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对比(一)对比方法及依据勘查区内含煤地层沉积稳定,岩性组合及地球物理特征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标志层、煤层自身的特征明显。本次主要根据特殊层段辅以物性特征,顶底板曲线组合关系,层间距变化和物性标志层结合岩性组合规律等予以合理解释,使其煤层对比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之上。(二)标志层特征区内K10砂岩及其下伏“桃花泥岩”是上盒子组与下石盒子组的明显分界标志。物性组合特征:自然伽玛曲线以K10砂岩底板为界,上下明显有一台阶,上部曲线基线降低,下部曲线基线抬升,是划分地层界面的重要物性特征。标志层特征详见表4-2。K8砂岩标志层在测井曲线上物性特征较明显,电阻率呈中高阻异常,自然伽玛为中低异常反映。K7砂岩为K6顶板第一层砂岩,电阻率平均值为896.33Ω.m。K5、K4、K3、K2、K1等石灰岩构成太原组标志层的基本骨架,石灰岩突出的高阻异常,最低的自然伽玛和高密度反映,形成明显的组合特征。其中K2石灰岩多峰异常幅值为太原组较高反映,自然伽玛曲线呈低幅箱状反映。(三)各煤层对比标志1号煤层:位于K8砂岩下0-5.15m,平均1.26m,一般直接与K8砂岩接触。层位不稳定。2号煤层:位于1号煤层下13.55-25.70m,一般18.93m,下距3号煤层13.13-31.78m,一般24.49m,层位较稳定。标志层情况一览表表4-2地层单位标志层岩石名称厚度/平均值层间距岩性特征下石盒子组K8中、细粒砂岩0.90-5.222.37灰-灰白色、主要成份以石英为主,长石岩屑次之,含菱铁矿鲕粒及少量云母片,均匀层理及波状、脉状层理,局部含泥质包体。38.45-51.4445.48山西组3煤0.30-6.654.97黑色,厚度大,层位稳定。以其本身特有的厚度为良好的对比标志。4.35-11.327.71K7中、细粒砂岩0.70-3.651.74灰色,深灰色、具波状层理,中夹泥质条带,局部为灰白色中粒砂岩,硅质胶结。0-3.601.96太原组K6石灰岩0-3.201.91深灰色,大部分砂岩冲刷,含生物泥晶灰岩、硅质及燧石。7.05-24.4010.85K5石灰岩0-4.853.12深灰色、致密泥晶灰岩,含丰富的大小不一、排列杂乱的动物化石。11.99-38.0921.94K4石灰岩0-3.902.72深灰色骨屑泥晶灰岩,含较多的有机质。4.46-16.309.71K3石灰岩0—3.352.88灰~深灰色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含泥质及少量有机质。6.93-16.5512.02K2石灰岩6.50-9.928.02深灰色、含蜓等动物化石,含硅质团块,以其十分稳定的层位,特有厚度为良好的对比标志。13.62-37.0924.95K1细粒、粉砂岩0.39-4.001.75灰白色石英砂岩、石英岩状砂岩,硅质胶结。局部含细砾。3号煤层:位于山西组的下部。上距2号煤层13.13-31.78m,一般24.49m,以自身特有的厚度大、层位稳定为特征。视电阻率曲线形如烟囱,形态突出;散射伽玛、天然伽玛呈箱状,异常明显。5号煤层:位于K6燧石灰岩之下,层位不稳定。7号煤层:伏于K5石灰岩之下0.30-0.49m,一般0.38m。层位极不稳定。8-1号煤层:位于K5石灰岩下5.20-11.34m,顶板一般有薄层泥质灰岩,层位不稳定。8-2号煤层:位于K5石灰岩下11.02-21.21m,层位较稳定。9号煤层:位于K5石灰岩下15.07-37.58m;顶板常有一薄层泥质灰岩,局部为泥岩、砂质泥岩及砂岩;底板为一套较粗的正粒序砂岩,大部分底部含砾,层位较稳定。10号煤层:伏于K4石灰岩之上0.25-0.66m,平均0.56m。层位极不稳定。11号煤层:伏于K4石灰岩之下0-0.60m,平均0.35m,层位稳定。12号煤层:位于K3石灰岩之上2.96-8.70m,平均5.27m,层位较稳定。13号煤层:位于K3石灰岩之下0-0.55m,平均0.42m,层位较稳定。14号煤层:位于K2石灰岩,层位稳定,局部与15号煤层合并。15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一段的顶部。煤层厚0.40-6.19m,平均3.60m,局部地段有分叉现象,煤层上的K2石灰岩厚度大且稳定,为良好的对比标志。煤层高阻明显,低自然伽玛,矩形低密度反映,夹矸反映明显。16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一段的下部,上距15号煤层7.06-17.23m,平均13.01m,层位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