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二十四课时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学案(人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全程特色教育中心-1-第二十三课时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一、【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二、【知识全解】:(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背景(1)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________状态。(2)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用________统一祖国的方针。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________提出。3.含义:(1)“一国”是指________。(2)“两制”是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________制度。4.意义:“___________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二)、香港、澳门的回归1.香港回归(1)条件: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2)过程①1982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谈,双方同意以________商谈解决香港问题。②1984年12月,中英两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________,规定香港回归的日期。③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________。(2)意义: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为世界其他国家解决领土争端提供了和平的范例;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2.澳门回归:________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全程特色教育中心-2-(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海峡两岸政策的调整(1)1979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________,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2)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直接实行________、通航、通商。(3)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采取一些开放措施,允许________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1990年,台湾成立________,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2)1992年,两会达成“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3)2005年胡锦涛会见国民党主席________率领的“和平之旅”访问团,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三、【重难点突破】一、全面认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1)提出: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2)内涵:“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坚决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等分裂国土的图谋。“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世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维护台、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3)意义:“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处理国与国之间历史遗留问题和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二、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区别“一国两制”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但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而香港的顺利回归又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港澳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而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全程特色教育中心-3-(1)有利条件:①两岸关系的缓和,为相互渐渐的人员往来和交流创造良好条件;②两岸经济合作交流是促进两岸结束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③大陆方面坚持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积极促进和平统一,为两岸关系和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④改革开放以来,大陆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扩大,拥有巨大的感召力;⑤两岸人民希望实现和平统一等。(2)不利因素:可从“台独”势力猖獗、国外反华势力干涉等方面分析。当然,从目前来看,有利因素在增长。展望未来,我们坚信统一有望,统一必成。四、【课堂练习】1.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于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主要说明()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坚持不妥协立场B.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主动权越大C.英国的世界霸权地位开始丧失D.中国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地位和威望2.1984年邓小平指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这个观点主要表明()A.统一的前提是社会主义B.台湾问题的核心是一个中国C.中国政府一定要统一台湾D.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3.20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祖国统一大业取得了重大进展。下列有关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③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④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②④D.④③①②4.“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在20世纪()A.50年代末60年代初B.60年代末70年代初全程特色教育中心-4-C.70年代末80年代初D.80年代末90年代初5.1984年6月,邓小平说:“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对邓小平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一国两制”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途径B.不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C.倾向于社会主义吞掉台湾D.倾向于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第二十四课时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难点:“一边倒”外交方针原因的分析,以及对此方针的评价。基础知识梳理: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结束后,以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激1.背景烈争斗。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的政策,企图扼杀。2.内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内容:不承认,要另行建立新⑴“另起炉灶”的的外交关系。意义:改变了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建立起的外交关系。⑵“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内容:先清除在华的和,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意义:巩固了新中国的和,为与世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⑶“一边倒”内容:外交上坚定地站再一边。意义:使新中国在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地位。3.成就:在建国后的第一年同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目的:同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年月周恩来接见时首次提出。年周恩来、总理联合声明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关系的基本原则。内容:全程特色教育中心-5-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日内瓦会议时间:年地点:与会国:背景:年朝鲜战争停战后,继续盘踞在,干涉;并企图从地区对中国进行威胁。目的:为了和平解决和问题。成果:会议达成《》意义:⑴是新中国第一次以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⑵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2.万隆会议背景:、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目的:保卫、争取、发展。概况:中国提出的“”方针推动了会议成功。影响:⑴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⑵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要点剖析: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内容之间的关系,特点及其意义1、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处理各国政治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2)平等互利则是指各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也是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处理相互关系的政治基础。(3)和平共处是目标,而前四项原则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根本基础和前提条件。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1)包容性: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一,它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相互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其二,它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其三,它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了南北关系的发展和改善;其四,它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1.革命性(1)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2)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依次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全程特色教育中心-6-客”“一边倒”等方针,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3)这里所谓的“革命性”指它们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密切联系。2.结盟性(1)“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2)这一外交政策市由新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所决定的。巩固练习:A组1.《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实际上体现的外交政策是()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2.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①“不结盟”②“另起炉灶”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④“一边倒”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鉴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面对两大阵营的尖锐斗争,中国政府采取的方针是()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4.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是()A.苏联B.朝鲜C.南斯拉夫D.古巴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①我国1953年首次提出的②我国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③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④仅用于社会主义国家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6.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B.在万隆会议上首次提出C.是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和转机D.为了缓和同苏联的关系7.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A.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B.1955年的亚非万隆会议C.雅尔塔会议D.巴黎会议8.关于亚非会议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①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全程特色教育中心-7-②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并发挥了积极作用③会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④会议讨论了和平解决朝鲜问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共同纲领》材料二1949年底,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举行中苏会谈。第二年初,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规定有效期为30年,1980年期满。——《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试验修订本·必修)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什么?(2)材料二中中苏签约的目的是什么?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主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