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宋元时期,农牧文化逐渐融合,繁荣的城市商业,多彩的文学艺术,极盛的传统科技,频繁的中外交流,都是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一、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1.北宋的建立和统一⑴北宋的建立——“陈桥兵变”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国号宋,历史上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⑵统一: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注意: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是全国的统一,北宋的统治区域,只是原来的五代十国的范围,那时,东北还有辽、西北有高昌、西南有吐番和大理等,呈现的是多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2、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背景: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政局的稳定。目的: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措施:措施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军事“杯酒释兵权”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禁军轮流驻防京师。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加强皇帝的权力削弱军队的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政治解除节度使的权力、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官员权力加强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力量。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开支庞大,形成“积贫”。经济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转运使)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造成地方财政困难文化崇文抑武,选拔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武将群体长期遭受打压,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其他君臣礼仪的变化加强了皇权作用:积极方面: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防止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再现,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不利方面:积贫积弱⑴兵将分离,使将帅无权。指挥失灵,削弱了军队战斗力。⑵致使权力分散、机构重叠、官僚机构庞大,形成“冗官、冗兵、冗费”状况,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积弱”局面因而使北宋中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社会危机⑶地方财政出现困难3、王安石变法1、背景: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同时,边患不绝,民族矛盾加深。2、目的:实现富国强兵3、时间:1069年4、人物:王安石(宋神宗任用)5、措施: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6、影响:新法推行后,农业生产有所改善,政府收入有所增加,国家军力有所增强。7、失败原因:变法过程中出现了损害百姓的情况;危及一些社会阶层的既得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如何看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它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科举制得到较快发展。但是,从历史影响上看,它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1)理论基础:战国时期韩非子法家思想为其形成奠定理论基础。——(商鞅变法)(2)确立:秦统一后,政治上,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颁布秦律。文化方面,书同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规定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巩固:西汉武帝时,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4)完善:隋唐时期,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5)加强:北宋时期,统治者集中军权、行政权、财政权和司法权,发展科举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6)空前强化:明清时期——未完,待续……二、北宋与辽、西夏并立1、政权并立:政权建立民族建立时间灭亡时间兴起地点辽契丹族916年建立,947年改辽1125年今内蒙古、辽宁一带西夏党项族1038年1227年西北地区北宋汉族960年1127年金女真族1115年1234年东北地区南宋汉族1127年1276年元蒙古族1271年1368年蒙古高原2.辽与北宋的关系:①1004年秋,辽军进攻北宋,寇准坚决主张抵抗,宋真宗亲征,在澶州打退辽军。②1005年,辽宋达成和议,辽撤兵,北宋答应送辽岁币银10万两,绢10万两,双方为兄弟之国,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3.“澶渊之盟”评价:①、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②、但是,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此后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4、辽统治者向汉族学习•1、注意减轻赋役,奖励垦荒;呈现“耕垦千余里”的兴旺现象•2、仿效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在中央设立南、北面官,有效管理境内各民族。•3、仿效中原王朝设立科举,选拔人才;重视儒学,建立孔庙。•4、。模仿汉字笔画,创造契丹文字;5、制定成文法5、契丹文化对汉族文化有哪些方面的影响?饮食:乳酪传入中原服饰:契丹服饰传入中原,仿效者甚多社会生活:幽燕地区的汉族与契丹人通婚,为儿孙起契丹名字。6、.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向宋开战,通过议和的方式,宋与西夏保持着友好相处的局面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西夏统治者向汉族学习•1、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2、翻译、印刷中原典籍和佛经;•3、用汉字铸造钱币•4、重视儒学,广建学校,翻译儒家经典※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给双方带来什么影响?加重了双方百姓的负担;使人民蒙受了屠杀和焚掠等空前的战争灾难;造成国库空虚,严重影响互市贸易和经济文化交流;激化了民族矛盾和社会阶级矛盾。※怎样评价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议和?议和是双方实力均衡的产物;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使南北贯通,互市不绝,有利于经济贸易往来;促进了民族融合。※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学会农耕;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模仿汉字创造文字;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三、南宋与金的和战1、金的崛起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抗辽,取得初步胜利。1115年,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2、金灭辽和北宋:1125年,天祚帝被俘,辽亡1126年,金兵攻破东京,1127年金兵掳走宋徽宗、钦宗两父子,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耻”。