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讲,消费与储蓄第一节、国民消费和储蓄表1、1998年的若干统计指标及其关系宏观变量核算指标统计值(亿元)GDP的比例1.国内生产总值(GDP)79396.7100.0+来自国外的劳动力报酬18.0—支付国外的劳动力报酬16.9+来自国外的财产收入2454.3—支付国外的财产收入1823.3+来自国外生产和进口税(扣相应补贴)0.0—支付国外生产和进口税(扣相应补贴)0.02.国内生产总值(GNP)78017.898.3+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4385.9—支付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31.63.国民可支配总收入78372.198.74.最终消费46405.958.55.国民总储蓄(3-4)31966.240.36.资本形成总额30396.038.37.国民总支出(3+6)76801.996.88.货物和服务净出口3451.54.39.国内生产总值(7+8)580253.0101.12图3-1、我国消费增长率及其占GDP比率(1953-2000)-20%0%20%40%60%80%100%1953195819631968197319781983198819931998年份消费占GDP比率消费增长率图3-2、我国储蓄增长率及其占GDP比率(1953-1998)-80%-60%-40%-20%0%20%40%60%19531955195719591961196319651967196919711973197519771979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年份储蓄增长率储蓄占GDP比率3第二节、消费和储蓄的跨期选择分析框架假设简单没有货币的实物经济,其中只有一种物品Q,价格被固定在1的水平上。于是这一物品成为实物经济中的“计价物(numeriare)”,在没有货币背景下成为度量收入、储蓄等变量的尺度。实物经济条件下的消费和储蓄选择债券存量随不同时期收入(不仅是产出)与消费关系变动而变动。给定上期末债券存量,如果当期收入大于消费,债券存量上升;反之,如果当期消费大于收入,债券存量下降:B=B-1+(Y–C)=B-1+(Q+rB-1-C)。由于Y-C=S,所以B—B-1=S。两时期模型与跨时期预算约束依据储蓄的定义有:S1=Y1–C1=Q1—C1=B1S2=Y2–C2=Q2+rB-1—C2由于S2=-S1,所以:4C1—Q1=Q2+rB-1—C2=Q2+r(Q1—C1)—C2C1(1+r)+C2=Q1(1+r)+Q2=W1或者:C1+C2//(1+r)=Q1+Q2/(1+r)=W1(1)其中W表示财富。在公式(1)基础上,可以考虑几点与现实情况靠近的重要变动。一是考虑获得遗产情况。得到遗产使整个生命周期的可利用资源总量上升,预算约束公式改变为:C1+C2//(1+r)=(1+r)B0+Q1+Q2/(1+r)=W1(2)其中的“(1+r)B0”是第一期开始时得到的遗产的价值,包括遗产本身价值B0以及它带来的利息rB0。二是考虑多期情况。实际上生命周期数会超过两期,包括遗产的t时期(t=1,2,3,…..T)跨期预算约束为:C1+C2//(1+r)+….+CT/(1+r)T-1.=(1+r)B0+Q1+Q2/(1+r)+….+QT/(1+r)T-1.==W1(3)三是考虑结束生命时留下遗产BQT,这意味着贴现的消费值将减少BQT/(1+r)T-1.,因而(3)的右边为W1—BQT/(1+r)T-1。5两期预算约束的图形表达把上面公式变形得到C2=[Q1+Q2/(1+r)]—(1+r)C1,这是预算约束线:[]中的部分等于W1,是已知的给定条件,表示的是可以用于两期消费的财富或资源总量,—(1+r)是其斜率,约束线上不同点表示两期消费各种不同组合。图3-3、两期跨期预算约束例如,假定Q表示产出时间组合点,即第一期产出为Q1,第二期产出为Q2(注意Q2的现值为Q2/(1+r)=Q1W1)。给定这一产出组合,消费组合可以是A,表示第一期消费CA1,由于消费大于产出,所以需要借贷Q1CA1;第二期只能消费CA2,消费大于该期产出,所以是负储蓄即还债,还债价值为Q2CA2,其贴现值正好等于第一期的借贷值(Q2CA2/(1+r)=Q1CA1)。与A点代表的“子吃卯粮”的消费组合相比,另一种可能的选择是“先紧后松”,它被B点所表示。第2期BCB2第2期BQAW1CB2Q2CA20CB1Q1CA1QAQ2CA20第1期-(1+r)6第一期消费CB1,消费小于产出,放贷了CB1Q1;第二期消费CB2,大于该期产出,高于当期产出部分正好是CB1Q1(1+r)。任何一期的产出变动会改变预算约束线为位置,从而改变消费组合可能性。例如,第一期产出从Q1上升到Q1*,结果预算约束线向外移动,与横轴交点移动到W2,W2W1正好等于Q1*Q1。另外,第二期产出从Q2上升到Q2*,预算约束线向外移动,与横轴交点移动到W2,Q1*Q1/(1+r)=W2W1。图3-4:跨时期预算约束线移动第1期W2W1Q1*Q1Q2AA*第2期0第1期产出上升导致的预算线移动W2W1Q1Q2第2期0第2期产出上升导致的预算线移动AA*Q2*7无差异曲线与跨期选择图3-5:家庭跨时期选择行为确定图3-6、借债与放贷第1期第2期U0U1U0CA1CA2ABC第1期第2期AEC1Q1Q2C2第2期Q1C1C2Q2BE第1期8三.消费行为的恒久收入理论两时期模型已经表明消费不仅受到当期收入影响,而且受到未来收入影响。Fridman认为消费取决于现在和未来预期收入的平均水平,它把这一平均收入称为恒久收入,用它解释消费的学术称为恒久收入理论(Thepermanentincometheory)。消费取决于恒久收入(YP),YP是现在和未来收入的某种平均值。