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土地资源Convertor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土地资源3.1土地与土地资源3.1.1土地的概念对土地概念的不同理解:(1)从自然科学研究出发,认为土地是指陆地及其所占空间的全部环境因素,是地球表面的一个特定区域;(2)从经济学观点看,土地是自然赐予人类的资源、生产资料和资产;(3)从生态学和地学的观点看,土地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等基础物质以及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组成的土地生态系统,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4)土地的一般概念可理解为:土地是地球上的特定部分,即地球表面除海洋之外的陆地及其之上的江河、湖泊等水面,是由空气、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而不断发生变化。土地一般概念的涵义:(1)土地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宝贵的自然资源。(2)土地是处于地球表面固定位置上的具有立体垂直剖面的空间客体,它向上、向下的范围是现在及可预见将来人们利用土地的能力所能达到的部分。(3)土地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结果,人类活动可以引起士地有关组成要素性状的变化,改变土地的性质和用途,当然没有人类的影响土地就不具有特定的用途,在这一意义上说人类的活动结果是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4)土地是自然经济综合体,构成土地的各要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成为一有机整体;士地的性质和用途取决于全部构成要素的综合作用,而不取决于任何一个单独的要素。(5)土地的性质随时间而不断变化,这是由于构成土地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是随时间变化着的,所以土地的性质也必然会随时间而发生改变。与土地相关的几个概念(1)土壤是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2)国土是指一个国家辖区内的版图,国土资源是包括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等多种资源、条件的综合体。(3)土地资源是指土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未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用以创造财富和产生经济价值的这部分土地。注意:习惯上土地与土地资源常常被不加区别地使用,相互通用。3.1.2土地的特性土地具有一系列与其它事物相区别的特性,这些特性可以分为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两大类。土地的自然特性是土地固有的自然属性,与人类对土地的利用与否及利用方式没有必然的联系,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土地的经济特性则是在受到人们利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的特性,这些特性在土地尚未被利用之前是不存在的。土地的自然特性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面积在地球形成后就基本确定了。人类的移山填海等扩展陆地的活动,大多都只是对土地形态、土地用途的改变,而不能增加土地的总量或者增加的数量很少。这种改变即使是几百年也只是微乎其微,而且往往耗资巨大,不能从根上改变土地面积有限性这一特征。“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土地不可再生的特征,迫使人类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不断提高集约化经营程度,使有限的土地生产出更多的财富,以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土地利用的永续性土地利用的永续性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说土地作为自然产物,它与地球共存亡,相对于地球而言永不消失;其二是指土地作为人类的活动场所和生产资料,在使用过程中,只要合理利用,其生产力能够得到保持或不断提高,土地可以年复一年使用下去。土地利用上的这一特性和其他生产资料完全不同,它为人类提出了尊重客观规律、合理利用和科学保护土地的要求,也展示了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的空间位置是固定的、不可移动的,因此人们把它看作不动产的代表。土地只能就地利用,地理位置不同,土地的有用性会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土地利用与改良的方式方法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土地的这一特性要求人们必须科学地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地资源。土地质量的区域性土地自身条件(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和地理位置等)及所处的气候条件(光照、温度、雨量等)不同,必然造成土地功能和质量上的差异。例如,农业上根据土地生产力的高低将农田划分为高产田、中产田和低产田。当然,这种差异是以土地的特定用途而言的,譬如,某一地块作为农业用地是劣等地,但若用于工业则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可能就是优等地。土地的经济特性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能够供给人类从事各种活动的土地面积是有限的,即在特定区域内可用于某种用途的土地面积一定,往往不能满足人类对土地多方面的需求。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造成土地供不应求,而当前这种供求矛盾日益尖锐,这迫使人们必须节约用地,努力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和生产力。土地用途的多样性对于某一地块而言,不仅可以用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还可以用于公共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等。土地的这一特性保证土地可以从一种用途转换到另一种用途,它要求人类在利用土地时,要本着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力求使土地的用途、利用规模和利用方法等均为最佳。土地用途变更的困难性土地用途的变换有时比较容易,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十分困难的,这不仅是说变化过程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而且甚至是办不到的。例如,在宜林的山地,经过努力改种农作物是可能的,但某一地块一旦建设成工厂或者矿区,再改作他用如恢复为农田就相当困难了。因此在决定土地用途时,要认真调查研究,充分论证,慎重从事,科学、合理决策,谨防造成损失和浪费。土地的资产性土地的资产性是指土地具有经济价值和交换价值,可以作为财产保存,也可以作为生产资料进行买卖和出让,土地可以从一个所有者或使用者手中转移到另一个所有者或使用者手中,这是因为土地具有多种用途又数量稀缺,难以满足人类对土地的各种需求,并且地理位置固定,也不易损坏,购买土地投资的风险相对较小的缘故。土地是财产和财富,千百年来人们就是这样认识和这样做的。3.1.3土地的功能、作用和分类土地的功能(1)土地的养育功能。土壤是土地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土壤具有肥力,能够滋生、养与万物。