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社会知觉社会信念与判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之三我们如何解释他人基本归因错误人们在归因时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当我们解释他人的行为时,我们会低估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高估个人的特质和态度所造成的影响。这种个体在归因时低估情境因素作用的倾向,被李·罗斯(Ross,1977)称为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attributionerror)。我们为什么会犯归因错误认知和情境意识文化差异认知和情境意识行动者和观察者的不同归因理论学家指出:当观察他人和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时,我们的观点会有所不同。当我们成为行为的执行者,环境会支配我们的注意;而当我们观察别人的行为时,作为行为载体的人则会成为我们注意的中心,而环境相对模糊。认知和情境意识聚焦观点偏见(thecameraperspectivebias)在一些实验中,要求实验者观看审讯过程中嫌疑犯认罪的录像。如果他们从聚焦在嫌疑犯身上的摄像机的角度观看认罪过程,他们会认为罪犯的认罪是真诚的;如果他们从聚焦在审讯员身上的摄像机的角度观看,他们就会认为嫌疑犯是被迫认罪的(Iassiter&Trvine,1986)。文化差异西方式世界观的人,更可能认为是人本身而不是环境导致了事件的发生,在这种文化下,用内部原因解释人的行为更加受社会所赞许。但是东亚文化下的人们通常对环境的作用格外敏感。因此,当意识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作用时,他们很难想像到他人的行为还与他们的内在特质相关(Masuda&Kitayama,2003)。基本归因错误的原理是什么将行为归因于个体的内在特质而非环境是一种有效率的行为。我们的特性通常会引导我们选择自己的环境。“银行家穿的很保守,可能是这种职业的要求,也可能是保守的人通常会选择这种职业。”——吉尔伯特和马隆基本归因错误的原理是什么许多社会心理学家都支持琼斯对基本归因错误的解释——行为是内在倾向的相应反应——对应偏见(correspondencebias)。归因错误的根本性在于它在本质上影响着我们的解释。基本归因错误的原理是什么那些将贫穷和失业归因为个人特质(“他们就是太懒、太没有追求了”)的人通常赞成政府的立场,并不同情这些人。做出外部归因的人(“如果你和我也住在那样拥挤的环境中,得不到良好的教育,经常受到歧视,我们会富裕吗?”)则会对他们产生同情。研究归因错误的必要性一是揭示人类怎样思考自身与他人。另一个原因就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即人们不应该总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而被责备。“人们更愿意承认失败、残疾和不幸是现实环境造成的结果。”第三个原因是我们通常意识不到这种思维偏见。发展我们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我们怎样感知和回忆我们的社会生活知觉的含义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个别属性知觉:整体属性知觉的种类1、物体知觉:即以物或事为对象的知觉,成为物体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2、社会知觉:即以有关人或团体特性的知觉或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的知觉、人际知觉和自我知觉。知觉的基本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即人在知觉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有选择性地把少数事物当作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作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事物与对象。人们的知觉是由对象及其背景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2、知觉的整体性:在知觉的过程中,人能够把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就称为知觉的整体性。知觉整体性的组织反映出一定的规则,可归纳为:接近律相似律连续律3、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的过程中,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知觉的这种特点叫做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启示:知觉的恒常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客观对象具有稳定性,我们的知觉也就需要具有相应的稳定性,以便能真实地反映客观对象的自然属性和本来面貌。知觉恒常性使得我们人能保持对客观世界较稳定的知觉。5、知觉定势:人们当前的活动常受到前面曾从事的活动的映像,倾向于带有前面活动的特点。当这种影响发生在知觉过程中,就是知觉定势。错觉含义:人的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错觉有很多种类,常见的有大小错觉、形状错觉、方向错觉、形重错觉、倾斜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等。研究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1)有助于消除错觉对人类实践活动的不利影响(2)人们还可以利用某些错觉为人类服务社会知觉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等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包括:社会知觉社会印象归因一、社会认知的途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言语表情社会认知社会知觉(socialperception)(布鲁纳1947):人们试图去理解他人或自己所经过的一个或多个过程。或者人对各种社会性的人或事物形成的直接的整体性印象,主要是人知注意:社会知觉与社会认知、知觉的关系二、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一)客观因素⒈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显著性知名度自我表演⒉知觉对象所处的情境空间距离背景参考(图书馆、教室)(二)主观因素(一)认知者的经验图式的作用:1、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2、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3、影响记忆4、影响自我知觉(二)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价值观(物以类聚、情人眼里出西施)(三)认知者的情绪(惺惺相惜、执手相看泪眼)三、对他人的知觉——印象的形成1、印象形成过程中所利用的信息(1)外表(2)非语言线索(3)行为2、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方式3、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规律(1)不同的特征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中心特性”效应各种品质在印象形成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某些信息资料的比重大于其它的信息资料,从而影响了整个知觉印象的组织。