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声音的特征时间2008.9.10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知中知道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2.知道音调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过程与方法:1.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探究影响这三个因素的条件的过程时,注意观察,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概括能力;2.通过观察、分析声波的波形,初步学习利用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声音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的情感。对声音的探究过程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探索其中的奥妙。学习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学习难点: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探究出影响这三个因素的条件。课时分配:1课时教师实验器材:钢尺、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口琴、笛子、木琴、吉他学生实验器材:尺子、纸片、梳子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学案课前预习3、4、5。2.19页演示实验(记录现象)。前提检测物体发声的条件是什么?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与方法一.声音的特征1.敲击木琴1、2、3、4、5、6、7,比较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小结:声音的高低叫音调。2.用力敲鼓,轻轻敲鼓,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小结:声音的强弱叫响度。3.同学闭眼,弹奏不同的乐器,同学说出乐器的名子。小结:音色。整合:音调、响度、音色叫声音的三个特征。师:下面我们分别来探究一下影响声音每个特征的因素是什么。二.音调三.响度四.音色1.首先提出问题: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根据预习5提出猜想——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学生在作业本上写明问题、猜想、步骤、现象、结论)此处可以再由学生设计其他探究方案。小结:音调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的定义)2.读教材,了解声音的分类及每类声音的频率范围。补:超声波、次声波例子(1)自然界中,海上风暴、火山爆发、大陨石落地、海啸、电闪雷鸣、波浪击岸、水中漩涡、空中湍流、龙卷风、磁暴、极光等等都可能伴有次声波的发生。人类活动中,诸如核爆炸、导弹飞行、火炮发射、轮船航行、汽车急驰、高楼和大桥摇晃,甚至像鼓风机、搅拌机、扩音喇叭等也都能产生次声波。(2)超声波加湿器、治疗咽喉炎及气管炎的药液雾化器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液体破碎成许多小雾滴.超声波清洗污垢.声纳利用超声波基本上沿直线传播探测水中的暗礁、敌人的潜艇,测量海水的深度.超声波探伤仪利用超声波沿直线传播探测金属、陶瓷、混凝土制品内部是否有气泡和裂纹.医院利用B超(B型超声波)分析体内的病变.3.读教材,了解动物的发声和听觉频率范围。4.教材21页图,师讲解如何根据波形图比较音调的高低。5.想想议议1.提出问题: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根据预习6猜想——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学生在作业本上写明问题、猜想、步骤、现象、结论)此处可以再由学生设计其他探究方案。小结:响度的强弱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此外还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1.听声辨乐器、听声辨人。2.读教材了解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3.整合怎样通过波形图比较音调、响度、音色。知识整合略当堂检测无布置作业学案当堂检测板书设计:3.声音的特征1.音调:(1)声音的高低(2)与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物体1秒内震动的次数。(3)声音分类:超声波、可闻声、次声波2.响度:(1)声音的强弱(2)与振动的幅度及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3.音色:与结构,材料有关。教学后记:1.以听声为主线,通过击鼓、乐器演奏、游戏辩音等环节,让学生在丰富的听觉体验中反复感受,逐步从无意转向有意,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声音的三个特征。2.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不够,缺乏对物理现象观察的针对性和敏锐性,这也说明学生物理联系生活的意识比较淡薄。3.在运用这三要素进行声音的区分时,有的弄不清楚是利用的哪个要素。对这一点,下节课要举例进行解释,不可急于求成。区分声音时,有时三者都不同,关键是认识到主要因素的区别。例如,敲击瓷器辨别好坏。第七章欧姆定律时间2009.4.25第一节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课前预习1.请你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VA2.画出下列元件符号:1)定值电阻2)滑动变阻器。3.根据要求连接实物电路,要求:电流表测定值电阻的电流,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的电流,电压表测定值电阻的电压。4.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滑动变阻器应调到阻值处。课上实验探究准备:5.根据前面实验经验进行推理: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流过导体的电流;导体的电阻越大,流过它的电流。可见通过导体中电流大小与导体的、有关。所以要研究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要采用法。1)保持导体的电阻不变,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观察通过导体电流的变化情况。给你一个定值电阻,请你设计1—2个能改变该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方案,画出电路图即可。2)保持导体两端电压不变,改变导体的电阻,观察通过导体电流的变化情况。3210051015v·—·15·3·—·3·0.60.60.40.200123AA-0.63V-315给你若干个定值电阻,请你设计1—2个既能改变电阻,又能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的方案,画出电路图即可。课上实验探究实验(一)研究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提出问题:电阻一定,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1.画出电路图:2.实验器材:3.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开关依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位置。2)经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V,读出相应的电流值。3)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读出相应的电流值。4)再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V,读出相应的电流值。