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学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前公元359年秦国)课标内容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特点以及历史作用。知识回顾:春秋战国时代特征(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经济:铁制农具与牛耕技术运用;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政治:礼崩乐坏,分封宗法制瓦解;新兴地主阶级领导改革变法兴起军事:诸侯进行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思想文化:学术下移,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名称内容本质成效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不论公田私田都按土地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实际上承认土地私有①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加速了齐国井田制瓦解②使齐国率先成为中原霸主鲁国初税亩不论公田和私田,都征收实物税公开承认土地私有一、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1、必要性:秦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落后(秦襄公立国秦穆公小霸秦献公改制)。2、可能性:⑴有利条件:君权集中、重视法家、民风质朴尚武。⑵历史机遇:邻国削弱(“三家分晋”)、士人游说⑶个人因素:秦孝公锐意改革(求贤令);商鞅热衷法家学说阅读教材23页学思之窗中的材料,分析秦孝公为什么对帝王之道不感兴趣,而对霸王之道感兴趣?提示:帝王之道即儒家治国理论,要求当政者以礼治国,实行仁政,不符合时代要求。称霸之道即法家治国理论,主张适应时代发展进行变法,建立中央集权,奖励耕战,适应战国兼并战争和封建经济发展需要,有利于秦孝公称霸大业。二、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材料:令民为拾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史记》措施作用经济开阡陌,废井田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促进封建经济发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巩固新兴地主阶级中央集权,为秦统一奠定物质基础;抑制商品经济发展,违背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统一度量衡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军事军功授爵制增强秦国军队战斗力;公开承认占有奴隶合法性等,改革不彻底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奴隶主贵族严肃军纪提高军队战斗力;轻罪重罚政治普遍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强化基层管理,加强专制统治;加重剥削制定秦律用法律形式把改革内容固定下来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轻视教化,压制人民思想,摧残文化习俗改革社会风尚习俗改变社会风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三、商鞅变法的评价:(实行最彻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1、结果:“商鞅虽死,秦法犹存”2、性质: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化改革(核心是“重农”和“法治”)。3、进步性:⑴政治:打击血缘宗法制度,健全封建国家机器,开始中央集权制度建设。⑵经济:废除旧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促进封建经济发展。⑶军事:提高秦军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4、局限性:⑴轻视教化,轻罪重罚。⑵加重剥削压迫。⑶改革不完全彻底。⑷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导致秦朝暴政。5、成功原因:(1)顺应封建制取代奴隶制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根本原因);(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法及太子”,法不阿贵)(3)充分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南门徙木”)(4)秦孝公大力支持(政治保障)6、启示:1)改革是曲折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2)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光明前程。3)改革者应有坚定意志、务实政策;改革措施应适合国情,顺应民意。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2012年12月南昌一中、十中联考)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2.(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二质检3题)根据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了解,A处应填()A.铁器牛耕的使用B.“相地而衰征”的实行C.各诸侯国的变法D.宗法分封制解体3.(2011年11月潍坊三县期中1题)钱穆认为“春秋到战国,世袭特权推翻,制约经济解放,凝固的定型消失了,许多新的力量都在潜滋暗长,都在迈步向前”。“许多潜滋暗长”的新力量包括①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②小农经济产生并发展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4.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对社会发展共同的直接作用是()A.促进了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B.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C.逐步确立起新兴的封建制度D.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5.战国时期法家主张“以法为本”,也就是强调()。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变法改革是一个国家富强的根本C.将“法治”作为国君的主要统治手段D.任何人不论贵贱,都要受法律的约束6.战国时期,无论强国或弱国往往采取结盟的方式进行对抗,“合纵”、“连横”策略就此产生。所谓“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战国末期的“一强”主要是指()。A.魏国B.齐国C.楚国D.秦国7.(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3题)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8.(2012年11月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战国时期的改革或变法的影响之一是世卿世禄制度的瓦解,符合此说法的选项是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尽地力之教”C.“相地而衰征”D.“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高无所荣华”9.(2011年4月合肥质检22题)“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自最早贅(贅:男方到女方落户)。”材料所述现象对秦国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有()①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②增加户数,提高了政府的赋税收入③使社会风气奋发图强④打击了秦国旧的习俗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③D.②③④10.商鞅变法中废除的旧制度,不包括()A.井田制B.王位世袭制C.贵族世袭特权D.分封制11.阅读下列材料: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变法的主要内容是: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废公族疏远者”,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的俸禄,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中国通史》商鞅变法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成效最为显著,变法使秦国日益强大,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概括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主要不同之处。(2)分析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答案:(1)吴起变法主要是针对时弊,以政治改革为主;商鞅变法是全面的改革,建立了较完备的制度。(2)商鞅变法历时19年,先后分两次逐步推行,注重取信于民和制度保证。吴起变法抑制贵族,打击对象明确,但使自己孤立;变法急于求成,时间短暂,许多措施难以实施。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谏逐客书》请回答:(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历史信息?(2)材料二中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3)材料三评论商鞅变法主要着眼于什么?(4)你认为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依据应是什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内容、历史意义和对其评价的掌握能力。第(1)题,通过图片信息联系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第(2)、(3)题从不同角度对变法做了评价,要正确解读材料;第(4)题应从马克思主义史观的角度去分析。答案:(1)统一度量衡;奖励耕织;奖励军功。(2)肯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否定了变法对奴隶制统治秩序的破坏作用。(3)着眼于变法取得的政治、经济两个方面的实际效果,看到了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4)主要依据是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试一试(08年山东文综考题T33)(10分)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请回答:(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2分)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4分)(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但体现的特点不同,请说明?(4分)答案:(1)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参加四百人会议。立军功;努力耕织。(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1.A2.A3.D4.B5.C6.D7.B8.D9.D10.B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