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德育目标和内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德育目标和内容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当前的德育目标的基本特征,形成关注学生发展特点实施德育的基本观点;2、明确我国当前德育的各项内容,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思考;3、掌握德育课程的类型,学会分析和建设隐性课程,并初步形成德育的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并重的观点。教学重点:掌握德育课程的类型,学会分析和建设隐性课程,并初步形成德育的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并重的观点。教学难点:明确我国当前德育的各项内容,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思考;教学时数:4课时第一节德育目标一、德育目标的内涵(一)什么是德育目标:德育目标即一定社会对其公民在品德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二)德育目标的作用: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归宿、评价标准(三)德育目标的类型:(参考:《德育学原理》胡厚福著,1997年3月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对德育目标进行类别的划分,是为了更全面细致地认识德育目标,而不是为了把整体的德育目标和德育活动进行分解。在我们的德育实践中发生的一些问题往往是缘于没有全面、清晰地认识德育的目的,无明确的活动方向造成的,“眉毛胡子一把抓”,只问活动的开展,不问活动的目的和效果,其结果就是德育低效或无效,甚至适得其反。1、从德育目标的抽象程度上分类:这种划分方式,对我们发现德育实践问题的意义最为重大。(1)观念性目标:是以抽象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是从德育目标的社会价值、发展价值和整体需要出发的,具有指向性和激励性。(2)指标性目标:是以一系列具体的能以指标形式表现出来的具体目标组成的,是观念性德育目标的具体化,人民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比较和检测。如:“学雷锋,做好事”:学雷锋——学习他的精神(观念),做好事——可以量化(指标)两种目标的关系:没有观念性目标,指标性目标就没有方向和依据;只有观念性目标没有指标性目标则无法检测观念性目标的达成情况。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德育问题是:重指标性目标轻观念性目标。表现为,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安排了一系列活动,但活动的组织和效果评定却往往违背活动的初衷,即表现出“有活动安排,无活动目的”,或者“开展活动就是活动目的”,比如:做好事只管登记次数、件数,卫生检查只管检查时的整洁度,不管事前的安排、过程中的表现和检查之后的保持,还有包干区的特点等。(有的包干区人流量比较大,卫生难保持,班级师生就有抵触情绪,因为,此时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评比,为了能在评比中得到好的成绩和名次,而不是为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的意识、劳动的意识和能力等。)2、从德育目标实现的时间长短划分类型:远景性、中景性、近景性目标三种目标实现的时间长短无绝对的普遍适用的标准和尺度。长远目标可以称为总目标,近景目标是具体的德育目标,是总目标派生出来的,是为逐步实现长远的总目标服务的。长远的总目标是由若干个具体的序列化的德育目标构成,是通过一系列的近景德育目标逐步实现的。在教育实践中的对策和要求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例如:“一字管理法”(具体的各个阶段性的目标,去实现:培养“多能一专”的合格的小学教师)3、从德育目标的内容层次划分类型:广泛性目标和先进性目标广泛性目标是对大多数人的广泛群众性、基础性的要求;先进性目标是对共产党员、先进分子、领导干部的先进性和高标准要求。比如:对群众允许宗教信仰自由,对共产党员就要求“无神论”,信仰马克思主义。学校教育的问题就在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目标混为一谈,把理想和现实混为一谈,搞平均主义。党员干部不能起很好的榜样示范和带头作用,群众无法达成教育要求,造成教育的尴尬和无奈。4、从品德结构要素上划分德育目标类型:品德的心理成分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即知情意行,也就有相应的德育目标。当前教育实践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关注道德认识(道德知识教学),关注道德行为(指标性考核),忽视品德形成的重要的中介环节: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认识德育目标,有助于把握德育工作的方向,发现德育实践的具体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去解决。二、德育目标的特点(一)社会规定性:主流思想观点的确立——善良、正直(二)时代性如何看待小学课本删去《狼牙山五壮士》,换成《微笑着面对一切》(桑兰)?(三)适应性如何看待流行歌曲(《蜗牛》周杰伦)进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四)层次性如:水: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的结合性教育:我怎么来到这个世界——性认知、性心理、性道德教育三、德育目标的设计依据分析(一)反映社会的需要: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经济结构、A:主观性、客观性、实践性1、主观性:预想的结果2、客观性:社会制约性、德育对象的需要和可能性3、实践性:把主观、超前的目标变为现实B、社会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1、社会历史性:反映当时的社会历史要求2、阶级性: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3、民族性: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思维方式教育制度,精神文化、民族传统等(二)符合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应酬”(三)符合品德的形成规律:知情意行四、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德育目标的基本特征(一)时代性:如何看待流行歌曲(《蜗牛》周杰伦)进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如何看待小学课本删去《狼牙山五壮士》,换成《微笑着面对一切》(桑兰)和刘翔《蜗牛》作曲:周杰倫作词:周杰倫(“世界发展大会”开幕式主题曲)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的飘你静得像都不敢歇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挂着轻轻的仰望(轻轻的仰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夜往前飞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总有一天我要属于我的天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夜往前飞让风吹干流过的泪痕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我有一天我要属于我的天让风吹干流过的泪痕总有一天我要属于我的天(二)继承性: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古为今用)(三)融合性:外来文化(洋为中用)(四)有序性:简单到复杂(五)统一性:(六)差异性:???