(思考:实验过程中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怎样选择更好?电源电压至少应是多大?)进行实验:(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并缩短实验时间,不同的组别选择不同的定值电阻实验)1)记录实验数据表格:2)根据实验数据在教材上画出I—U图象实验次序电阻R=欧姆电压(伏特)电流(安培)123分析与论证:导体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成。思考:实验过程控制的变量是保持不变,即R=不变。实验(二)研究电压一定,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提出问题:电压一定,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什么关系?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1.画出电路图:2.实验器材:3.实验步骤:1)依据电路图(R1=5Ω)开关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阻值处。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读出相应的电流值。2)将定值电阻R1换成R2(R2=10Ω)再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2V,读出相应的电流值。3)将定值电阻R2换成R3(R3=15Ω)再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2V,读出相应的电流值。进行实验:1)记录表格:2)根据数据绘制图像:分析与论证:导体两端电压一定,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思考:实验过程控制的变量是保持不变,即U=不变。具体办法是每次更换一个电阻都通过调节,来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V不变。可见滑动变阻器不但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而且也能改变导体两端的。实验评估:(实验评估可以让你向遇到下列问题的同学学习实践经验)实验次序电U压=V电阻(Ω)电流(A)123R/ΩI/A小组合作后填写下面的表格当堂检测1.影响通过导体电流大小的因素有导体的和导体两端的。所以,该实验应采用法研究。2.实验中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应用了串联电路的道理,即将定值电阻与串联,通过改变的阻值从而达到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作用。3.两次实验都使用了滑动变阻器,但使用变阻器的目的并不同,前一个实验使用滑动变阻器是为了定值电阻两端的。后一个实验使用滑动变阻器是为了定值电阻两端的。可见滑动变阻器即能改变定值电阻,也能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不变4.根据实验1中所获取的数据计算比较三次现象原因是否遇到这种情况刚接好最后一根线,电流表电压表就都有示数且灯泡发光。调节滑动变阻器,灯泡很亮且电流表、电压表示数不改变。电流表的指针向左偏转。电压表的指针向右偏转很小的角度。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不稳定,左右摆动。灯泡断路灯泡短路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很小,灯泡较暗。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没有调到最大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位置接反实验次数R1=5欧R2=10欧U/VI/AU/IU/VI/AU/I110.210.1220.420.2330.630.3计算结果有什么关系?。由此得出的结是:5.根据实验2中所获取的数据计算当U=2V时:比较三次计算结果有什么关系?。由此得出的结论是:6.画出两次实验的电路图7.请你归纳这个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U=2V实验次数R/ΩI/AIR150.42100.23150.13第八章:第二节电功率时间2009.10.27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电功率的物理意义,记住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2、记住电功率的公式及单位,会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了解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4、知道利用公式P=UI可以测量电功率,会应用P=UI进行简单的计算。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理解电功率的物理意义,从而理解公式P=W/t。2、会用控制变量的思维方式思考电功率。3、自读教材知道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了解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4、通过强化训练教会学生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会用控制变量法思考问题。2、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学习重点:1、2、4学习难点:1课时分配:二课时教师实验器材:变压器、白炽灯学生实验器材:变压器、白炽灯教学过程课前预习见学案前提检测1、电能的符号、单位及单位符号。2、检查预习。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与目标一、电功率1、意义2、单位3、公式P=W/t引入新课:实例:人干活有快有慢,用电器消耗电能也有快有慢,消耗电能的快慢用电功率表示。1、学生完成课上实验探究12、反馈整合,渗透控制变量3、学生完成课上实验探究2的1题4、反馈整合,教师板演:t一定,W多,速度快。5、学生完成课上实验探究2的2题6、反馈整合,教师板演:W一定,t少,速度快。7、学生完成课上实验探究2的3题8、反馈整合。二、千瓦时的来历:三、额定功率四、电功率的测量9、学生阅读教材电功率部分,要求:公式、单位。10、反馈整合11、口练:W=2Jt=2sp=J/s=1W,讲述1W的物理意义。12、边学边练:小资料中的功率的意义。13、完成预习篇子中的边学边练1题。14、教师精讲:P=W/t单位的统一。15、完成预习篇子中的边学边练题。注:边练边反馈。1、由边学边练7得出千瓦时的来历。2、学生读教材,记忆黑体字的内容。3、完成想想议议。1、读教材额定功率部分,要求:画出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2、反馈整合。1、读教材电功率的测量部分,要求:公式、单位。2、反馈整合。3、边学边练:1)U=12V,I=0.2A,求:P2)U=12VP=3.6W求:I3)I=0.3AP=36W求:U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一、电功率1、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2、公式:P=W/tW=P/tt=W/P3、单位:瓦WKW二、测量:P=UI教后记:章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本章重点:压强和浮力本章难点:压强和浮力本章单元体系:通过力的作用效果认识压强和浮力。学习压强强化学生一种思维方式:区分液体和固体,液体先想压强后想压力(P=ρgh,思考密度和深度;F=PS,思考受力面积);固体先压力后压强(思考压力和受力面积)。学习浮力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与液体的量有关,与物体的量无关。把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结合起来进行应用。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第一节:压强时间2010.11.20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