3、南宋建立:1127年赵构称帝,后迁都临安,史称南宋4、岳飞抗金:组织“岳家军“抵抗金军,郾城大捷:1140年,大败金军兀术主力5、宋金议和:1141年宋金议和。南宋对金称臣、割地、缴纳钱币。宋金对峙局面形成。6、金的汉化改革背景:金占据淮河以北地区,为加强对中原农耕地区的管理,金统治者将女真人大规模的南迁到中原地区,积极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并于1153年迁都燕京,定名中都。措施:政治上:仿照南宋改革官制,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行政机构。社会生活:鼓励女真和汉族通婚,并在语言、饮食、服饰等方面“皆习汉风”。※女真文化对汉族的影响女真服饰对汴京服饰文化的影响;女真乐器深受中原汉人的欢迎;女真的火炕影响了北方汉人的生活,至今仍有保留;女真的饮食习俗,这种礼仪在当今仍然有影响四、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1、蒙古国兴起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后,被蒙古贵族尊为成吉思汗,被追尊为元太祖。2、元朝的建立与统一⑴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他定国号为元,他就是元世祖。定都燕京⑵元朝统一全国:1276年破临安南宋亡。1279年,统一完成。⑶元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至新疆,南及南海,北到西伯利亚。疆域空前广阔。3、忽必烈改革政治上:为了巩固元朝的统治,实行行省制度。中书省(中央)行中书省(地方)宣政院(西藏)澎湖巡检司(台湾)(西藏、台湾、澎湖、云南等边疆地区首次归属元朝中央政府管辖)影响:1、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基础。2、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辖,特别是台湾、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3、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之下,便于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上:重视发展农业,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推广棉花种植交通上:开凿两段新运河;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航线;建立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4、元朝的开放与交流表现(1)许多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都在元朝传播到世界各地。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2)《马可.波罗行纪》,引起了更多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3)海上丝绸之路。陶瓷成为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具。5、元朝民族的融合⑴原因:①元朝的统一为各民族的联系与交往提供有利条件;②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⑵表现:①汉民外迁开发边疆;②边疆各族内迁,同汉族杂居。③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族等,同汉族融合,均称“汉人”④回族的开始形成。为什么元朝出现了这样一个空前开放和交流的局面?(提示:可以从疆域、交通、对外政策、科技等方面考虑)◎辽阔的疆域◎建立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交通畅通◎统治者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古代科学技术发展达到高峰民族融合高潮: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②、五代辽宋夏金时期③、元朝时期五、经济重心的南移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魏晋南北朝→唐朝后期→南宋时期(完成南移)经济重心南移的规律: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政治方面:①由于中原一带战乱频繁,南方地区处于一个长期相对和平的环境②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经济方面①北方人民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大量的劳动力②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自然方面: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南方气候较北方好3.宋代南方经济发展表现:⑴农业,粮食作物——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苏湖地区重要粮仓,“苏湖熟,天下足”经济作物——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棉花:北宋——两广、福建;南宋后期——长江流域⑵手工业:①纺织业:丝织业蜀地“号为冠天下“朝廷专用【江浙】棉纺织业【海南岛,东南沿海(松江)地区】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②制瓷业发达:南宋,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宋代五大官窑:钧瓷【河南禹州】汝瓷【河南宝丰】官瓷【河南开封】哥瓷【浙江龙泉】定瓷【河北曲阳】瓷都【江西景德镇】③造船业发达;位居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从事海外贸易。⑶商业更加繁荣:①.城市格局的变化:宋代,商业区与居民区界限消除了②.纸币、商标、广告等新事物的出现(成都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广告、交子、商标的出现说明了宋代商业的繁荣,宋代已经初步具备现代社会繁荣市场经济的特征重要商业城市:大都会——东京(开封)临安(杭州)中等城市——苏州、泉州六、社会生活与文化1、社会阶层的变化、①宋代的统治阶层:主要包括皇室、官僚和地主宋代科举名义上向各阶层开放,登科后便授官,且人数大大超过唐代。宋代恩荫入官人数最多,但高级官僚绝大多数为科举出身。②、自耕农、佃农的身份有所提高,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比较松弛,生产积极性提高。③、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以往工商业者子孙不得为官,宋代规定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入学读书,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考中就能做官。商人还与官员、皇亲等家族联姻,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榜下捉婿”盛行。2、社会生活①日常生活的巨变:城市居民的活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逢年过节吃饺子、燃放烟花爆竹;使用桌、椅、凳等高起高坐②今天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元宵节起源于汉代,隋朝开始盛行,宋代开始燃放烟火)等③瓦子:大型的综合娱乐场所叫做“瓦子”瓦子出现的原因:城镇规模扩大、居民人口增加及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瓦子的发展与哪些因素有关?⑴.商业繁荣,居民区、商业区之间的界限消除;⑵.当时人民生活水平较高;⑶.夜市、早市已开始普遍出现3、宋元文化⑴宋代文化繁荣的原因①统治者“崇文抑武”的策略②经济的繁荣③科举制度的完善④印刷术的改进⑵宋代文人特点:多才多艺、情趣风雅,注重哲学思考和内心修养⑶宋词:抒发情感的新式诗歌,长短不一,适于歌咏吟唱⑷代表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声声慢》辛弃疾⑸元曲(元杂剧和散曲的总称)代表作:散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元杂剧:关汉卿《窦娥冤》⑹宋元文化的特点: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和世俗气息七、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宋元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顶峰。——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1、火药⑴、宋元时期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