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和凝固1课时新授课单位:枣庄四十一中姓名:褚福玲使用日期:2012年10月8、9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3.通过探究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教学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实验【教学难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实验【教学准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烧杯(2)、水、试管(2)、固态食盐水、温度计(2)、冰、蜡学生用:烧杯(2)、热水、凉水、试管(2)、固态食盐水、温度计(2)、冰、蜡【教学过程】2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二、新课讲授1.基本概念(1)物态(2)物态变化2、熔化和凝固(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播放视频】水的三态及三态的相互转化。【小结导入】不仅水在温度变化时可以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相互转化,其它任何物质在温度变化时都可以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相互转化。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相互转化:熔化和凝固板题:熔化和凝固(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视频了解水的三态及三态的相互转化,为本章学习物态变化做准备)【布置自学】阅读课本P53物态变化框题内容。【提出问题】1、物质的常见的三种状态有哪些?2、什么叫物态变化?(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学设置】阅读课本P53熔化和凝固框题内容的第一段。【提出问题】1、什么叫熔化?2、什么叫凝固?【过渡】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往往伴随着温度的变化,那么物质熔化和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呢?看视频,了解水在温度变化时可以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相互转化。阅读课本: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阅读课本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3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不同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想【过渡】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接下来让我们利用实验来探究。【问题情景设置】1、研究冰和石蜡的熔化过程。请参考课本图3.2-1选择需要哪些实验器材?【补充说明】(1)、还准备了固态的食盐水,将固态的食盐水放入试管内的水中即可得到冰---这就是冰的制作方法。(2)我们将实验进行了改进,没有用铁架台和酒精灯,只用了烧杯、水、试管、温度计、冰、蜡2、实验时需要记录哪些数据?观察哪些现象?3、小组同学如何分工?带着问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猜想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回答:烧杯、水、试管、温度计、冰、蜡、铁架台、酒精灯、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回答:需要记录:时间和温度观察:熔化时的温度变化和物态变化小组同学分工:一位同学报时,一位同学读温度,一位同学记录,一位同学观察温度变化,一位同学观察物态变化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2、将课本中观察海波的熔化改成了观察冰的熔化,主要考虑冰的熔点低,直接用水加热即可熔化,无须用酒精灯,实验操作方便,节省时间。【提出要求】1、将记录的数据填于课本P54表格内。2、每隔大约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在冰和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时间min0123……冰的温度0C蜡的温度0C3、根据表格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图3.2-2、3.2-3的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连起来,得到冰及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冰石蜡【问题情境设置】用实物投影投出2-3组实验结果,你能根据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分别总结出冰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中温度变化的特点吗?状态变化特点呢?小组同学团结协作,进行实验,将实验结果记录与课本的表格内。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冰和蜡的熔化图像冰:熔化前:温度升高,固态熔化中:温度不变,固液共存熔化后:温度升高,液态石蜡:熔化前:温度升高,固态熔化中:温度升高,先变粘,再变稠,再变稀熔化后:温度升高,液态5评估与交流2、萘和松香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3、晶体和非晶体(三)探究液体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与同学们进行交流。用多媒体展示萘和松香熔化的图像萘松香【提出问题】将萘和松香熔化的图像和冰、蜡的熔化图像对比,你有什么发现吗?设计意图:要得到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只有一组数据是不够的,因此这里又展示了萘和松香熔化的图像,主要是使得到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过渡】都是固体的熔化,为什么萘和冰熔化时,温度不变,松香和蜡熔化时,温度升高呢?【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5熔点和凝固点框题内容的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及要求】1、你能找到萘和冰及松香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不相同的原因吗?2、找到并记住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老师补充一些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石英、食盐、萘、明矾非晶体:塑料、陶瓷【组织教学】1、组织学生回忆冰和蜡的熔化实验过程,并指出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提出问题】2、根据对熔化过程的研究结果进行思考,你能得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规律吗?交流实验过程中失误的地方,并找到原因。对比萘和冰熔化的图像,松香和蜡熔化的图像得知:萘和冰熔化时温度不变,松香和蜡熔化时温度升高阅读课本得知:1、原来固体有晶体和非晶体之分。2、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都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3、常见的晶体:冰、海波、各种金属;常见的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根据冰和蜡的熔化实验过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得出它们的液态凝固时具有的规律:晶体:凝固时温度不变,有凝固点。非晶体:凝固时温度降低,没有凝固点。6(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3、你能对比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画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图像吗?4、你能根据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图像,判断出液态在凝固前、凝固中、凝固后物质的状态吗?5、阅读熔点表,观察、体会,从中获得有用信息。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课本P56想想议议第二题;(2)能用铝锅熔化铁吗?(3)为什么灯泡内的灯丝要用钨丝?【点拨】1、同种晶体凝固点和熔点相同。2、根据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来鉴别晶体和非晶体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设置问题】1、组织学生回忆冰和蜡的熔化实验过程,你认为固体熔化时需要吸热还是放热?你认为凝固时呢?对比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画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图像晶体非晶体思考判断:晶体:凝固前,液态凝固中:固液共存凝固后:固态非晶体:凝固前,液态凝固中:先变稀,再变稠,再变粘凝固后:固态思考、讨论、交流:1、由于水银的凝固点为-390C,高于-52.30C,此时水银处于固体状态,而酒精的凝固点为-1170C,低于-52.30C,此时酒精处于液体状态,因此测-52.30C的温度,应用酒精温度计。2、由于铝的熔点低于铁的熔点,铁没熔化时铝已经熔化了,故不能用铝锅熔化铁。3、钨丝的熔点高。冰和蜡熔化时是放在热水中的,故吸热。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故凝固应该放热。7三、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四、课堂检测五、布置作业2、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了解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应用?试着列举。(注:若不了解,可让学生阅读课本P56-57最后两段)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的条件、特点。2、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的图像,并从图像认识其特点。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助学》自主评价老师巡视、讲评动手动脑学物理1,2,4。夏天喝冰凉的饮料时,往往在饮料中加上几块冰块,主要利用冰熔化吸热;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的保存蔬菜,人们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主要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的热使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学生讨论发言,梳理本节知识要点完成、反馈课后完成【板书设计】一、熔化1、特点:温度不变(晶体),不断吸热2、条件:达到熔点(晶体),不断吸热二、凝固1、特点:温度不变(晶体),不断放热2、条件:达到凝固点(晶体),不断放热三、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晶体熔化、凝固图像非晶体熔化图像非晶体凝固图像四、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8【教学反思】一、案例的“亮点”1.设计理念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教师只作适当的引导,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如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分析论证,自学、阅读、等。2、重难点处理得当: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探究晶体熔化的规律,课本设计的是观察海波的熔化,而海波在熔化时温度容易升高,因此我在这堂课的设计中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将观察海波的熔化改为了观察冰的熔化。该实验不仅效果良好,而且装置简单(不需用酒精灯加热,只用凉水加热即可)便于操作,且冰的制作方法也很简单(只要事先在冰箱里冷冻一些固态的食盐水,然后将其放入凉水中即可)。3、教案设计的每一环节明确、具体,细化了要求,对课堂的指导意义强。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都增强了可操作性。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1.探究晶体的熔化规律实验不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