今后的土地管理工作也有着深远影响。因此,外业调绘应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