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战争与和平课时3编写/执教者:时间总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1.了解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原因,了解德意日发动的局部侵略战争及亚非人民的反抗;知道慕尼黑阴谋的本质及其严重后果,知道英法等国绥靖政策的本质及其危害。2.2.了解二战爆发的原因,知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概述二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发生为世界大战的。3.3.了解二战的经过,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4.4.知道二战中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战役,知道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内容及其对二战的影响,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过程和方法:1.问题探究:德意与英法矛盾激化的原因;日本的野心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列强之间的矛盾,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3.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列强矛盾激化的结果。4.珍珠港事件。1.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性决定其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帝国主义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就必然会爆发战争。2.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教学难点认识绥靖政策的本质及其危害,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必然性,雅尔塔会议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教学方法讲解法、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进行教学。教学流程一、新课引入:〔新课导入〕复习导入法:第一次世界性大战把人类拖进了苦难的深渊。长达四年的战争使许多文明的成果毁于一旦,留下了一串触目惊心的破坏数字。战后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德国战败利益背进一步瓜分。这些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由此导入新课学习。二、讲解新课一、二战爆发的原因(一)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根本原因)1.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经济困难重重,而战败的德国利用英法美的矛盾,依靠美国的扶植,经济再度超过了英法。2.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各种矛盾,引起了政治危机,德国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而英法美继续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二)经济危机极大地激化了各种矛盾。(三)德国、日本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被惩治受遏制的地位不满(四)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德国法西斯①原因A历史原因:a缺乏民主传统,同时具有军国主义传统。b德国战败后,协约国强加给德国的制裁性的《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B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C直接原因:纳粹党的兴风作浪②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933年初,希特勒正式出任德国总理。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了。从此,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的道路。以此为标志,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了。③扩军备战:1933年退出国联;1935年,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大力扩充军备。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自此,欧洲战争策源地逐步形成④特点:以纳粹党为核心,通过选举途径,合法取得政权,利用民族复仇情绪,进行欺骗和煽动手段,先掌权再发动战争2.日本法西斯①原因A缺乏民主传统是其历史原因。B经济危机的打击是现实原因。C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是直接原因②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和对外扩张A.侵占东三省:1931年,在日本军部策划下,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并进一步霸占了中国东北。日本一步步走上了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道路。B.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936年,广田弘毅内阁上台组阁C.制定《基本国策纲要》,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向南方海洋发展。自此,亚洲战争策源地逐步形成③特点:以军部为核心;通过政变、侵略手段;先发动战争后上台3.三国轴心的形成:原因:出于共同对抗英法美,争夺世界霸权,抢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需要。过程:1936年德意协定“柏林——罗马轴心”,1936年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意加入三国轴心形成影响:形成了一个最富侵略性的法西斯国家集团,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五)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和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1.二战前的局部战争①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5年10月,意大利侵入埃塞俄比亚。②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弗朗哥发动版乱,西班牙内战爆发,德国、意大利进行联合武装干涉。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美国宣布中立。西班牙法西斯气焰更加嚣张。③日本侵华: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件,占领中国东三省;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军民顽强抗战。战争期间,国军陆军有三百二十多万名官兵壮烈牺牲,其中包括8名上将,41名中将,71名少将。国军空军有6164名飞行员血洒长空,2468架战机被击落。国军海军全军覆没,所有舰艇全部打光。2.绥靖政策:①含义:英、法、美对法西斯侵略行为姑息、纵容,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以维护自身的利益,同时企图祸水东引的政策②表现:纵容日本侵略中国;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纵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制造慕尼黑阴谋;英法对德宣战后的“静坐战”。③绥靖政策的原因:A英法的经济和军事地位因“一战”而大大削弱;B英法国内政治状况复杂,一部分人因“凡尔赛和约”制裁德国而有负罪感;C、“一战”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兴起了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D、希特勒制造了一种只有共产国际和苏联才是敌人的假象;E、英法资产阶级对苏联的本能仇恨,对弱小国家固有的蔑视3.苏联中立政策:①《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8月。