在两时期模型中,很容易获得恒久收入(YP)的数学表达。在预算约束公式C1+C2//(1+r)=Q1+Q2/(1+r)中,两个时期的产出或Q1与Q2通常不相等,恒久收入(YP)是这样一个收入水平,它能够满足两个时期消费水平正好相等,因而可以通过下面公式表达:YP+YP/(1+r)=Q1+Q2/(1+r)整理得到:YP=(1+r)/(2+r)[Q1+Q2/(1+r)]用图形方法来表达恒久收入。对于两期跨期预算约束线,从原点向约束线做一条45度线,与约束线得到交点A,从A点向横轴和纵轴映射垂直线,就得到相等的恒久收入YP。图形中跨期消费组合的无差异曲线正好在A点与约束线相切,表示两期消费正好与恒久收入(YP)相等。第一期的储蓄等于该期产出减去该期消费即恒久收入:S1=Q1–C1=Q1–YP。9图3-7:家庭消费与持久收入考虑收入变动对消费影响时,有必要区分三种类型:现在暂时冲击(temporarycurrentshocks)、恒久冲击(permanentshocks)、预料到的未来冲击(anticipatedfutureshocks)。由于恒久收入消费理论本质上是面向未来的理论(theforward-lookingtheory),所以对预期处理成为经验研究的中心问题。在Fridman起初研究中,他采用的是适应性预期假设,即当期永久收入的预期等于上期预期与当期实际水平的加权平均值:YeP=λYeP-1+(1-λ)Y第2期Q1C1=QPC1=QPQ2EA45‘第1期10检验研究与边际消费倾向C=a+cY边际消费倾向c取决于收入指标的确定:。一个有意思的结果是,如果采用当期收入指标,那末边际消费倾向应当小于永久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C1=[(1+r)/(2+r)]Q1+Q2/(2+r)所以对于给定的Q2,仅仅用C1对Q1回归,那么边际消费倾向为[(1+r)/(2+r)],显然小于1,并且有正的截距项。这是Fridman以前大量研究得到的结果。消费度量:耐用消费品与非耐用消费品持久收入理论研究对象的消费不等于消费支出。持久收入理论立论中心是消费者希望平滑其消费。持久收入理论在消费被统计为消费服务流时最有解释能力。11第四节.生命周期模型FrancoModigliani与RichardBrumbergandAlbertAndo在50-60年代合作发表的几篇论文提出了这一理论,Modigliani因此成为1986年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图3-8:生命周期假设图3-9:用两时期模型表达生命周期假设时间收入,消费CY+S-S工作期退休期Q1C1C2Q212给定绝对平滑的跨期消费选择,可知:C1=(1+r)/(2+r)[Q1+Q2/(1+r)]=k(r)W1也就是说,给定时期消费是财富的某个比例值,这一比例值k(r)取决于利率,可以看作是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由于k(r)=(1+r)/(2+r),所以取值范围在1/2和1之间。社会保险与储蓄政府社会保障制度三项内容中,退休金是重要的一条(另外有失业救济、医疗保险)。如果采用“现收现付(payasyougo)”方式(即benefitsdefined而不是contributiondefined的个人帐户individualaccounts),那么个人的储蓄动机会大为消弱,整个社会的储蓄水平也会大大下降,从而降低了社会的资本存量和经济增长率。Harvard大学的MartinFeldstein70年代研究倡导这一观点,并提出经验证据支持。然而,这一理论后来在理论和经验研究两方面都受到质疑。RobertBarro是主要批评者,批评理论称为Barro-Ricardianequivelence,将在后面分析政府跨期选择行为时讨论。13经验研究和遗产问题Modigliani与他的合作者60年代通过估计下面方程,对这一假设做了经验研究:C=cYd+kW其中的C是消费,Yd是可支配的劳动收入(disposablelaborincome),W是家庭部门的金融资产。为什么有遗产?经济学家提出了四种解释观点:“利他说”:altruisticreason“控制说”:thestrategicbequestmotive“无意说”:unintended“炫耀说”:conspicuous家庭流动性限制理论缺乏凭借未来收入举债借钱能力的现象,在经济学中称为流动性限制(liquidityconstraints)。14第五节.消费、储蓄与利率图3-10的A和B幅分别表示了两种可能性。A副图中的家庭初始收入秉赋为E点表示,利率由比较平缓的预算线的斜率表示,初始均衡跨期消费选择点为A点。利率上升表现为以E点为圆点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使预算线变得比较陡直。新的消费组合变为A`,C1减少为C`1,表明储蓄因利率提高而上升。图3-10(A)、利率上升影响:当期消费下降、储蓄上升ABA,EC1C1,Q1C2,Q2C21215然而,在B副中,利率上升却使现期消费上升和储蓄减少。图形说明,利率变动对家庭储蓄影响是不确定的。图3-10(B)、利率上升影响:当期消费上升、储蓄下降说明这一不确定性,关键在于把利率变动对消费储蓄影响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一定会减少当期消费和增加储蓄,但是“收入效应”则依据特定家庭在借贷市场上地位不同,既可能增加储蓄,也可能减少储蓄,因而利率对储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EABA,C1*Q1C2*C2Q212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