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探究式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面对学生:中学2、学科:生物3、课时:一课时教学课题(结合三维目标论述)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通过心脏结构的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语言表达和合作交流能力。3、通过观察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认识到拥有一个健康而强壮的心脏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探究式教学设计江西省南康市新世纪中英文学校郭奕亮34140013576689398一、教材分析“心脏”这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心脏是人体主要的器官之一,它昼夜不停地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着血液按一定的方向在心脏、血管里循环流动,把营养物质和氧及时运来,把二氧化碳、尿素、尿酸等废物及时运走,因此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输送血液的泵。通过对心脏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并为血液循环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内容按排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营养、呼吸、血液、血管”的深入和延伸,又是“废物的排出”的前提和基础,达到首尾呼应,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外到内、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的认知。二、教学重难点和方法1、重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难点: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3、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以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探究法等有机结合;通过课件、挂图、演示实验等直观教具辅以比较法认识心脏的结构,用谈话法与学生交流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4、学习方法: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在学习中以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自学讨论法、表演法、比较法、编口诀等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三、教学理念以构建主义为理论指导,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倡导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自我构建成新知识,促使每位学生都有提高、进步,尝到学习的乐趣。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第一课时心脏的结构设置情景引入课题问:为什么上体育课时老师要我们先做准备活动?为什么运动后呼吸频率会加快?脸色通红?思考回答从身边的事例入手,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发现生活中的生物学体验心脏的位置、大小、形状1、组织学生用手感知心脏、脉搏的跳动;2、出示猪心脏,介绍心脏的形状、大小;3展示“人体解剖”图,介绍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4、指导学生描述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并用拳头比试。1、用手感知心跳、脉搏;2、握拳、猜测描述自己心脏的形状、大小、位置;3、概述自己对心脏的认识。通过感知、观看挂图,讲授演练相结合,直观地强化心脏的位置、大小、形状等知识,将感知的知识条理化。心脏的结构衔接1、问:心脏不停地跳动,是否有什么奥秘?2、指导阅读书p68“心脏的结构”,思考自己想要弄明白的问题。1、思考回答2、阅读思考提问设置悬念过度,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思考提问构建自己的知识心肌厚薄1、出示猪心脏,介绍心脏由什么组织构成?具有什么功能?2、布置学生用手摸心肌,感受心肌的厚薄;3、介绍心肌厚薄不同的原因,指导区别心脏的方位的方法;完成观察思考中的的讨论;4、置学生做模拟“心脏肌肉的力量”实验。1、观看倾听理解;2、用手感知心肌的厚薄,认识心肌及功能;3、用猪的心脏比试确认方位,认识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越有力,认识心房与心室壁厚薄不同的原因;4、反复挤压、松开皮球,感受心肌的力量,并作出描述。1、讲解与实验结合,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初步感知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2、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取知识,体现自主学习,达到原有知识同化、顺应新知识的过程四腔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完成心脏四腔的探究实验;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设计探究计划,讲解区别四个腔、方位及连通的血管,教给编口诀记忆的方法;3、介绍动物由一心房一心室到两心房一心室,再到两心房两心室的进化过程。1、小组讨论,制定方案,每个学生各自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评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方案进行实施;2、观察、辨认、标明四腔及连通的血管,并用口诀表示;3、体验生物的进化历程,认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1、通过探究计划的设计实施,探究成果的表达交流,使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自主探究能力。2、在交流、合作中观察、记录、辨认四腔及四腔连通的血管,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获得不同程度的认识,自己构建知识。瓣膜1、教师用完整的猪心脏从不同的位置演示“灌水实验”,引导学生说出水流方向,并提问:同侧、异侧的心脏有什么不同?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9“心脏的工作示意图”,说出心脏的工作原理、瓣膜的作用;3、布置做“模拟血液被挤出及回流到心脏”的实验;4、课件展示心脏的结构、瓣膜的作用,并用开关门的原理体会瓣膜、泵的作用。1、观看描述水流路线;2、总结规律: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异侧的心房、心室不通;心脏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房室瓣、动脉瓣,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提高了运输血液的功能;3、反复挤压,松开海绵,观察水的变化,体会心脏的收缩舒张能力,并作出描述。4、观看思考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泵的作用;1、在观看、描述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初步领会功能与结构相适应的观点。2、通过实验、自学等方式自己动手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构建书本与老师的认识,形成自己的认识。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3、运用课件强化重点突破难点,加深理解、记忆。小结1、启发学生画出心脏结构简图,协助学生构建心脏结构模型;2、谈自己对心脏的认识和感受。1、小组交流画图,完成心脏结构模型;2、小组交流、汇报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归纳整合,便于梳理、记忆,树立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的意识。练习拓展1、课件展示有递度的思考题;2、为什么突然间运动过快容易休克死亡?运动后为什么呼吸、心跳频率会加快?3、尝试测量心率、画出血液循环图,调查询问中医切脉诊病的原因;学生练习思考回答1、设计选做题和必做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反馈练习,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2、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五、板书设计第一课时上、下腔静脉右心室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左心室左心室主动脉六、学生自我评价设计评价指标评价标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项优良中较差单项成绩累计成绩一、学习行为评价1、参与的态度①积极热情主动②积极热情但欠主动③态度一般④较差2、学习计划的制定①计划周密详细步骤有条理②计划周密步骤简单③计划较简单④计划制定较差3、学习记录情况①记录完整规范②记录完整但欠规范③有记录完整性一般④记录较差4、协作意识与完成任务情况①协作意识强任务完成好②协作意识较强任务完成较好③协作意识与完成任务一般④协作意识完成任务较差二、学习技能性评价1、学习方法的选择①进步很大②进步较大③进步不大④没进步2、获取信息的方法①熟练规范进步大②较熟练有进步③能够掌握进步不大④有待努力三、认知水平评价1、对学习主题的认识①能清晰的阐述学习主题②能阐述学习主题认识较清晰对学习主题认识一般④对学习主题认识欠佳2、信息获取过程的陈述①能用条理清晰优美的文字和流利语言阐述过程②过程表述文字条理清晰语言欠佳③过程表述文字条理一般④要迎头赶上4、对学习活动结果的认识①能及时用清晰流畅语言紧扣主题整理②能整理但语言文字不够清晰流畅③能整理但扣主题不紧④文字表述较简单七、教学反思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料、图片等资源进行教学,同时增加了心脏的位置、大小、形状,心率与运动的关系等内容便于学生理解,调换了课程的顺序,达到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目的,设计了解剖、皮球、海绵、灌水、下蹲等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现象,房室瓣动脉瓣房室瓣动脉瓣符合学生认知规律。2、为学生提供了创造发展的空间。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规律,采用了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课件展示、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表演、画图、列表比较、编口诀等措施,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知识重组,自我生成,自我构建,使新旧知识相互交替、相互作用,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性学习,体现了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的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在观察、倾听、交流,无形中引导了学生学会交流、倾听的方法,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3、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采用了积极性、主动性、鼓励性的评价,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以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尊重,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4、设计自我评价,让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