这一点是当前德育目标当中处理得不太好的问题,把差别性当成了“分层”,比如:“性教育”应该是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构成,不是在某一个阶段就能完成的:我怎么来到这个世界——性认知、性心理、性道德教育,但是我们主要有“青春期教育”,其他阶段则没有跟上,这是对“差异性”的片面理解。[思考与讨论]比较教材中的初中和高中的德育目标,说说你的发现和感受。*教育与生活严重脱节;目标内容强调差异性,忽视统一性和发展性[附录]美国的公民教育的目标(17条)(1)自律,不仅要做自己认为应做之事,而且要做自己虽不愿意但社会需要自己做的正当的事;(2)守信;(3)诚实,在生活的一切方面包括商业活动和政府机构间的交往,都要诚实无欺;(4)实现最佳自我,能有勇气抑制集体的不当压力,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不当的事;(5)利已但不损人,即在追求个体或群体目标的实现时,手段正常合法,并尊重他人的各种权利;(6)勇于承认错误;(7)具有良好的运动员风格,懂得取胜是重要的,但这并非至高无上,重在参与;(8)谦恭礼貌;(9)像希望他人如何对自己那样待人;(10)懂得没有一个人是孤立存在的道理;(11)具有在逆境中正确调控自我的理智;(12)努力做好本职工作;(13)尊重他人的财产权,包括尊重学校、企业、公共、政府以及每一个人的财产权;(14)遵守法律;(15)尊重自由;(16)养成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习惯;(17)培养与家庭生活准则相一致的性态度。[附录2]国外的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一、美国的公民教育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公民品性。美国的《公民读本》很多,其中密歇根大学的教育教授是这样编写的:第一章:你:一个人;谈“一个健康的人”,“你和你的个性”,“和他人相处”到“做个好公民”;第二章:你:一个学生。谈“学习的能力的不同”,“改善你的学习”,“清醒地思考”;第三章:你:一个家庭成员,谈的是“家庭是不同的”,“家庭问题”,“做一个好的家庭成员”。第四章:你:一个公民,谈“你生活中的政府”,“政府存在的理由”。《公民读本》如此开端的原因,是此书在开篇第一句话就告诉孩子们的,这个国家建立在这样一个理念之上,那就是每个人都是很重要的。它的政府制度、经济体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建立在这样的一个理念上。二、德国德国是一个以严谨认真、恪守规则著称的国家,对青少年进行教育自然也要灌输这样的价值观和民族性格。三、法国法国的青少年道德教育主要是公民教育,其目的是弘扬传承法国文化,抵制美国文化。(法国的宫廷文化——美国的牛仔文化)四、日本日本针对近年来日益增多的自杀、杀人、破坏自然等现象,在德育课中增加了“对生命的敬畏之念”等内容。五、英国英国人一向认为,让青少年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教会的事情。学校的德育课主要以现实为题材,使学生掌握各种生活技能。但英国中小学并不要求孩子死记硬背这些准则,而是创造各种机会,使孩子们能够从心灵深处,从日常学习、游戏和生活中去领悟。五、世界各国的德育取向(目标内容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世界范围内日益突出的信仰危机、价值观念危机、社会危机等问题,人们开始反思市场取向带来的道德倒退,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明日的世界,教育今日的青少年儿童”的呼声强烈。各国进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目的比较一致,那就是: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社会公民、树立健全人格、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第二节(我国的)德育内容一、爱国主义教育1、热爱祖国的教育从何入手?有人抱怨,我没有机会“爱国”。你觉得呢?——“位卑未感忘忧国”真正的德育,往往不是从“忘我”开始,而是从“我”自己以及“我”身边的小事开始,比如,很多孩子认真学习,希望能考上好大学,挣了钱孝敬父母,比教师灌输“学习是为报效祖国”要有实效,[附录]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的序列(王逢贤)从爱父母、爱亲人、爱教师、爱同学到爱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解放军到爱整个中华民族;从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到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乃至整个祖国的历史和社会主义祖国;从爱学习、爱科学、爱劳动到爱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从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党到爱祖国的共产主义前程。真正的德育,往往不是从“忘我”开始,而是从“我”自己以及“我”身边的小事开始。[活动]比较两种学习动机的区别:“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完大学,挣了钱孝敬父母2、爱国主义教育的仪式仪式(形式)——崇敬感、敬畏感——约束二、世界观和人生观(一)世界观(宇宙观):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什么是“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的总和。——学习、工作、生活(朋友、爱情……——物质、精神……(二)价值观:是一个人对社会事物是非、善恶的认知主体评价。一、爱国主义二、社会主义三、道德教育四、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五、心理教育自由、幸福、公平、正义……在自己心中都有轻重主次的认知标准。每个人从出生起,在家庭和社会中逐渐积累成相同或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具体表现在青少年五大核心价值观(1)生命观(2)幸福观(3)仁爱观(4)义利观(5)公德观三、道德教育(德育核心)1、个人品德教育主流价值取向:正直、勤劳、善良、公正等学习——勤奋;劳动——积极交往——诚信;生活——节俭2、家庭美德敬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邻里团结3、社会公德爱护环境、自觉遵守文明公约(卫生、交通等第三节德育课程一、德育课程的概念——大课程观一切影响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的因素都是德育课程二:德育课程的分类:(一)按照德育的组织方式分1、学科课程2、活动课程(二)按照活动的教育目的表现方式分1、显性课程2、隐性课程直接传授政治、思想、道德知识与价值等内容,以培养学生品德为目的的正规课程。1、学科课程:一百多年来,学校德育课程化(学科)一直是我们的主流的德育组织方式,但教学目的及内容变化大。小学的《品德与生活》(低年级)《品德与社会》(高年级)中学《思想政治课》初一:公民道德、心理品质教育;初二:法制教育;初三:基本国情教育;高一:经济常识教育;高2:哲学常识教育;高3:政治常识教育2、活动课程是与德育的学科课程相呼应的德育组织形式,主要是通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