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专题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教育的起源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形态第三节当代中国教育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一、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宗教)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洛,英国沛·西能本能)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美国孟禄模仿)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马克思生产劳动)二、教育的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起源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传递经验的方式,人类实践积累的大量外化经验,不可能依靠动物本能,只能通过教育。而人类的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客观需要;也为教育的产生提供现实条件。教育产生于生产劳动,传授社会生产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形态教育形态划分的标准有三个:●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原始社会教育、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一、原始教育形态1、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2、教育平等性、无阶级性3、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4、教育内容简单5、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二、古代学校教育(一)古代学校教育发展概况1、奴隶社会中国:最早出现学校:夏朝“庠”、“序”、“校”(学在官府、政教合一)培养奴隶主;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欧洲:斯巴达:培养军人和武士;内容:军事体育训练(赛跑、角斗、骑马等)雅典: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才;内容:政治、哲学、文学、艺术、体操等2、封建社会中国:学校:官学(中央和地方)和私学;培养官吏和君子(学而优则仕);内容:儒学——儒家经典“四书”、“五经”欧洲:教会教育:培养教士和僧侣——僧侣封建主教育;内容:“七艺”(神学):“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培养封建骑士——世俗封建主教育;内容:“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二)古代学校教育特征1、古代学校产生,教育成为社会的专门职能。2、教育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教育具有等级性。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4、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5、古代学校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三、现代学校教育(一)现代学校教育的内涵社会性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1、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教育(1)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上有根本区别(2)同属现代教育,有许多共同点2、工业社会的教育与知识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特征:工业化;民主化;制度化;专门化知识社会的特征:信息化;国际化;网络化(二)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1、教育的生产性2、教育的科学性3、教育的世俗性4、教育的国际性5、教育的终身性6、教育的革命性第三节当代中国教育当代中国教育:新中国建立—今一、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一)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教育1949年,新民主主义教育: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中心方针: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体现教育的人民性。1953年,学习苏联,凯洛夫《教育学》对我国教育思想产生深远重大影响。1958年以后,中国开始抛弃苏联的教育模式,寻求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模式2、“文革”十年的教育1966年5月16日,文革开始。教育为阶级斗争服务3、改革开放后的教育1976年后,改革开放,中国教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恢复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教育思想和基本措施。1983年,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方针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教育在背景下开始改革。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1993年,中共中央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世纪末,形成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3年,党的十六大:坚持教育创新,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改革方向和目标。2006年,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2009年,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教育改革、教育公平、教育结构、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发展。(二)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现状《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义务教育2、高中阶段教育3、高等教育4、学前教育、成人教育与民办教育二、当代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我国教育改革的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一)今后我国教育的8项发展任务1、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2、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消除辍学现象,夯实教育公平的基础。3、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提升我国新增劳动力受教育水平。4、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加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5、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6、发展继续教育,通过建立学分转换、完善自学考试、办好开放大学等制度措施,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7、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大力推进双语教育。8、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二)今后我国教育人才培养的改革任务1、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强调更新培养观念,创新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2、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按照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的思路,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3、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4、改革办学体制。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大力支持、依法管理民办教育。5、改革管理体制。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提高公共教育服务体系。6、扩大教育开放。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我国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提高我国教育交流合作水平。(三)实现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的6项任务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保障经费投入。3、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4、推进依法治教。5、加强和改善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6、着眼于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提出了政府启动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课间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