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能力--学习辅导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九章能力――学习辅导第一节能力概述一、什么是能力在心理学中,一般认为,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也就是说,人要成功地完成一种活动,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就是能力。例如,要想成功地绘制一幅油画,就必须具有色彩鉴别能力、形象记忆能力等;要想用钢琴弹出优美的乐章,就必须具有节奏感、曲调感等音乐能力;要想成为篮球运动员,就必须具有迅速奔跑的能力、跳跃的能力等。能力和活动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人的能力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并且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研究表明,有经验的纺织工人能分辨出40多种浓淡不同的黑色色调,而一般人只能分辨3至4种;磨工能看到0.0005毫米的空隙,而一般人只能看到0.1毫米的空隙;长期生活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鄂温克族牧民,能够根据嗅觉来判断牧草的营养价值。可见,人们在不同领域表现出来的非凡能力均与他们长期从事的活动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从事某种活动又必须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如动作敏捷、反应快速,操作机器熟练,是工人保质、保量、按期完成生产任务应具备的必要能力;口齿清楚、讲解透彻、逻辑严密,是教师上好课应具备的能力;思维灵活、表达流畅、善于沟通,是从事外交工作的人员所必备的能力。如果一个人缺乏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需的能力,那么他就无法顺利完成该活动任务。当然,任何单一的能力都不能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仅单纯依靠记忆能力是不可能的,还需要注意力、观察力、理解力、概括力、想象力等多种能力的组合。在各种能力组合当中,可能有些能力占据更加突出的地位,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一些简单活动中更是如此。这也反映了人在完成活动任务时,各种能力是彼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而不是简单相加。这些能力结合成一个系统,并以整体的方式作用于个人的活动。所谓才能就是完成某种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最完备结合,它能使人迅速地、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才能的高度发展即天才。天才并不表示一个人的全部能力超群,只是指他在有限的活动领域中表现非凡。可以说莫扎特是音乐天才,莎士比亚是文学天才,但并不表示他们在其它活动中拥有同样的才华。二、能力的分类人类所从事的活动多种多样,完成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能力也各不相同。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能力分为不同的类型。(一)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根据能力所表现的活动领域不同,可以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人们所共同具有的最基本的能力,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一般能力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智力。它是人们完成任何活动都不可缺少的,是能力中最主要和最一般的部分。特殊能力是指人们从事特殊职业或专业所需要的能力。如品酒师需要敏锐的嗅觉能力,建筑设计师需要准确的空间知觉能力,数学家需要高水平的抽象思维能力等等。人们从事任何一项专业性活动既需要一般能力,也需要特殊能力。二者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二)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2根据能力是否能够帮助人们创造出新事物,可以划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模仿能力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比如,孩子模仿父母的言行,学生模仿老师的举止,青少年模仿影视明星的装扮等。创造能力则是指人们产生新思想和新产品的能力。如作家通过构思新的人物形象,写出一部新文学作品的能力;科学家研制出一项新发明的能力等。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截然不同,模仿只能按现成的方式解决问题,而创造则可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式与新途径。人的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有人模仿能力较强,而创造能力较弱;有人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都较强。图9—2是巴朗(Barron)通过完成未画完图画测量人们创造能力的结果。其中左侧的一组图是一般人完成的,右侧的图是创造能力较强的科学家和艺术家完成的。可以看出,创造能力高的人所完成的图画比较复杂,而且是非对称的,这和一般人的反应明显不同。在现实生活中,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又有着密切联系。人们常常是先模仿,然后才进行创造。学习书法的人总是先临摹别人的字帖,然后才创作出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作品。在许多情况下,模仿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三)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根据能力的功能不同,可划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认知能力是指个体接受信息、加工信息、储存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它表现在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中。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提出3种认知能力:言语信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的能力)、智慧技能(回答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的能力)、认知策略(有意识地调节与监控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能力)。操作能力是指个体指挥自己的肢体以完成各项活动的能力。如生产劳动能力、艺术表演能力、体育运动能力等都被认为是操作能力。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联系密切,操作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个体借助认知能力积累的知识与经验,同样认知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个体依靠操作能力所形成的感性观念的支撑。社交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人际适应能力、洞察能力、应变能力等都被认为是社交能力。在社交能力中包含有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三、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和概括,每个人在生活、学习过程中,都不断地掌握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如接人待物的知识、文学写作的知识、数学四则运算的知识、英语语法知识等。技能是人们通过练习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主要表现为动作执行的经验。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如游泳、开车、跳舞、口算等。能力与知识、技能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相互促进又彼此制约。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如上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含义不同,它们分属于不同的范畴。