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unitofaccount)1.价值尺度是货币的最重要,最基本职能。是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并测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一种功能。2.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只是观念上想象的货币,不一定要现实的货币。(一)价值尺度职能的实质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意义在于:表现商品的价值,便于人们对众多商品的价值进行比较。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观念上的货币,即给商品贴上一个价码标签,而可以不需要现实的货币。所以,几乎没有价值的纸币成为我们现在使用的货币。(二)相对价格与绝对价格相对价格指商品与商品之间的价格比例关系。绝对价格指一定量的某种商品与既定量的货币之间的价值关系。如果货币不同,商品的相对价格不会改变,而绝对价格就会不同,因商品的绝对价格与货币商品的价值有关。(三)价值尺度职能的特点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并不需要实际的货币,这决不意味着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与实际的货币没有关系,相反,价格的高低或者取决于实在的货币材料,或者取决于货币购买力。二、流通手段(meansofcirculation)1.流通手段也是货币的基本职能。2.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就是为商品世界充当交易媒介,使所有的商品通过它进行交换。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因为在这里货币仅仅是交换手段,而不是交换的目的,其本身有无十足的价值准备并不重要。(一)商品流通1.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的总体就是商品流通。2.商品流通较之物物交换的优越性来自买和卖的分离。3.在买卖脱节的商品流通中已经内在地包含着危机的可能性。(二)货币流通货币不断地从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转到另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从而形成货币流通。商品一经与货币换位,便作为使用价值退出流通,进入消费,但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则不断地在流通领域内重复着同样的运动,那么,流通领域究竟需要多少货币呢?三、价值贮藏(storeofvalue)某些商品所有者可能卖而不买,于是,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在他们手中就会退出流通,被当作价值保存,从而执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所谓退出流通,是指货币被搁置相当长的时间,而不是几个小时或几天。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可以是有价值的贵金属,也可以是纸币类的货币符号。(一)金属货币的贮藏作用在金属货币流通的经济中,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主要是金属货币。货币贮藏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货币贮藏的“蓄水池”作用。(二)现代货币的价值贮藏现代货币(纸币和支票存款)都是价值符号,它们本身没有或几乎没有价值,但它们也能执行价值贮藏职能。因为它们代表一种权利。但现代货币不是良好的储藏价值的手段。2四、支付手段(meansofpayment)是指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租金、发放工资等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它是在商品赊销的基础上产生,是货币的单方面转移。在商品的让渡同货币的支付在时间上分离开来的现象中,货币执行的就是支付手段的职能。(一)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1.生产不同商品所需要的时间不同;2.房屋、工资和劳动报酬的取得时间与付出劳动的时间不一致;3.大宗交易的延期付款。二)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对经济的影响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是一切信用关系得以建立的基础。马克思说信用货币是直接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中产生出来的。克服了现款交易对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限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买卖可能进一步脱节,使商品流通增加了爆发信用危机的可能性。五、世界货币(worldcurrency)所谓世界货币,就是在世界市场具有普遍接受性的能够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贮藏职能的货币。黄金曾经发挥过世界货币的作用,在国与国之间,媒介商品劳务流通,执行货币的各种职能。但目前,黄金只是一般的商品,偶尔在国与国之间作为最后的清偿支付手段。当前的世界货币是信用货币,主要以美元为代表。在世界经济运行中,美元可以自由兑换成其它国家的货币。在世界贸易中,大多国家都以美元为清偿手段。在国与国之间美元具有普遍的接受性,发挥着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等职能。中国的人民币还不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这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是一致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在国际上威望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最终会成为可自由兑换的货币。第四节货币的界说一、从职能视角的货币界说马克思从职能角度的界定: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二、一般等价物马克思认为: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两个特征:一是货币成为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表现材料;二是它具有与其他一切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货币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商品交换当中,人们注重的是货币的社会属性,把它当作一般等价物来接受。三、货币是自发核算社会劳动的工具或“选票”由于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价值的象征,其他商品都要通过与货币的交换来实现其价值,所以货币就成为自发地核算商品生产者社会劳动的工具。一个社会生产什么,要取决于货币选票。消费者对每一件商品是否购买,这是投不投票;愿意出较高还是较低的价格,这是投多少票.四、从控制货币的要求出发定义货币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标准:★流动性★——金融资产迅速转换成现实购买力或现款而不致遭受名义价值损失的能力。也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其大小取决于:第一,变现所需的时间或转换的难易程度;第二,交易成本、机会成本的大小;第三,价格的稳定性或可预计性。价格越不可预计,流动性越小。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3*M0——流通中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信用卡存款(狭义货币供应量)*M2=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其他存款(广义货币供应量)*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第五节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概念货币制度(monetarysystem)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的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货币制度是国家权威介入货币流通的结果。