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资源★★★摘要:在全球化经营和顾客需求多样化条件下,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仅靠整合内部资源是不够的。本文在探究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特点、模型以及与物流管理的关系,并认为供应链管理将成为21世纪重要的管理模式。关键词:供应链;集成化;物流管理;新模式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管理是在全球制造出现之后,在企业经营集团和国际化的形势下提出的,它是物流的延伸。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物流管理通过对市场到企业及其生产作业直到供应商的整个过程中物资与资金流、信息流的协调来满足顾客的需要。供应链包含于一体化物流,又超越了物流本身,它向着物流、商流、信息流、媒介流的方向同时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独立的体系。传统的物流管理主要涉及实物资源在组织内部最优化的流动,而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看,只有组织内部的合作是不够的。对于供应链的概念许多学者提出了他们的观点,综合他们的观点我们认为供应链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流和信息流执行原材料采购、中间产品及成品生产、成品销售进而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连成一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供应链有几种常见的体系结构模型:链状模型。链状模型是供应链体系结构的简单化模式,它研究以一个制造商为核心企业,与其供应商、分销商的链状关系,链状模型是一维结构模型,能较为明了地表现供应链的组织结构关系。网状模型。由于供应链节点企业同时处于不同的几条供应链上,且其不至一个供应商或分销商,使供应链不再仅表现为一个简单的链状结构,而表现为一个复杂的、相互交错的网状结构。供应链设计的原则1、集成和分解相结合的原则。集成是供应链从局部到整体自下而上资源、信息集中的过程,它强调供应链的整合性和一体化物流特征。分解是供应链从全局到局部、由上到下的过程,它强调在全局性战略计划和决策的前提下,通过将供应链整体目标的分解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并且具体实践供应链的目标。集成和分散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实现供应链的优化设计,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2、精炼化原则。柔性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出发点和优势所在,设计供应链时,要满足供应链柔性的要求,就必须坚持精炼化原则,通过删除不能带来增值的环节,选择合理的供应商、分销商,设计适宜的供应链节点数,使供应链既功能完备又灵活高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3、集优化原则。供应链的形成是通过核心企业将非主营业务外包给专业化企业而形成的,基于业务外包基础上的供应链保证了各节点企业在所从事行业中都是最优秀的,从而实现了强强联合,达到实现资源外用的目的,每个企业只集中精力致力于各自核心的业务过程,就像一个独立的制造单元,这些所谓单元化企业具有自我组织、自我优化、动态运行和充满活力的特点,能够实现供应链业务的快速重组。4、协作性原则。供应链的设计必须体现协作性原则。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管理的重点,也是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就在于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的联接和合作,以及相互之间在设计、生产、竞争、策略等方面的良好协调。5、动态性原则。为了适应市场变化、柔性、速度、革新、知识等需要,供应链必须设计为一个动态的网链结构,在这个结构中,不能适应供应链需求的企业将从供应链联盟中被淘汰,从而使供应链成为一个能快速重构的动态组织结构,即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联盟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根据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通过实时信息的共享来实现集成。同步化的、扩展的供应链计划和控制系统是主要工具。6、创新性原则。供应链管理本身就是创新思维的产物,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的设计同样要坚持创新性原则,这也是供应链设计集成化、动态性的要求。这种创新性体现在设计供应链时要敢于突破陈规、大胆质疑现有管理方法,采用新的更先进的管理技术,从新的角度、新的视野审视原有的管理模式和体系,进行创造性地创新设计。7、战略性原则。供应链虽然是由不同企业合作形成的,但它们之间却有着“一毁俱毁、一荣俱荣”的“双赢”关系,因此只有坚持战略性原则,才能实现企业和整个供应链的长远利益,保证供应链的系统结构发展和企业的战略规划相一致。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一)物流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现代供应链管理源于物流管理。市场全球化促使包括材料获得、加工、装配和分销在内的制造活动分布在整个世界进行。随着持续发展的制造全球化趋势,企业与供应商、转包生产伙伴和顾客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先前的管理模型侧重于调节内部业务过程中的各种能力,增加市场价值。相反,供应链管理使公司寻求集成外部环境(顾客、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资源提高竞争优势。供应链管理表明经营重点从公司内优化转移到一个战略联盟全面的优化。(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1、供应链管理中物流管理的功能和目标。(1)库存管理。要通过库存管理缩短订货-运输-支付的周期时间,加速库存周转,消除缺货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协调、高速运转。(2)订购过程管理。订购过程是给供应商发出订单的过程,它包括供应商管理,订购合同管理,订购单管理。通过供应链管理,企业可利用配销单据等对整个补充网络做计划,并向供应链自动发出订货单;通过合同管理在供需双方建立长期关系;通过检查订购数量,将订购单送给供应商并对已接收货物进行支付。EDI的采用,使订购过程管理更加高效。