第二,能力与知识、技能在来源上有区别,个体的知识、技能完全是后天的,能力则除了要受后天的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外,还要受个体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第三,知识和技能是随着一个人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而日益增长和积累的,能力在人的一生中则是逐渐形成、发展和相对衰退或者停滞的过程。3第四,从迁移的特点来看,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范围相对较窄,它们只能在类似的活动、行为或情境中发生迁移;而能力则有广泛的迁移范围,可以在很多场合(即使它们并不很相似)发生作用。第五,与能力的发展相比,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快一些。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随着人的知识、技能的积累,人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其次,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一个能力强的人较易获得知识和技能,他们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小;而一个能力较弱的人可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掌握同样的知识和技能。所以,能力会影响一个人掌握知识、技能的速度与质量。第二节能力理论能力一直是心理学界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自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出现了很多研究能力的理论,但一般都是从研究智力开始。智力一词虽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熟知的概念,但很难说出智力所指究竟是人类的哪些能力。不仅一般人难以说清什么是智力,就是对心理学家而言,也是如此。由于心理学家们对智力定义的解释不同,所以历来各家所提出的智力理论也是分歧很大。下面将从历史发展的观点,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智力理论。一、斯皮尔曼的二因素学说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认为人的智力可以分为两种因素: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其中,一般因素是能力结构的关键和基础,也是决定个体智力高低的主要因素;特殊因素是个体完成某些特定活动所必需的能力。按斯皮尔曼的解释,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相互联系着,人要完成任何一种活动都是由G因素和S因素决定的。斯皮尔曼认为,各种特殊因素与一般因素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人的智力。二、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把智力看成是多种成分的复杂结构,提出了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他认为,智力应从操作、内容和产物三个维度去考虑。智力的第一个维度是操作,即心理活动或过程,包括认知、记忆记录、记忆保持、分散思维、集中思维、评价6个因素;智力的第二个维度是内容,即信息材料的类型,包括视觉、听觉、符号、语义和行为5个因素;智力的第三个维度是产物,即信息加工所产生的结果,包括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和蕴含6个因素。这样,智力便由5×6×6=180种因素构成。吉尔福特认为每种因素都是独特的能力。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丰富了人们对智力本质的认识,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为人类全面理解智力做出了贡献。首先,揭示了智力并非单一能力,而是由多种能力交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结构;其次,说明了智力不是静态的知识运用能力,而是适应环境的动态思维过程;第三,强调了智力包括创造能力。三、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根据新的智力定义,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框架中相对独立地存在着7种智力,分别是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在其后来的研究中,他又提出了第8种智力,即自然探索智力。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作为个体,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8种智力。4这8种相对独立的智力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绝对孤立、毫不相干的,而是错综复杂地以不同方式组合在一起。个体8种智力的不同组合使得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同时使每一个人的智力又各具特点。多元智力理论在美国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也日益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智力观、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灵活多样的评价观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四、沙洛维和梅耶的情绪智力理论20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国际心理学界对情绪智力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心理学家沙洛维和梅耶。1990年,沙洛维和梅耶使用情绪智力这一概念描述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情绪特征。这一概念经过他们多次修改,最后概括出情绪智力可定义为4个主要成分:准确和适当地知觉、评价和表达情感的能力;运用情感、促进思考的能力;理解和分析情感信息、有效地运用情感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以促进情感和智力发展的能力。目前,情绪智力的研究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应用上都已成为心理学领域的一个前沿课题。上述情绪智力的理论已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讨论,相关的测量工具也已迅速得到应用。情绪智力在人们成长和成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由于对情绪智力的正式研究时间不长,还有诸多理论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总之,无论是在情绪智力的含义和结构方面,还是它在心理系统中的地位以及测量的内容、方式和指标等方面,都需再作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同时,在情绪智力对成功社会行为预测的假设方面,也还需要更有说服力的实证研究。第三节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一、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一)能力的发展趋势人的一生大致可分为八个不同的时期,即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在人的一生中,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如下:1.童年期和少年期能力发展迅速总体来说,在青年期以前,人的能力始终处于比较迅速的发展状态中,在青年、成年期达到巅峰状态。从人的智力发展曲线图,可以看出,个体的智力12岁之前是直线式发展,12—18岁的发展也很迅速,24岁以后发展趋于平稳,36岁以后智力水平开始缓慢的衰退。2.能力中各种成分的发展达到顶峰的时间不同虽然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在18-25岁之间达到顶峰,但智力中各种成分的发展速度是不同的。个体知觉能力、推理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和单词流畅能力达到顶峰的不同时间。3.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发展趋势不同流体智力是指人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进行类比、演绎推理的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它的发展与年龄密切相关,通常人在20岁以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晶体智力是指人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能力,如词汇概念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