②建立东方战线:德国进攻波兰后,苏联采取各种方式建立了一条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东方战线”③评价:对苏联:避免首先卷入战争,赢得备战时间;粉碎西方大国“祸水东引”的阴谋对德国:避免东西两线作战,解除后顾之忧对世界: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战争的爆发与扩大(一)欧洲战场1.德国闪击波兰: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2.德国闪击北欧、西欧:1940年4月9日,德国闪击丹麦、挪威(半天就占领丹麦,当晚占领挪威首都),1940年5月10日,德国闪击卢森堡、荷兰、比利时,并将英法联军约40万人围困在敦刻尔克。3.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年5月26日,发电机计划,近10天,撤退军队约34万人。4.法国投降: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维希卖国政府成立,戴高乐流亡英国,组织自由法国运动。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内部原因:军事理论落后,消极防守;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的恶果外部原因:《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定;意大利的趁火打劫5.不列颠之战:背景:德国闪击西欧,张伯伦政府垮台,丘吉尔上任,决心把反法西斯战争进行到底,为迫使英国投降,德国执行“海狮计划”,武力入侵英国经过:自1940年7月10日起至10月底,德军大规模空袭英国,英国皇家空军在人民帮助下英勇战斗,德军损失惨重,希特勒被迫取消登陆计划。希特勒入侵英国的计划未能得逞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产生了什么影响原因英国方面:①政府抵抗决心坚定;②本土作战,民心士气高涨;③军事设施先进(雷达等)。德国方面:作战目标随意,未坚持袭击军事设施影响:第一次粉碎了德国的侵略计划,鼓舞了各地的反法西斯斗争;迫使德军回头对付苏联,从而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美国正式放弃中立政策而与英国结盟6.德意日三国结盟:1940.9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结成军事同盟7.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执行巴巴罗萨计划,向苏联进攻,二战进一步扩大。战争初期苏联损失惨重,但继续抵抗,1942年初,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标志着德军闪电战的破产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原因?德军:经济军事势力强大,准备充分,且采用闪电战术苏联:①苏军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没有组建起来②缺乏有能力的指挥员(1936—1938年肃反运动)③苏联对德国进攻估计错误,战备迟缓。④主力部队的部署过于靠近国境线⑤兵力部署过于分散,武器装备落后于德军;反坦克作战无方,对德军坦克集群闪电进攻束手无策。影响对苏:损失惨重,但顶住了德军的压力对德: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从而加速了德国的失败整个战局:使二战进一步扩大,同时美英调整对苏政策,从而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三)亚洲战场:日本入侵中国及东南亚(四)太平洋战场1.太平战争爆发原因①根本原因:日本的扩张政策及美日争夺以中国为重点的亚太地区的必然结果.②客观因素:岛国,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等经济发展因素的制约.③直接原因:战争经济的需要。日本的国力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消耗,美英对日实行的贸易禁运的打击,使日本决心对美战.④外部动因:德国在欧洲战场上的胜利及攻势,客观上侵略助长了日本的侵略.2.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时间:1941年12月7日,结果:日军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占领了东南亚及太平洋和大洋洲的许多岛屿。3.影响对美:损失重大,对日宣战对日:战术上暂时取得重大胜利,但战略上,日综合国力不如美国,为失败埋下祸根。对亚太: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整个战局: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美国的加入),促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一)欧洲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1.德军的战略意图:占领高加索,夺取顿巴斯的煤炭、库班的粮食和高加索的石油;北取莫斯科,南出波斯湾2.概况(1942年7月~1943年2月):德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市区→市区的巷战→苏联红军合围→最终全歼德军及轴心国盟军3.意义:①是苏德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役,极大地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德军被迫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②大量歼灭了法西斯德军的有生力量,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斗志,巩固并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③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二)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1.日军战略意图:诱歼中途岛美国太平洋舰队,确保太平洋制海权2.战役概况:美军仅以微小代价重创日本舰队,抱珍珠港事件一剑之仇。3.影响:美军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三)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1.时间:1942年10月~11月2.对阵双方:蒙哥马利(英国第八集团军)←→隆美尔(德意非洲军团)3.战果:德意军队大败,被迫西撤。4.影响:北非战场转折点,盟军掌握主动权。(阿拉曼战役是二战中非洲战场战局的转折点。这次战役使盟军获得了对具有重大战略和军事意义的地中海埃及亚历山大海港和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打破了同盟国军队与轴心国军队在非洲战场处于对峙的“拉锯战”局面,从此完全掌握了非洲战场的主动权。)盟军的反攻(一)欧洲战场1.库尔斯克会战(1943年7~8月):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战,德军从此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标志着苏德战场转折的完成2.苏军的十次突击(1944年1~11月):基本收复苏联的全部国土。(由于苏军的强大打击,德国的法西斯国际联盟彻底崩溃,其盟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匈牙利先后退出战争,建立民主政府,并对德宣战,这样,德国失去了宝贵的战争资源,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为最后战胜德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二)太平洋战场1.瓜岛战役(1942年8月~1943年2月):美军从此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2.马里亚纳战役(1944年6~8月):日本完全丧失了太平洋战争的制空制海权。3.菲律宾战役(1944年10月~1945年7月):切断日本掠夺南洋战略物资的海上运输线,为盟军进攻日本本土创造了条件。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苏军攻克柏林:1945年4月25日,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苏军完成了对柏林的包围,红军战士经浴血奋战,于4月30日把红旗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主楼的圆顶上。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战结束(二)波兹坦会议1.背景:在反法西斯战争全面胜利来临前夕。2.内容①讨论战后安排问题;②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③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3.意义: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