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之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工业文明崛起对中国的冲击——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纲要求(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1、变化的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1)战争:1840年,英国对华发动了鸦片战争。此后,列强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每次战争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2)主要不平等条约有:《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3)列强攫取中国的经济特权:通商口岸的开设;关税协定;海关管理权;投资设厂权;内河航运权。(4)直接后果:大量洋货凭借低关税等特权,以低廉价格向中国倾销,特别是纺织工业品。2、大量洋货涌入中国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结束1842年到1846年西方国家掀起向中国倾销商品的狂潮。尤其是棉纺织品大量进入中国第二阶段:从1846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前外国商品输入总额开始下降外国商品在中国不能畅销的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人民生活贫困,购买力弱;鸦片贸易影响了正当商品的购买力;生活习惯的差异,外国商品在中国暂没有市场;开放的通商口岸相对较少3、变化的表现:(1)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2)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影响: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基础训练】1、下列各项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A开埠通商B割地赔款C协定关税D领事裁判权2、阅读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造成该表所反映趋势的根本原因是A.鸦片战争后中国市场被打开B.鸦片走私泛滥,抽走大量资金C.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D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3、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取代D.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4、下图是中国农产品在各年份全部出口货物中的比例示意图,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2A.中国的传统农业历来发达B.列强对华侵略的不断扩大C.政府政策措施的推动D.中国农产品质量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一)洋务运动1.背景:①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内外交困,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②有识之士(洋务派)的认识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的统治。3.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为代表。4.实践活动: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号,开展起来。①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官僚资本性质)。代表: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最早)、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最大)、左宗棠设立的福州船政局(设备最齐全)。②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代表: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5.地位和作用:对中国早期现代化起了推动作用①1862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实用蒸汽机在安庆内军械所问世,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②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③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④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也起了一定抵制作用。⑤对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起了促进作用。6.洋务运动破产: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说明洋务派“求强”、“求富”的愿望破灭,洋务运动失败。根本原因:洋务运动只重视技术上的变革,没有动摇落后的政治体制。【基础训练】5、在中国,现代化最早开始于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新中国成立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6、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洋务运动的实质是A、以工场手工业代替简单协作B、统治阶级自救运动C、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D、发展自由资本主义7、兴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发展官办工业B.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3C.维护清朝的统治D.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8、下列各项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B、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建立近代的国家政治制度D、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一些抵制9、(08广州一模文理基)有人说“洋务运动说到底不过是一场跛足的变革”。这里的跛足主要是指A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B仅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政治制度C资金主要来源于官府投资D只注重发展工业,不重视发展农业10、右图这幅照片拍摄的是一批赴海外留学的幼童,由此你可判断这事最早应发生在A.洋务运动期间B.戊戌变法期间C.辛亥革命期间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1、“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说明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C.将外商排除出中国市场D.使中国走上“自强”的道路(二)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1.产生:(1)背景和条件:自然经济解体的加快;外国资本主义刺激;洋务运动诱导;(2)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部分官僚、商人、华侨、地主私人投资,兴办民族工业。(3)主要企业:方举赞创办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创办南海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经营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4)特点:①资金少、规模小;②技术力量薄弱;③行业、地域分布不均匀。2.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1)原因:①列强在华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③社会上兴起实业救国的热潮;20世纪初兴起收回利权运动。(2)表现:轻工业特别是棉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3.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②本国专制官僚势力的剥削;③归根结底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民族工业不得不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或本国政府的庇护。4.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革命性、软弱性和妥协性三、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1912—1919年)1.原因: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②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和热情③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④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⑤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2.表现:①纺织业、面粉业、卷烟工业等轻工业发展最快。②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③涌现如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一批著名的实业家。(二)1927—1949年的民族工业41.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民族工业有较快发展。2.抗战期间,民族工业遭沉重打击①在沦陷区:日本的政策:“适地适产主义”实质:将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中目的:以战养战、经济掠夺矿业:军事管理、委托经营金融和内外贸易:控制与垄断各类物资:严格管制制度,并低价收购其他方面:掠夺大量劳动力(三)民国时三座大山重压下的民族资本帝国主义:用跌价竞争等;封建主义:内战频繁国内市场不统一官僚资本:用权力实行“经济统制政策”对民族资本侵蚀、排挤、打击。【基础训练】1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是①小农经济的瓦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受外资企业刺激③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④洋务企业的诱导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3、阅读下列图片,指出图中反映的企业性质的相同之处是A.洋务企业B.民族企业C.资本主义企业D.封建企业14、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①帝国主义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②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③清政府鼓励资本主义发展④受《马关条约》的刺激,一批爱国人士兴办实业,挽救民族危机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5、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16、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指A一战期间B甲午战后C19世纪六七十年代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7、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是因为A、工业结构不合理B、地区分布不平衡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518、(07高考文基)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挂英国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这反映了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9、根据“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指出图中C点处于发展最高峰的原因①民族资产阶级倡导实业救国②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③爱国心和利润的刺激,使民族资产阶级乐于投资新式工业④封建帝制被推翻,为民族工业发展开辟了道路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0、“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后不久很快陷人低谷,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呈波浪形态B.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C.战争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D.官僚资本的形成严重制约了民族资本的发展21、成立于1868年的济南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从1911年到1918年,瑞蚨祥在北京又开办了2处新店,几乎占了北京大栅栏半条街;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其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A.中华民国的建立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C.政府提倡国货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2、下列属于官僚资本对中国民族工业压迫的主要方式和手段有①采取物质管理制度②实行“经济统制”政策③侵蚀、排挤和打击④掠夺劳动力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3-14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纲要求: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一、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一)背景与原因:①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客观影响。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把西方生产和生活方式移植过来。②政府政策的影响,特别是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改变传统社会风气的政令。③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④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冲击着旧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生活的演变。(二)物质生活的变化1.城市设施的变化:城市近代化基础设施,如宽阔的马路、地下水道、自来水、电灯照明6等,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商埠兴起。上海变化最大。2.衣食住的变化①衣: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成为近代社会特有的景观。民国时出现男女礼服的形制。男的分大礼服和常礼服,女的是上袄下裙中国出现服饰改良(先民间、后官府),产生中西合璧的产物——中山装和旗袍。②食:19世纪40年代西餐在通商口岸出现由洋人经营的西餐馆19世纪60年代前后,上海陆续开办了一批西菜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西餐成为一种时尚③住: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在租界地区出现。近代民居最普遍和最典型的是北方居住大院和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南方)。一些买办、资本家和达官显贵纷纷仿造花园式洋房。(三)社会习俗的变化1.“断发”与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①“断发”洋务运动期间,中国留学生纷纷“改装去辫”,这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一次冲击;1910年清政府准许自由剪发;国政府颁布《剪辫通令》,从此革除了男子结辫陋习。②不缠足运动:清政府曾多次下令废除妇女缠足的陋俗,但屡禁不止。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倡导女权运动,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直到20世纪30年代,女子才不再缠足。2.礼仪的革新辛亥革命对礼仪的革新意义重大,体现了民主共和精神;新文化运动对礼仪的革新着重表现在新道德的建设上。①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