(2)信息出现的先后对印象形成的作用信息的顺序信息输入的顺序起重要作用,最先和最后接受的信息起较大的作用。首因效应:人们交往中,首先被反应的信息对印象的形成起主要作用,而在最初印象形成之后,对后来信息较不重视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e.g.初次登台讲课、初次见面近因效应:最后接受的信息也起较大作用,因影响力较大的因素是新近出现的,故称为近因效应。意义在现实的人际交往活动中,给交往对象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对于有效开展工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第一印象也具有局限性,也会有消极意义:如第一印象比较片面,形成被认知对象的固定看法,造成“先入效应”,给管理人员带来认识上的片面性。作为一个管理者,既不能受第一印象的积极作用影响,也要克服第一印象的消极影响,要全面、客观和以变化发展的眼光考察被知觉对象,最终获得正确的人际知觉。(3)晕轮效应(光环效应)由于知觉者的情感而引起的对人的一种主观倾向。对一个人形成了某种印象后,这种印象会影响对其他特质的判断,人们会习惯以与这种印象相一致的方式去评估其所有的特点。晕轮效应对群体的知觉——刻板印象刻板印象(stereotyping)也叫定势现象,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在进行社会认知的时候,人们往往将聚在一起的人们赋予一些特征,对不同职业、地区、性别、年龄、民族等群体的人们形成较为固定的看法。当人们采用这些较为固定的看法去识别一个具体的人,去对他进行判断、推测和概括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偏差,产生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形成的原因第一、每一个群体确实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目标,有许多相似之处,这就给知觉者形成刻板印象提供了可能;第二、认知者总是希望通过较少的信息就作出全面的推论;第三、接触的机会很少,通过间接的印象形成的刻板印象;第四、刻板印象可以满足人们的某些需要,常常与人们的利益和价值发生关系。刻板印象的利与弊利在于迅速了解陌生人或群体的特征弊端在于:夸大了群体内部成员的相似性,从而对个体的知觉产生先入为主、以偏盖全的偏差。夸大了群体间的差异性,容易产生偏见和歧视。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1、要使不一致的信息不断重复,从而被解释为是个体内在品质的反映。2、要与群体中的成员广泛地交往。3、要与该群体中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成员交往4、要有意识地寻找不一致的信息,有意识次校正自己的判断(4)人们比较重视负性的信息,但对他人却倾向于做正性的评价A、人们希望自己的身边都是好人好事,这样自己会感觉舒服些。B、在大多数的文化中,正性词汇比负性词汇多。C、人们通过对他人的宽容来显示自己的大度和仁慈。4、印象的作用(1)保守性偏差印象一旦形成之后,很难改变,即使发现最初的印象是错的,也很难改变。(2)产生与印象一致的行为—自我实现的预言罗森塔尔:对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后,就会对他人形成一定的期望,而此期望又引导我们采取相应的行为以证实此期望。(3)心理定势心理定势是指人们在认识特定对象时心理上的一种准备状态。在对人产生认知之前,就已经将对方的某些特征先入为主地存在于自己的意识中,使知觉者在认识他人时不自觉地处于一种有准备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准备状态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四、印象管理:控制他人的社会知觉和认知1、对印象管理的理解印象管理(ImpressionManagement):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使别人所形成的印象符合自己的期望。印象形成:信息的输入,形成有关别人的印象。印象管理:信息的输出,对别人的印象形成过程发挥影响。印象管理印象管理是人们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童年时期人的印象管理能力已经形成。其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抹煞了人们的行为自发性和独特性戈夫曼的观点:亚历山大(C.N.Alexander)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情境一致性理论(SituatedIdentitytheory):每个社会情境都有一种合适的社会行为模式。人们在交往中,会进行印象管理,力求使自己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符合情境的要求,具有一致性。社会赞许的需要以及控制交往结果的愿望促进人们进行印象管理。2、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自我表现是印象管理的重要途径。所谓自我表现是指任何旨在创造、修改和保持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的行为。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一)交往对象影响人的自我表现(二)交往的情境影响自我表现(交往目标、参照群体认同)特殊的自我表现策略在特殊情境下进行有意识的自我表现给他人留下不同的印象,以达到目的。逢迎:赞美别人,赞同别人的观点恐吓:抢劫的恐吓自我抬高:吹嘘,卖弄显示:故意放弃细小利益显示自己宽宏恳求:示弱3、印象管理的策略保持形象的一致性“登门槛”效应“门面”效应3、印象管理的策略讨好与自我提升讨好自我提升恰当的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4、印象管理的识别印象管理的识别:在交往中分离交往对象的印象管理策略,了解其真实动机合面貌。非语词反应与印象管理人们易控制的表现包括语言,仪表;但非控制性的信息,如姿势、眼神、无意识动作,往往会透露个体的真实信息。自我监控与印象管理自我监控(self-monitoring),指个人为适应环境或符合他人的期望所进行的自我行为调整。我们怎样感知和回忆我们的社会生活知觉和解释事件信念固着构建关于我们自己和身边世界的记忆知觉和解释事件裁判的偏袒纠正信念固着的唯一方法解释相反的观点。“假设我是一个持相反意见的人,我是否会在这个研究中同那些与我观点不同的人得出同样的结论呢?”重构我们过去的行为有时候,我们现在的观点是已经改善过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将自己的过去回忆得与其实际情况更加不同。这种倾向可以解释令人困惑的一组比较一致的发现:那些参加心理治疗、减肥项目、戒烟和锻炼的人实际上只是在平均的水平上表现出一定的改善。但是他们通常报告说有很明显的效果(Myers,2004)。——“我现在可能不是完美的,但是我在此之前更糟糕”小结我们的先入为主会强烈地影响我们对事件的解释和记忆。在许多实验中,人们事先的判断会强烈影响他们知觉和解释信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