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讲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Ø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重新端正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避免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看作是成熟形态的共产主义社会或是看成变异的资本主义社会,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专业文化知识,为早日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任务、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贡献力量。Ø教学重点和难点: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2、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3、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Ø教学内容: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时,多次讲过,究竟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我们“不是完全清醒的”,“并没有完全搞清楚”。这个问题贯穿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始终,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命运。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世界包括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具有普遍性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教训。邓小平指出:“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邓小平之所以不断提出和反复强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原因主要在于: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从1957年到1978年的20年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曾出现过许多严重的挫折和失误。这就说明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没有搞清楚。所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是邓小平再三提出和反复强调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最直接原因。2.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巨大的辉煌,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相抗衡的社会主义大国。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却完全解体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蜕变了。发生类似情况的还有东欧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历史悲剧呢?原因很多,但根本的原因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样一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3.非洲一些国家搞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一大批前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获得了民族独立。其中有些国家向往社会主义,想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建立平等、公正的新社会。但是,实践的结果,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实现理想的目标,反而造成经济的极大困难,以至越搞越穷。所以,非洲一些国家搞社会主义越搞越穷,根本原因也在于没有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样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可见,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不能正确的认识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然是一句空谈。所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尤其是“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命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二)以前没有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原因1.教条化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理论中曾为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理想指出过一条现实的道路,就是: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必须首先通过阶级斗争,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从政治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然后消灭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消灭经济剥削;实行计划经济,限制和取消市场经济,以消除资本主义制度下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些理论是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出发的,与中国革命胜利后的国情是不完全相符合的。邓小平认为:“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机械地照抄照搬苏联模式。我国在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党的领导集体已经察觉到苏联模式的一些问题,提出要以苏联为鉴,总结我国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但是后来由于“左”倾错误的发展,先后进行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出现了不少中国特有的“左”倾错误政策和观念,我们不仅没有突破苏联模式,而且把苏联模式的弊端推向极端。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上述两点原因反映出我们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必须避免教条化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照搬照抄他国模式,而应该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基础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那么现在我们就进入这讲课的第二节: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邓小平同志最早在1980年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个范畴。此后在从1982到1992年的十多年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从各个角度逐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这种认识过程主要从两方面进行:1.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从反面进行思考。他先后指出了十个不是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经验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2.通过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原则的把握,逐渐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突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985年以后,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一个是公有制占主体,一个是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富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1990年12月,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社会主义不是极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1992年春,他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做出了科学的概括,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成为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二)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1.从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上界定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五句话即是五个目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力方面的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人民利益方面的目标。他认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体现在这两方面目标的实现上。两大目标被称为社会主义本质,从而成为邓小平社会主义观中的最高层次,能否达到这两大实际目标成为判断一切社会主义理论观点正确与否的标准。2.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突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他指出:“从1958年到1978年这二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的总结。改革的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是不断改革的社会,认清了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还存在着种种弊端,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它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必须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前景。3.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结果的角度规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高度统一的结果。这种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结合上全面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既走出了几十年来流行国际共运中片面追求抓生产关系的“一大二公三纯”而忽视生产力决定性作用的误区,又防止了那种单纯只讲生产力,不讲生产关系,混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的错误倾向。4.从动态发展中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的本质也将在这一长期过程中逐步显示出来。我国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还不能充分体现出来。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初级阶段的发展特点。他在这里用了五个动态词:“解放”、“发展”、“消灭”、“消除”、“最终达到”,蕴涵了社会主义本质表现的动态特点。这样概括社会主义本质,就是启发我们要从“发展”的角度去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模式的选择首先应着眼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能在经济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追求“一大二公”的理想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才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邓小平理论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对于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理论上,他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推进到了一个新水平,为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的理论支点;在实践上,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的指导原则。它从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的要求出发,从人民群众最迫切最根本的愿望出发,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我们在当代中国条件下解决坚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三、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向我们清楚地说明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一定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建立以后,根本任务就是不断发展生产力。(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多次强调和阐明:“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为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呢?1.这是由生产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决定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日益发展的生产力的要求。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比资本主义制度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2.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显然,只有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才能解决好我们所面临的主要矛盾。邓小平认为,这是解决当前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3.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需要。只有不断发展生产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创造出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所以,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把生产力从旧制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就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4.这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需要。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