土壤中的有机物质、矿质营养元素、水分等物质和自然界中的光、热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等气体是地球上植物及一切生物生存、繁殖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土地首要的功能是作为耕地被用于农业生产。(2)土地的承载功能。土地是一切生物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活动的场所,没有土地就没有今天的人类。正是土壤和地层的良好的机械物理性质,使地面具有承载能力,人类才能够在地面上修建交通道路、高楼大厦等建筑物,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才有了必要的场所和空间。(3)土地的美学功能。各地不同的地貌特征、险峻的地势、异常的流水、罕见的动植物以及其上的独特建筑物,形成优美的环境,具有了供人们观赏、旅游的功能。(4)土地的资产功能。如前所述,由于土地数量有限、空间位置固定、用途多样以及质量不同等原因,使得土地具有巨大的资产功能。由于这一功能的存在,人们可以跨地区、跨国界通过购买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把大量的货币资产转化为土地资产。土地的作用(1)土地是社会制度演变中的介质从奴隶社会开始,剥削者与被剥削者大都以土地的占有权为分界的。历史上各种农民起义、社会变革直到社会制度的演替,都是反复围绕着土地这一核心进行的。(2)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经济建设的必要条件。首先,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活动的场所;其次,土地是人类获得食物的最基础的保障;第三,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经济建设中创造财富的本源;第四,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需要依靠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而这种循环只有以土地为基地才能实现。(3)土地是宏观调控经济发展的手段。某一土地被用于一种产业或用途,就不能用于其他产业。因此,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为了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要求将土地按一定的比例分配给各个产业。所以,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那些要鼓励发展的产业或部门,可以有计划地适时供给土地促使其发展,而对于那些要限制发展的产业或部门则少供应或不供应土地,从而达到限制其发展的目的。土地的分类由于土地用途不同,分类标准各异,土地的分类方法和分类结果多种多样。例如,按照地貌特征划分可以把土地划分为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等;按土地的土壤质地划分,可分为敦土地、沙土地、壤质土地等;按土地所有权划分,可分为私有、国有和集体所有的土地。不过最为常用的土地(土地资源)分类还是依照土地的经济用途进行的,所分土地类别如下:(1)耕地-耕地是指用于种植粮食、蔬菜、经济作物等并被经常耕作的土地,是农业的基础,为人类提供80%以上的热量,75%以上的蛋白质,85%以上的食物,95%以上的肉蛋白又是由耕地产出的农产品转化而来。(2)林地-生长乔木、灌木、竹类等各种树木(3)草地-生长草本植物(覆盖度在15%以上),主要用于牧业(4)水域(水面)-河流、湖泊、水库、池塘、苇地、沟渠、沿海滩涂的水面和冰川遗迹永久积雪覆盖陆地部分(5)未利用土地-荒地、盐碱地、沼泽地、风沙地(沙漠)、戈壁滩等,其中荒地是最主要的耕地后备资源(6)建设用地-指通过工程建设营造建筑物所占用的土地(7)工矿用地-厂房、仓库、矿场、油田、盐地等用地。(8)交通用地-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码头以及其他附属设施用地山地平原高原(青藏高原)盆地丘陵(山东半岛丘陵)3.1.4影响土地资源的因素土地资源与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互相联系,构成自然资源的有机整体。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数量有限,特别是在当今人口急剧增加、粮食需求压力日益加大,资源短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形势下,保护和利用好土地资源尤为重要。土地资源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其数量和质量及其利用方向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因素的影响。气候因素。生物因素。地学因素。土壤因素。气候因素。影响土地资源的气候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气温、风以及降水等。土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这些条件可能相差太远,而这些条件决定了该地区土地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据此决定这些土地是否可以用作农地、用作农地时应该种植作物的种类和种植方式等。例如我国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充沛、周年气候温暖,作物可以实现一年三熟;而北方的土地一年只能种一季。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区域内生物物种、生态系统获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可以直接引起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的更替。例如以树木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演化为以草本为主的草原生态系统,就是由物种变化或生态系统的变化而引起的,它是以生产木材为主的林地土地用途转化为以生产畜牧产品为主的草地土地用途。另外,区域生物物种、生态系统类别又是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划分的基础,如在我国土地利用现状类型的分类系统中,园地、林地、牧草地等的划分,都是以生物物种或生物多样性种类为依据而进行的。地学因素。地学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和地表沉积物3个方面。(1)地形是指地表的起伏状况,通常可以用海拔高度和坡度来表示。如我国地形的总体特征是,高差大,西北高东南低,呈三级阶地,山地面积大,类型多样,条件复杂。(1)地貌是指地表的形态,我国对地貌影响大的山脉有尽30条,大致呈网状排列,而在局部不同走向的大小山脉及其间的高原、平原、盆地纵横交错,构成了极为复杂的地貌。(3)地表沉积物则是指在过去历史地质年代里形成的地表覆盖层,它可以是形成土壤的基础物质。在不同坡度、不同坡型的坡面上,土地利用方式及其注意事项应该不同:小于3°的坡面为极缓坡,一般多被用作耕地;当坡度大于8°时,可以有条件的用作农田,但必须采取工程性的水土保持措施;当坡度超过25°时,则不能用作农地,而应弃耕还林、还牧。土壤因素。土壤是地球表面上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在生物、母质、气候、地形和时间五大因子作用下形成的土壤为自然土壤;自然土壤在人为因素干预下,如经过耕作、施肥、灌溉、排水等人为活动的做作用,可使其若干性质发生某种改变,从而成为农业土壤。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别是农业利用,与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关系极为密切;如土壤质地是沙还是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土壤酸度的高低,植物营养元素含量的丰缺等,决定着该地块是否可以作为农地加以利用,或应该种植什么以及如何管理等。总之,土地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人类只有根据这一资源的特性,既合理利用它,又要保护好它,才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