目的:建立货币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的发挥各种职能。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1、货币材料的确定2、货币单位的确定3、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4、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法定偿付能力的规定5、规定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6、规定货币的发行准备1、货币材料的确定.即规定一种货币用什么材料制成。可以根据不同的本位货币材料区分不同的货币制度(金本位,银本位,金银复本位,纸币本位)。使用哪种材料制作本位币,不是任意规定的,而是由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的。2、货币单位的确定包括两个内容:一是规定货币的名称是什么。如:元,镑,法郎,马克等。二是规定单位货币的价值。即规定单位货币的含金量或者规定单位货币的购买力。3、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本位币(standardmoney):即主币,本位币,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标准货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货币,也是法定的价格标准,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fractionalcurrency):本位币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是本位币的等份,起补充作用,辅币为有限法偿货币。4、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法定偿付能力的规定法偿货币(legalmoney):国家在法律上赋予强制流通的货币。无限法偿:是指当用它来支付或偿还债务时,无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无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均不得拒收。有限法偿:是指法律规定某种货币只有有限的支付能力,若一次性支付超出规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收。5、规定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金属货币制度下,关于本位币有三个规定:第一,本位币可以在国家集中铸造的前提下自由铸造。信用货币出现以后,各国逐渐通过法律把银行券的发行权收归中央银行第二,本位币可以无限清偿。第三,规定本位币有磨损公差。关于辅币的铸造和流通也有三个规定:第一,规定辅币限制铸造4第二,规定辅币有限清偿第三,规定辅币可以与本位币自由兑换[注意]在纸币制度下,本位币的自由铸造被取消了,本位币的磨损公差规定在许多国家都改为规定纸币的流通年限。如新加坡规定,新发行的货币流通3年必须收回销毁。本位币的无限清偿规定被保留下来,依然有效,而关于辅币的规定则依然可行。三、货币制度的演变1、银本位制度:银本位制是历史上最早出现,也是实施时间最长的一种货币制度。它是以白银为货币金属,以银币为本位币的一种制度。银本位制最大的缺点是白银价值不稳定,交易不方便。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放弃了这种货币制度。2、金银复本位制度:16-18世纪,欧洲国家纷纷建立金银复本位制度。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法律规定金、银两种贵金属都是铸造本位币的材料,可以自由地输出、输入,金币和银币可同时流通,都可以自由铸造,都具有无限清偿力。金银复本位制前后经历过三种形态:(1)金银平行本位制(2)金银双本位制(3)跛行本位制(1)金银平行本位制:即金银币平等,同时都是本位币,都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自由地输出入国境,金银币的交易比率由市场决定问题:在这种制度下,商品具有金币和银币表示的双重价格,金银市场比价波动必然引起商品双重价格比例波动,给商品交易带来很多麻烦。(2)金银双本位制即国家以法律规定金币和银币之间的固定比价,金币和银币按法定比价进行交换。问题:这种制度能克服平行本位制下“双重价格”所产生的弊病,但这种做法又违背了价值规律。当金银的法定比价与市场比价不一致时,就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格雷欣法则(Gresham’law)亦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复本位货币制度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亦称良币)必然被人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亦称劣币)反而充斥市场。这一规律的发现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在同一时期内只能流通一种货币。如果同时使用两种货币,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3)跛行本位制金币和银币都是本位币,但国家规定金币能自由铸造,而银币不能自由铸造,并限制每次支付银币的最高额度,金币和银币按法定比价交换。这种货币制度中的银币实际上已成了辅币。这种跛行本位制度是金银复本位制向金单本位制过渡的形式。3、金本位制包括三种形式:(1)金铸币本位制:价值符号可以自由兑换为金铸币。(2)金块本位制:达到一定金额的银行券可兑换为金块。(3)金汇兑本位制:8银行券只能兑换为可转换成金块的外币。4、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以不兑现的纸币为主币的货币制度。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各国普遍实行这种货币制度。内容有:(1)规定纸币发行权由国家垄断(2)规定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是法定货币(3)规定纸币不能兑现(4)现实经济中的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5(5)纸币制度下,广泛实行非现金结算方法(6)现实中的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到流通中去的(7)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调控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纸币流通规律: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货币金属量=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金属量/流通中的纸币总量从这个规律可以看出:商品流通是第一性的,而货币(包括纸币)流通是第二性的,货币(纸币)流通都要适应商品流通需要第二章信用的形式和工具一、信用形式按照借贷主体的不同,信用形式分为:(一)商业信用(二)银行信用(三)国家信用(四)消费信用(五)国际信用(一)商业信用(CommercialCredit)含义: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典型的形式是赊销商品,此外还有预付货款。特点:1.商业信用的主体主要是厂商;2.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3.商业信用直接受经济状况的影响。作用:1、促使商品的流通和周转;2、促使滞销商品的销售;3、加速短缺商品的生产。局限性:1.商业信用的授信规模受到限制;2.商业信用的授信方向受到限制。结论: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资金和资源的配置和布局;不可能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信用的中心和主导。(二)银行信用含义: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活动向企业提供的信用,标志着一个国家信用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特点:1、银行信用的债权人是银行或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