(3)配销管理。当货物进入分销中心,配销管理便指的是规划、协调和控制货物的物理流,包括四个过程:配销需求计划、实物库存管理、运输和车队管理、劳力管理。(4)仓库管理。除了入库货物的接运、验收、编码、保管,出库货物的分拣、发货、配送等一般业务外,还包括代办购销、委托运输、流通加工、库存控制等业务。仓库管理的操作劳动强度很大,但条码技术、扫描仪、EDI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实现对物流管理的电子化,达到对贸易过程实时跟踪的基本要求。2、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管理的新特点。(1)信息传递纵横交错。一般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其信息传递在企业之间逐级进行,供应商不能得到最新的需求信息。供应链管理中,节点企业之间是战略合作关系,具有利益一致的特点,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是共享的。(2)整体性增强。在传统观念中,供应链管理就是物流管理,企业关系主要是“买-卖”关系,企业的管理理念是以生产为中心的,供销处于次要的、附属的地位,企业间很少沟通和合作,更谈不上战略联盟和协作。供应链企业是一种战略协作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了企业内外资源的集成与优化,强调企业间长期的、直接的合作,强调共同努力实现共有的计划和解决共同问题,是一种动态的联盟。(3)现代化信息技术表现出强大的支撑作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供应链上的贸易伙伴随时需要各种信息来对产品进行发送、跟踪、分拣、接收、存储、提货以及包装。在世界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和信息流的相互配合体现得越来越重要,在供应链管理中必须要用到越来越多的现代物流技术。所有这些都依赖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撑作用。(4)物流服务方式灵活多样。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的发展,物流服务方式日益表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为了适应国际化经营的要求,出现了发生在不同国家间的国际物流;出现了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包括货代公司(运输代理企业)、仓代企业(仓储代理企业)和流通加工代理企业等;出现了进行联合库存管理的分销中心等等。所有这些都使得物流服务更加高效快捷,适应了企业、社会对物流不断增长的要求。参考资料:[1]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2]彼德·德鲁克:《管理实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3]张继焦:《价值链管理》,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年版。[4]丁立言、张铎:《物流企业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5]张铎:《电子商务与物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6]金若男、张文杰:《现代综合物流管理》,中国铁道出版社,1994年版。[7]沈厚才、陶青、陈煜波:“供应链理论与方法”,《中国管理科学》,2000年第8期。[8]代小春、牟小俐、江积海:“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过程框架”,《经济管理》,2001年第6期。[9]曾祥云:“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的企业绩效评价”,《经济管理》,2001年第22期。[10]刘丽文:“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策略之一——物料采购管理策略”,《中国管理科学》,2001年第9期。[11]王成恩:“供应链中物流与信息流管理”,《中国管理科学》,2000年第8期。[12]菊池康也[日]著,丁立言译:《物流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更多相关文档·我国加油站发展连锁经营模式的探讨(4372字)·论我国社会信用的缺失与改善(4091字)·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的理性思考(7500字)·逆向选择与对创业企业家的激励(2823字)·企业信用建设刍议(4981字)·完善中国COSO体系应注意的问题(7014字)·现代企业负债经营策略分析(4718字)·论人本及其管理的优势和方法(4950字)·动态目标管理研究(4968字)·知识资产信息披露(3766字)本站资料来于互联网,我们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有信息存在侵权行请Email我们,我们会即时删除!收藏到书签里:Email:hxdoc@126.com站长统计本站资料来于互联网,我们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有信息存在侵权行请Email我们,我们会即时删除!收藏到书签里:Email:hxdoc@126.com站长统计档闹匾?有助于认识和把握目标要素具有为技术创新实践和整个体系提供认识价值和评价依据的现实意义?具体说,对于企业有效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来讲,目标要素一旦加入体系运行,使体系内部就有了一个“纲”,它可以牵动所有的部门和所有的人员,不仅能够形成完全统一的?协调一致的创新行为,又由于目标的刚性作用所形成的压力和激励,加速技术创新目标的实现?目标要素通过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全面覆盖,可以解决体系“散”的问题;目标要素通过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步步紧逼,可以解决体系“软”的问题?目标要素通过阶段性评价,可以解决体系“虚”的问题?总之,目标要素作为体系的一个“纲”,可以起到一“纲”举,万“目”张的作用?因此,目标要素对于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来讲是不可或缺的,它使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所以,一般情况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应该由组织系统?目标系统?激励系统?规则系统?资源配置系统和创新决策系统等六个要素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